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doc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S03.220.20R10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 36/ T XXXXXXX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ridg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 applica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2019 - XX - XX发布2019 - XX - XX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6/ T 8352015目录前言III1 总则12 术语12.1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12.2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几何数据12.3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非几何数据12.4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构件12.5 桥梁工程信息
2、模型应用12.6 全生命周期12.7 协同22.8 使用需求22.9 碰撞检测23 BIM模型的总体应用24 可行性研究阶段BIM应用34.1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BIM应用原则34.2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BIM应用流程34.3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BIM应用内容45 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45.1 初步设计阶段的BIM应用原则45.2 初步设计阶段的BIM应用流程45.3 初步设计阶段的BIM应用内容56 施工准备阶段BIM应用66.1 图纸会审阶段BIM应用66.2 施工深化设计及模型优化66.3 施工工程量统计76.4 施工方案模拟76.5 大型设备运输路径检查77 施工实施阶段BIM应用77.1
3、 施工实施阶段BIM应用概述77.2 施工实施阶段的BIM应用88 运维阶段BIM应用98.1 运维管理方案策划98.2 运维BIM管理系统平台搭建108.3 运维模型的构建108.4 资产管理108.5 设施设备维护管理118.6 应急管理118.7 维护管理129 BIM 模型应用费用标准129.1 总体要求129.2 应用费用标准129.3 费用基价129.4 调整系数139.5 交付指导价1310 桥梁工程项目的应用概况1410.1 BIM 应用目标和应用点1410.2 BIM 实施条件1410.3 BIM 实施内容1410.4 BIM 实施效果1511 桥梁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具体
4、项目1511.1 依托项目概况1511.2 BIM应用目标和应用点1511.3 BIM应用的软件及系统1511.4 BIM应用实施内容1611.5 BIM应用的实施效果1612 不同桥梁形式BIM应用1712.1 跨河、跨海桥梁1712.2 跨线桥梁1812.3 公路立交桥梁1812.4 高速公路桥梁1912.5 市政桥梁1913 桥梁工程BIM技术应用招投标文件范本2013.1 招标公告2013.2 投标人须知2213.3 评标办法(综合评估法)2413.4 合同条款及格式2413.5 工程量清单2513.6 技术要求2613.7 成果交付2813.8 其它要求2813.9 技术培训和团队建
5、设2913.10 投标文件格式2913.11 资格审查证明材料2913.12 技术文件2913.13 其他资料2914 桥梁工程BIM技术应用合同文件范本3014.1 合同文件格式30前言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建研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交信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海涛、陈国、李刚、许兵、刘礼辉、聂复生、张小明、王伟、林松、刘军、曹宇鹏、龚南生、钱正刚、魏建华、章冬保、詹绍伟、邢文、聂望兴、王继成、张璟、崔聪聪、魏林金、尧逸民、陶鹏鹏、钟昆志、王力骋、林江伟、熊林
6、旺、谌奇凯、林宇、蒋炜、朱斌、刘劲勇、周启龙。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33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1 总则为贯彻执行国家和江西省相关政策,支撑工程建设信息化实施,统一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要求,提供信息的应用效率和效益,特编制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新建、改建、扩建和大修的桥梁全生命周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BIM技术应用,适用于桥梁工程范围是跨河桥梁、跨海桥梁、跨线桥梁、公路立交桥梁、高速公路桥梁、市政桥梁等。为保障省内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桥梁工程信息模型的应用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兼容性强的统一基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过程中,基于桥梁
7、信息模型的数据的建立、传递、和解读,特别是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程设计参与各方的协作,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控、交付等过程。另外,本标准也用于评估桥梁信息模型数据的成熟度。本标准为桥梁信息模型提供统一的数据端口,以促使国内各设计企业(团队)在同一数据体系之下工作与交流,并实施广泛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桥梁工程设计信息模型的建立和交付,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1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桥梁信息模型 bridg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以三维图形和数据库信息集成技术为基础,创建并利用几何数据和非几何数据对桥梁工程项目进行全寿命期管理的信
