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总结.doc
《施甸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甸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总结.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WORD目录一总述.1二 自然地理1三外业调查的任务2四作业依据3五已有资料4六 技术路线5七 质量控制5八 外业成果6九 组织实施61成立项目组62资料收集73设备准备74编写设计75培训96底图编制97动员大会98试点109外业调查1110阶段检查、指导、培训1211检查12十 业转绘131转绘132接合图编制143清绘图编制14十一 创新与亮点15十二 存在的问题16十三 后续工作计划17十四 附件.1831 / 33施甸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外业调查技术总结一、 总述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和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
2、查文件的通知(云政发200742号)精神,为全面查清施甸县的土地利用状况,全面掌握各种地类的数量和分布与土地的权属,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通过省二调办与市二调办公开招标的形式,土地公公科技承担了施甸县13个乡镇,约1953.14平方公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部分)的调查工作。此项工作分为外业调查和业两大部份,外业调查共投入技术员15人,从2008年8月11日开始至2008年10月25日结束,历时76天。二、 自然地理施甸县位于省西部,怒江东岸,地处横断山脉南断,地理坐标处在东经98549921、北纬241624
3、59。东与昌宁县毗邻,南以勐菠萝河与地区的永德县交界,西以怒江为界与龙陵县相望,北同市接壤。全县南北长约78.86公里,东西宽约45.39公里,总面积1953.14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甸阳镇,距省会654公里。施甸县辖5个镇、8个乡:甸阳镇、太平镇、由旺镇、关镇、仁和镇、水长乡、老麦乡、何元乡、万兴乡、酒房乡、旧城乡、摆榔乡、木老元乡。全县地势北高南低,以山地为主,山坝相间,河谷深切为主要侵蚀谷地、深切谷地、中切谷地等。海拔差异大,最高点为东北部的大水河山头,海拔2895.4米,最低点为东南部的三江口交汇处,海拔583.8米,境相对高差达2311.6米。境溪川河流共69条,均属怒江水系,其中
4、西部怒江、东南部的勐菠萝河为施甸县的过境河;施甸县境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燥红土、紫色土、石灰土、冲积土和水稻土等七个大类。其中以红壤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54.30%。坝区和盆地区主要为多年耕种的水稻土。山区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施甸县整体属中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4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8.3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3.3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70天左右,初霜日12月初,终霜日3月上旬,年均降雨日150天左右,雨量多集中在5-10月。三、 外业调查的任务1、 权属调查(包括甸阳镇村民小组权属调查)。2、 地类调查。四、 作业依据1、 中华人民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
5、1999)。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国土资源部TD/T1010-1999)。3、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2年国土资源部)。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H2001-92)。5、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年国家土地管理局)。6、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通知(云国土资籍200423号)。7、 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文件汇编(2008年1月)。8、 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细则(农村部分)。9、 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10、 基本农田划定、调整、修改相关资料。11、 省国土资源厅、州(市)国土资源局对二次土地调查的有关规定。12、 施甸县
6、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部分)技术设计。13、 外业调查中常出现的问题与要求(TDGG)。14、 外业调查底图业检查要素、标准与容易出现的问题(TDGG)。五、 已有资料施甸县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类型11:1万国际分幅SPOT5DOM TIFF格式21:5万国际分幅行政界线MAPGIS格式31:5万国际分幅等高线MAPGIS格式41:1万图幅结合图表MAPGIS格式5施甸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2007)图件6施甸县土地更新调查技术设计文本7施甸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报告文本8施甸县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文本9施甸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文本10施甸县土地资源评价规划设计报告文本11施甸县基本农田基础性
