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压风自救系统自查预验收报告.doc
《煤矿压风自救系统自查预验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压风自救系统自查预验收报告.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压风自救系统自查预验收报告 压风自救系统工作领导组办公室2011年 月 日目 录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现状- 1 -第一节 井田概况- 1 -一、位置与交通- 1 -二、地形、地貌- 2 -三、地表水系- 2 -四、气候及地震- 3 -第二节 地质特征- 3 -一、地层- 3 -二、地质构造- 3 -三、煤层及煤质- 4 -四、其它开采条件- 5 -第三节 矿井现状- 6 -一、井田开拓- 6 -二、采掘工艺及现状- 9 -第二章 地面压风自救系统建设- 10 -第一节 地面压风自救系统概况- 10 -第二节 压风自救系统运行和管理- 11 -一、地面空气压缩机(空压机)运行- 11 -二、矿
2、井压风自救系统管路铺设- 12 -三、压风自救装置- 13 -四、管理与维护- 13 -第三章 自查预验收- 14 -第一节 自查预验收人员、时间、内容和方式- 14 -一、成立自查预验收小组- 14 -二、自查预验收内容和方式- 14 -第二节 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 18 -第三节 预验收结论- 19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现状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煤田晋城矿区的南部,北距晋城市10km,隶属晋城市。全区东西宽约4km,南北长约7km,全井田总面积为28.1996 km2。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3121124651,北纬352429352817。*交通便
3、利,主要干线公路太洛线于矿区东侧1km处通过,向北经太原至晋北各地,南达洛阳,东经焦作至郑州,西经侯马至陕西。太(原)焦(作)线在井田东侧约8km处经过。矿区铁路专用线在太焦线西武匠车站接轨,全长8.18km。矿区内城乡主干线南梨公路横穿矿区,通往各乡镇的公路四通八达。(见图1) 二、地形、地貌本区位于山西黄土高原,沁水盆地东南边缘,太行山大背斜之西翼南段。该井田南宽北窄略成梯形,地形为低山丘陵区。总的趋势是西部、南部高,属低至中高山区,高程为8001160米,东北部低,属小型冲积平原丘陵区,高程为740米左右,均属剥蚀堆积地形,井田内地貌受地质构造、地层和地表水文网切割等因素影响,呈现构造剥
4、蚀低山丘陵夹以山间小盆地。 三、地表水系本区属于黄河流域的沁河水系,但井田内以h型山梁为分水岭,把井田划分为丹河水系支流的白水河水系和常村河。区内季节性间歇河流冶底河、常村河向西北,再折向东汇入丹河,西峪河、司匠河向东汇入白水河,然后向东北汇入丹河,其它再无常年水系。 四、气候及地震本区距海洋较远,年温差变化很大,无霜期短,夏季风强日烈,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11.9C,雨季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内,年降雨量437.7-871.6mm,该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
5、烈度六度。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地层井田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中奥陶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及全新统。 二、地质构造井田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小褶皱群,并伴有北北东向压扭性断层。井田内地层走向大致为南东北西向,东西向构造仅在井田的南部有所显示。短轴褶皱较为发育,可称为本井田构造之特征。井田内有沙坡窑背斜、常村向斜、放马坪向斜;发育有白马寺逆断层,落差为2030m左右,井田南部有5条落差大于1m而小于5m的正断层。本井田未发现有岩浆岩侵入。 三、煤层及煤质1、煤层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地层总厚为166
6、36m,煤层总厚度为10.48m,含煤系数6.30%。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的9号煤层、15号煤层发育最为稳定,在含硫量不大于3的区域内为全区可采煤层。山西组下部地层中含主要可采的3号煤层及12层薄煤层。3号煤层厚度2.308.57m。平均5.33m,其变化规律基本呈南北向,局部呈东西向或北东向逐渐变厚。3号煤层节理、层理不发育。9号煤层厚度为1.042.83m,平均厚度为1.25m。9号煤层节理、层理不发育。15号煤层厚度0.954.61m,平均为2.68m,在井田南部煤层厚度较大,在中部较薄。全井田尚未开采。2、煤质3号煤层为低灰中灰以低中灰为主、特低磷中磷以低磷煤为主、特低硫、高发热量、高
7、熔灰分难熔灰分的无烟煤。9号煤层为低灰中高灰以低中灰为主、低硫特高硫以中硫为主、高发热量、高熔灰份难熔灰份无烟煤,可做动力用煤和工业用煤。15号煤层为低中灰中灰以中灰为主、低硫特高硫以特高硫为主、高发热量、高熔灰份难熔灰份的无烟煤。可做为动力用煤和工业用煤。 四、其它开采条件1、煤层顶底板特征3号煤层3号煤层顶板多为泥岩及砂质泥岩,局部为中粒砂岩,以泥岩为主。炭质泥岩伪顶01.1m,平均0.2m,随煤层开采冒落。直接顶为泥岩、砂质泥岩和中细粒砂岩,厚1.12.5m;老顶为中砂岩,厚度大于3m。对顶板泥岩岩石力学性质试验样分析,自然抗压强度为9.018.3Mpa,平均为13.65Mpa,抗拉强度
