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男性形象解构探因.doc
《李碧华男性形象解构探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碧华男性形象解构探因.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摘 要李碧华的作品中常常以女性为主角,追寻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然而,在她的作品中,也时常展现男子的挣扎和选择,他们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映照了女性的命运。李碧华以女性视角塑造出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男性形象,其笔下浸透着对男性的期待,同时也彰显着挣脱“父权”束缚的反抗精神以及纯粹的爱情观。上世纪末香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以及冷漠的都市情感氛围,都激发了李碧华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为其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李碧华笔下塑造的男性群像磨灭了读者对男性的刻板印象,衬托了女性形象,对女性主体性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关键词:李碧华;男性形象;解构;探因Abstract Li Bihua often takes wome
2、n as her writing them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womens fate. However, in her works, mens struggle and choice are often shown, and their choice to some extent reflects the fate of women.Li Bihua created a typical male i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 Her works are full of expectations for men an
3、d rebellious spirit of breaking away from the shackles of patriarchyand pure view of love.At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the highly developed material civilization in Hong Kong and the indifferent urban emotional atmosphere inspired Li Bihua to thin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which
4、provided rich inspiration for her creation. The male images created by Li Bihua obliterate the readers stereotype of men, set off the female images,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Keywords: Li Bihua; Male images;Deconstruction;Expioring the causes目 录一、 引 言1二、 李碧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2(一) 被解构的
5、父亲形象2(二) 被重构的丈夫形象3(三) 被虚构的情人形象4三、 李碧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独特性探因5(一) 创作土壤:香港5(二) 李碧华个人的主观因素7四、 李碧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创作意义8五、结 语10注 文10参考文献10致 谢12论李碧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一、引 言李碧华的创作介于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刘登翰曾经这样评价过,“严格地说,李碧华的小说并不是一般的纯言情小说,它们有比爱情更丰富的内涵,在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面上所给人的思考,是一般的言情小说所不能比拟的。” 刘登翰.香港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96.李碧华并不遵循通俗写作的一般公式,她更善于以故事新
