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管理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的领域。说它古老,是因为透过 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知识的管理活 动,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只不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当时这 些活动大多属于自发的,内容也比较零散;说它年轻,知识管理真正 作为一门严格的管理开始被学术界系统研究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 情。1.2.1 古代的知识管理“知识的管理”与“知识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正式的 “知识管理”之前,有知识管理的起源和“知识的管理”存在。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明社会的最早时期。最早的知识的组织管理实践活动据称是在古巴比伦,“在叙利亚的爱伯 (Ebla)地区发现
2、了大量距今4000多年前的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档案 (cuneiform archives),这些文献试图组织有关当时的文明、政府 和商业的各种记录,从而保证里面记载的具有很高价值的信息能够顺 利地一代代传递而不会丢失。56这种保存知识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古 代大批藏书的出现,像最著名的埃及亚历山大藏书室就是在公元前 3 世纪建立的并且存在了大约1000年。在藏书室的最顶层存放了500000 多本全部是手写的书,而这些书的复制品被散布到了全世 界。这种全手工的复制和散布非常耗时间,但正是依靠这种方式,古代的很多知识才得以流传下来。印度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历史十分久远,“仅就印度而言,知识 管理的最初起源
3、并非在公司部门这个环境之中,而是起源于奥 义书。在奥义书中,知识管理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智者们,将知 识传授给他们的弟子以及追随者来进行的。知识获取的方式则是通过观察和讨论来进行的;知识保管则采取存入人们的大脑,或 以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知识传播则主要是通过演讲以及辩论的 方式进行的。57而奥义书是波罗门经典吠陀的形而上学的 释义,文献形成的时期是在公元前 8世纪到公元4世纪。古代知识的管理得益于语言文字、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在文 字发明之后印刷术发明之前,由于技术落后原因,文字的记录和保存 都十分困难,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用一种木制有铁尖的笔在湿的土块 上来记录,然后再烘干这些土块,但保存与
4、携带不便。陶器的碎片等 也曾被广泛用来写信件、帐目甚至作业,但是它们记载文字都有很多 缺点。中国造纸技术发明并传播到西方后, 大大推动了学术知识的记 录与保存。随着古老文明的不断交替发展,人们在保存知识方面也作 了较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希腊人和波斯人的很多知 识都在伊斯兰帝国时期遭到了破坏,所以其知识主要是以阿拉伯语言 被保存了下来,这些知识最终流传到了欧洲的一些修道院,在那里, 翻译的技术和藏书科学都被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可是,由于它 们仍然主要通过人工来复制和保存,知识的传播仍然是一件非常艰巨 艰难的事情。58为了使知识的获取、保存和分配能变得更有效和更有效率,不断 有新
5、的技术被开发出来。欧洲13世纪的手工业行会制度及其“学徒 工熟练工师父” (Apprentice-Journeyman-Master)的模式被看作早期比较系统的知识的管理实践活动。59在我国古代,将能够收集到的文献材料与文献资源, 组织编制成 目录,或摘要式的文献管理,就是具体而有效的知识的组织管理。在 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知识” 一直是重要的推动力。但知识必须 透过媒体才能扩散出去,也才能产生力量。图书曾经担负着记载知识 的主要任务,图书作为知识象征的观念也被人们认同。在古代,“编 书”也是系统化的知识组织方式。据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研究,1775 年以前中国所拥有的书籍,占世界总数的1/
6、2以上,换句话说,当时中国拥有的知识占世界总和的一半之多。故史记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编书工程,可算作15世纪和18世 纪的系统化知识的组织管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使知识能大 量被记录下来,既保存了知识,大大加快知识的传播速度,又促进了 教育的普及。1.2.2 近代的知识管理随着近代印刷术的推广、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等社会活动, 社会知识进行组织、扩散与创新,促使社会知识量膨胀发展,知识的 增长又推动着“知识的管理”的发展。近代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到 20世纪中期,人类的社会知识量和知识创新活动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有的专家指出,人类社会在第二次世界
7、大战以后的15年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17501900年的150年间,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增加了一倍,19001950年的50年间,又增加了一倍,但是19501960年,仅10年的时间,知识总量就又增加了一倍。美国在登陆月球的前一年,即1968年,出版了 68万册科学书籍和近100万种研究报告。在近代对知识的组织管理中,技术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世纪后期每一项重大发明都会导致一个新的工业的出现,平均每几个月都有一起。从1856年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和珀金发明靛青染料到1911年发明现代电子管,一些重要的发明如打字机、汽车、电话、无线电等,都大大影响着知识的收集整理、加工组织、传递与利用。在近代具
8、体知识的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理论的发展为知识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一方面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包括从费希特的知识论到1921年舍勒的知识社会学,以及知识的分类。另一方面是经济与管理学的新理论,1912年在格拉茨大学任教的约瑟夫?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 )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economic development) ,从经济学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创新理论。总的来说,古代和近代的知识管理,表现为知识的组织管理,具体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的载体(文献、媒体等)的组织活动,二是知识的积累与传递管理。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管理。1.2.3 现代的知识管理关于现代
9、知识管理的起始,有人认为,“20世纪50年代到90 年代初被认为是现代知识管理思想的萌芽时期。60也有人认为,“现 代知识管理是在60年代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彼得?德鲁克最早 关注到这种社会变迁的。61陈锐提出知识管理发展有四个时期: 1900-1950 年是以图书馆和档案馆为象征的传统管理时期;1950 1980年是以电子信息系统为象征的技术管理时期;19801995年 是以信息总监为象征的信息资源管理时期;1995年至今是以知识总 监为象征的知识管理时期。62现代知识管理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1 .第一阶段:现代知识管理初创阶段(19451985年)将1945年作为现代知识管理的开端,一
