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7.15完整版.doc
《水闸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7.15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闸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7.15完整版.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锦江生态带整治项目(一期)水闸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批准:审核: 校核: 编写: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锦江生态带整治项目经理部二一四年七月十五日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3.1地形及地貌 13.2气象 23.3地下水 23.4地层岩性 24深基坑概述 44.1深基坑定义 44.2基坑安全等级划分标准 44.3水闸基坑等级判定 55施工布置 55.1下基坑道路布置 55.2施工用电 55.3施工用水 65.4施工用风 65.5施工通讯 66基坑开挖 66.1开挖工艺 66.2基底宽度确定 76.3开挖坡比确定 76.4基底处理 76.5堆土处理 77基坑降排水 77
2、1井点降水 77.2集水明排 88基坑支护设计 98.1基坑支护方案选择 98.2支护参数 108.3支护施工 108.4支护工程量 109基坑安全监测 119.1监测项目及组织安排 119.2施工监测组织与流程 1110资源配置 1710.1机械设备配置 1710.2劳动力资源配置 1811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811.1组织保证措施 1811.2开挖质量控制措施 1911.3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1912安全保护措施 2012.1安全防护 2012.2施工风险分析 2012.3专项安全保证措施 2013应急预案 2413.1组织机构 2413.2应急响应程序 2513.3各类事故应急预案 2
3、513.4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3114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3115附图 32水闸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1) 成都市天府新区投资集团“锦江生态带整治项目(一期)”招、投标文件;(2) 成都市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管理办法(成建委发2009494号);(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 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6) 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8)初步设计图纸及地勘资料
4、9)其他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等。2工程概况锦江生态带整治项目(一期)位于华牧路以南,天府大道以西,元华路以东,铁路货运外绕线以北的锦江流经区域,全长约 10.8km。河道沿线共布置3级景观水闸,其中1# 水闸位于河道中心桩号 K3+769处,2#水闸位于K6+200处,3#水闸位于K10+390处,均采 用橡胶坝结构,总宽度152m其中泄流坝孔采用2孔布置,单孔净宽75m根据初步设计图纸及现场地形,三座水闸开挖基坑属于深基坑施工范畴。为加强深基 坑施工管理,确保坑壁稳定及基坑周边的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规程规范,结合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方案。3工程地质及水
5、文地质3.1地形及地貌(1)1#水闸拟建1#水闸所处地貌单元为岷江水系I级阶地,地貌简单,微地貌不发育。场地右岸多为旱地;左岸为成仁路,路堤边坡高约 7.0m,边坡较陡。(2)2#水闸拟建2#水闸所处地貌单元为岷江水系I级阶地,地貌简单,微地貌不发育。左右两岸多为旱地,基坑周边无特殊建筑物。(3)3#水闸拟建3#水闸所处地貌单元为岷江水系I级阶地,地貌简单,微地貌不发育。左右两岸多为旱地,基坑周边无特殊建筑物3.2气象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 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主导风向为 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 压140Pa,最
6、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 成暴雨。3.3地下水地下水为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河水及 区域地下水。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的渗透性。(1)1#水闸拟建场地内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 3.85.2m,相应标高为457.97458.72m;地下水 受锦江河水补给影响较大。(2)2#水闸拟建场地内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 0.53.7m,相应标高为458.26458.59m;地下水 受锦江河水补给影响较大。(3)3#水闸拟建场地内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 2.35.5m,相应标高为454.04454.54m;地下水 受
