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既有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导则试行.doc
《深圳市既有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导则试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既有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导则试行.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既有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1 总 则1.0.1 为统一深圳市既有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提高排查质量,为房屋正常使用、检测鉴定、修缮和加固改造、档案建立等提供技术依据,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排查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深圳市既有房屋在正常使用状况下结构安全隐患的排查。不包括遭受不可预计的灾害(如地震、台风、火灾)或其他不涉及结构问题(如火灾)安全事故。1.0.3 既有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应按工程资料、场地、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排查。1.0.4 房屋安全排查除满足本导则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2 排查依据
2、2.0.1 技术标准依据:1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2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3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年版);4 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城镇房屋结构安全排查技术要点(试行)。2.0.2 房屋相关资料:勘察资料、设计资料、施工及验收资料、改造资料、检测鉴定资料以及房产证等。3 房屋排查分类及排查程序3.0.1 根据房屋损伤和房屋资料齐全情况,既有房屋排查结论分为A、B、C三类:A类:指承重结构不存在损伤或仅存在轻微损伤,且房屋建设资料(包括涉及结构的改造)齐全,不需处理或对仅需对损伤进行处理后可正常使用的房屋。B
3、类:指承重结构存在一般损伤应采取处理措施的房屋,或房屋建设资料(包括涉及结构的改造)不完整的房屋。C类:指承重结构存在严重影响结构安全的损伤,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的房屋。3.0.2 对于排查结论为A类的房屋,排查有效期为5年。3.0.3 根据现场排查结果,将场地、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排查结论分为a、b、c三类:场地地基基础主体结构a类场地不会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地基变形及其造成的损伤不影响房屋正常使用承重结构不存在损伤或仅存在轻微损伤b类不能明确判断场地是否影响房屋正常使用不能明确判断地基变形及其造成的损伤是否影响房屋正常使用承重结构存在一般损伤c类场地严重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地基变形及其造成的损伤严重
4、影响房屋正常使用承重结构存在严重损伤3.0.4 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房屋按下列规定进行排查分类:1 当房屋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判定为A类:1) 有房产证明或竣工验收证明,对改造工程,还应有质量改造合格证明的房屋;2) 有完整的结构设计图纸;3) 按89系列及后续规范设计建设的房屋;4) 当不符合上述1-3条,但具有有效的房屋主体结构安全的检测鉴定报告;5) 在使用过程中未改变使用功能、未拆改房屋结构、未遭受火灾等灾害影响的房屋;6) 场地排查结论为a类的房屋;7) 地基基础排查结论为a类的房屋;8) 主体结构排查结论为a类的房屋。2 当房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判定为C类。1) 场地排查