7、工作落实情况表文本12施甸县耕地后备资源汇表文本13地区土地详查数据汇总数据(94-94年)文本14地区土地详查数据汇总数据(88-89年)文本15施甸县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文本16施甸县等子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17施甸县太平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18施甸县万兴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19施甸县仁和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20施甸县水长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21施甸县旧城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22施甸县甸阳镇坡耕地调查表文本23施甸县由旺镇坡耕地调查表文本24施甸县摆榔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25施甸县酒房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26施甸县老麦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27施甸县保场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28施甸县关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29施甸县
8、何元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30施甸县木老元乡坡耕地调查表文本31施甸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件32施甸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33施甸县更新调查数据库图件施甸县2005年11月接收的卫星影像共有35幅,2006年2月接收的卫星影像共有9幅,2007年2月接收的卫星影像共有6幅,2007年3月接收的卫星影像共有45幅,共95幅。六、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按照新土地分类标准,采用航天遥感技术和地面实地调查相结合,以卫星影像作为工作底图,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准确获取详实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土地权属、县政府驻镇的村小组界等土地基础数据,利用MAPGIS软件建立相应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与管理系统。做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9、数据和实地三者一致。七、 质量控制(1) 成立项目组;(2) 成立质量管理机构;(3) 成立呼叫中心;(4) 24小时问题解答制;(5) 编写技术设计;(6) 培训;(7) 试点;(8) 总结培训;(9) 外业三次实地指导(初期、中期、末期);(10) 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11) PDCA循环。八、 外业成果(1) 外业调查技术总结一式五份;(2) 1:1万接合图(带卫星影像)1:10万1,1:20万4;(3) 外业调查自检报告一式五份;(4) 调绘底图一套;(5) 清绘底图一套;(6) 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薄一套;(7) 权属界线复核表一套;(8) 以上资料清单一式三份。九、
10、组织实施1、 成立项目组施甸县二次调查(农村部分)项目组成员序号职位性别联系备注1华平项目负责女项目经理2国栋项目负责男项目副经理3诗杰技术员男4梁雪松技术员男5培伟技术员男6邱杰技术员男7叶正凯技术员男8建廷技术员男9海波总工男10赖德海技术负责男11春梅质检员女12晓娟质检员女013徐争艳后勤女14周子英后勤女15雷亚玲生产统计女2、 资料收集项目组于2008年7月8日到达施甸县,对施甸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进行资料收集。3、 设备准备投入的主要设备与建库软件序号主要设备与建库软件名称规格型号与版本数量生产商1图形工作站HP XW82001台惠普公司2台式电脑Lenovo15台联想集团3奇遇
11、手持GPSeTrex Venture2只高明4中海达Q2手持GPSQ2 2只中海达5对讲机IC-F212只日本艾可慕6手持测距仪Leica1只瑞士徕卡7手持激光测高测距仪800H1只美国奥卡8绘图仪T11001台惠普公司9复印机A1810LD1台理光10华能打印机165001台华能电子()公司11Mapgis 软件Mapgis 6.71套中地公司12Mapinfo 软件Mapinfo 7.01套美国 Mapinfo 公司13Cass5.1软件Cass5.11套南方公司4、 编写设计公司组织近10人的编制小组,由海波策划、审核,华平、国栋主编,其他人员分工负责,从2008年6月10日至8月10日
12、前后花了近2个月的时间完成设计的编写。技术设计以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农村部分)为依托,“地类认定”、“特殊图斑的调查”摘自省国土厅二调培训PPT,并增加了部分容,“外业调绘的原则”摘自澜沧、西盟、孟连更新调查指导书。二调农村部分流程根据实际情况作了调整,对二调农村部分外业调查流程、一个调绘点上的工作流程、县城所在镇村民小组权属调查流程都根据试点与经验作了详细的设计。权属调查至关重要,本设计明确规定了在进行村民小组权属调查时应充分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快鸟卫片,手持GPS的定位精度必须在5米以,即指定用“中海达Q2手持GPS”。考虑到有大部分新手,因此在调绘方法上以全野外调绘为主,综合法为辅
13、全野外以“裸图”(即只有影像、图廓、行政界线、等高线)作为调绘底图,因此在清绘整饰上也分别作了规定。编制了影像接收时点分布图。卫片的成像时间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计划、设计,因此,我们安排专人对每幅DOM进行成像时点的查询,汇总编辑而成,让每一个技术员清楚知道不同时点的补测围与重点。在公路的表示上,从业解译到外业试点,常出现只表示高速公路与影像较宽较明显的公路,而将大部分县(乡)公路错标为农村道路,因此,在公路表示上作了特别提醒。近几年,省国土资源厅对公路、农场等大部分国有土地进行了登记,因此,在这些国有土地围确定使用资料上也作了特别提醒。县城所在镇村民小组以外的行政界线不作调查,但要充分利用“林