7、锦江河水补给影响较大。3.4地层岩性(1)1#水闸拟建1#水闸场区钻孔勘探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 填土层(Qm)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al)和白垩系夹关组基岩(Kg)。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l)素填土:灰色;松散;湿饱和;为新近期沉积土,主要由粉土组成,含粉砂、粘 性土等,上部富含有机质;最大厚度 3.5m。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al)A. 细砂:灰色;系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及其他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饱和;松散。 分布于卵石层顶面,最大厚度约1.7m。B. 中砂:灰色;系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及其他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饱和;松散。仅局部存在,厚度约0.4
8、m。C. 卵石:灰黄色、灰色。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 多成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9cm。部分粒径大于15cm,混少量漂石。充填物主要为中砂,混少量砾石, 含量约20%45%以弱风化为主。稍湿饱和。按卵石土层的密实程度及充填物含量等的 差异,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四个亚层。卵石土分布连续,最大顶面埋深为 4.1m。3)白垩系夹关组基岩(K-2j)拟建1#闸区分布基岩层为棕红色,灰红色的泥质砂岩,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场地内 基岩根据其物质组成及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泥质砂岩、中风化泥质砂岩。基岩顶板埋深1.810.6m,与上覆第四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2)2#水闸拟建
9、2#水闸场区钻孔勘探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 填土层(Q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和白垩系夹关组基岩(Kg)。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A. 杂填土:色杂;主要由原混凝土路面、回填砂卵石等硬杂质混少量粘性土组成,硬杂质含量约30%40%结构杂乱,松散;稍密;湿。部分地段缺失。最大厚度3.5m。B. 素填土:灰色;主要由粘性土混约 10%20%左右砖瓦碎屑块、卵石等硬杂质组成;顶部含植物根系等有机质;可塑;湿。仅局部地段分布,最大厚度1.8m。C. 素填土:灰色;松散;湿饱和;为新近期沉积土,主要由粉土组成,含粉砂、粘性土等,上部富含有机质;最大
10、厚度 4.4m。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al)卵石:灰黄色、灰色。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成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9cm。部分粒径大于15cm,混少量漂石。充填物主要为中砂,混少量砾石, 含量约20%45%以弱风化为主。稍湿饱和。按卵石土层的密实程度及充填物含量等的 差异,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四个亚层。卵石土分布连续,最大顶面埋深为 4.8m。3)白垩系夹关组基岩(K-2j)拟建2#闸区分布基岩层为棕红色,灰红色的泥质砂岩、砾岩和泥岩,呈互层状分布, 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场地内基岩根据其物质组成及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泥质砂岩、中 风化泥质砂岩、中风化砾岩和
11、中风化泥岩。基岩顶板埋深1.09.8m,与上覆第四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3)3#水闸拟建3#闸区钻孔勘探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 层(Q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al)和白垩系夹关组基岩(K-2j)。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l)人工填土层为杂填土、素填土、素填土,各土层特性基本同2#水闸;人工填土厚度 0.5 5.0m。2)A.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 细砂:土层特性基本同al、Q )B.中砂:土层特性基本同C.卵石:土层特性基本同1#水闸,分布于卵石层顶面,最大厚度约0.5m。1#水闸,呈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中,最大厚度约1#水闸,卵石层分布连续,最大顶面埋
12、深5.0m。1.0m。3)白垩系夹关组基岩(K-2j )岩层特性基本同2#水闸,基岩顶板埋深0.412.5m。4深基坑概述4.1深基坑定义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建质2009 87号)文规定,深基 坑工程的定义为:(1)开挖深度超过5m (含5m)的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 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4.2基坑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应根据其失效后损失程度严重性及基坑变形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严重性,并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按下表 1确定。基坑工程安全
