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泳教案共5页.doc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游泳教案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水调歌头游泳教案单县师范教务科 2011.5.4【教学目标】1把握情感脉络,学习毛泽东不畏困难乐观自信的精神,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感,树立远大理想。2理解丰富、瑰丽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教学难点】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教学方法】赏析法、诵读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背诵的非常好,老师非常的感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状写湘江秋景,抒发作者雄心壮志,豪放壮观,撼人心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有关游泳的词水调歌头游泳,再来体
2、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二、时代背景:1956年5月下旬,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方,月底从长沙到达武汉。6月初,已63岁高龄的毛泽东三次畅游长江。当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在紧张施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作者看到大好的发展形势兴致很高,心情欢快,短短几天三次畅游长江。畅游长江后,毛泽东豪兴大发,诗情澎湃,写下了这首讴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抒发迎击大风大浪前进豪情的词作。试与1927年所作菩萨蛮黄鹤楼相较,“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一个“锁”字,写出心情的沉重。此词亦写同一地点,却是“极目楚天舒”,一个“舒”字,写出心情开朗。读了这首词便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
3、这正是知人论世才能懂词。 此词联想巧妙,想象丰富,但都与题目“游泳”相关涉。因此要求同学们读诗词时一定要注意题目,所写景物,所联想到的典故神话自然应与江水相关。三、诵读本诗,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横渡 风樯动 天堑 无恙闲庭信步:逝者如斯夫:当惊世界殊:2.配乐范读,学生揣摩诗歌内在的旋律,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情感美。四、品读课文,文本分析(一)朗读上阕,请思考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还不理解,我们交流一下?写游泳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写作者的行踪。 明确:作者当年视察大江南北,兴致很高,行迹匆匆,“才”、“又”两个副词说明了时间短暂。行程紧促。 这种乐观开
4、朗的心境是全词之主调。2、“万里长江横渡今日得宽余”正面描绘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感受。提问:作者游于长江时的感受如何?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心胸开阔、豪迈自信)明确: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开阔的江面上游泳,十分欢快,十分惬意。一个“楚天舒”的“舒”,从侧面写出心中之舒畅开朗:“得宽余”,则从正面写出心中的舒展与自在。长江风大浪急,但却“胜似闲庭信步”,多么从容,多么豪迈!从中透露出建国伊始,祖国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上。先让学生找出应该重读的音节。“万里”要重读,“横渡”也应该重读,否则,便不能显示出作者劈波斩浪的伟大气魄。有一个地方,既不能读的太重,但又要强调。“舒”字
5、确实不能重读,它应该读的缓长一点。因为诗人在长江里畅游,极目而望,天空开阔辽远,心胸旷达豁然,舒畅自如,倘若把“舒”读得太急促,就不能表达诗人的这种感觉了。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为了加深理解,再进行换字练习,将“横渡”改为“畅游”,将“舒”改为“阔”,让学生体会。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巧用典故以抒写诗人之志。提问:孔子的语录流传后世很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想到这句话呢?(题目既是“游泳”,必须与“水”相关才可入诗。孔子面对江水一去不复返而生感叹,正好与眼下滔滔而而去的长江之水相贴近)讲解:作者联想到孔子面对河水而发浩叹是十分自然的,这中间的媒介即是“水”。但作者的用意却又有新的内容。孔子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调歌头 游泳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