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采摘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说明书.docx
《柑橘采摘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柑橘采摘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说明书.doc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柑橘采摘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柑橘采摘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摘要果实采摘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大量的采摘人员,但由于农村人口城市化,农业从事人员的数量不断下降,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国内外都已经研发了许多的采摘机器人来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设计的采摘机器人主要是针对柑橘树之类的果树,对采摘机器人的机械臂和末端执行器的结构进行设计。首先确定了机器臂的类型和设计的总体方案,再对机器人各部分进行受力分析计算,选择适合的电机和减速器,设计相关传动轴并进行校核,设计了相关的传动结构。根据电机和减速器的连接和固定,设计了机械臂的腕部、臂部和底座结构。关键词:柑橘采摘;结构设计;农业机器人Structure des
2、ign of citrus picking robotABSTRACTThe fruit pick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t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workers. However, due to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workers of the fruit picking is continuously declining and the labor cost is constantly rising. Differen
3、t kinds of picking robots have been design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all around the world. The picking robots developed in this project is aimed at picking citrus trees alike so that the design of structures of the mechanical arm and end effector of the picking robo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
4、roject. First, determing the type of the robot arm and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robot.Then, performing the forc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each part of the robot 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motor and reducer,designing and checking the relevant transmission shaft, relevant transmission structure is
5、developed as well.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onnection and fixation of the motor and reducer, the arm, and base structure of the arm are designed.Key words:Citrus picking; Structure design; Agricultural robot目录1绪论1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2国内外采摘机器人的研究现状21.3机械臂与末端执行器的现状51.4本课题主要设计内容61.5本章小结62总体方案设计72.
6、1引言72.2柑橘采摘机器人的技术要求72.3机器人的构型选择72.4总体方案的选定92.5机械臂的传动原理102.6本章小结123.末端执行器的设计133.1切割电机的选择133.2气缸的选择143.3末端执行器的结构设计143.4本章小结154腕部的结构设计164.1腕部机构设计的要求164.2腕部旋转关节的结构设计164.2.1旋转关节驱动电机的选择164.2.2腕部旋转关节的结构设计174.3腕部俯仰关节的结构设计184.3.1俯仰关节驱动电机的选择184.3.2腕部俯仰关节的设计184.3.3带轮的设计194.3.4传动轴的设计和校核204.4本章小结225臂部的结构设计245.1手
7、臂的设计要求245.2小臂的设计255.2.1小臂驱动电机的选择255.2.2小臂的结构设计265.2.3小臂驱动电机的选择275.2.4齿轮的设计与校核285.2.5小臂输出轴的设计与校核335.2.6小臂的结构设计355.3小臂刚度校核355.4大臂的设计365.4.1大臂驱动电机的选择365.4.2大臂的结构设计385.5本章小结396底座的设计406.1底座电机的选择406.2轴的设计416.3底座的结构设计426.4本章小结437总结44参考文献45致谢471绪论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种植已经在逐步替代传统的依靠人工的农业种植方式,农业生产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
8、变。近年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本用于工业的机器人已经走向农田,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可以通过机器人来实现农业上的移栽、嫁接、除草、采摘和果蔬分离等作业。根据相关统计表明: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农村的青年人都在去城市打工,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的人数在减少,而农业生产也逐渐规模化、多样化,劳动力也越来越缺乏。在果园种植中,仅仅果实采摘时需要大量劳动力,平时却不需要,部份种植园难以找到足够的临时从业人员,无法及时采摘,造成经济损失。即使有足够的临时劳动力,但他们由于不熟悉工作,这将会加大果实在采摘过程中的损伤几率。相关资料表明:果实采摘的花费已经占据了整个农业种植生产费