6、编、轮回叙事的方式讲述激越瑰奇的情爱故事。 学界关于李碧华小说研究呈现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以下将目前学者们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分为六个层面,并进行简要概括。一、作品主题。寻找、背叛和人性是李碧华小说主题研究的重要议题。二、艺术表现形式。李碧华善于改写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借古讽今,如杨灿论故事新编的叙事手法等。三、传奇风格。其作品风格主要有虚实相生、时空穿梭、古今对话,如袁良骏的简评新浪漫派李碧华等。四、李碧华的香港意识。李碧华的作品某种程度上代表香港市民意识,如黄亚星边缘的怀旧者李碧华小说的意识结构等。五、李碧华小说与电影的综合研究。李碧华打破雅文学与俗文学对峙局面,实现了文学和电影的成功联姻,
7、如蒋兴立李碧华电影小说之空间研究、李冰玉李碧华小说电影改编研究等论作。六、李碧华的新女性主义意识。关于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众多,如郑渺渺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等。自从李碧华的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有关于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不在少数,而男性形象分析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男性作家所创造的男性形象有所区别的是,李碧华是站在女性的视角去塑造男性形象,从而展现出更加细腻的人物情感与人物性格特征。本文旨在分析并审视李碧华作品中男性形象的塑造,探寻激发李碧华创作动机的根源,思考其创作带来的积极意义。本文一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写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写李
8、碧华作品中男性形象塑造,第三部分分析其创作原因,第四部分探寻李碧华男性书写的启示所在。 二、 李碧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李碧华笔下的男性虽有至情至性的代表,但大多数男性缺少传统印象中的坚韧、有骨气、有担当等品质,相反地,他们当中不少人是自私、虚伪、无能的,于世间万千男子中具有普遍代表性。虽然他们大部分只是丰富故事情节的背景、升华女性情感的工具,但他们同样也是悲情且无奈的。在李碧华作品中所塑造的父亲、丈夫、情人等等男性形象中,既包含着对男性的期待,同时也浸透着对男性的失望,充斥着对男权束缚的挣扎和反叛。(一) 被解构的父亲形象在传统社会中,男子一直是家庭的核心,“父亲”代表着家庭的最高权力,“父权”
9、更是无情地操纵着女性的命运。作为家族体系中掌握着绝对话语权的“父亲”,却从来不是李碧华作品中的主角,她所塑造的父亲形象集中体现了男人对权力的追求和对情感的漠视,还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男权主义,由此可见,李碧华对传统父亲形象的解构意图明显。在作品中,传统父亲形象的地位、权威以及行事的雷厉风行一应俱全,但其独当一面、有勇有谋、大义凛然的品格以及深沉的父爱都被消解了,冰冷的权力争夺意识被刻意突出。在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中,众望攸归的肃亲王荒唐地把清王朝复辟计划寄托在幼女显玗身上,他一边希望自己的女儿到了东洋能被当做珍客对待,一边又企图利用孩子铺就自己的宏图之路,把显玗当成“玩具”送给川岛浪速。为了更好地向
10、日本人表示自己的诚意,他甚至给女儿改名为“东珍”。一个凌驾于封建制度权威顶端的父亲,却可以置骨肉亲情于不顾、将自己的女儿打包成玩具拱手送人,李碧华在作品中刻意突出肃亲王无情、冷血的人物特点,血浓于水的亲情荡然无存,父爱被消解,父亲形象也随之被解构了。这部作品中还有另外一个“父亲”形象,就是显玗的日本义父川岛浪速,他为显玗另外改了名字川岛芳子,只身东渡、背井离乡的芳子只能依靠着义父川岛浪速。蒙古巴布扎布将军苦战横死,川岛浪速失去了后台,却未忘记自己还有最后一枚棋子,为了实现吞并中国的扩张政策,他把芳子配给蒙古将军巴布扎布次子甘珠尔札布,并在芳子出嫁前玷污了她。作为芳子的义父、芳子离乡后唯一的依附
11、他仍以荒淫的兽行对青春少艾的芳子心灵造成无法挽救的重创,并因此彻底改变了芳子的思想取向和人生轨迹,川岛速浪的形象与人们认知中慈爱、伟大的父亲形象背道而驰。李碧华通过一系列描写,放大川岛速浪的卑劣行径,有意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其羊皮下不堪的狼心,打破了读者对父亲形象的固有认知。霸王别姬里有一个隐藏着的父亲形象。梨园里的关师父不仅传授弟子们唱念做打等基本功,还充当了他们父亲的角色。从小接受严苛训练的关师父,对待稍有犯错的弟子总是非打即骂。甚至梨园里发生了孩子不堪打骂而上吊自缢的事情,也没能让关师父自省。他的教育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是残酷、专制的。关师父的形象与传统文化中和蔼可亲的师父形
12、象截然相反,可见,李碧华巧妙地对“父亲形象”、“师父形象”进行了解构。诱僧中,李世民派手下怂恿石彦生里应外合害死李建成。但当李世民登基后,反而四处追杀石彦生。历史上的李世民,是千古名君的典范,他的文治武功,自古为人所称颂。甚至有很多人认为,他把政变的影响缩小到了极限,只把剑锋对准自家人,而没有波及天下无辜的百姓。可见,在大多数人对李世民的评价中,肯定大过于否定。而在李碧华的笔下,他为了争权,不仅杀害了家人,还迫害自己的子民。李碧华将万民之父李世民的形象消解了,这体现了李碧华对父亲形象的解构。(二) 被重构的丈夫形象对于潘金莲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男人,是集武松的魁梧、武大郎的老实、张大户的财富、西