8、为0.790.96 Mpa,平均为0.875Mpa,抗切强度为1.672.00Mpa,平均为1.835Mpa。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极软,遇水膨胀,呈泥状,底板厚0.31.2m。直接底为粉砂岩。对3号煤层底板泥岩岩石力学性质试验样分析,自然抗压强度为8.412.7 Mpa,平均为10.55 Mpa。抗拉强度为1.191.26 Mpa,平均为1.225 Mpa。抗切强度为1.892.11 Mpa,平均为2 Mpa。3号煤层厚度为2.308.57m,平均为5.33m。9号煤层9号煤层顶板为深灰色石灰岩和泥灰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硅质胶结的中砂岩。顶板厚为0.61.5m,完整而坚固。底板泥岩
9、厚1.5m,易发生底鼓,局部为中砂岩,底板坚硬。对9号煤层顶板(钙质泥岩)岩石力学性质试验样分析,自然抗压强度为53.0Mpa,抗拉强度为3.78 Mpa,抗切强度为5.82Mpa。底板(泥岩)岩石力学性质试验样分析自然抗压强度为15.0 Mpa,抗拉强度为1.17 Mpa,抗切强度为2.52 Mpa。2、瓦斯*属于高瓦斯矿井,根据对目前开采的3号煤层和9号煤层瓦斯涌出量测定,3#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5022m3/t,9#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为8.2620 m3/t。3、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通过对3号煤层和9号煤层进行了煤尘爆炸指数和煤层自燃发火倾向进行了鉴定,3号煤层、9号煤层煤尘均无
10、爆炸性,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第三节 矿井现状 一、井田开拓1、开拓方式矿井采用平峒开拓,平峒高程为+740米。在井田中部东侧边缘布置主、副平峒,在井田内还布置有排矸立井、排矸斜井、2#进风立井、1#回风斜井和3#回风立井。其中主平峒长1700米,巷道坡度+3,支护方式为半圆拱砌碹,巷道净宽2800mm,墙高1900mm,担负全矿井煤炭运输;副平峒长1700米,巷道坡度+3,支护方式为半圆拱现浇混凝土、半圆拱料石砌碹,巷道净宽3850mm,墙高1300mm,担负矿井材料设备运输机及行人。井筒特征见表1-3-1。2、水平划分根据井田3#、9#、15#三层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层位、底板高程、层间距和
11、地面地形及标高,开采全井田煤层共划分为2个水平,即+740水平,+650水平。现生产的水平为+740水平,主要开采3#煤层及大部分9#煤层。+650水平主要是开采剩余9#煤及15#煤。3、大巷布置根据井田开拓布置,在距副平峒1700mm处以+270方位布置西大巷,巷道长度为1060m,巷道坡度为+3,断面与支护方式与副平峒相同。主、副平硐及西大巷将整个井田大致分为南北两翼,在两翼由东向西分组向南布置南一运输大巷、南+740m运输大巷、南翼回风巷,南二大巷;向北布置北大巷、北翼回风巷和北二大巷。表1-3-1 井筒特征表 井筒名称井口坐标纬距(Y)方位角()井筒倾角()井口标高(m)井筒深度或斜长
12、m)井筒断面(m2)支护形式井筒装备经距(X)主平硐3923167+3+740170010.1料石砌碹胶带机525720副平硐3923118+3+740170010.83料石砌碹架线电机车525754排矸立井90+905.516512.57混凝土罐笼排矸斜井25料石砌碹静压水管2#进风立井90+91810912.56混凝土1#回风斜井25+859.4286.68.82料石砌碹行人台阶扶手3#回风立井90+97320212.56混凝土南一大巷距副平峒井口1500m处以2055649方位布置,巷道长度1018m,半圆拱断面,料石砌碹,巷道净宽3850mm,墙高1300mm,巷道坡度为+3,主要用
13、于原煤运输、材料运输及行人。南740m大巷平行南一大巷,在南一大巷西侧与副平峒相通,两巷间距35m。巷道长度1884m,主要为南翼采区的原煤运输、材料设备运输及行人。北大巷在距副平峒井口1700m处以345方位布置,巷道长度1706m,半圆拱料石砌碹,巷道净宽3850mm,墙高1300mm,巷道坡度为-7,尽头与北皮带巷、北翼回风巷相通。主要用途为材料运输及行人。+720皮带巷方位为335,长度1650m,担负105采区、五采区原煤的运输。南二大巷在西大巷尽头以270方位掘进200m,后以2055649方位布置,长度450m,与902回风巷相通。北二大巷在西大巷1060m处沿340方位开掘,巷
14、道长度520m,巷道坡度为-5,北二大巷与903采区进风斜巷相通。巷道断面与副平峒相同,主要服务903采区。大巷穿层情况:副平峒在1300m处穿越3#煤层,南+740m运输大巷在1050m处穿越3#煤层;南+740m运输大巷在1050m处穿越9#煤层,在1650m处穿越15#煤层;西大巷在890m处穿越9#煤层;西石门在880m处穿越9#煤层。主要大巷断面特征见表1-3-2。表1-3-2 主要大巷断面特征表巷道名称坡度净宽mm净断面m2形状支护方式运输方式轨型kg/m长度m主平峒328508.03拱形砌碹架线电机车431670副平峒3385011.59拱形砌碹架线电机车241700西大巷338
15、5011.59拱形砌碹架线电机车241000南740巷3285038508.0311.59拱形砌碹架线电机车24前1050后950南一大巷3385011.59拱形砌碹架线电机车241050北大巷7385011.59拱形砌碹架线电机车241700北二大巷5385011.59拱形砌碹架线电机车24500东740巷328508.03拱形砌碹架线电机车243004、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矿井+740M水平共分十个采区,即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五采区、一0五采区、一0六采区、901采区、902采区和903采区。其中901、902、903采区主要是开采9#煤,其余七个采区主要开采3#煤。目前3号煤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自救 系统 自查 验收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