8、息模型。2.2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几何数据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几何数据 geometric data of bridg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information model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几何数据是模型内部几何形态和外部空间位置数据的集合。2.3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非几何数据桥梁工程信息模型非几何数据 non geometric data of bridg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桥梁工程信息模型非几何数据是指除几何数据之外所有数据的集合。2.4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构件桥梁工程信息模型构件 component of brid
9、g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表达桥梁工程项目特定位置的设施设备并赋予其具体属性信息的模型组件,构件可以是单个模型组件或多个模型组件的集合。2.5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 application of bridg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在桥梁工程项目全寿命期内,对模型信息进行提取、检查、分析、更改等过程,如管线综合、工作量统计等。2.6 全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 Life-Cycle桥梁从计划建设到使用过程终止所经历的所有阶段的总称,包括但不限于策划、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审批、验收、运营、维护、拆除
10、等环节。2.7 协同协同 Collaboration基于桥梁信息模型数据共享及互操作性的协调工作的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协同、项目各参与方内部不同专业之间或专业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协同、以及上下游阶段之间的数据传递及反馈等。从概念上,协同包括软件、硬件及管理体系三方面的内容。2.8 使用需求使用需求 Utilization Requirements根据项目阶段、应用单位部门和工程需求而确定的对于桥梁工程信息模型信息需求。2.9 碰撞检测碰撞检测 Collision Detection检测桥梁信息模型包含的各类构件或设施是否满足空间相互关系的过程。通常包括超高检测以及最小距离检测等。3 B
11、IM模型的总体应用桥梁项目全寿命期过程可分为规划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深化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维阶段。桥梁信息模型应用宜满足表1的要求。表1 桥梁信息模型应用阶段阶段内容描述应用项设计阶段本阶段最终目的是向施工方交付设计成果,为施工安装、工程预算、设备及构件的安放、制作等提供完整的模型和图纸依据。该阶段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各专业模型构建场地分析建筑性能模拟分析设计方案比选虚拟仿真漫游建筑结构平面、立面剖面检查碰撞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二维制图表达工程量复核基于BIM的结构分析施工阶段本阶段是从施工准备开始、经现场施工至竣工的整
12、个实施过程。其中,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安全等管理是施工过程的主要任务,其目标是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施工安装任务,以达到验收、交付的要求。施工深化设计施工场地规划大型设备运输路径检查施工方案模拟标准化管理进度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竣工管理运维阶段本阶段是基于BIM技术的桥梁管养一体化平台,解决全寿命周期的可视化信息共享,实现桥梁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运维管理方案的策划运维管理系统的搭建运维模型的构建资产管理设备设施维护管理续表1应急管理4 可行性研究阶段BIM应用可行性研究阶段可应用BIM技术对设计功能、工程规模、工程投资等进行分析,验证工程项目可行性、落实外部条件、优化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13、适用性和经济性。4.1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BIM应用原则工可阶段是在项目建设前期对工程项目的研究论证,是对拟建项目从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研究。工可阶段是在既定范围内提出桥梁初步方案,通过方案论证和比选,讨论分析桥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进一步确定桥梁建设的地点、目标、规模、技术标准和投资控制等问题。桥梁工程工可阶段的主要设计原则:a)根据项目工程概况等基础资料,确定建设桥梁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建设模式、建设规模和设计技术标准等。b)遵循“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的原则,根据场地、水文环境、道路等设计条件以及拟定的技术标准信息进行工程方案论证,确定桥位及桥
14、梁的桥长、跨径、桥宽、桥面标高、坡度等总体布置内容。c)综合考虑使用要求、造型美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等因素进行桥梁方案设计。在造价合理的前提下,注意选用结构稳定性好、承载潜力大的桥梁结构,以满足远期使用要求。在追求技术先进的同时,注意选用技术成熟、施工简单的桥梁结构,确保桥梁顺利、按时投人使用。d)确定桥型方案还应注意桥位处的交通运输条件、施工机具进出、场地布置等因素。跨越河流的桥梁必须满足防洪排涝要求,跨越通航河流的桥梁桥孔设计还须满足通航净空要求。桥上管线较多时,要合理安排管线的位置,做好各专业方案协调工作,确保过桥管线对结构安全不产生严重影响。4.2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B
15、IM应用流程工可阶段桥梁工程BIM设计流程有:a)桥梁工程进行工可阶段研究设计前,首先应根据工程主管部门提供的项目建议书等文件,明确工程工可阶段的范围和内容;然后进行项目基础设计资料的收集,包括工程概况、项目基本信息、场地现状信息、水文环境、场地规划文件及道路等其他相关专业设计条件资料等,从而对工程现状有整体的了解并确定工程规模和设计技术标准。从道路专业的模型中提取相关信息,主要包括道路路线平面、纵面、横断面布置信息、路面结构信息,以及排水、照明等信息。b)进行桥梁方案设计,提出几种合理可行的桥梁方案及相应的投资估算,开展方案比选并提出推荐最优方案。桥梁方案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根据设计要求,结合