10、是因为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都有了重大变化,人类社会开启了 一个新时代。二是因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5年研制成功,开 始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革命。三是知识在人类的重要性开始加 强。关于20世纪社会变革是从哪一件事或哪一项发明开始的?彼 得?德鲁克的回答不是电脑,也不是核能开发、空间探索等重大科技 事件,而是二战结束时发表的“美国士兵权力宣言”,这项宣言规定 向所有战斗归来的士兵提供上大学的经费。他称之为“当代社会的起跑令”,“从此开始了美国和全世界向知识社会的转变 。6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传统意义的生产管理已逐渐被现代信息 化和知识化管理所取代。知识管理作
11、为当代管理学科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是人类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产物, 是在管理学、计算机科 学和图书情报学等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知识 管理起源于美国的企业,“是作为对业已失败的 TQM (全面质量管 理)、BPR (业务流程重组)的补救措施而提出的 。641959年,彼得 ?德鲁克就从对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趋势的分析中 预言“知识劳动者”(knowledge worker)将取代“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接着又提出了 “知识社会”的概念。20世纪7080年代,国外出现了一些超文本/群件应用系统, 依赖人工智能和分布式专家系统的知识管理系统(KMS ),一些学者 提
12、出了 “知识获取”、“知识工程”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等观点。 1978年,Doug Engelbart推出了一个早期的超文本/群件系统, 它能够与其他系统交流信息,Rob Acksyn 和Don McCracken 开 发了一个知识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的多媒体工具,也 是后来的WWW 技术的预演本。美国约翰 ?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 ) 1982年在他的大趋势: 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Megatrends:ten new directions transforming our lives) 一书中说:“信息社会里知识是最重要的 因素”。2 .第二阶段:知识管理
13、推广应用阶段(19861995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对企业内知识的作用感兴趣,尽 管缺乏管理知识的战略和方法,但知识作为竞争性资产的重要性已经 明确化。最有意义的是:1986年苏黎世国际劳工组织(ILO)会议的 报告中正式使用了 “知识管理” 一词。而且彼得?德鲁克在80年代 正式用“知识管理” 一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阐明了知 识管理。1987年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C?Freeman )提出国家创新系统 概念。1988年,彼得?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1/2月号上发表 “新型组织的出现” 一文,提出“未来的典型企业以知识为基础,由 各种各样的专家组织,这些专家根据来自同事、
14、客户和上级的大量信 息,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1989年,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开始在斯隆管理评论(Sloan Management Review) 、组织科学(Organizational Science) 、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以及其他刊物上发 表;关于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第一批专著也开始出版,如彼得 吉(Peter Senge,也有译为“彼得?森格”)的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 )和日本学者屋太一(Sakaiya )的知识价值的 革命(The Knowledge Value Revolution) ; 一个美国企业社团
15、Chaparral Steel公司联合会启动了 “管理知识资产”的试验项目; 国际知识管理网络(The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Network,IKMN)在欧洲创办。进入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开始在多个方面推广应用。一是知识管理的知识化环境升温,知识社会的认识形成。1990 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首次提出了 “知识经济”的新概念,托夫勒权 力的转移出版,并认为“知识的变化是引起大规模力量转移的原因或部分原因。” 1993年,在美国克拉里蒙特研究生院任社会科学和 管理教授的彼得?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Society )
16、中提出了 “知识生产力”的概念。其开篇“知识社会的兴 起”中专门讨论了知识社会的问题。他认为:由于知识意义不同,即 知识被应用的对象不同,依时序造成三个不同的革命:第一阶段,知 识被应用于工具、过程和产物。这种应用创造了工业革命。但这种应 用同时也创造了马克思所谓的“异化”,创造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第 二阶段,知识有了意义,它被应用于工作这就引来了生产力革命。这 一革命把无产阶级转变为具有较高收入的中产阶级;第三阶段出现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知识被应用于知识本身,这形成了管理革命。这 时知识快速地变成生产的一种因素,这种因素兼有资本和劳动。它逐 渐造成新型的社会即知识社会。1994年,德鲁克在大西
17、洋月刊 发表的文章社会变革的时代中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世纪都没有 像即将过去的二十世纪那样发生如此众多、如此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些社会变革改变了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经济、团体和政治形态。正是 这些社会变革孕育着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知识社会的出现。二是开始了知识管理研究,产生了重要成果。1991年当斯图尔 特在财富(Fortune )杂志发表了 “智囊” (Brainpower) 后,知识 管理概念开始广为人知,知识管理著作引起了广泛关注。三是许多管理咨询公司开始实施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项目。一些 著名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建立了重点知识管理项目。20世纪90 年代中期,随着Internet的普及,知识
18、管理管理项目蓬勃发展。组织为取得竞争优势,开始重视管理并开发隐性和显性知识资源,使得有关知识管理的会议和研究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欧洲的国际知识管理网络于1994年在网上建立主页。不久,美国的“知识管理论坛”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um )和其他一些相关组织与出 版物也纷纷加盟该网络,使该网络一度成为知识管理界的旗手。1994 年IKMN发表了其对欧洲公司知识管理活动的调查报告。3 .第三阶段:知识管理全面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1995年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 ,也有人译为“野中欲次 郎”)和竹内广孝(Hirotaka Takeuchi ,也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 管理 产生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