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材成都减振降噪系统创新中心.doc
《时代新材成都减振降噪系统创新中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代新材成都减振降噪系统创新中心.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时代新材成都减振降噪系统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二一年十二月第 14 页 共 14 页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城轨减振降噪系统联合创新1.2创新中心名称及挂靠单位创新中心名称:成都减振降噪系统联合创新中心挂靠单位: 中车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 报告编制的依据1)国家发改委“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3)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4)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1.4 报告编制范围本立项暨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就项目的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建设方案、主要课题内容、项目效益分析、项目风险与防范措施等进行分析。2.项
2、目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背景和意义2.1.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纲要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先行官作用,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川省发布了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以融合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项拓展、全域开放”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目标。2.1.2 成都地铁建设背景成都地铁自2005年开始建设,至今已完成一、二、三期轨道交通规划的建设,已开通运营线路13条。合计开通里程为557.8km,拥有车辆数4680多辆,跃升为国内
3、轨道交通“第四城”。在发展指数、效率指数、服务指数和安全运营等指标方面,成都地铁长期稳居国内第一方阵。同时,成都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科研、高等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拥有大量的高校和军工相关科研单位,聚集了丰富的科研人才和科研资源,其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非常富集。通过联合创新中心的建立,可以更好的利用区域的科技创新资源,更加快速的提升科技攻关能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托时代新材轨道减震降噪系统优势产业孵化沃土,打造更加舒适宜居的轨道交通环境。2.2 必要性2.2.1 成都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要成都市希望通过以万亿级的轨道市场来打造千亿级的轨道产业,在西南打造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生产高
4、地,并将轨道交通产业作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家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之下,大力推行城市内、城市间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势在必行。新建线路、上盖建筑方面成都市轨道交通及市域轨道交通建设将近1000公里(含正在建设),其中已经建成运营557公里,四期在建213公里,成都到德阳、眉山、绵阳市域铁路有190多公里,而成都外环铁路也有470公里,同时成都地铁将进行第五轮的建设,预计开通里程近200公里。随着人民对轨道交通环境要求更高,新线建设、TOD上盖在减震降噪方面的市场潜力巨大。时代新材作为减震降噪系统化研究和制造的领军央企,有能力也意愿承担轨道减震降噪系统化项目及相应社会责任。噪音检测
5、病害治理方面成都轨道的运营体量在逐年增加,已运营线路因早期规划、运营年限增长等因素的影响,线路振动及噪音扰民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已运营线路进行提质改造迫在眉睫,时代新材可就这一板块与成都地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包括线路检测、综合减震降噪治理,以降低线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车辆优化方面时代新材对于车辆减震降噪及轻量化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可与成都轨道集团共同就成都地铁现有车辆运营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车辆减震降噪及轻量化要求,打造适用于成都市场的个性化车辆。2.2.2 时代新材发展战略的需要 成都地铁长远发展规划、国家川藏铁路建设需要、成都绵阳航空军工等产业布局、西部成渝经济圈建设工程需要以及成都
6、市目前在新材料产业相对薄弱,地铁建设经过初期高速发展后,下一步将朝着更加舒适宜居的轨道交通环境方向发展,时代新材专业研究减震降噪新材料产品,未来减震降噪产品需求量较大,双方可在这方面深入合作。利用地域、政策以及创新机制等优势,打造高端人才战略高地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科技竞争最终是人才竞争。时代新材作为国内轨道交通领先的科研单位,始终把高端人才布局摆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联合创新中心着力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充分利用成都在西部崛起的核心地域优势以及一系列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背靠成都地铁和时代新材两家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国企,充分利用好联合创新平台作为轨道交通技术高端研发中心的定位,发
7、展前景广阔。从业务相关方变成命运共同体,创造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时代新材与成都地铁有着一贯良好的业务合作,通过资本+技术等多方面共鸣,将双方合作进一步升华,将双方从简单的业务相关方变成命运共同体。双方将针对成都地铁相关业务开展更深层次、更系统、更精准的创新,所创新成果不单可应用服务于成都地铁,还可以成都地铁为行业应用先行标杆,推广到其他城市地铁项目中。3.项目市场分析3.1成都市场分析成都地铁自2005年开始建设,至今已完成一、二、三期轨道交通规划的建设,已开通运营线路13条。合计开通里程为557.8km,拥有车辆数4680多辆,跃升为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在发展指数、效率指数、服务指数和安
8、全运营等指标方面,成都地铁长期稳居国内第一方阵。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20-2024)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涉及8条线路,规模总计176.65公里,其中3条新线,5条延长线,2021年,成都地铁第四轮规划建设将陆续招标,按已有信息(环评报告),还剩余150公里减振路段没有招标。3.2区域市场分析市域车辆方面,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成都重庆都市圈内一小时公交化通勤;规划明确轨道交通发展框架,“双核引领、衔接高效”,构
9、建一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高效协同,多类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为打造成都平原经济圈,实现城市协同发展,到2035年成都市规划建设成都到资阳、眉山、德阳、绵阳市域铁路7条,总里程277公里,构建一小时都市圈,构造成德眉资同城化。4.成都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方介绍4.1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新材)是中国中车旗下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控股的A股上市企业,是中国中车的新材料产业平台。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为原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橡胶试验室,2002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4年9月,成功并购德国ZF集团旗下橡胶与
10、塑料业务(博戈公司)。公司主要从事减振降噪、轻量化等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工程化应用,产品延伸到橡胶、塑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多个领域,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新能源和特种装备等领域。公司生产基地遍布全球,在五大洲、十个国家建有海外研发和制造基地。成为销售规模过百亿的创新型、全球化、信息化的高科技制造企业。未来,公司将以“创造安全、舒适、清洁的运动空间”为理念,致力于成为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工程化应用的领先者。4.2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成都市从事轨道交通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物业开发和产业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注册资本67亿元,资产总额超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成都 减振降噪 系统 创新 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