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docx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QB/T 2738xxxxQB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xxxx-xx-xx实施xxxx-xx-xx发布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Test methods for evaluating daily chemical products in antibacterial and bacteriostatic efficacy(征求意见稿)QB/T 2738-XXXX代替QB/T 2738-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ICS 71.040.99Y 401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
2、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代替QB/T 2738-2012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本文件与QB/T 2738-201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修订了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检验方法分类;增加了菌落计数规定;规定了抑菌效果检验方法(悬液定量法),特殊情况下的菌落计数;修改了部分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增加了适用于皂类产品的持续抑菌效果检验方法;删除附录A。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本文件所代替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B/T 2738-2005、QB/T 2
3、738-2012。19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具有特殊卫生功能的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常见洗涤用品的抗菌、抑菌性能测试,其它日化产品也可根据用途选择采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测 菌落总数测定QB/T 2850 抗菌抑菌型洗涤剂消毒技术规范2002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抗菌ant
4、ibacterial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3.2 抑菌bacteriostasis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3.3 载体carrier 试验微生物的支持物。3.4 生物负载bioburden被测试的一个单位物品上承载活微生物的总数。3.5 杀灭率killing rate,(K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3.6 杀灭时间killing time, (KT)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min)。3.7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
5、g unit,(cfu)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3.8 中和剂neutralize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杀菌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杀菌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3.9 中和产物product of neutralization指中和剂与杀菌剂作用后的产物。4 检验抗菌、抑菌日化产品效果的实验室及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4.1 微生物实验室应采取封闭式布局,建筑应便于清洁、消毒,为避免污染应在相对正压洁净条件下进行。因特殊需要用致病菌作指示菌时,则应在生物安全
6、柜(负压)内进行;4.2 试验开始前,应以湿式方法清洁台面和打扫室内地面,然后以紫外线或其他方法对实验室内空气进行消毒;4.3 实验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口罩、帽子;进行无菌检验时,需经风淋后进入实验室。然后,正确穿戴好无菌隔离衣、帽和口罩。4.4 每吸取一次不同样液应更换无菌吸管,接种环(针)需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后,方可再次使用。4.5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4.6 要求无菌的试剂,如蒸馏水、磷酸盐缓冲液、培养基、牛血清白蛋白、标准硬水、中和剂等,均需灭菌或过滤除菌。4.7 无菌器材和试剂,使用前须检查容器或包装是否完整,有破损者不得使用。
7、4.8 正在使用的无菌器材和试剂不得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4.9 移液或接种时,应将试管口和琼脂平板靠近火焰,防止污染。4.10 所有用过的污染器材,应立即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以防止对周围环境和清洁物品造成污染。4.11 若不慎发生微生物培养物摔碎或其它试验微生物泄漏事故时,不论是否具有致病性,均应立即对污染及可能波及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4.12 全部试验结束后,应按常规对室内空气和环境表面进行消毒处理。5 样品采集为使样品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应于同一批号三个运输包装中至少随机抽取12件最小销售包装样品,其中4件留样,4件做抑菌或杀菌性能测试,4件做稳定性测试。抽样的最小包装不应有破裂,检验前