5、结论为c类的房屋;2) 地基基础排查结论为c类的房屋;3) 主体结构排查结论为c类的房屋;4) 恒荷载和使用荷载增加的房屋、主体结构改变且没有相关质量合格证明的房屋;5) 遭受火灾等灾害造成结构严重受损,且未采取加固措施,或没有加固质量合格证明的房屋;6) 近5年内进行过检测鉴定,且鉴定结论为房屋存在安全隐患,而未采取加固措施,或没有加固质量合格证明的房屋。3 房屋判定不属于A类或C类的,评为B 类。3.0.5 生土石墙房屋按下列规定进行排查分类:1 当房屋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判定为A类。1) 场地排查结论为a类的房屋;2) 地基基础排查结论为a类的房屋;3) 主体结构排查结论为a类的房屋。2
6、 当房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判定为C类。1) 场地排查结论为c类的房屋;2) 地基基础排查结论为c类的房屋;3) 主体结构排查结论为c类的房屋。3 房屋判定不属于A类或C类的,评为B 类。3.0.6 排查人员1 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宜由建设工程相关专业机构(包括检测鉴定、设计、监理、施工)及物业公司进行,排查工作小组应至少包括1名建筑结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2 对钢结构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应由具有钢结构检测鉴定能力的专业机构进行,排查人员中应至少包括1名具有钢结构检测、1名钢结构分析能力的人员。3.0.7 排查程序:1 调查并收集房屋的相关资料;2 对房屋进行场地、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现场检查;
7、3 根据房屋资料和现场检查对房屋进行分类;4 当对房屋是否属于C类难以做出判断时,可委托检测鉴定单位进行排查。3.0.8 根据排查结论对房屋采取下述处理措施:1 A类房屋可继续正常使用,或仅需对损伤进行处理后继续正常使用;2 B类房屋须按国家规范、标准进行详细鉴定,出具检测鉴定报告,根据鉴定结果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若仅由于损伤原因将建筑物划分为B类房屋的,可只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对损伤部位进行检测鉴定、加固处理后可继续使用。3 C类房屋应根据房屋的危险程度采取包括撤离人员、消除安全隐患、进行检测鉴定、加固处理等措施立即进行处理。4 排查项目及内容4.0.1 房屋资料调查和收集1 房屋的基本情况:
8、包括建筑名称、建造年代,基础类型,结构形式等;2 房屋房产证明、竣工验收证明、加固改造验收证明;3 房屋完整的结构设计图纸;4 房屋的使用状况:包括以往使用过程中遭受的灾害情况,维修、加固、改造情况,以及相关资料等;5 房屋检测鉴定报告。4.0.2 房屋现场调查1 场地、地基基础、上部结构按5-7章规定进行排查2 排查人员认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非结构问题,如围护结构损伤、饰面砖脱落等项目的排查。5场地5.0.1 房屋场地安全隐患排查结论应分为a、b、c三类。5.0.2 房屋场地安全排查重点检查房屋遭受周边边坡、挡墙、河堤护坡等的影响情况。施工中的基坑、隧道等对房屋的影响应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评价,
9、而不在本导则场地安全排查工作范围内。5.0.3 房屋遭受自然灾害(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山洪、泥石流、水土流失)、采空区以及病险库等的威胁情况不在本导则安全排查工作范围内,应由相关部门委托相关专业技术单位进行专项评估。5.0.4 房屋场地安全排查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段可划分为a类场地:1 房屋周边无边坡、挡墙、河堤护坡,或其高度不超过2米;2 边坡、挡墙、河堤护坡与房屋水平距离在其2倍高度以上;3 边坡、挡墙、河堤护坡与房屋水平距离在其2倍高度以内,但有工程质量合格证据,且未发现其存在裂缝、变形等明显缺陷。5.0.5 房屋场地安全排查时,下列地段属于c类场地:1 高度在5米以上的边坡、挡
10、墙、河堤护坡,与房屋水平距离在2倍高度以内,且已出现明显的裂缝、变形等损伤情况;2 5.3条中经专项评估评定为危险的场地。5.0.6 不属于a类场地和c类场地的,评为b类场地。5.0.7 对c类场地,应立即组织专业机构对场地进行专业的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6 地基基础6.0.1 房屋地基基础安全隐患排查结论分为a、b、c三类。6.0.2 房屋地基基础安全隐患应重点检查房屋因基础沉降产生的倾斜、房屋基础因不均匀沉降在上部结构产生的裂缝、房屋基础的滑移等情况。6.0.3 房屋地基基础同时满足下列情况可判定为a类:1 房屋无明显倾斜,或其倾斜率不大于下表的限值:建筑物高度
