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护林站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
《航空护林站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护林站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航空护林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项目提要项目名称:某省航空护林站建设项目主管单位:某省林业厅建设单位:某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项目责任人:xx(某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建设目标:通过新建航空护林站,完善全省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体 系,将井冈山、庐山、西山、武夷山、三清山、武功山等重点火险区 及周边主要林区纳入森林航空消防覆盖围(控制面积达8万km2,充分发挥航空护林的空中优势,增强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 能力,切实提高某省森林防火的现代化水平。建设地点:飞行区为昌北国际机场,综合楼等工作区为市昌北凤 凰洲新区牛行。建设容及规模:航空护林站总面积 3
2、550m2以及辅助附属工程; 购置航护业务设备71台(套、个),后勤保障设备8台(套、部), 办公设备105台(套、组),交通车辆6辆等。建设期限:1年,即2007年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为1706.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592.00 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34.7%;设备购置688.20万元,占40.3%;其 他费用425.80万元,占25.0%。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中,申请中央预算专项资金1023.60万元,占60%地方财政配套资金682.40万元,占40%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国建筑法;森林防火条例;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
3、准(LY J127-91);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LY J116-87)(试行);航空护林站管理规(试行)(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编报 2007年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文件资料汇编(国家林业局计资司 2006 年10月)。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单项目建设容数量备注号位1 建筑面积m235502500105071810561706.00592.00688.201.综合楼m211.其他辅助建筑 m222 设备购置2. 台(套、 航护业务设备1 个)2. 台(套、 后勤保障设备2 部)2. 台(套、 办公设备3 组)2.
4、交通设备 辆43 工程投资万元3.建安工程万元13.设备购置 万元23.其他费用万元425.801.4可行性研究结论通过建立航空护林站,将我省主要林区和重点火险区纳入全国森 林航空消防覆盖围,填补我省航空护林空白。项目建设将切实提咼预 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避免和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有 利于保障我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和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建设目标明确, 符合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战略。项目建设容和规模的确定,是在分析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现状、充 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针对森林防火的薄弱环节,从森林防 火的实际需要出发,
5、综合考虑确定的。项目建设容和建设规模的确定 合理、可行。全省森林防火组织机构健全、专业扑火队伍组建顺利、全民森林 防火意识日益增强,有利于航空护林站的建立和功能发挥。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是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社会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保证。森林防火工作是森林资源保护重中之重的工作,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事关林业发展大局,事关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局, 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 灾害,对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生
6、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统计,1988年至2005年,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 7502次,受害森林面积 达8万hm2因灾伤亡205人。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干旱少雨天 气日益增多、围扩大,森林火险等级随之增高;同时,随着造林面积 的扩大和林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森林面积增加,森林防火战线加 长,任务加重;入山人员增多,火源管理难度加大,森林防火形势日 趋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特别是1987年大兴安岭“ 5 6”特大森林火灾以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森 林防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强调要加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航护、交通、通信等系统建
7、设,全 面提高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切实保障林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保护国家宝贵的森林资源,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促进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航空护林是森林防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阶段先进的防火、灭火手段。航空护林集高新技术于一体,在处置突发森林火灾、重大火场侦察和快速灭火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现代森林防火的一项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3号)中明确指出:“要根据扑火实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拓展森林航空消防业务, 增加消防飞机数量,充分
