微生态制剂在养殖场中的应用.ppt
《微生态制剂在养殖场中的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态制剂在养殖场中的应用.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微生态制剂在养殖场中的应用一、微生态应用基础一、微生态应用基础1动物肠道保护性微生物菌群的获得3保护新生动物R.Fuller 19892.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动态的生理性平衡。宿主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部位,微生态平衡各具特征,甚至差异巨大。消化道微生态:消化道内菌群大约有500种,总数在1014,总重量达到1.27KG,厌氧菌约占99%。其中乳杆菌是猪肠道的最优势菌群,其次是拟杆菌、消化球菌、厌氧弯曲杆菌、真杆菌、螺旋体、双歧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动
2、物一生中,随年龄增长,生理机能在变化,各生态区的生态平衡,也在有规律的调整。幼龄、成年、老龄动物均存在有规律的动态变化。动物处在发情、妊娠、哺乳、分娩、断奶及饲养管理更换等条件下,也伴随着正常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上的改变。3.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影响微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环境、宿主与微生物三个方面。空气污浊、气候突变、饲料与饮水的变质、污染等外部因素。免疫减弱和免疫抑制时,导致微生态失调。宿主的生理机能如胃酸分泌、胆汁分泌、肠蠕动异常,也导致微生态失调。抗生素是引发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宿主失去菌群屏障,失去生物拮抗作用,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和外源性致病菌大量繁殖。4.微生态
3、失调的类形菌群失调:一度失调是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的变化,没有临床表现。二度失调由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在临床有慢性病表现。三度失调临床表现为急性症状,引发二重感染。定位转移:病原微生物开始出现定位转移。(定位转移是指微生物群离开其原籍,游动到其他部位或环境且能定植下来,在一个生态区域内,有外籍菌定植,就意味着生态失调。)血行感染:血行感染既是原籍菌易位传播的一种途径,又是一种易位感染。血行感染分为菌血症和脓毒败血症。易位病灶:正常微生物群因其他诱因所致,在远隔的脏器或组织形成病灶,例如脑、肝、肾、腹腔、盆腔等的脓肿。5.益生菌作用机制7二、养殖场常见问题及微生态的应用二、养殖场常见问题及微
4、生态的应用微生态能给养殖户带来什么?1.1.微生态是否有效?微生态是否有效?微生态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足够的活菌数到达肠道。菌种特点:饲料加工,胃肠道破坏(耐温性;耐酸性;耐胆盐;萌发率等)。生产工艺:液体深层发酵(杂菌率低)。科学使用:足量连续添加 幼龄动物,饲养环境较差的养殖场,食物结构调整期,治病恢复期,应激状态期。方式作用目的使用效果足剂量、不连续促生长有效果、但等停用后消失低剂量、连续促生长无外观效果,但整体生产成绩稳定,无改善足剂量、连续(差产品)促生长无显著外观效果,但整体生产成绩稳定或有一定改善足剂量、连续(优质产品)促生长有显著外观效果,整体生产成绩稳定且有一定改善2.饲料霉
5、变数据来源:数据来源:20092009年中国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年中国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总结报告况调查总结报告备注:AFB1 黄曲霉毒素B1 ZON 玉米赤酶烯酮 DON 呕吐毒素 FUMB1 烟曲霉毒素B1 OTA 赭曲霉毒素A破坏肠道粘膜破坏肠道粘膜动物摄入含黄曲霉毒素B的食物后,约有50黄曲霉毒素B在十二指肠被吸收,未被吸收的黄曲霉毒素B进入后肠,若肠道黏膜受损,则病原微生物较易定植,且因形态结构的损伤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可能受限,致使进入后肠的营养物质增多,造成微生物发酵异常。降低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降低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雷晓娅等(2011)结果发现,自
6、然霉变玉米可损伤仔猪空肠形态结构,提高仔猪盲肠中大肠杆菌数和乳酸杆菌数,改变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进而影响仔猪健康。霉菌毒素的危害:霉菌毒素的危害:项目项目(m)对照组对照组霉变玉米组霉变玉米组采食量配对组采食量配对组对照组对照组PKPK霉变霉变玉米组玉米组霉变玉米组霉变玉米组PKPK采食量配对组采食量配对组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322.7419.82334.9720.05294.8617.27NSNS隐窝深度隐窝深度311.2918.74310.4921.76322.7027.79NSNS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隐窝深度1.050.091.110.120.940.10NSNS空肠空
7、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339.765.05306.4514.91357.552.42NSS隐窝深度隐窝深度242.2318.71293.1918.01229.388.38NSS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隐窝深度1.450.141.060.081.570.06SS霉变玉米对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霉变玉米对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陈代文等,陈代文等,20112011项目对照芽孢杆菌(15亿)混合菌绒毛高度(m)500b580a548ab隐窝深度(m)145144134绒毛高度/隐窝深度3.45b4.03a4.09a益生菌对断奶后两周末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肠粘膜发育,修复粘膜受损,保微生态制
8、剂可以促进肠粘膜发育,修复粘膜受损,保持肠道菌群平衡,维护动物健康。持肠道菌群平衡,维护动物健康。蒋宗勇等(蒋宗勇等(20042004)3.便秘和腹泻(1)母猪便秘:母猪缺乏运动。自身生理变化。日粮变化应激。饮水不足、药源性便秘等。危害:粪便发酵产生毒素。造成母猪厌食,营养不良。引起母猪精神抑郁或暴躁。断奶后因腹泻导致的死亡率高达20-30%,存活下来的仔猪大多生长发育不良,总增重下降约33%。(2)仔猪断奶腹泻)仔猪断奶腹泻腹泻原因腹泻原因固有菌群尚未完全建立。断奶应激。动物初生早期、断奶前后、腹泻过程中服用需氧或兼性厌氧的有益微生物,这些细菌在肠道增殖后使肠道变成厌氧环境,有助于厌氧菌的定
9、植,尽早形成固有菌群。正常状态正常状态小肠中需氧菌:厌氧菌=1:100;大肠中需氧菌:厌氧菌=1:1000。小肠中需氧菌:厌氧菌=1:1;大肠中需氧菌:厌氧菌=1:100。腹泻转群、断奶、疾病、温度等肠道菌群与仔猪腹泻的关系(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发病机制:破坏正常菌群:抗生素在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抑制益生菌的生长,正常菌群的破坏减弱定植抗力,导致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入侵,致病菌过度生长,是引起AAD的主要病因。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可杀灭肠道正常菌群,抑制肠道菌群相关性糖代谢,导致糖类与胆汁酸吸收不良,导致渗透性腹泻。抗生素的直接作用:包括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对肠道运动的影响及抗生素
10、对肠道黏膜的致敏和毒性作用,致使肠粘膜稀薄。(4 4)蛋鸡水样腹泻:)蛋鸡水样腹泻:伪膜性肠炎是广谱抗菌药和抗菌活性较强的抗菌药最常见的毒副作用。较大量或长期经口使用抗菌药,导致了某些菌群被抑制或杀灭。破坏了消化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可能是那些处于疯长状态的菌群,凝聚了其代谢所需的营养物及其代谢产物,形成了伪膜,严重阻止了肠道对水分的吸收。出现水泻。机体缺乏水分,鸡饮水量急剧增加:又由于肠道对水分的吸收障碍,加剧了水泻。养殖户长期使用饮用消毒剂,严重导致了消化道内的微生态紊乱,这是引起水泻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病因是乱用药物,所以使用抗菌药不但无效,反而使病情加剧;因为不是病毒所致,所以抗病毒药对该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制剂 养殖场 中的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