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物业服务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
《2025版《物业服务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版《物业服务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业服务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强化我公司安全管理,鼓励全员参与事故隐患排查与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风险与隐患,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章报告内容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工人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公司员工应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情况:(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物业服务人员未佩戴或未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2、如高空作业时未系安全带、维修电器时未穿戴绝缘手套、服务业主搬运物品时未穿防护手套等。2 .管理人员忽视安全规定,违章指挥员工进行危险作业,如擅自允许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特种设备。3 .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如私拉乱接电线、占用消防通道、遮挡消防设施等。4 .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检修或维护。5 .忽视安全教育培训,对新入职员工或转岗员工未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即安排上岗。6 .涉及业主安全的隐患未及时上报或处理,如发现公共区域存在安全隐患但未及时告知业主或采取措施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电梯、消防系统等关键设备未按规范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标识不清。2 .安全设备(如消防泵、应急照明灯)
3、设计、安装不符合国家标准,或存在缺陷未及时修复。3 .未定期对安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如消防栓无水、灭火器过期未更换。4 .监控系统、报警装置等安全设施故障未及时修复,导致监控盲区或报警失效。5 .擅自改动或破坏安全设备,如擅自拆除防火安全门、封堵逃生通道。6 .篡改、隐瞒、销毁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如伪造设备检测记录。7 .未建立设备台账或设备档案管理不善,导致设备状态不明。8 .特种设备(如电梯、锅炉)未按规定进行年检或存在超期服役现象。9 .公共区域建筑物外墙、广告牌等脱落掉落,未及时检维护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物业服务区域未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或许可,如擅自改变物业用途
4、或进行违法建设。2 .对公共区域(如楼道、停车场)的风险评估不足,未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3 .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或未落实安全措施。4 .地下室、配电房等关键区域未设置有效的防水、防潮、防火措施。5 .物业服务区域内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未采取妥善的存储和管理措施。6 .公共设施(如游泳池、儿童游乐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未设置安全警示或采取防护措施。7 .物业区域内通道不畅,影响紧急疏散和救援。8 .对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不足,未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按规定建立并执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
5、生产责任不明确。2 .未制定或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不落实,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4 .未制定或未及时更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开展应急演练。5 .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或证件过期未复审。6 .将物业服务项目违规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7 .违法发包转包、作业管理混乱:将仓储业务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未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或未履行现场监督检查职责。涉及交叉作业的,未统一履行现场综合管理、协调的。鼓励员工在报告事故隐患的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以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三条为确保员工能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业服务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 2025 物业 服务 企业 事故隐患 内部 报告 奖励 管理制度 修订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