14、改”资料进行核对,界线发生变化的要补签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同时利用“林改”资料辅助区分国有林与集体林的界线。5、 培训公司对项目组进行了如下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1) 项目经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2) PDCA循环;(3) 外业调查的原则;(4) 编图的五个原则;(5) 一个调绘点上的工作流程;(6) MAPGIS的基本操作;(7) ArcGIS的基本操作;(8) 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实施细则;(9) 施甸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部分)技术设计。6、 底图编制以卫片为背景,叠加等高线,将更新调查数据库中的界线、注记进行平移,与影像套合,不作解译的情况下,编制而成工作底图。7、 动
15、员大会8月13日在施甸县政府召开了施甸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动员会,参加会议的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与各乡镇领导。施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应忠在动员会上就二次土地调查的目的、意义、容作了重要讲话,下午我公司技术负责人对县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员进行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技术培训。动员会强调了施甸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对各部门的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与要求。8、 试点项目组人员于2008年8月11日到达施甸县,并在甸阳镇做了3天的外业集中实地指导,形成了文字的试点总结。之后,项目组分成2个工作小组于8月15日分别到达由旺镇、太平镇。并在由旺镇政府召开动员会,对外业调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8月16日
16、项目组随即展开了外业调查工作。甸阳镇3天实地指导总结如下:(1) 由于工程项目的需要,加之新手多,每个县一定要以1-2个乡镇作为试点,待统一标准后再分开作业;(2) 项目经理与项目副经理除组织、协调、分工外,主要职责是对新手的指导、统一标准,让新手能按正确的方法进行调查;(3) 注意图纸防潮湿,防雨淋,不要重压或反复折叠;(4) 上衣要穿前胸有口袋的服装,调绘笔要求放入上衣口袋,方便工具的使用;(5) 外出调绘,东西从简;(6) 调查员要做好协助人员的分工,相互间要配合好;(7) 在外业调查时:水域与水利设施用地的图斑与注记用蓝笔勾绘,道路用红笔勾绘,地类界用红笔勾绘,名称注记与地类符号用黑笔
17、标注;(8) 丈量人员必须每人备一本小的简易记事本,与时记录线状地物的宽度,待调查员需要时再报; (9) 外业调绘要充分利用卫片影像的光谱特征,对业无法定性的,进行实地核对,不要受实地狭长植被的影响;(10) 充分利用更新调查和土地详查数据库,线状地物宽度经实地比对能继承使用的尽量继承使用;(11) 业解译要细,图斑与影像要重合;(12) 沟埂、河堤种植庄稼、水果等的,不作调查、区分,归并在水系;(13) 丈量道路的宽度时应包括道路的护沟,国道、省道、县乡公路,应用实线勾画,其它均用虚线表示;(14) 地类符号要规工整;(15) 线状地物的宽度注记:应垂直于线状地物,南北走向线状地物字头朝西,
18、东西走向线状地物字头朝北;(16) 坝区主要调查:水田与旱地的分界、水田与水浇地的分界、水田与果园的分界;(17) 平坝区村庄周围的菜地一般归为水浇地;(18) 用裸图(只有图廓、名称注记、卫片影像)进行外业调查,影像清晰的图斑界实地不进行勾绘,如:居民点等。9、 外业调查(1) 调查底图未进行解译,全县都是用裸图调查。(2) 先试点再铺开。(3) 要求走到、看到、画到。(4) 补测地物,耕地中套种其他地类,特殊图斑要填写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5) 实地丈量、标注线状地物宽度。(6) 采用三色清绘,水系用蓝色,道路、图斑界用红色,注记用黑色。(7) 图斑轮廓影像不清晰的,实地勾绘,清晰的实地
19、只标注地类符号,业根据影像进行勾绘。(8) 权属通过询问当地陪同人员、百姓以与查阅相关资料获取。10、 阶段检查、指导、培训2008年10月17日省二调办远利、和忠、逢尧三位专家,分成两个检查小组对水长乡、太平镇公路沿线进行了检查,并在太平镇召开检查工作总结,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项目组成员、公司领导、施甸县、市二调办相关领导与成员参加了检查工作。检查存在的问题如下:(1) 调查底图影像欠清晰,新增地物定位欠准确,图斑综合偏大;(2) 梯地、坡地普通定性不准,个别灌木林定性有误;(3) 等高线太粗,图面欠清晰;(4) 图斑线过粗,公路线过细,难以区分;(5) 百分比扣除存在同一图斑扣
20、除多种地类现象。11、 检查外业地类调查于2008年10月1日全部完成,10月2日至10月15日完成了项目组自检,10月16日至10月20日进行了县级检查,10月21日至10月25日完成了公司检查。十、 业转绘1、 转绘土地调查业转绘工作是根据外业调绘成果对原矢量化的图斑线、继承的界线、地类代码进行更新的过程。施甸县业转绘采用目估转绘法。即充分依据卫星影像特征、轮廓,严格对照外业调查底图,利用MAPGIS软件在计算机上逐图幅逐网格、逐图斑将外业底图上发生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勾绘、修改、录入,形成以卫片、等高线为背景,图斑线、地物为矢量化数据,具有地类符号、注记的电子清绘图。业转绘的四个基本要求(
21、1) 继承原数据库和更新调查数据库中的界线与图形数据时,必须保证“1954年坐标系”转“1980年坐标系”方确、精度符合规程要求。(2) 县界。涉与与的地州界、县界启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我公司承担完成并经“省二调办”验收通过的界线转绘成果。(3) 严格依据外业调绘底图进行转绘。(4) 严格执行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图式、图例、色标与制图标准。在转绘工作开展前,制定了统一的转绘要求,并对转绘人员进行了培训。施甸县是采用裸图调绘,在业转绘过程中,继承了更新调查成果中部分线状地物。 项目组对转绘成果进行了100%的检查,公司总工办抽查了20%,对不符要求的责成转绘人员修改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甸县 第二次 全国 土地 调查 技术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