13、门庆的细腻于一身。李碧华心中最好的丈夫,则必须有段小楼的豪迈阳刚、许仙的才貌双绝、武汝大的憨厚实在和甘珠尔札布的百依百顺。单就每个丈夫形象而论,都无法满足女性的期待,因此,李碧华注重对传统男性形象进行拆解,称颂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刻意凸显他们各自品格上的局限性,重构出一个个贴近现实的男性角色。霸王别姬中的段小楼是如同戏曲中英雄一类的人物,正义刚直、气势威武,哪怕走下戏台,仍会沉浸在戏曲里,他既有豪情壮志,也有百转柔肠,霸王褪去戏服,回到家中,还能与妻子过着普通人家的平凡生活。李碧华塑造的“段小楼”,先是有着西楚霸王的担当和血性,但在文革中,揭发师弟、背叛妻子,使得原本顶天立地的霸王形象一夜
14、之间崩塌,而后又增添了圆滑的性格特征,完成了对顶天立地的丈夫形象的重构。在民间传统故事中,许仙是一个单纯、朴实的男子。但在青蛇中,许仙原本美好的形象土崩瓦解,他既能够心安理得地花着小青偷来的官银,又能够主动引来官兵出卖小青;既喜欢唾手可得的财富,又担心妻子的地位高于自己。作品重新赋予了他无能、多疑、忘恩负义等形象特征,使他的人物性格具有多重性,体现了李碧华对民间传统故事中“许仙”这一丈夫形象的重构。文学作品中有关武大的描写并不多,却成功为其塑造了憨厚实在的形象。而李碧华在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中却并不刻意突出武大的今生武汝大养家糊口的辛劳,而是通过大量的心理刻画来侧面烘托出武汝大粗犷憨厚、大大咧咧的
15、人物形象,甚至非常细腻地描写他对妻子、对婚姻的看法。她并不完全推翻经典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扩充、改组,使得武汝大的人物形象逐渐丰满,重构出另一个“武大郎”形象。所有有关甘珠尔札布的资料都指向其伪满军官的身份,关于他是川岛芳子丈夫的事,往往都只是一笔带过。李碧华在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中却有意凸显他的丈夫身份,长篇大论地形容他身为丈夫的顺从、软弱,对其政治身份却没有过多地渲染,一边颠覆他在历史中的形象,一边为他贴上新的标签,从而重构出一个与历史不符的“甘珠尔札布”。(三) 被虚构的情人形象李碧华刻画了很多自私、卑劣的男性形象,体现出她对男子的失望。然而李碧华也塑造过不少有情有义的男性情人形
16、象,这些人物形象在不同层面上折射出李碧华对男子的期待,如铁骨柔情的蒙天放、无私守护的小哈、一往情深的山家亨等等。而这些人物形象往往不是以故事新编的形式,而是被虚构出来的。虽是虚构,仍可看出李碧华独具匠心的巧妙设计。秦俑中的郎中令蒙天放与寻仙药的女童冬儿相爱,嬴政得知二人私情后,将蒙天放泥封成兵马俑,将冬儿血祭俑窑。口含不死仙丹的蒙天放在三千年后的地宫中苏醒,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一酷似冬儿的女演员朱莉莉,盗墓贼欲将二人灭口,经过一番生死搏斗,朱莉莉终是与蒙天放阴阳两隔;五十年后成为了考古工人的蒙天放与一酷似冬儿的日本少女三续前缘。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民间传说,抑或是在文学典籍中,都并没有蒙天放这
17、个人物。李碧华抓住了读者对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感到神秘的猎奇心理,虚构出蒙天放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子汉,在满足作者与读者想象的同时,也让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因穿越千年而更显得荡气回肠。蟾酥讲述的是一只癞蛤蟆幻化人身鼓励暗恋的女生走出人生阴影的故事。小芳原是个美丽的花季少女,一场火灾夺去了她引以为傲的美貌,也让追求者纷纷离去,就在她万念俱灰时,长相丑陋的小哈出现在她生活中。小哈鼓励小芳,“你只不过失去一些皮肤和组织你的才华半分也没受影响” 李碧华.怪谈精选集2迷离夜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3:32.,他自信满满自己来世上一趟能做出点贡献“我的皮肉心胆都有用,可以器官捐献,造福人类。” 李碧华
18、怪谈精选集2迷离夜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3:33.小哈的鼓励使得小芳重拾了自信。小哈还来不及送小芳出国做面部恢复手术,自己就躺在了手术台上。原来小哈是一只癞蛤蟆,又叫蟾蜍,蟾蜍药用价值丰富,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均可入药,比蟾蜍的生命恒久,小哈从此作别人间。小哈是癞蛤蟆,小芳是“天鹅”,俗语常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小哈虽然外貌奇丑,却心地纯洁善良,与小芳先前的追求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碧华借助民间俗语,并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虚构出一个至情至性的男性形象。坊间不乏富家少爷爱上烟花女子的八卦传闻,但李碧华在胭脂扣中虚构的十二少陈振邦却仿佛囊括了所有富家少爷的特征。他既对如花有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碧华 男性 形象 解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