8、发挥森林航空消防在偏远林区巡护、快速运 送扑火队员和物资、在空中直接灭火等方面的优势,满足重点地区森 林防火工作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森林航空 消防覆盖围,支持和鼓励各地开展森林航空消防工作, 加强航空护林 站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空中林业巡护和直接灭火能力。某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不仅森林资源丰富,而且还有井冈 山、庐山、武夷山等国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这些区域地形复杂,山势陡峭,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仅靠人工 地面深入火场无法及时扑灭,发展航空消防势在必行。目前,某虽在森林航空消防领域还处于空白,但具有发展森林航 空消防事业的有利条件,境河流、湖泊和
9、水库星罗棋布,可为航空灭 火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同时,全省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十分重视 发展森林航空消防工作,迫切希望通过建立航护站,提高我省预防和 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保障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2005年1月,某省政府正式向国家林业局呈送了关于恳请在我省设立航空护林站的函(赣府文20055号),要求在某省设立航空护林站。2006年10月,某省人 民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委托某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编制 某省航空护林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 项目必要性分析2.2.1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
10、定要求:“要重视 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 能力、重点研发林火管理与控制等关键性技术。”如何采取 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来达到“发现早、行动快、灭在小”,以控制森林 火灾蔓延,航空护林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某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森 林资源较丰富,人为活动频繁,森林防火任务十分繁重。据省森林防 火办公室统计,2005年度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355次,受害森林面 积4626.46hm2,造成6人死亡。森林火灾直接影响了我省林业的健 康发展,给局部森林造成严重破坏,给区域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项目的建设对于提高全省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减少森林火灾损失,促进林业又快
11、又好向前发展,维护全省生态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因此,项目建设是保护我省森林资源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需要。2.2.2预防和控制火灾,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的需要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推进“治理与破坏相持 阶段”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随着造林步伐的加快和森林覆盖率的提 高,以及长期抑制林火带来的可燃物大量积累,加之全球气候异常, 我省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更严峻, 任务更艰巨。在市建设一个 固定的航空护林站,可以满足区域森林防火对航空护林的需要, 扩大 航空护林覆盖围。我省实施航空护林,组织人员和航空器执行航护任 务,可以实现人员、设备等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目标。从全国来看,在 某等森林分布集中
12、区建设固定的航空护林站, 是预防和控制火灾,实 施大航护理念,以及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满足区域森林防火对航 空护林的需要。223提高防火装备水平,适应新时期森林防火的需要我省森林防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森林防火部 门的共同努力下,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多年来森林火灾一直控制 在较低的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是,由于 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较差,装备现代化水平低,专业扑火队伍建设滞 后等因素影响,现阶段全省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还比较低,发 生森林火灾后,难以及时发现和组织扑救,易贻误战机,远不能满足 和适应新时期防火工作的需要。航空护林在森林防火具有四个方面的
13、 优势:一是及时准确监测火情;二是及时实施快速运送扑火队员到火 灾现场扑火;三是为各级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侦察火情, 实施正确的 决策和调度指挥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手段;四是直接实施洒水灭火, 灭火效率高。以上四个方面的作用都是地面手段无法取代的,是森林防火先进生产力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将填补我省航空护林的空白, 充 分发挥航空护林在森林防火中的“尖兵”作用, 从而彻底改变只能实施地面扑救森林火灾的现状,提高我省森林防火现代化水平,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以适应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的需求。224促进绿色生态、和谐平安某建设的需要森林火灾不仅对森局部林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区域的森 林公园
14、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工矿企业、学校和人员安全等均 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仅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 且影响林区社会稳定。项目的建设,对于保护我省森林资源,促进项 目区森林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和重要设施安全,维护林区社会秩序稳 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项目建设是促进绿色生态某、和谐平安某建设 的需要。3项目建设条件3.1自然地理条件3.1.1地理位置某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为:24 2930 04 N,113 34118 28 N。东邻、,南连,西靠,北毗邻、。某为长 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古称某省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全省南北长约62
15、0km东西宽约490km 土地总面积16.69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3.1.2地形地貌某属于中国陆台的华南台块,是江南丘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 复杂多样,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皆有,在地体构造上是重迭的东 北至西南走向背斜层与向斜层组成。 全省地形特点是三面环山,北濒 江湖,中部散布着几个大盆地。在省境周围地带环绕着高峻的山岳, 东部有武夷山脉、南部有南岭山脉的大庾山、九连山,西部有罗霄山 脉所属的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北部有幕阜山、怀玉山和九岭山 及余脉,形成北宽南窄,南高北低,周高中低,朝北开口的地形地势, 境河流分别从东、南、西三面流经丘陵和谷间盆地,向中北部注入鄱 阳