11、H(m)倾斜率限值H240.4%24H600.3%601000.2%2 上部结构不存在受基础沉降影响产生的裂缝或产生的裂缝满足下列要求:1) 生土房屋:承重墙体无贯通的斜向裂缝;2) 砌体结构:底层承重墙体无贯通的斜向裂缝;3) 混凝土结构:底层混凝土梁端部无斜向裂缝;底层钢筋混凝土柱、墙无水平裂缝;底层框架填充墙单条斜向裂缝宽度小于2mm,或同一面墙体产生裂缝宽度小于1mm的多条斜向裂缝;4) 钢结构:底层填充墙单条裂缝宽度小于2mm,或同一面墙体产生裂缝宽度小于1mm的多条裂缝;3基础未发生滑移,且未对上部结构造成影响。6.0.4 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可判定为c类:1 房屋倾斜率超过1%,或变
12、形缝两侧结构、相邻房屋之间发生倾斜碰撞挤压;2 基础存在的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产生下列裂缝:1) 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单条斜向裂缝宽度大于10mm,或同一面墙体产生多条斜向裂缝,其中最大裂缝宽度大于5mm;2) 砌体结构:底层承重墙体单条斜向裂缝宽度大于10mm,或同一面墙体产生多条斜向裂缝,其中最大裂缝宽度大于5mm;3) 混凝土结构:出现下列任一种裂缝:底层混凝土梁产生宽度超过0.4mm的斜裂缝;底层梁柱节点出现贯通裂缝;底层钢筋混凝土柱、墙出现超过0.4mm的斜向裂缝;底层钢筋混凝土柱、墙出现超过0.4mm的水平裂缝;底层填充墙体出现超过10mm的斜向裂缝;4) 钢结构:底层填充墙体出现超
13、过10mm的裂缝;3 当地基不稳定产生滑移,且水平位移量大于10mm,并对上部结构有显著影响或有继续滑动迹象。6.0.5 不属于a类和c类的地基基础应评定为b类地基基础。7 上部结构7.1砌体结构房屋()一般规定7.1.1 本节适用于砌体结构房屋的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包括黏土砖墙与钢筋混凝土柱混合承重的内框架、底部框架砖房、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空旷砖房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不包括配筋砌体结构房屋。7.1.2 砌体结构房屋上部结构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分为a类、b类、c类。()砌体结构房屋7.1.3 砌体结构房屋同时满足下列条件者,其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应评定为a类:1 砌体墙、砌体柱:1)
14、 墙、柱未发生倾斜,或者发生倾斜,通过测量其倾斜率小于0.4%;2) 墙体、柱不存在裂缝,或存在宽度不超过1.5mm的水平、斜向裂缝;3) 桁架、主梁支座下的墙、柱的端部或者中部不存在沿块材断裂(贯通)的竖向裂缝;4) 砖砌过梁的跨中或者支座不存在裂缝,且其跨度范围内无集中荷载;5) 墙、柱块体未风化、或者局部存在砌体轻微风化,砂浆轻微粉化。2 梁、板1) 梁支座部位不存在斜裂缝,或跨中部位不存在下宽上窄、宽度超过0.4mm的竖向裂缝; 2) 楼板面周边不存在裂缝,或板底不存在交叉裂缝及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3) 梁、板不存在因主筋锈蚀产生沿主筋方向、宽度大于1mm的顺筋裂缝或保护层脱落等
15、破损。3 构造柱、圈梁:构造柱与圈梁不存在因钢筋锈蚀产生的宽度大于1.0mm的裂缝或混凝土保护层脱落;4 悬挑构件:阳台板、雨棚及挑檐等悬挑构件不存在因钢筋锈蚀产生的混凝土开裂及保护层剥落现象,端部无明显下垂,根部不存在裂缝或相连的墙体不存在通长裂缝。7.1.4 砌体房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其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应评定为c类:1 砌体墙、砌体柱:1) 墙、柱发生倾斜,其倾斜率大于0.7%;2) 墙体出现多条宽度超过2mm、长度超过层高的1/2的竖向裂缝,或宽度超过5mm、长度超过层高1/3的斜向裂缝;3) 桁架、主梁支座下的墙、柱的端部或者中部出现沿块材断裂(贯通)的竖向裂缝;4) 砖砌过
16、梁中部产生明显的竖向裂缝,或端部产生明显的斜裂缝,或支承过梁的墙体产生水平裂缝,或产生明显的弯曲、下沉变形;5) 墙、柱块体风化、剥落,砂浆粉化,剩余墙体厚度不足原墙厚的75%。2 梁、板1) 梁支座部位存在宽度大于0.4mm的斜裂缝,或跨中部位存在下宽上窄、长度向上延伸至梁高的2/3、宽度超过0. 5mm的竖向裂缝; 2) 楼板面周边存在裂缝、或板底存在交叉裂缝。3) 梁、板存在因主筋锈蚀产生的宽度大于1.5mm的顺筋裂缝,或保护层脱落现象;3 悬挑构件1) 悬挑构件存在因钢筋锈蚀产生的宽度大于1mm的顺筋裂缝,或保护层剥落现象;2)悬挑构件端部存在明显下垂,或根部存在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斜