9、用的40%以上,甚至有部分种植园已经达到50%的程度。为了降低种植的成本,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研究和发展采摘机器人已经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采摘机器人是现代农业发展出来的一种能代替人工自主采摘果实的智能化、机械化和精准化的设备。但我国的农业机器人起步较晚,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对于农业机器人的研究,各发达国家在八十年代就纷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相关的农业机器人,国内的农业机器人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才开始的,发展得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科技蓬勃发展,尤其是国家在政策上不断的扶持和引导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为农业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片
10、良好的土壤。我国是世界上第一水果大国,我国的水果种植面积大约有800万公顷,占全球的果树种植总面积的21%左右;水果年总产量超过了5900多万吨,占世界所有的水果的总产量的13.4%,这两项指标都是排在全世界的第一。而柑橘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的柑橘资源非常丰富,国家柑橘资源圃保存一千两百多份资源。在生产上栽培主要有柑橘属以及少量的金柑属、枳属。我国的柑橘主要种植在广东、湖南、四川、重庆、浙江、广西、福建、湖北、江西等九个省(区、市),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柑橘种植时一般都是种植园大量种植,采摘时间在十月到十二月之间,采摘方式主要还是以人工采摘为主。由于柑橘树属于小乔木,分枝多,枝扩
11、展或略下垂,刺较少,采摘时为了保证柑橘的储存,需要将柑橘果实以及其小截果柄保留,而不是果实与果柄分离,这就是需要较大的分离力,从而导致人工长时间的采摘会出现疲劳,采摘效率下降。为了保证柑橘的新鲜,果农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采摘完柑橘,采摘强度大,效率低,而人力劳动成本在不断的上升,又无法通过大量增加人手来完成柑橘的采摘。人们需要在农业方面开发出代替手工的自动化设备,而作为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很多歌不同的学科的先进的技术集合在一起的现代自动化装备,机器人显然为降低劳动力成本提供了最佳的选项,不仅可以提高机械化水平,缓解劳动力不足,还可以避免因人工采摘带来的交通事故和人身安全问题。随
12、着农业生产发展更加规模化和多样化,发展果树采摘机器人研究是历史走向的必然趋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2国内外采摘机器人的研究现状1968年,著名的美国学者Schertz和Brown提出了采摘机器人的思想,1983年,第一台采摘机器人在美国诞生了,往后的几十年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荷兰等都相继开始采摘机器人的研发。日本岗山大学的Kondo研发了一种主要由机械臂、末端采摘执行器、行走的小车、视觉系统和控制部分组成的番茄采摘机器人,其机械臂拥有七个自由度如图1.1所示。图1.1 番茄采摘机器人的结构简图柑橘采摘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它采用由一个能够提供彩色摄像的摄像头和一个图像处理的集成卡组
13、成的视觉系统来找到成熟的番茄。考虑到番茄的果实很多时候会被番茄的叶茎挡住,采摘的机器人为了能够灵活避开树枝或者其他的障碍物,因此采用采用具有冗余度的7自由度的机械臂。此外,他们为了减少对果实的伤害,将其末端执行器的机械手抓配带上2个带有橡胶的手指和1个气动吸嘴,利用机械手的腕关节把果实从番茄树上拧下。移动的小车有4个车轮,能都自由的在田间行走,他们利用机器人上的一些传感器和原本就设置好的,放在地上的反射板,可检测有没有到采摘的地方,到了之后小车就停下来,掉头后再前进。这个番茄采摘机器人从识别番茄到将番茄采摘下来的速度大约是15s左右,采摘的成功率在70%左右。有30%左右的番茄没有被采摘的主要
14、原因是番茄被枝叶密密麻麻的包围了,机器臂还是不能避开这些枝叶去采摘番茄。因此还需要在机器手的结构和采摘的工作方式等方面加以改进,另外,机器人的采摘速度还需要提高,只有降低机器人自动化收获的成本,才能真正的达到实用化。图1.2 西红柿采摘机器人韩国的一些单位也对番茄的采摘机器人进行了一些设计和研究,该机器人的检测原理是对西红柿的颜色进行判别,根据西红柿的红色深浅差别来区分果实是否成熟,有选择的摘取成熟的西红柿。由于该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低,未能形成产品,用于实际生产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西红柿机械设计公司研发了一种不需要机械臂的采摘机,它是将整个的西红柿都卷入到分选仓里面,包括西红柿的茎叶,仓内有红
15、色视谱的分选设备,他能将红色的西红柿挑选出来,并通过输送带运送到卡车的车厢里,剩下未成熟的西红柿和西红柿的茎叶将放入粉碎机构中进行粉碎,之后喷洒在农田里作肥料。如果种植的西红柿产量足够高的话,这种西红柿采摘机一分钟能采摘一吨多的西红柿,一个小时能采摘70吨的西红柿。英国的Silsoe研究所设计的蘑菇采摘机器人,他可以非常自动化的检测到蘑菇的位置和大小,然后又选择的去修剪和采摘蘑菇。虽然它只有三个自由度,移动关节是使用气动装置驱动的和旋转关节则是采用电机来驱动,这样的设计非常简单,成本也比较低。由于蘑菇生长中会出现倾斜的情况,机器人的采摘成功率只有为75%左右,采摘速度是6.7个/s。荷兰和日本
