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教案.doc
《纪录片创作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创作教案.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青 岛 滨 海 学 院 教 师 教 案 课 题第一讲 纪录片范畴与属性需4课时教 学目 的要 求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对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有初步的概念。教 学重 点教学重点是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教 学难 点难点是电视纪录片的技巧误区。教案编写日期11年8月12日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提示与补充一、组织教学:核查学生、师生问候。二、针对上节所讲内容作简短议论,提问学生对上节内容掌握的情况,引出新内容。 三、 讲授新课: 一、从电影母体刀电视节目纪录片与专题片界定二、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三、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一)纪录片的影像本性第一、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第二、内容的丰富性
2、第三、艺术手法的多样性。(二)纪录片的社会功能 四、总结本次内容,布置作业。第一讲 纪录片范畴与属性纪录片与专题片界定纪录片:以摄像或摄影手段,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的审美享受的电视作品。它要求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虚构,扮演,其基本报道手法是采访摄像或摄影,即在事件的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在保证叙事报道整体真实的同时,要求细节真实。真实是纪录片存在的基础,也是它最可贵的价值说在。正是“物质现实复原”的真实,才使纪录片有着它永恒的魅力。专题片:从广义上说,专题片可以看作纪录片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其实就是格里尔逊式的
3、中国化。客观地讲,专题片在发挥舆论引导、文化阐释、历史叙事、宏观话语等方面都是其他纪录片形态所无法比拟的。其实,大型的历史类、文化类、伟人传记类、理论文献类纪录片无不首先具有一种专题性,无论是为了实现宏大的宣传、教育功能。还是为了达到更具体入微的创作实现。大型纪录片的把握无不需要编导预先的集中“论证”。大选题一定意味着宏观的策划、编导和撰稿的集合,一定意味着一种大制作、大投入,所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很好地把握。一、从电影母体刀电视节目纪录片本身就是现代电影艺术的母体,在发展过程中才陆续分化出故事片、新闻片、科教片、动画片等类别,纪录片也变成一个电影片种。分清“纪录片”与 “电视纪录片”的概念与区
4、别、“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区别。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艺术手段、技巧、技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不断更新,并将继续推动纪录片艺术的发展。二、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视听形象纪实性。对纪录片的表述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史上的艺术学派将其划分为四种:画面家解说的“格里尔逊式”、写实的真实电影、访谈式、个人追述式。按题材内容分为:时政片、文化片、历史片、科技片等。以体裁形态论分为:报到片、政论片、文献片、艺术片、跟踪记录片。也有一种主张认为,纪录片只有新闻纪录片和文献纪录片两种。同是涵盖说,又有涵盖与被涵盖之别。有人主张纪录片涵盖各种纪实节目;有
5、人则把纪录片视为纪实节目的一种。还有人把纪录片狭义化,只承认某一种如只承认“绝对客观”记录型影视片为纪录片,其余都是“专题片”。又有人强调自我表现,允许搬演、重演,反对纯客观记录众多认识之间的差异,说明多学派多风格纪录片并存是基本事实;同时也说明纪录片艺术仍在不断发展中。七个影视发达国家对纪录片的理解值得重视:日本、美国与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三、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一)纪录片的影像本性是再现物象(生活)原貌-照相本性、照相纪实性。表现为以下属性:第一、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纪录片是以真实事件或真实的情境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加以选择和连接,来表达作者的一种思想情感。作为一种非虚构的非
6、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它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的及时性。纪录片的真正魅力在于让观众从屏幕所呈现出的真实生活中感受到蕴含其中的审美、思辨的诗意。纪实的本质要求尊重现实、记录现实,但有不排除创作者主体情感的深入。在这里我们以200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战争存亡路为例。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一次营救行动中,人们从纳粹占领区解救并转移了上万名犹太儿童的故事。片中运用大量的历史图片的还原,以及已经成为耄耋老人的“儿童”的同期声,充分的表现出来事件的真实性。而其中一段描述父女关系的回忆及讲述,深深地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感恩。这一切都由亲历者现身说法,使这些观点和讲述人的神态结合起来,充满了力量,充
7、满了说服力,让我们很难从中间挑出可以反驳的问题,这就充分的体现出了非虚构性这一点。而就整部纪录片而言,也表达出作者对战争不喜爱,对战争带来的不幸的惋惜,对和平的一种积极的呼应,我们所能做的必须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一个平和的世界。第二、内容的丰富性。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曾经说过,一切的事情,归根结底都是与人相关的,通过人而发生。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探究出纪录片内容的丰富性,纪录片的表现对象都是围绕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未来等范畴。在我国纪录片的题材多集中于社会生活层面,从西藏的诱惑到藏被人家,从望儿五岁到幼儿园,都深深的关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随着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
