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境内江河纵横.doc
《芜湖市境内江河纵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市境内江河纵横.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6年来,新建23家船舶修造企业和7家车辆修造企业。七十年代,又建成了专产潜水装备的芜湖潜水装备厂。至1985年,拥有车、船修造企业33家,已能造、修、拆万吨级以下的各类船舶,各类汽车的大、中修,生产数十种船用设备和潜水装备,并能组装部分型号的柴油货车、汽车。部分产品远销国外。芜湖交通事业,在前进的历史中,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逐步形成水路、铁路、公路航空四位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八十年代,在党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指引下,交通建设,成就辉煌。运输结构,港、路网络,码头、站、库等基础建设和各种服务配套设施,初具规模,日趋完善。在流通运输领域中,建立了国营、集体、个体运输齐头并进的竞争机制。芜
2、湖港,已成为安徽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外贸海运的基地;宁芜、芜铜、皖赣、淮南4条铁路,均经芜湖贯通、起迄,是华东路网第二通道的咽喉;公路干、支线纵横衔接,是本省东南部公路网的中心。水、铁、公、空运输的发展,充分展示出芜湖水陆交通的优势和辐射功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芜湖交通事业,必将呈现新的振兴繁荣。第一章水路第一节航道芜湖市境内江河纵横,航道畅通。长江航道宽深,水流平稳;溯流而上,经安庆、九江可进鄂川;顺流而下,过宁沪,直入海洋。青弋江连通水阳江,沟通皖南诸县。裕溪河连接巢湖、淝河水系,可达淮河。市辖江(河)段通航里程32 公里。一、长江芜湖辖段1、江床演变左岸自山西咀过河标,至西梁山电塔,
3、长254公里;右岸自双港过河标,至东梁山电塔,长232公里。水域面积4700万平方米。境内多处山矶临江,沙洲罗列,河槽多变,所辖上、中、下三段,河势各异。上段,从大拐至蛟矶2公里为拐弯段。其上游,右岸沙洲散乱,左岸土质抗冲性能较差,因山西咀矶咀突出,经白茆水道来水冲顶,不断崩退,形成大拐弯道。拐弯角度90度弯曲半径2000米。据1970年实测:从1933年至1970年的38年,五显外滩江岸,崩失土地28万亩,深泓线左移4200米,崩退宽度达3850米。小沙洲向下游淤长3700米,向左淤宽2200米,致使右岸的港变成支汊。1971年,国家实施惠生堤抛石护岸工程,江岸始得控制。1981年后,深泓线
4、由原偏向左岸,变为右摆居中。中段,自蛟矶至广福矶9公里为顺直段。据记载,明代嘉靖年间,蛟矶原是江中的孤立矶石,地属芜湖县境,水流自大拐经蛟矶即受阻,形成两个分汊河道。十七世纪中叶,因崩?994?第三十一篇交通江演变,积沙成陆,蛟矶遂与左岸相连,移属无为县境,河道由左向右迁徙,江面逐渐顺直展宽。右岸江岸路港区(八号码头处)与左岸二坝港区之间的江面,宽1300米。广福矶江面,宽达2000米,断面呈不对称的三角形,深槽偏向右侧。下段,自广福矶至东、西梁山13公里为分汊段。河床底质良好,盛产优质黄沙。江心曹姑洲、新洲、陈家洲依次排列。水流至曹姑洲受阻,分成左、右两个汊道:左汊流入裕溪水道,右汊流入西华
5、水道。在曹姑洲与新洲之间有一条捷水道(称曹捷水道),新洲与陈家洲之间,也有一条水道,(称新捷水道)随着曹、新、陈三洲的逐步淤连,两水道已基本淤塞。最后裕溪、西华两汊向东、西梁山自然节制点汇流出境。2、航道形态芜湖长江航道,处感潮河段,受径流控制,每年4、5月间,上游及左右河流发水时,水位上涨,时有短暂春汛。6月进入汛期,7至9月,水位最高。9月以后,水位逐渐降落,进入枯水季节,直至翌年1、2月,水位最低,变幅在75米上下。枯、洪期流速各异:枯水期为03915米秒;中洪期为152米秒;洪水期为226米秒。全年多为东风和东南风,一般风力2至4级,平均风速24米秒;最大风速145米秒(1966年2月