16、都对黄瓜采摘机器人进行了研究设计。日本研发的黄瓜采摘机器人拥有六个自由度,能够在专门为采摘机器人设计的倾斜大棚下采摘,由于大棚支架是倾斜的,黄瓜的茎叶都缠绕在支架上,而果实较重,在重力的作用下与茎叶分离,再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这个检测装置是根据反射特性来分别出黄瓜和茎叶。末端执行器上有一个用于探测果梗到底在哪的探测器、切断的设备和用来抓紧黄瓜的机械手指。荷兰的农业环境工程研究所也在九十年代的时候研发了一种黄瓜的采摘机器人,该机器人要求黄瓜必须要按照高挂线缠绕方式悬吊生长,该黄瓜采摘机器人由一个移动小车、机械臂、视觉系统和末端执行器4部分组成。采摘机器人可以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自行在温室中工作,在
17、研究实验中,工作速度为54s/根,由于只能做到每个机械臂每次只能采摘一根黄瓜,效率无法达到商用的要求,且对黄瓜的前期培养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并未形成产品。我国是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农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来各个研究机构和院校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东北林业大学的陆怀民设计了一种林木球果实采摘机器人,主要是由一个有五个自由度的机械臂、一个移动小车、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采摘时,机器停留在距离果树35米处,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机械大臂和小臂同时运动,让末端执行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机械手爪张开并不断的摆动,从而能够对准被采摘的树枝,然后手抓开始
18、沿着树枝的生长方向靠近一定的距离。采摘爪开始夹拢果树的树枝,然后大小臂带动着机械手抓原路返回,把树枝上的果树采摘下来,这样子就完成一次采摘这个机器人的采摘效率是500kg/天,人工采摘只有10多千克一天,就是说机器人是人工采摘的3050倍,而且采摘时能采摘得比较干净,对果树的伤害小。我国研究的苹果采摘机器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两自由度的移动车和五自由度的机械臂,移动车由于在田间行动,采用的是履带式平台,再在平台上加装了PC 主机、电源箱、用于辅助采摘的装置以及一些传感器;五自由度的机械臂是采用各自由度单独的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机械臂固定在移动小车上,采摘机械臂采用的结构是PRRRP结构,作业时,
19、将末端执行器安装在机械臂上。国内在西红柿采摘机器人上也做了研究,浙江大学的梁喜凤,根据西红柿的一些生理特性,研发了能在温室中使用的西红柿采摘机器人,该机器人也是七个自由度的冗余机械臂。南京农业大学的张瑞合、姬长英等在西红柿采摘中为了确定西红柿在空间中的位置,运用的是双目立体视觉技术来定位,根据实验数据,当摄像头距离西红柿的距离在300400mm之间时,空间深度的误差能保证在3%5%之间。1.3机械臂与末端执行器的现状机械臂是模拟人的上臂而构成的,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为多关节机械手臂,直角坐标系机械手臂,球坐标系机械手臂,极坐标机械手臂,柱坐标机械手臂等。从机械臂的发展状况来看可分为三代机械臂。
20、1)第一代机械臂,就是按照一开始教给通过人手来操控到达的位置和姿态,然后让其重复的进行着这样动作的一种机器,现在常见的、正在使用的大多数机械臂都还是在使用这种工作方式,但应用范围有限,主要用于材料的搬运、喷漆、电焊等工作。(2)第二代机械臂,是那些具有如听、视、触等感觉的外部感觉功能的机械臂。这种机械臂之所以具有外部的感觉功能,是因为安装了相关的传感器,因此机械臂可以根据从外界的采集到的一些信息,再根据设定的程序修改自身的动作,从而完成相关的作业。(3)第三代机械臂,这种机械臂不仅是有了外部感觉功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思考的能力。所以能够在外界的变化的时候也作出相应的变化,然后自己判断进行的工
21、作。关于末端执行器的设计,由于果实的形状、大小和生长情况不同,采摘要求也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果实,需要用不同的采摘方法。不同的采摘方法导致末端执行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都大不相同。对于一些果实,需要充分考虑其生长情况和采摘要求,选择合理的果实与果柄分离的方式。此外,还要在保证采摘率和果实完好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抓取方式有吸盘吸取、机械手指抓取两种方式。吸盘吸取是当机械臂将吸盘靠近果实后,吸盘将果实吸取过来,并不需要其他的方式抓紧。吸盘吸取方式适合用于生长相互毗邻的果实,它能实现对果实的单个抓取,减少对毗邻果实损伤的可能。但这种方式对果实的形状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果实形状不规
22、则,那将导致吸盘吸力不够,无法抓紧果实。如果是重量较大的果实也不适合选择吸盘吸取果实的方式。机械手指抓取则是使用一个小型的气缸或者的直线电机驱动,经过一系列的连杆传动,将直线运动转换成控制机械手指张合的往复运动,通过控制气缸或者电机来控制抓紧和松开果实。果实的采摘的方法常用的有旋转拧断、剪切裁断和圆盘锯断等几种方法。旋转拧断是指吸盘或者抓手将果实抓牢后,控制整个末端执行器进行旋转,拧断果柄,但这种方法不适合用在果柄韧性比较好的果实上,而且有可能出现未能拧断果实就将果实抓走的情况,导致损伤果实。如果用在西红柿等果皮比较脆弱的果实上,那么拧断时有可能损坏果实,增大果实的破损率。剪切裁断是指使用类似
23、于剪刀的两块刀片,将果梗剪断,需要较大的剪切力。圆盘锯断是使用电机带动一个圆盘齿形锯,使用较高的转速将果梗锯断,不需要很大的剪切力就能成功锯断果梗,而且成功率和效率都能达到预期的要求。1.4本课题主要设计内容机器人的总体方案设计。分析柑橘的重量、小臂臂长、离地高度等对机器人的运动方式进行了限制,最终确定柑橘采摘机器人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底座结构的设计。根据之前的总体方案,对底座的结构进行相关设计,包括底部底盘的设计和腰部回转机构的设计,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校核计算;手臂结构的设计。根据总体方案,对臂部机构进行设计,包括大臂和小臂的结构进行设计,对关键的零部件,如传动轴等进行校核计算;腕部的结构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柑橘 采摘 机器人 结构设计 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