8、关于资源、科技、历史题材也有长足的。例如大型历史系列片故宫、敦煌,以及关于月球的纪录片月球探秘。这都反映出我国纪录片题材逐渐变得多样性。题材选取的合适与否,对纪录片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日本纪录片小鸭的故事,讲述的是一只野鸭降临喧闹的都市,并繁殖后代的过程,直到小鸭展翅飞翔。整个过程十分简单,然而过程中的人化的细节十分感人,寓意哲理,揭示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更多的美感。人与自然和睦相处,野鸭对小鸭的母爱,小鸭生死存亡的奋进等一系列美的内容,引发观众多重美感的体验,有拼搏进取的雄壮美感,通过美感交织折射出纪录片小鸭的故事的亮丽。第三、艺术手法的多样性。曾有学
9、者提出纪录片的八种美感。第一、崇高而博大的阳刚之美。第二、慈祥而宽厚的阴柔之美。第三、威武雄壮的美感。第四、飘逸而神迷的美感。第五、富丽堂皇的美感。第六、清新淑静的自然美感。第七、高远悠扬的美感。第八、亮丽光泽的美感。我认为这八种美感的来源正是艺术手法的多样性,正是由于艺术手法的发展,能够使得作品不仅有美感,而更加突出的是构思精巧、手法新颖、寓意深刻、真实感人,从而缔造出一件意境美的上乘之作。如长镜头的运用,我们以望长城为例。长镜头的运用能够表现真实的对象、真实的空间、真实的时间,保持一个事件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客观性。望长城中长镜头的运用淋漓尽致,其中有牧羊人唱歌的一段,镜头长达5分钟,从不同
10、的角度展现了牧羊人由难为情、不愿意唱歌的情态,到自然放松地高声歌唱的完整过程,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一种活动的影像;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景、真实的氛围而创作的,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影视作品。纪录片是一种对外在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对于纪录片工作者来说,通过画面和人声音去发现世界要比创造一个世界更有意义,他们一直通过选择和组合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所发现的东西来表达自己,事实上,这些选择本身就体现了他们对事物的基本见解。纪录电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人们常常被告知,纪录片应该客观,打这种告诫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并不存在完全客
11、观的电影,而这种客观的标准只是作者使自己的影片对事件的诠释,在不同的层面能为大多数的观众所认可。(二)纪录片的社会功能美国学者阿兰罗森沙尔在他的著作纪录片的良心序言里说过一句话,纪录片的使命是阐述抉择,解释历史,增进人类之间的了解。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纪录片的意义在于反映我们这个世界,它记录了生命世界或非生命世界的真实活动的过程。纪录片有其独特的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它是我们审视现实生活的重要窗口,它成为电子时代高品格的文化代表,它是电视总体制作水平的标志。纪录片的本质在于,创作者对发生在眼前的事件的观察和记录。纪录片主要是靠记录今天的现实,阐明今天的抉择来解释历史的。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以
12、下几点:第一、传播知识和舆论导向的功能纪录片具有一定社会功能,反映生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和舆论引导,审美作用,现代纪录片除了围绕公众人物身边传记的记载体和窥探器,同时还把镜头对准了边缘人物和底层生活。追踪时代主流是记录片创作的主要方向,主流纪录片的创作紧紧追踪现实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例如百年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为了迎接新世纪而制作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每天5分钟,总共播出了一年。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创作者用了全新的表达方式,300分钟的历史画面和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是第一次具体而且贴近普通人。第二、记录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功能纪录片最直接的功能是记录,真实记录丰富多彩、纷纭复杂的
13、现实生活。正如,伊文思说过,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将成为历史。纪录片包含着制作者对苦难的关注,对生命的关注,对自然的敬仰,对美好事物的赞叹。纪录片可以说是观察客观世界和解释客观世界因果的形象化载体。如百年中国为例,百年中国力图摆脱旧有的精英历史,使历史回到真实的民间,回到细节。如在说到袁世凯称帝时,创作者展示了这样一个细节“这一天,京城的百姓并没有看到皇帝的登基大典,街头巷尾的人们更多议论的是刚刚开通的环城铁路”,这个细节真实而巧妙的表现复辟帝制与中国现代化的民心向背。第三、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纪录片以非虚构的特点,为我们传播真实的信息,有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交流和宣泄人
14、们的情感,启迪人们的智慧,引导人们去思索。纪录片除了把现实复制在影像上,更深层次上是要把创作者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传达给观众,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例如获得亚广联纪录片大奖的最后的山神,以鄂伦春族信奉的“山神”为主线,叙述这一民族的历史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游猎与山林间的鄂伦春人最终选择了定居,而定居则为鄂伦春人的过去和现在划了一条鸿沟,老一辈猎人尽管怀念昔日的山林生活,但这似乎已不属于他。那种茫然怅惘、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深深的困扰着他们,也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尤其是山神的树被伐倒,跳最后一次“萨满”以及老猎人的母亲说,神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等几个片段,更是令人柔肠百转,回味无穷。第四
15、给人以愉悦的功能优秀的纪录片是艺术创造。它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记录性,通过采取各种电视手段,是纪录片中所表现的情感,深入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使观众心灵受到冲击,从而有一种美的享受。虽然说是有愉悦的功能,但是我想如果把这个标题改为情绪和心灵的震撼更为恰当,并不是所有的纪录片都给都能够给观众以愉悦。例如在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纪录片的海豚湾。当海豚湾泛起的猩红海水,那些挑选剩下的海豚,在最恣意而粗暴的血腥屠杀中被无情地处决。这也就像是海豚在今天的地球上某种悲剧性命运的高潮。这是一部让人警醒的记录片。通过惊心动魄的叙事情节和高超的剪辑手法,以及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血色的画面
