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ppt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及其对实施方式的诉求及其对实施方式的诉求余进利余进利yujl-13735675797个人简介:浙江淳安人。博士,师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2004年获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近年来参加了教育部多项重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研究。现为教育部师范司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一、新课程的结构框架有什么特点?一、新课程的结构框架有什么特点?(一)新课程分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一)新课程分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1、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设
2、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八个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2、科目、科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的内容。这里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科中的“研究性的学习”不同,它是一门超越学科的、以探究为学习方式的、独立的综合课程。3、模块、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可见,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科目开发的主要平台和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二)新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二)新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1、由谁开发、由谁开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标准由国家研制,选修课程由学校自行开发(校本课程)。2、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课程由谁开发关系不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课程由谁开发关系不大选修课程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但校本课程并不都是选修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三)必修学分、选修学分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三)必修学分、选修学分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每个科目都规定了要获得多少个必修学分,必修课程(模块)自然是要学的,但必修学分并不一定都是从必修课程获得的。如,物理有6个必修学分,其中4个是通过学习共同必修模块获得的,另外两个学分要从选修课程中获
4、得。选修学分自然是从选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获得的学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学生在三年里在选修课程中至少要获得6个学分。除此,由学生任意选修,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二、从哪些方面推进课程改革?二、从哪些方面推进课程改革?(一)五个维度(一)五个维度1、从结构方面、从结构方面(1)基本涵义能发展清晰工作结构、政策和程序,促使成员对结果负责,并提供适合的技术支持,以规划、组织、协调和实践课程政策。(2)围绕三级课程管理权责进行分析几点发现:三级课程行政主体可(要)做的“功课”很多,存在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建立“松控”与“紧控”相结合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3)领导形象正面:建筑师(或者说设计
5、师)注重分析和设计负面:“暴君”凭细节和命令进行管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权责分配框架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权责分配框架国家一级注地方一级学校一级制订课程计划和国家课程标准制订教材编写、审查与选用的政策,并组织审定基于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制订地方和学校的课程管理指南负责审议地方课程的开发方案确定基础教育课程的评价制度(包括大家关心的高考改革)制订本地课程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审议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指导学校具体实施国家/地方课程、选用教材以及校本课程开发开发地方课程为学校课程实施与开发提供服务,帮助学校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选用经审查通过的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对课程计划实施、教学、评价与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中 新课程 结构 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