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重读陶行知课程思想依旧焕发光彩汇编.docx
《新版重读陶行知课程思想依旧焕发光彩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重读陶行知课程思想依旧焕发光彩汇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版重读陶行知:课程思想依旧焕发光彩汇编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他在吸收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精华与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创立了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中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理念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读陶行知的经典教育著作,我们发现其课程思想部分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仍具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课程思想概述 陶行知并非一个专门的课程理论专家,他没有非常集中系统的课程阐释,但这并不表明其课程思想不丰富,他的课程思想十分繁杂且广泛分布于其著作当中,如新教育教学做合一育才二十周
2、岁前夜等。笔者认为其课程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概括: 1.还原课程本质,明晰课程目标 在陶行知生活的时代,中国教育呈现出“守陈法而不革,拘故步而自封”的景象,教育系统内部杂乱无章,课程系统更是处于崩溃边缘,陶行知对此深有感触。他肯定了课程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提出改革课程是改革教育的重中之重。他指出:“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奠若利用教育学理解决学校课程问题。盖课程为学习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今日教育之效果所以不能满足吾人之希望者,实以根本错误之故为小学校之课程。”他提出了自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课程就是为学生提供生活经历和经验。”这一解释显
3、然是受其“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本质观所影响的。陶行知认为“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因此,他将“全部的生活”都归结到课程中去,“我们没有课外的生活,也没有生活外的课”,课程就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来处理这全部的生活。”陶行知还给自己的课程设定了目标,即“提高民众的生活力”与促进社会的发展。他说:“编制课程的人,必须明了社会的种种需要,将它们分析起来设为目标。再根据儿童个人心理之时期,能力之高下分别编成最能活用之课程,使社会需要不致偏废,儿童能力不致虚耗。”可见,陶行知从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着手设计的教育目标是十分全面的。
4、2.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当时传统的学校教育中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会考”展开的,陶行知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至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由于当时学校课程内容相当死板,陶行知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课程内容观,即注重综合化、生活化与社会化的课程内容。他认为对于民众生活有用的东西都应该统合到课程中去,并且积极地运用到其教育实践中去,这些内容突破了传统只讲求书本知识的课程容量,使之与社会生活的沟通更为密切。陶行知在课程结构的优化上也下了工夫,他认为“课程要有系统但也要有弹
5、性”应“有适应不同情况的若干课程,”因此他根据不同的教育形式制定了不同的教育结构,如育才小学开设的“普修课”与“特修课”,文化,工具课设为普修课,“占三分之二”,生活,艺术课设为特修课,“占三分之一”“并给各组以伸缩机会,再依据各组进程需要逐年酌量增加特修课之时间。”工学团的课程则以实用知识为主。因为这样设置课程,学生不仅能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适度涉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校教育也可以发挥其最大功效。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3.整合课程环境,充分利用资源 陶行知一开始就很重视课程资源与环境的整合,他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课程资源的选择视野极其广阔,自然、社会生活中的诸多
6、内容都成为课程资源中的一部分。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全部生活。”因此,“家庭、店铺、茶馆、轮船码头都是课堂,”“东西南北是他的围墙,大干世界是他的课堂,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这种课程资源的选择与现在的课程观很相近,陶行知对课程资源的选择多少又有了活动课程资源的内涵。他的课程资源观在其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里体现得很突出:“以宇宙为教室,认自然为宗师”“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粮菽麦黍稷下功夫,”把课程融入生活,把生活融入课程,使教育变得更加鲜活多彩,更富有生命力。 4.重视教材编制。改革课程实践 课程与教材有着天然的联系,课程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教材的革新。
7、陶行知重视教材的建设,他强调“书是一种工具”并提出了评价教科书的三条标准:“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看它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分别从实践,思想与创造三个层面论述教材标准。他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中提出要编出活的、真的、动的、有用的教科书,于是他亲自主持编纂了教科书,这些课本因为符合儿童生活实际而广受欢迎。陶行知的教材观是一种大教材观,凡是对学习生活有用的知识都可以编人教材:“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做什么事用什么书。”在课程实施方面,陶行知提出了自己崭新的想法“教学做合一”。“做”是贯穿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主线,“做中学,做中教”说明了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他认为教
8、学中要始终贯穿“做”,“我们要以事为我们活动的中心,研究学问要以事为中心,改造环境要以事为中心,处事应变也要以事为中心”。在陶行知的课程实践中始终将“做”贯穿其中,工学团中的“小先生制”,育才学校中“生活、学习、工作基本上打成一片”,中等教育中“教学做合一和艺友制兼用”都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说“做”即“学”,学问也是从“做”中获得的。 5.重视课程反馈,变革评价标准 陶行知对传统教育评价课程的优劣时光看学生会考成绩这一标准相当反感,认为那是片面畸形的评价标准。陶行知认为课程的考核不光要看学生的成绩,更要看学生的发展状况;不光要从学生方面考量,还要从教师一方考量。他主张用“创造的考成”来评价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重读 陶行知 课程 思想 依旧 焕发 光彩 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