8、不得启开。6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评价原则6.1 杀菌试验测定方法文件中杀菌试验测定方法用于考核产品的抗菌作用。6.2 抑菌试验测定方法文件中抑菌试验测定方法用于考核产品的抑菌作用。6.3 检验用指示微生物依据产品执行标准或说明书适用范围进行表1中试验菌的选择检测,也可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增加其它菌种作为检验菌种。表1 抗菌、抑菌日化产品试验中微生物的选择试验菌名称菌株标准号抗菌、抑菌日化产品适用范围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6538或ATCC 27217手、足、皮肤和黏膜、织物及一般物品表面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8099
9、或ATCC 25922或ATCC 11229手、餐饮具、瓜果和蔬菜、织物及一般物品表面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株菌)(Candida albicans)ATCC 10231手、足、皮肤和黏膜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15442皮肤和黏膜6.4 作用浓度按产品明示的标准要求进行(未明示的参照QB/T 2850抗菌抑菌型洗涤剂)。6.5 作用时间按产品明示的标准要求进行(未明示的参照QB/T 2850抗菌抑菌型洗涤剂)。6.6 菌落计数 按GB 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测 菌落总数测定中规定计数。6.7 结果报告测试结果报告是
10、试验情况和结果的书面表达,结果报告至少应包括:a) 试验菌种;b) 作用浓度;c) 作用时间;d) 效果评价结果;e) 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其它因素。7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检验方法7.1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检验方法分类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检验方法分类见表2。表2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检验方法分类类别方法名称表示形式适用范围本标准对应章节杀菌试验悬液定量法计时杀菌抗菌型日化产品7.2模拟法计时杀菌抗菌型织物类洗涤剂7.4抑菌试验滞留法滞留抑菌抑菌型人体皮肤清洁产品7.6悬液定量法计时抑菌抑菌型日化产品7.3模拟法计时抑菌抑菌型织物类洗涤剂7.4抑菌型皂类产品7.7抑菌环法计时抑菌抑菌型日化
11、产品7.57.2 日化产品的杀菌效果检验方法(悬液定量法)7.2.1 设备a) 锥形烧瓶;b) 平皿(直径9cm);c) 量筒;d) 精密pH试纸;e) 无菌试管;f) 无菌刻度吸管(1.0mL,5.0mL,10.0mL);g) 恒温培养箱;h) 冰箱;i) 菌落计数器;j) 酒精灯;k) 电动混合器;l) 恒温干燥箱;m) 恒温水浴锅;n) 湿热灭菌锅;o) 电子天平;p) 生物安全柜等微生物试验必备仪器。7.2.2 试剂a) 营养琼脂培养基称取蛋白胨10.0g、牛肉膏5.0g、氯化钠5.0g,加蒸馏水1000mL溶解,调pH至7.27.4,然后加入琼脂15.0g加热溶解,分装,于121压力
12、蒸汽灭菌20min后备用。b) 沙堡琼脂培养基 称取葡萄糖40.0g、蛋白胨10.0g、琼脂20.0g、加蒸馏水1000mL,将上述成分混合后,加热至完全溶解,调pH至5.60.2,于115压力蒸汽灭菌30min后备用。c) 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2.83g、磷酸二氢钾1.36g,加蒸馏水1000mL,待完全溶解后,调pH至7.27.4,经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后备用。d) 硬水(硬度342mg/L)称取氯化钙(CaCl2)0.304g、氯化镁(MgCl26H2O)0.139g,加蒸馏水1000mL,经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后备用。e) 中和剂几
13、种常见中和剂:1) 硫代硫酸钠5.0g、蒸馏水1000mL。2) 磷酸二氢钾1.36g、磷酸氢二钠2.83g、卵磷脂10.0g、甘氨酸10.0g、吐温(80)30.0g、蒸馏水1000mL。3) 磷酸二氢钾1.36g、磷酸氢二钠2.83g、卵磷脂3.0g、吐温(80)20.0g、蒸馏水1000mL。4) 吐温(80)20.0g、硫代硫酸钠10.0g、PBS 1000mL。注:1)用于氯型杀菌剂;2)、3)用于非氧化型杀菌剂;4)用于氧型杀菌剂f) 菌液制备1)细菌繁殖体悬液的制备(1)取冻干菌种管,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取含5.0mL10.
14、0mL营养肉汤培养基试管,滴入少许菌种悬液,置361培养18h24h。用接种环取第1代培养的菌悬液,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于361培养18h24h。挑取上述第2代培养物中典型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于361培养18h24h,即为第3代培养物。(2) 取菌种第3代14代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8h24h),用5.0mL吸管吸取3.0mL5.0mL稀释液加入斜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下菌苔。随后,用5.0mL吸管将洗液移至另一无菌试管中,用电动混合器混合(振荡)20s,或在手掌上振敲80次,以使细菌悬浮均匀。(3)初步制成的菌悬液,先用细菌浓度比浊测定法粗测其含菌浓度,然后以稀