6、12日)。每年2至4月和7至9月,寒潮、台风频袭。9月至翌年5月,常有辐射性的雾,航行受到一定影响。该航道水势平稳,主航道维护水深45米至5米,宽400至500米。江轮畅通无阻,500吨级海轮和12艘驳船组成的15万吨大型船队常年通航,中洪期可通万吨级海轮。198年5月22日,11700吨级的“振头”号远洋货轮,装载1万吨水泥,直航香港。航道境内由于多处山矶、沙洲的制导,航道走向,不尽相同,形成芜湖、西华、裕溪三条水道。(1)芜湖水道蛟矶至广福矶为主航道。上游山西咀是著名急湾之一,水流由东转北转折处奔流湍急,有大片回流。左岸有蛟矶边滩;右岸中江塔上首江底,有基准面以下不规则的暗礁板。弋矶山矶头
7、临江,有小股花水,洪水期为急流区。航道走向由江心偏向右岸洪水期,航向居中;枯水期,航向偏右。(2)西华水道广福矶至东梁山,江岸坚实,江床底质良好,航道稳定。四褐山近岸多礁石,有花泡水,水流紊乱,矶嘴突出,起挑流作用,将深泓线挑向陈家洲,使主航道由芜湖水道的居中偏右变为偏向左岸。(3)裕溪水道自唐家湾至陈家洲汇流处,长约16公里,居曹姑洲、新洲、陈家洲之北,是芜湖长江干流的副航道。其上口82公里,为裕溪口煤港的专用航道,河床较浅,洪水期,水流急而乱;枯水期,航道窄浅。1958年前,裕溪口初建煤港时,航道良好,后因水道流程长、汊道多、水面比降较小,沿程阻力大,上游江岸崩塌和沙洲、浅滩冲流来的泥沙沉
8、积于此,导致裕溪水道逐步淤浅。1958年,煤运码头建成后,每年枯水季节,港池、航道、需挖泥疏浚,维持通航。至1981年,航道基本满足三千吨级货驳的吃水深度。水道下口7公里,上段顺直,下段弯曲,弯顶在张家湾,使水流由南向北,再转为自西向东,回归西华水道。3、航道整治芜湖解放前夕,国民党部队溃逃时,施行沉船、沉物,破坏航道,阻碍船舶航行。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初,皖南区交通管理局航务分局,先后委托亚洲长江打捞公司和芜湖永和?005?第三十一篇交通铁工厂打捞出船、物有:在港打捞出国民党军用小炮艇1艘,长6丈;在江岸路港区五号码头处打捞出铁架木质趸船1艘,长150尺、宽36尺;在弋矶山下首原三菱公司
9、码头附近打捞出“万盛”号趸船1艘,长36米,宽662米;在裕溪河口,用爆破方式,清除了“建康”“辰字”号鱼雷艇各1艘;在河口上沿西埂附近,清除了埋设水下的木板7排,木搓3排。从而,保证了航道畅通,航行安全。1958年至1980年,芜湖港务局结合裕溪港工程建设,对航道、港池进行了多次疏浚,挖泥5211万立方米,保证了三千吨级货轮航行的吃水深度。4、导航设施清代雍正六年(1728),侨居芜湖的徽商吴昂,见大江西有碰矶,石骨嶙峋,江水涨落不定,行楫有误触、受害之发生,独自资助,于同年十月,采用垒石为台,建造导航台,台上立庙竖旗,于雍正八年(1730)建成,以“永宁”命其矶,此为芜湖长江导航之始。后随
10、轮运业的兴起,航道管理权长期由帝国主义操纵的海关把持,导航设施,一直简陋。1953年,仿学苏联,设置锁链式航道标志,初步改变了过去的航标自然状态。1958年,经过改革,结束用煤油灯作标灯的历史。此后,几经技术改造,助航设施,渐趋完善。1987年,根据国家标准局颁布的内河助航标志和内河助航标志的主要外形尺寸两项国标,实行长江航标制式改革:标杆、标牌,均以钢质和玻璃钢,取代原来的木、竹结构;标灯,全部使用半导体电闪灯;岸标,用硅太阳能电池;水标,用铅酸蓄电池,并有自动开关和换泡装置;浮具,分别为10米的单体浮和4米的双船浮;浮鼓,分别为8尺和6尺。芜湖段航道,共设置一等标准的航标21座。其中:岸标