13、等级表1建筑物距基坑 边的距离及特征(S)建筑物的重要性 或周边条件H 12m5 Hv 12mHW 5mSv 0.5H重要-一-一-一-一般-一-二二次要-一-三0.5H 12m5 Hv 12mHW 5mH 1.5H/-一-二二三膨胀土或软弱土层/-一-一-二二说明:软弱土层指淤泥、淤泥质土、松散填土或松散粉、细砂层。4.3水闸基坑等级判定(1) 1#水闸1#水闸右岸为农田,左岸为老成仁路,基坑开挖对老成仁路影响较大,部分地段在现有河道内开挖,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约 9.0 m。本水闸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2) 2#水闸2#水闸左岸、右岸均为农田,基坑开挖对周边影响较小,周边条件一般,大部分地
14、段 在河道内开挖,最大开挖深度约 9.9m。本水闸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3) 3#水闸3#水闸左岸、右岸均为农田,周边 20m范围内无建筑物分布,周边条件一般,基坑开 挖对周边影响较小,部分地段在河道内开挖,最大开挖深度约 11.5m。本水闸基坑工程安 全等级为二级。5施工布置5.1下基坑道路布置根据施工需要修建下基坑道路与贯通道路和工作面相接,下基坑道路高程随开挖面高 程而逐步降低,最终至设计基坑底部。根据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及水闸工程施工需要,下基坑道路结构采用土 石路基+80cm厚连砂石基层+30cm厚泥结碎石面层+2cm厚碎石磨耗层+1c m厚粗砂保护层, 路面宽7
15、m道路临基坑侧设置C30砼防撞墩,长1.0m,间距1.0m;临围堰侧设置砖砌排 水沟。下基坑道路具体结构详见附图下基坑道路典型断面图。5.2施工用电根据本工程总体规划,每座水闸附近分别布置 1座400kVA箱式变压器。场内施工用电从变压器接电,采取埋设砼电线杆架空布置方式,每隔40m跨,三相四线电缆作为动力线路,接铜芯电缆线至施工现场主配电柜,根据施工需要配备各型号铜芯橡胶线至各作 业面控制配电箱。根据工程施工需要,每个水闸分别配备 50kW发电机1台,150kW发电机1台,以备停 电时应急供电。本工程露天施工作业区、施工道路设置专用大面积斜照灯,综合加工厂内设置广照型 工厂灯。同时各部位均配
16、备足够应急照明灯。5.3施工用水施工生产用水采用设水泵房从锦江河道取水,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测水质,符合要求 后方可用于施工。5.4施工用风因本工程战线较长,难以集中布置供风站,考虑采用移动式空压机进行施工供风。根 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安排,每座水闸均采用 YHk 10/7移动式空压机2台(备用1台)。 5.5施工通讯施工过程中建立通畅有效的通信方式,及时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等,保障施工顺 利开展。全部工作人员均配置移动电话,各施工点当班管理人员均配备无线对讲机,加强 沟通联系。6基坑开挖6.1开挖工艺基坑开挖的总体原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掌握好“分层、分步、平衡、限时”四个要 求,遵循“竖向分层、纵
17、向分段、快速封底”的原则,并做好基坑降排水,减少基坑暴露 时间。在基坑开挖施工中,根据实际地质情况严格按照确定的开挖坡率进行放坡。首先进行水上部分的开挖,初期抽排水后进行基坑内的开挖。 基坑开挖分层分段进行, 分层高度控制在3.0m左右,逐层设置排水沟,层层下挖。土方开挖主要采用履带式挖掘机(1.6m3)挖装,推土机或装载机集渣,25t全密闭覆盖 渣车进行弃渣外运。石方开挖采用预留保护层的开挖方法,采用液压破碎锤或改装钩机,局部辅以人工撬 挖,推土机或装载机集渣,反铲挖掘机(1.6m3)装25t全密闭覆盖渣车进行弃渣外运。为避免超挖,机械开挖接近设计基础面时预留20cm厚的保护层,再以人工修整
18、至设计要求的基础面分层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支护,下层施工不得扰动或破坏已支护部分。6.2基底宽度确定基底宽度结合考虑建筑物尺寸、行车道路、工作空间、材料堆存、降排水等因素综合 考虑,确保基坑宽度满足施工需求。6.3开挖坡比确定根据设计标高与清表后地面高程,计算出基坑挖深。开挖坡比严格按照图纸规定实施, 若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结合地勘资料基坑开挖坡率按如下采用:杂填土:1:2.0,杂填土:1:2.0,素填土:1:1.75,细砂:1:1.5,卵石:1:1,全风化泥质砂岩:1:1.2, 强风化泥质砂岩:1:1.2,中风化泥质砂岩:1:0.75。6.4基底处理水闸构筑物基础要求平整压实,铺盖段、闸室段、消力
19、池段底板地基承载力不小于 0.2MPa各部位岸墙地基承载力不小于 0.3MP&开挖完成后采用18t振动碾碾压4遍。若 局部发现“弹簧土”、松土层或剪力破坏等问题,及时采取挖开晾晒或换填的措施处理。 基础面开挖完成后若不能及时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采取防雨布覆盖的措施保护基础面。6.5堆土处理为保证基坑稳定,基坑边外部荷载不得大于15kpa,否则易造成受力过重引起塌陷。在开挖过程中挖出土料,应及时运走,不允许堆放在基坑顶面上。若不能及时运走的少量 土方,则必须堆存在离基坑开挖边线 10m以外的位置,并在条件允许时及时清运。7基坑降排水根据本工程水文地质情况,降排水施工主要采取井点降水和集水明排相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闸 基坑 施工 专项 方案 7.15 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