15、释液稀释至所需使用的浓度。(4) 细菌繁殖体悬液应保存在4冰箱内备用。应当天使用不得过夜。(5) 怀疑有污染时,应以菌落形态、革兰染色与生化试验等法进行鉴定。2)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株菌)悬液制备(1)取冻干菌种管,以无菌操作打开,用毛细吸管吸加适量沙堡液体培养基于管中,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取含5.0mL10.0mL沙堡液体培养基试管,滴入少许菌种悬液,置361培养18h24h。用接种环取第1代培养的菌悬液,划线接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平板上,于361培养18h24h。挑取上述第2代培养物中典型菌落,接种于沙堡琼脂斜面,于361培养18h24h,即为第3代培养物。将其密封后在4保存,时间
16、不得超过6周。(2)试验时,取第3代斜面培养物在沙堡琼脂斜面上连续传代,方法与第3代相同。取第5代或6代的沙堡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8h24h),用5.0mL吸管吸取3.0mL5.0mL PBS稀释液加入斜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下菌苔。随后,用5.0mL吸管将洗液移至另一无菌试管中,用电动混合器混合20s,或在手掌上振敲80次,以使白色念珠菌悬浮均匀。(3)菌悬液保存在4冰箱内备用,当天使用不得过夜。(4)怀疑有污染时,应以菌落形态、革兰染色与生化试验等法进行鉴定。菌落形态可直接用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可在涂片后直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也可用墨水阴地法染色(将菌与黑墨水在玻片上混匀,推成薄膜
17、后观察。7.2.3 中和剂鉴定试验方法为了准确评价所测样品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杀菌试验中要求选择适当中和剂。所选中和剂不仅能及时中止抗菌洗剂对微生物的抑杀作用,且中和剂本身与所测样品的反应产物(即中和产物)对微生物无抑制或杀灭作用,对培养基无不良影响。7.2.3.1 中和剂鉴定试验。7.2.3.1.1 中和剂鉴定试验原则见表3。表3 中和剂鉴定试验原则试验分组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6组杀菌剂菌液培养(杀菌剂菌液)中和剂培养中和剂菌液培养(杀菌剂中和剂)菌液培养阳性菌数对照阴性对照试验目的观察试验样液中的杀菌剂对试验菌有无杀灭或抑制能力观察样液中残留杀菌剂被中和后,受到杀菌剂作用后的
18、试验菌是否能恢复生长观察中和剂是否抑菌观察中和产物,或未被完全中和的残留杀菌剂对试验菌的生长繁殖是否有影响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7.2.3.1.2 中和剂鉴定试验见表4。表4 中和剂鉴定试验(悬液定量法)试验分组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6组分别取菌悬液a0.1mL加入对应1-5组试验样液b5.0mL试验样液5.0mL中和剂5.0mL中和产物c5.0mLPBS5.0mL作用至预定时间,分别吸取混匀液0.5mL加入对应组混匀作用10min,分别取混匀液0.5mL加入对应组PBS4.5mL中和剂4.5mL中和剂4.5mL中和产物4.5mLPBS4.5mL作用10min取原液或稀释液0.5mL接
19、种平板(2个/样本)用PBS 10倍系列稀释用中和剂10倍系列稀释用中和剂10倍系列稀释用中和产物10倍系列稀释用PBS 10倍系列稀释PBS中和剂各1.0mL接种平板然后,倾注平板置361培养48h2h,计数菌落数,按稀释倍数计算出回收菌数(cfu/mL)a菌悬液浓度及制备:用PBS将试验菌悬液7.2.2.f稀释,要求浓度为取0.1mL滴于5.0mLPBS液内,回收菌数为 1104cfu/mL9104cfu/mL。b试验样品用无菌标准硬水稀释至规定浓度,制成(稀释液)试验样液。c取试验样液1.0mL与中和剂9.0mL混合,作用10min后制成中和产物。7.2.3.2 中和剂评价规定a) 1组
20、不长菌或明显少于2组。b) 2组有菌且较第一组为多,同时菌数明显少于3、4、5组,1、2组菌数符合下表。表5 中和剂鉴定试验合格标准中对第1组与第2组菌落数的要求第1组平板平均菌落数第2组平板平均菌落数05X(110)(X+5)Y(10)(Y+0.5Y)c) 3、4、5组菌数相似,回收菌量在1104cfu/mL9104cfu/mL之间,并且其组间误差率15。d) 6组无菌生长。e) 三组平均菌数=(3组菌数+4组菌数+5组菌数)3f)符合上述所有评价项目的中和剂表明可消除试验样品对指示菌的作用,中和剂与试验样品的中和产物对指示菌无毒害,判定为该试验样品的中和剂。7.2.4 杀菌试验操作步骤a)
21、 用PBS液将试验菌悬液(7.2.2.f)稀释,要求浓度为:取0.1mL滴于5.0mL对照样液(PBS)内,回收菌数为11049104cfu/mL。b) 将试验样品用无菌标准硬水稀释至规定的浓度。c) 吸取试验样品原液或其稀释液5.0mL放入灭菌试管中,20恒温5min(皂类产品30)。d) 吸取试验菌液0.1mL加入到含5.0mL样品的试管中,迅速混匀,并立即计时。e) 作用至设定时间后,取试验菌与样品的混合液0.5mL,加入到含4.5mL经灭菌的中和剂中,混匀。f) 中和10min后,吸取样液(或作适当稀释后,取其中23个稀释度的稀释液)1mL,置于灭菌平皿内,每个样液或稀释液接种两个灭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化 产品 抗菌 效果 评价 方法 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