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版大众传播学笔记.docx
《李彬版大众传播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彬版大众传播学笔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李彬版大众传播学笔记一、传播行为的两个定义:1、库利:传播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传播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这可称之为传播学研究的社会和心理学方向。2、皮尔士:传播是符(sign)或像(icon)的传递与交流,可称之为传播学研究的符号学和语义学方向。二、符号(sign)可以分为信号(signed)和象征符(symbol) 象征符:1,都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独有的,如衣服。2,人类具有优秀的象征抽象思维能力。3,这种能力不能遗传。4,象征符是可以创造的,它与被象征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Encode 编码 decode 解码在大众传播中符号与信息相互转化的两个相反过程。
2、1、编码:将信息转化为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编码就是传播从业者在大众传播中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过程。2、解码:我们要把接收到的符号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一种信息的过程。Signifcer 能指 signified 所指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1、能指:语言的声音,形象。2、所指:语言所反映的事务的概念。所有的语言符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符号的任意性: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不是必然的,而是约定俗成的。传播学的创始人:美国的库利和施拉姆库利提出“镜中”概念,即人的“我”的概念的形成是由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形成的,即人离不开他的周围环境而存在。三、人类传播现象传播行为
3、传播意识 传播关系 传播历史1、研究范围: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当传播学成为一门学科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传播研究3、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新闻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四、传播学的知识层次历史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交叉学科:边缘传播学历史传播学著作乌合之众研究趋势: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分支化,操作化,本土化。发展简说1、产生的动力分析:工业化与社会化大生产民主化与传媒产业化相关学科的推动2、诞生在美国的原因:政治原因(竞选与二战),经济(垄断与广告),社会(学者西迁与社会问题)3、传播学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勒温,霍福兰,拉扎斯菲尔德(1)
4、拉斯韦尔(5W模式)谁,说了些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Who say what channel for who with what effect(2)勒温:“守门人”理论(3)霍福兰:从提出信息的可行性,恐惧诉求,问题提出的先后顺序效用,论辩的一面与两面说理,结论是明示与暗示等专项研究。(4)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中间站”理论(5)施拉姆:集大成者传播的概念1、传播及其近义词(略)2、传播代表性定义:共享说,影响说,反映说,互动说,过程说。3、本书为传播下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邵培仁。传播的特点社会性,目的性,主动性,协同性,历史
5、性传播的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住异姓,皆称革命。高华红太阳是如何升起的 何兆武上学记,上班记 萨孟武 ,齐邦媛巨流河 杨奎松近代则指思想界,社会界的深刻质变。第一次传播革命口语传播时代最根本的革命,其意义无可超越时间:*万年前一个漫长而煞费苦心的过程特点:简便易行,变化多端第二次传播革命文字传播时代时间:BC40000BC3500雏形:绳文画图象形文字意义:开启文明时代实质:摆脱肉身,人脑第三次传播革命印刷传播时代时间:公元200年“拓印术”600年“雕版印刷”1040年泥活字印刷,1315年铜活字,1456年铅活字与印刷机,德国,古登堡伴随物:纸(公元105年)意义:机械化
6、生产,大量复制,广泛传播局限:规模局限第四次传播革命电子传播时代时间:1844年电报,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1870年,电话, 1895年无线电,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特点:“闪电般”全球通讯工具第五次传播革命数字传播时代时间:1946年第一台电脑主机,1980年互联网,1991年“信息高速公路”和个人电脑,1996年多媒体电脑。特点和意义:海量信息,即时通讯,互动功能,全球一体(打破国界,民族差异,政治差异,文化差异)口号: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整合一切。 对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四种趋势1、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一致呈加速趋势。2、传播符号,媒介,科技始终呈现叠加状态。3、叠加状态引发整合趋
7、势。4、信息与知识的积累呈现为核心裂变趋势。施拉姆“最后七分钟”的比喻。对历次革命的总结四大后果1、每一次革命都为人类社会带来转机。2、革命与人类文明互相促进并且步调一致。3、领先传播革命的国家与地区占据竞争优势。4、传播科技优势直接导致传播内容优势,进而引发文化侵略。 一言以蔽之,传播就是力量。传播要素1、传播者信源 2、讯息讯息 3、受传者信宿PS:讯息由一系列相关的符号构成,且能表达完整意义,近似中文中说的信息。发展:媒介(传播渠道,手段和工具):纽带作用PS:大众传播媒介中最重要的是电视。反馈:没有这个要素构不成传播模式。五、传播的模式模式(model)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直观,简洁的描述
8、模式与现实事物之间有一个对应关系,但它是对现实的抽象,具有定义化的特点。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功能 好模式的标准构造功能 呈现性解释功能 整体性引导功能 超际性简化功能 启发性预示功能 实用性(1)单项传播模式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四整体互动传播模式(2)双向传播模式奥斯古德的双行为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3)互动传播模式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辐合模式;光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及研究内容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有什么效果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PS: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拉斯韦尔论文第一次提出。流行首先从文化上开始。推荐:乌
9、合之众 可以揭示出希特勒通过广场符号话语上台的过程红太阳是如何升起的 革命 杨奎松香农-韦弗数学模式(1949年传播的数学理论)信源 发射器 信道 接收器 信宿讯息 信号 接收到的信号 讯息噪音来源重大意义:引入“噪音”概念,让我们了解传播不是在一个封闭的渠道内进行的,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奥斯古德的行为双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1954年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讯息 译码者 译码者:符号的解释与解读解释者 释码者编码者 编码者:执行符号的传达 讯息意义:1,传播的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讯息处于相互作用当中。 2,此模式告诉我们,传播重点不是传播渠道,在于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缺陷:1、传播双方放在
10、了完全对等的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这与现实情况不符合。传播双方在政治,经济及传播资源上是有差异的,而且非常普遍。2、不适用于大众传播过程。德弗勒的环形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大众传播学通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受众具有广泛性,跨阶层的特点)为对象,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制造传播。六、传播的功能(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2)查尔斯赖特的四功能说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提供娱乐(3)施拉姆的四功能说雷达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4)现代传播的负面功能典型的麻醉作用,较低了社会实践
11、与社会参与(被动的知识积累)七,传播的原则可信性,针对性,有序性,协同性,适时性,适量性传播者1、作为个人的传播者2、作为组织的传播者一 、传播者的角色出演的概念,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传播者依据社会对他的要求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十分警觉的观众”戈夫曼角色体认,也称角色认同,是社会期待与个体努力的规范,导向与激励。角色与角色冲突每个人都是传播者废名先生的故事口舌锋利胜刀剑职业传播者受过专业训练专司传播以获取利益的人。社会分工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包括教育界,科技界,宗教界,演艺界,图书馆界,新闻界,出版界,广告界等,还有IT界。二、职业传播者的特性。倾向性。不可实现的客观性与中立立场,可能
12、会有的非自觉性。主动性。启动传播过程,并力图掌控它。自我性。不可避免的个人视角,个人观点。专业性。具备专业身份,通晓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长性。没有谁不在成长与变化之中。三、职业传播者的权力和责任权力一般性权力专业性权力责任契约性责任,职业责任社会性责任,社会责任法规性责任,法律责任国际性责任,人类责任四、赢效因素可信性。来自诚实,信誉,公正,骨气等。权威性。来自权力与地位,资历与威望接近性熟知性愉悦性。悦目,悦耳五、媒介组织的定义与属性定义:专事大众传播活动的社会单位或机构属性:社会机构的有机组成,国家机器的一部分;非自然形成,通过集体认证程序;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严格的工作制度;有专职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彬版 大众 传播学 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