16、各种桥梁结构的特点,确定桥梁结构类型、跨径布置、分孔方式及横断面布置;根据上部结构形式、跨度、桥梁高度以及场地地质条件,确定下部结构形式;根据使用及景观要求,确定照明等附属结构方案。c)在进行方案比选并提出推荐最优方案前,应先进行方案可行性分析,评估各桥梁方案在后期的可实施性,避免在初设阶段或施工图阶段出现方案错误,并结合适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确定最优方案。工可阶段分析的内容包括:桥梁使用性能分析、结构初步受力性能分析、防洪论证分析、通航论证分析以及方案桥型施工方法可实施性分析等。d)在桥梁方案满足上述设计要求后,提交桥梁专业负责人进行桥梁方案的专业校审。专业校审通过后可将桥梁工可阶段模型上传
17、到协同共享平台,进行协调校审。专业校审的主要内容包括:桥梁总体方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景观性;桥梁使用性是否满足设计任务要求;桥梁设计结构的安全性、桥梁模型及相应文本说明的完善性等是否满足桥梁工可阶段的要求;设计内容前后是否矛盾或标注错误等。e)将桥梁初步的工可模型上传到协同共享平台,为其他专业进行工可阶段模型设计提供协同参照。若协调校审未通过,则设计人员需重新调整方案并进行设计建模、分析模拟,通过专业校审后重新上传到协同共享平台,直到协调校审通过为止。协调校审通过,桥梁专业进行最终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设计模型创建与出图,将最终的桥梁工可模型上传到协同共享平台归档,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4.3
18、可行性研究阶段的BIM应用内容可行性研究阶段以方案设计模型为基础,利用GIS、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规划符合性分析、服务人口分析、景观效果分析、噪音影响分析、征地拆迁分析及地质适宜性分析等,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并以设计方案为依据进行相关区域的规划控制管理5 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初步设计阶段是介于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之间的过程,是对方案设计进行细化的阶段。在本阶段,推敲完善 BIM 模型,并配合结构专业建模进行核查设计。应用 BIM 软件对模型进行一致性检查。5.1 初步设计阶段的BIM应用原则桥梁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复的工可报告、设计合同和初测、初勘或定测、详勘资料编制。桥梁初
19、步设计的目的是在工可的基础上,深化桥梁细部方案比选,确定最优方案为推荐方案,并估算工程量,提出施工方案意见,编制初设概算,为施工图设计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等提供依据。桥梁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设计原则:a)充分进行桥梁方案比较,确定推荐桥梁方案。桥梁方案的选择应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美观与周围景观协调。桥梁结构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跨径布置、桥孔布设等统筹考虑,并结合桥位处的场地地形地质、自然条件等基础资料,施工条件、材料供应、施工工期、水文计算结果及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b)根据各种桥梁结构的特点,充分考虑交通运输条件、防洪通航要求、场地地质、水文环境等因素,优
20、化桥梁总体设计。大桥桥位在服从路线走向的前提下,作为路线控制点,路桥综合考虑,中小桥位置服从路线布设要求。c)跨径布置尽量不压缩河床或冲沟断面,保证满足泄洪、快速排洪等需要。同时结合各种桥梁结构的特点,做到桥梁全线标准跨径不过多,以2一3种为宜,主跨与边跨的跨度应匹配。d)采用能较好适应桥梁宽度变化的桥梁截面,坡度大小应适当,桥宽较大时应设置横坡。桥梁跨度、截面形式不宜变化太多,力求标准化,以方便施工、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投资。桥墩、基础也尽可能采用简单统一的形式,不宜变化太多。5.2 初步设计阶段的BIM应用流程基于BIM的桥梁工程初步设计效率明显提升,可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将部分施工图阶段的工作
21、提前在本阶段考虑。初步设计阶段桥梁工程BIM设计流程如下。a)扩大基础资料的收集范围,进行必要的现场勘察,场地地质等资料深度应满足初设阶段的要求。接收道路专业的BIM模型,提取包括道路路线平面、纵面、横断面布置初设信息,路面结构信息,以及排水、照明等信息。b)在工可阶段设计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方案模型,并简述施工方案。初步设计阶段的模型相对工可阶段要更精细,除了总体方案外,还需确定主要结构或构件的定位和几何构造等信息。首先在详细的基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各类桥梁结构的特点完善总体设计,包括落实桥位,优化跨径布置、分孔方式、桥梁总长及横断面布置,确定桥面标高、坡度等总体信息;接着根据跨径大小、桥
22、宽、结构特点,确定桥梁上部结构截面形式、截面高度、厚度、宽度等参数;然后根据上部结构的跨度、桥高确定桥墩、桥塔等构造,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及基本参数;最后还应考虑桥梁与道路的连接,根据安全、实用及景观要求,进行附属结构设计。c)进行必要的结构分析计算,进一步完善预应力系统、缆索系统等设计;对主要结构的强度、刚度、应力进行验算,核算结构受力、桩基布置方式等设计是否满足受力要求;根据需要有时还需对桥梁结构进行初步的抗风、抗震等验算;根据验算结果,对拟定的设计基本参数进行修正并复核。d)在完成桥梁初步设计内容后,提交桥梁专业负责人进行桥梁初设专业校审。专业校审通过后将桥梁初设模型上传到协
23、同共享平台,进行协调校审。专业校审的主要内容包括;初设方案是否通过环境影响、通航安全和防洪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及相关审查;初设成果是否满足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该阶段桥梁设计深度;设计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强制性规定;设计结构是否满足受力、耐久性等要求;初设概算是否在工程控制范围内;设计内容前后是否矛盾或标注错误等。e)将桥梁初步的初设模型上传到协同共享平台,为其他专业进行初步设计提供协同参照。若协调校审未通过,设计人员需与相关专业沟通后进行方案或构造的局部调整并进行分析模拟,通过专业校审后重新进行协调校审,直到协调校审通过为止。协调校审通过后,桥梁专业进行最终初步设计建模与出图,将最终的桥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桥梁工程 信息 模型 应用技术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