17、裂缝。7.1.5 砌体结构房屋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不属于a类和c类的,应评定为b类。()内框架砖房7.1.6 内框架砖房同时满足下列条件者,其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应评定为a类:1 第7.1.3条全部条件;2 第7.2.4条全部条件;3 框架柱与砖墙之间无竖向裂缝;7.1.7 内框架砖房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其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应评定为c类:1 符合第7.1.4条全部条件之一;2 符合7.2.5条全部条件之一;3 框架柱与砖墙之间出现竖向裂缝,单侧裂缝长度超过层高的1/2,双侧裂缝的长度超过层高的1/3。7.1.8 内框架砖房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不属于a类和c类的,应评定为b类。
18、底部框架砖房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7.1.9 底部框架砖房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同时满足下列条件者,其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应评定为a类:1 第7.1.3条全部条件;2 第7.2.4条全部条件;3 框架柱与抗震砖墙之间无竖向裂缝;4 框架转换梁无明显变形,跨中位置上部墙体无裂缝,框支框架梁柱节点位置顶部墙体无裂缝。7.1.10 底部框架砖房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其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应评定为c类:1 符合第7.1.4条全部条件之一;2 符合7.2.5条全部条件之一;3 框架柱与抗震砖墙之间出现竖向裂缝,单侧裂缝长度超过层高的1/2,双侧裂缝的长度超过层高的1/3;
19、4 框架转换梁出现明显变形,跨中位置上部墙体出现多条水平或斜向挤压裂缝,框支框架梁柱节点位置顶部墙体出现挤压裂缝缝宽大于0.5mm,或者砖墙被压碎。7.1.11 底部框架砖房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不属于a类和c类的,应评定为b类。()空旷砖房7.1.12 空旷砖房同时满足下列条件者,其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应评定为a类:1 第7.1.3条全部条件;2 空旷房屋承重外墙的变截面处,不存在水平裂缝或斜裂缝;3 砌体墙、壁柱不存在挠曲及水平裂缝;4 当空旷房屋顶部采用框架结构时,应满足7.2.4条全部条件;5 当空旷房屋顶部采用钢结构时,应满足7.3.3条全部条件;6 当空
20、旷房屋顶采用瓦屋木结构时,应满足7.4.3条全部条件。7.1.13 空旷砖房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其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应评定为c类:1 空旷房屋承重外墙的变截面处,出现水平裂缝或斜裂缝;2 砌体墙、壁柱因偏心受压产生水平裂缝,缝宽大于0.5mm;3 砌体墙、壁柱刚度不足,出现挠曲鼓闪,且在挠曲部位出现水平裂缝;4 当空旷房屋顶部采用框架结构时,应满足7.2.5条全部条件之一;5 当空旷房屋顶部采用钢结构时,应满足7.3.4条全部条件之一;6 当空旷房屋顶采用瓦屋木结构时,应满足7.4.4条全部条件之一。7.1.14 空旷砖房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不属于a类和c类的,应评定为b类。7.2混
21、凝土结构房屋7.2.1 本节适用于除板柱结构、预应力结构(或构件)外的混凝土结构房屋上部结构安全隐患排查。7.2.2 混凝土结构房屋上部结构的安全隐患排查结论分为a类、b类、c类。7.2.3 混凝土结构房屋上部结构的安全隐患排查应重点检查柱、剪力墙、梁及其节点,以及悬挑构件等是否存在变形、倾斜、裂缝、混凝土剥落、露筋、钢筋锈蚀等缺陷。7.2.4 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混凝土结构房屋上部结构可评定为a类:1 柱:1) 柱未发生倾斜,或倾斜率不大于0.4;2) 柱混凝土无水平裂缝,或存在宽度不大于0.5mm的受拉水平裂缝、宽度不大于1.5mm因箍筋锈蚀产生的水平裂缝;3) 柱;4) 柱梁节点混凝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市 既有 房屋结构 安全隐患 排查 技术 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