16、都让人惊叹不已。震惊、愤怒、痛心、流泪、反思、质疑、行动所有这些词语都变成了海豚湾所带来的观影体验中,几乎必不可少的描述。所以这部影片所给我们带来的是强烈的情感冲击。纪录片,影视艺术中最具生命力的花朵。纪录片,用它真实的魅力,从它诞生开始,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位观众:它用真实的影像,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它用真实的情感,感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在我们心中,将永远不会忘记它,因为给我们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情感冲撞思考与练习:举例分析纪录片的属性与社会功能 课 题第二讲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需4课时教 学目 的要 求通过对纪录片的演变及学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研究中外纪录片创作观念演变,对探讨中国电视纪录片
17、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 学重 点教学重点是中外纪录片创作观念演变教 学难 点难点是“电影眼睛”理论和“英国纪录学派”。教案编写日期11年8月20日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提示与补充一、组织教学:核查学生、师生问候。二、针对上节所讲内容作简短议论,提问学生对上节内容掌握的情况,引出新内容。 三、 讲授新课: 一 、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二、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三、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一)帕尔洛伦茨坚持形象化文献(二)莱妮里芬施塔尔终生迷恋形象纪实(三)尤里斯伊文思从先锋电影到现实主义 四、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五、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一)关注民族文化的影像人
18、类学 (二)政治片参与舆论 (三)匕首投向社会丑恶 (四)自然与野生动物纪录片 (五)科技纪录片 (六)娱乐性纪录片 六、思考与练习 四、总结本次内容,布置作业。第二讲 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一 、 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电影自1895年问世后,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纪录片和新闻片的雏形期,呈现出明显的原始特征。但是,电影发明者却在坚持记录真人真事、确立写实 传统方面打下基础,并为后来的纪录片艺术继承和发扬。分析北方的纳努克艺术方法技巧。二、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20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和英国的“纪录电影运动”是最早形成国际影响的两
19、大纪录电影学派。他们各有自己的艺术主张、理论和丰富实践,都在国际影坛上留下了深远影响。 三、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格里尔逊电影小组的实践说明,能把电影用于宣传取决于权力和财力官方或大公司。达到何种效果,电影人虽有相当艺术活动空间,却又受到局限。(一)帕尔洛伦茨坚持形象化文献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纪录电影关注社会现实的艺术潮流。(二)莱妮里芬施塔尔终生迷恋形象纪实 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女电影演员、摄影师兼导演莱妮里芬施塔尔以制作纪录片而闻名。在荣获多项表演奖之后,她于1931年创立了自己的莱妮里芬施塔尔制片公司,集企业主、编、导、摄、演和制片人于一身。
20、三)尤里斯伊文思从先锋电影到现实主义 纪录片艺术学派的出现,并不像前文所列那样有序、简单。20世纪2030年代,欧美地区便呈现出多学派并存或接连出现、接连消逝的状态。 四、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两大阵营冷战对峙时期,军事宣传片、战争历史片盛行于各大国。政府支持(或通过国家电影机构)直接把纪录电影用于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 五、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纪录片风格的演变与文化个性化、电视传播空前发展有关。少数大专业公司垄断局面被打破,西方自由文化人和小公司成为独立制片的重要力量。 (一)关注民族文化的影像人类学 影像人类学又称人类学电影、民族学纪录片,也是
21、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纪录影视学派。它的孕育期是此前的十余年。一些欧美国家人类学者尝试用电影记录、研究种族文化。有人把这种研究远溯到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 (二)政治片参与舆论 为了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同一题材内容可以产生不同片型,为不同目标服务,但都能激起强烈社会反响。 (三)匕首投向社会丑恶 市场经济发展中,现代文明掩盖下的丑恶比古代奸商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纪录片能做些什么? (四)自然与野生动物纪录片 “冷战”结束以来,商业片升温的表现之一是自然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制作商业性自然题材纪录片最有影响的国家,美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也积极行动,所涉题材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对
22、纪录片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科技纪录片 科教片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胜关键是把科普知识和服务人民生活相结合。 (六)娱乐性纪录片 纪录片被公认为非娱乐性艺术。然而,20世纪下半叶,国际影视界在娱乐性纪录片方面所作的探索也值得一提。 思考与练习:1.主要纪录片学派的基本艺术主张。 2.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课 题第三讲 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需4课时教 学目 的要 求通过对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专题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演变过程,探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和特色。教 学重 点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程教 学难 点难点是专题片创作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纪录片 创作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