16、湖,形成一个完整的鄱阳湖水系。在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包括 和低山)面积占35.9%,丘陵(包括高丘和低丘)占42.3%,平原占 21.8%。“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概括了某的地貌特 征。3.1.3气候某属于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 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 C左右。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 岸年均气温略低,约在16 C -27 C之间;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 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约在17 C-18 C之间;抚州、地区南部和信 江中游约在18 C-19 C之间;赣南盆地气温最高,约为 19 C -20 C之间。全年全省极端最高温度南北差异不大,甚或略
17、呈北高南低现 象,但几乎都接近或超过40 C,个别县区日最高气温曾经达到过 44.9 C。极端最低气温则南北差异较大:大部分地区在-12 C到-14 C之间,个别县区还出现过日最低气温-18.9 C的极端最低 值;赣南则在-5 C左右,全省其他地区一般在-7 C到-12 C之 间。年均日照时数为1473.3h-2077.5h。 年均降水量 1341mm-1940mm一般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3.1.3水资源境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全省共有大小河流3700多条(流域面积10km2以上),其中,100km2以上的河流451 条。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
18、水等五大河流,均汇入 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湖口站以上集雨 面积为162225km2其中,境面积156977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4% 境除鄱阳湖水系外,还有北部直接汇入长江的长河、沙河等河流,西 部有汇入洞庭湖水系的渌水、栗水、渎水等,以及南部汇入东江水系 的寻乌、定南水等河流。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0万座,其中,水库9700多座,山塘24万多座,蓄水能力293亿m33.1.4 土壤某省境山地(森林)土壤主要有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类型,土层厚度大多为 40-100cm,腐殖质层厚大多为8-20cm, 土壤偏酸性。土壤随着山地海拔的不同,表现出明显规
19、律性 的垂直带谱分布,自下而上,海拔 500m以下为红壤,500-800m为山 地黄红壤,800-1400m为山地黄壤,1400m以上为山地黄棕壤或棕壤, 而海拔1000m以上的山顶往往为山地草甸土。3.1.5植被某属于东南部海洋性的中亚热带森林,接近于南亚热带 森林植被类型。境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复杂,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有木本植物119科。拥有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次生常绿、落 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等典型森林群落,植被类型包括灌木及小山竹类型、蕨类禾本科类型、针叶林类型、常绿阔叶林类型、针阔混交林 类型、常绿落叶混交林类型、竹阔、针阔混交林类型和落叶阔叶林类 型。现有森林植被中针叶树种
20、占优势,尤其是集中连片的人工针叶纯林面积较大,森林火灾极易发生、蔓延。3.2社会经济条件200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056.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 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27.37亿元,增长6.5%;第 二产业增加值1917.47亿元,增长17.14%;第三产业增加值1411.92 亿元,增长10.8%。人均生产总值9440元,比上年增长15.3%。2005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311.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599.47万人,占37.10%;乡村人口 2711.77万人,占62.90% 全省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达 8619.66元,比上年增长12.3%;农
21、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3265.53元,比上年增长7.16%。3.3森林资源现状3.3.1森林资源某林地总面积1062.9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3.7%。全省 有林地面积871.7万hm2其中人工林面积207.8万hm?天然林面 积581.5万hm2毛竹林面积82.4万hm2总株数15.01亿株。在乔 木林中,纯林面积548.1万hm2占乔木林面积的69.4%;混交林面 积241.2万hm2占乔木林面积的30.6%。森林覆盖率达60.05%。3.3.2动植物资源某全省种子植物约有4000余种,蕨类植物约有470种,苔藓类 植物约有100种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达500余种。植物系 统演
22、化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植物某均有分布,同时发现不少原始性状的古老植物,还有“活化石”银杏等。此外,某珍稀、濒危树种有110种属于中国特有。某境尚有不少古木大树。如庐山晋植“三宝树”、 东林寺“六朝松”以及树龄逾千年的“植物三元老”之一的古银杏 也保留有数十处。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保留下来的古木大树有近40种。分属13科29属,分布点达95处之多。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充 分表明,包括某省在的中国亚热带地区是近代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之O全省现有脊椎动物600余种。其中鱼类170余种,约占全国的 21.4% (淡水鱼);两栖类40余种,约占全国的20.4%多;爬行类70 余种,约占全国的23.5%;鸟类270
23、余种,约占全国的23.2%强;兽 类50多种,约占全国的13.3%。鱼类和鸟类种类较多,经济价值较 大,成为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重点。3.4森林防火现状3.4.1森林火灾发生情况某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减少火灾损失的目标,大力开展宣传 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强化预防措施落实,着力抓好 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落实,解决好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不断探索新路子,开创森林防火工作的新局面,有效地控制了 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特别是 2003年、2004年全省出现四季连旱 的气候条件,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居高不下,森林防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航空 护林 建设项目 可行性 实施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