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队列研究教案.doc
《第4章队列研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队列研究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授课章节第四章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授课对象预防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五学年上学期授课地点科技楼 401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列研究的定义、特点、用途及种类;2. 熟悉队列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因素的确定,结局的确定,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资料收集;3. 掌握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本研究中的偏性及其防止;4. 4.掌握队列研究优点与局限性。教学重点与难点1.队列研究原理;2.队列研究的实施;3.暴露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计算与意义;4.队列研究偏倚及控制。教学方法讲授教具教学课件思考题1.暴露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计算与意义。2.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比较。讲授内
2、容注解第四章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第一节 概述一、 概念二、 基本原理(掌握)(一)队列研究的类型及特点1.类型1) 前瞻性队列研究2) 历史性队列研究3) 双向性队列研究2.特点1) 属于观察法 2) 设立对照组 3) 由“因”及“果”4) 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二)队列研究的目的1. 检验病因假设 2. 评价预防效果3. 研究疾病自然史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实施(掌握)一、确定研究因素二、确定研究结局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一)研究现场(二)研究人群1. 暴露人群的选择 (1) 职业人群 (2) 特殊暴露人群 (3) 一般人群 (4)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2、对照人群的选
3、择 (1) 内对照 (2) 特设对照(3) 总人口对照统计资料作比较。(4) 多重对照 四、确定样本大小(一)计算样本量时需考虑的几个问题1. 抽样方法2.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比例3. 预先估计一下失访率,适当扩大样本量(二)影响样本含量的几个因素1. 一般人群(对照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 2. 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 3.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 4. 效力(三)样本含量的计算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一)基线资料的收集(掌握)获取基线资料的方式一般有下列四种: 查阅医院、工厂、单位及个人健康保险的记录或档案; 问研究对象或其它能够提供信息的人; 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境调
4、查与检测。(二)随访(掌握)1. 随访对象与方法2. 随访内容 3. 观察终点 4.观察的终止时间:5.随访的间隔 6. 随访者 六、质量控制(掌握)1. 调查员的选择: 2. 调查员培训: 3. 制定调查员手册: 4. 监督: 由另一名调查员作抽样重复调查; 人工或用计算机及时进行数值检查或逻辑检错; 定期观察每个调查员的工作; 对不同调查员所收集的变量分布进行比较; 对变量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 在访谈时使用录音机录音等。应注意将监督结果及时反馈给调查员。第三节 资料的统计分析(掌握)一、基本整理模式 队列研究资料归纳整理表病例非病例合计发病率暴露组aba+b=n1a/n1非暴露组cdc+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队列 研究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