11、6座(含过河标3座,接岸标1座,三角岸标2座)、浮标15座(含三角浮标10座,浮鼓2座,灯船2座,左右通航浮标1座)。岸标高12米,浮标高出水面2米以上平均114公里有航标1座,视距明显,昼怪健哟耍吆降辣曛荆锏搅斯业耐骋槐曜肌噙?、河床演变青弋江古名“清水”,亦名“冷水”,又名清弋水。发源于安徽黄山北麓。流经石台、太平旌德、泾县、南陵、宣城、芜湖(市)等7县1市,全长291公里。清水河以下又称“长河”。青弋江地形复杂,全程分上、中、下游,河势各异。泾县以上的181公里属上游,河流多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两岸山势陡峻,大雨过后,洪水咆哮,奔腾而下。泾县至西河镇45公里属中游,河流蜿蜒于岗峦与平原相
12、间的丘陵地带,水流稍缓。西河口至芜湖市关门洲6公里属下游,为长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床底质多游泥细沙,在清水河与水阳江汇流;汛期受长江回水顶托,流向顺逆不定;在与长江汇流处有浅滩,名关门洲,最大流量为57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49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为29立方米秒。2、航道形态青弋江是芜湖与皖南诸县客货运输的一条主要河流。民国初期,芜湖至泾县110公里,可通航载重100担左右的木帆船,7至10天可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小型柴油机客轮始行于芜湖至湾。三十年代,已有轮船航行于芜湖至西河之间。六十年代,青弋江上游先后兴建陈村水库大坝和溪口拦河坝等综合利用工程,通航能力减弱,芜湖至湾39
13、公里由常年通航变为季节性通航。1981年疏浚后,航道维护水深1至15米,可通航100吨级船队,为六级航道。?105?第三十一篇交通市境河段,有中山、中江、弋江等公路大桥和大砻坊铁路大桥,横跨青弋江两岸,净跨分别为15(中山桥)至36米(中江桥),净高分别为216(中山桥)至413米(中江桥),桥孔净空偏低,洪水期影响通航。3、航道整治1950年5月,皖南区交通管理局委托打捞工程公司,在青弋江出口处,打捞出海军铁壳拖轮“福鼎”号1艘(长2716米,宽625米,深316米,总吨位12912吨),并修复使用上水一次可拖带720吨,时为芜湖最大拖轮。1953年,在大砻坊河下,打捞出“顺风”、“隆平”、
14、飞麟”号轮船3艘,并清除了水下各种暗桩沉物,费用计900余万元(旧币),保证了航道畅通。六十年代,由于青弋江上游建坝,芜湖至湾由常年通航变为季节性通航。198年,安徽省交通厅芜湖航运局,以3艘挖泥机船,进行疏浚,历时16个月,共挖土方41万立方米,工程费用501万元,此后,芜湖至湾39公里,可常年通航100吨级的船队。4、导航设施1981年,随着航道治理,在青弋江口至马元61公里河段中,共设过河标74座,其中发光标志40座,配航标艇1艘,用于检查维修。三、裕溪河1、河床演变裕溪河,一名“漕河”,古称“濡须水”。起自裕溪口,流经和县、含山、无为、巢县,至巢湖东口门,全长76公里。水流至海子口,
15、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前河”),经黄雒河镇、运漕镇至三汊河,长24公里;北支(称“后河”),经铜城闸与牛屯河相连,河身弯曲,河床较前河深宽,在三汊河与前河汇合,长40公里。2、航道形态裕溪河,属合裕航道的下段,为皖省江淮之间的重要水运河流。历史上,曾是漕运、军运的航道。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已有商轮往返于芜湖至庐州一带。裕溪河受长江回水倒灌,每年约占一半以上时间。中洪期,水流平稳,河宽水深,通航情况良好。枯水期,因河岸崩塌、农民打坝拦水抗旱、泥沙回淤,形成浅滩,并连年增高扩大,河道日趋弯曲,导致裕溪口、裕溪铁路桥、雍家镇、运漕、三汊河、落蓬湾、黄雒河、万石仓、钩鱼台等10多处浅滩碍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芜湖市 境内 江河 纵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