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水保规划报批稿.doc
《芜湖市水保规划报批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市水保规划报批稿.doc(1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甲级设计证书号:A134004998甲级勘察证书号:B134004998芜湖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报批稿)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二一七年十二月批 准朱 青核 定方增强项目负责人刘四中审 查刘四中校 核胡明月编 写刘四中 胡明月 邵永昌李 勇 侯静文 秦凯丽 管晓燕声 明本成果未加盖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勘察设计文件图纸专用章者对外无效。本成果仅限于合同指定的项目使用。未经知识产权拥有者书面授权,不得翻印、传播或他用,对于侵权行为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目 次前 言11 基本情况41.1 自然条件41.1.1 地理位置41.1.2 地形地貌41.1.3 区域地质51.1
2、4 气象水文51.1.5 河流水系61.1.6 土壤植被71.2 自然资源81.2.1 土地资源81.2.2 水资源81.2.3 生物资源91.2.4 光热资源101.2.5 矿藏资源101.2.6 旅游资源101.3 社会经济条件111.3.1 社会经济111.3.2 土地利用111.4 水土流失现状131.4.1 水土流失现状131.4.2 水土流失特点和分布171.4.3 水土流失成因221.4.4 水土流失危害241.5 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261.5.1 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261.5.2 水土保持成效311.5.3 水土保持治理经验321.5.4 存在问题332 现状评价与需求分
3、析352.1 现状评价352.1.1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352.1.2 水土流失消长评价382.1.3 水土保持现状评价392.1.4 水资源丰缺程度评价402.1.5 饮用水水源地面源污染评价412.1.6 生态状况评价432.1.7 水土保持监测与监督管理评价452.1.8 现行规划实施回顾评价462.1.9 评价结论472.2 需求分析482.2.1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对水土保持的需求分析482.2.2 生态安全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对水土保持的需求分析502.2.3 江河治理与防洪安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分析522.2.4 水源保护与饮用水安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分析542.2.5 水土保持监测
4、和监督管理的需求分析553 规划目标、任务和规模573.1 指导思想和原则573.1.1 指导思想573.1.2 规划依据583.1.3 规划原则603.2 规划目标与任务634 总体布局654.1 水土保持区划654.1.1 西北部丘陵岗地生态维护保土区664.1.2 沿江平原河网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714.1.3 南部低山丘陵生态维护水质维护区744.2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764.2.1 划分原则764.2.2 划分条件及指标774.2.3 划分成果794.3 总体布局及水土流失防治方略865 预防保护895.1 范围与对象895.1.1 预防范围895.1.2 预防对象905.2
5、措施与配置915.2.1 预防保护措施体系915.2.2 预防保护内容935.2.3 预防保护措施955.3 重点预防项目985.3.1 项目范围基本情况985.3.2 建设任务和规模996 综合治理1026.1 范围与对象1026.1.1 治理范围1026.1.2 治理对象1026.2 措施与配置1036.2.1 治理措施体系1036.2.2 治理形式与措施1046.3 重点治理项目1176.3.1 项目范围基本情况1176.3.2 建设任务和规模1186.3.3 城市水土保持1227 监测规划1257.1 监测任务和内容1257.2 监测站点建设1267.2.1 现状评价1267.2.2
6、监测站点建设1277.3 项目规划1287.3.1 全市水土保持调查1287.3.2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1297.3.3 重点河流、水库、湖泊等水系水土保持监测1297.3.4 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水土保持监测1297.3.5 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水土保持监测1308 综合监管1318.1 监管体制1318.2 监督管理1328.2.1 管理范围1328.2.2 管理措施1348.3 能力建设1358.3.1 监管能力建设1358.3.2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358.3.3 宣传教育能力建设1368.4 科技支撑1368.4.1 重点研究领域1368.4.2 示范与推广1378.5 信息化建设1378.
7、5.1 建设任务1378.5.2 重点建设内容1389 近期重点项目安排及效果分析1399.1 近期重点项目安排1399.1.1 预防规划工程1399.1.2 治理规划工程1399.1.3 水土保持监测1399.1.4 水土保持综合监管1409.2 投资匡算1429.3 实施效果分析1449.3.1 效益分析1449.3.2 国民经济评价1489.3.3 规划实施效果15010 保障措施15310.1 组织领导15310.2 政策法规15410.3 投入机制15510.4 科技支撑15610.5 行业保障156附表附表1 芜湖市社会经济情况(2016年)附表2 芜湖市土地利用类型表(2016年
8、附表3 芜湖市水土流失面积表(2015年)附表4 芜湖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基本情况表附图附图1 芜湖市行政区划图附图2 芜湖市地形地貌图附图3 芜湖市水系图附图4 芜湖市遥感解译土地利用现状图(2015年)附图5 芜湖市水土流失现状图(2015年)附图6 芜湖市坡度分级图(2015年)附图7 芜湖市水土保持区划图附图8 芜湖市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图附图9 芜湖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图附图10 昆山乡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布置图附图11 鹤毛乡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布置图附图12 严桥镇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布置图附图13 石涧镇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布置图附图14 孙村镇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布置图附图15 烟墩镇
9、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布置图附图16 何湾镇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布置图附图17 工山镇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布置图附图18 家发镇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布置图附件附件1 芜湖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专家论证会意见前 言水土保持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加强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水土保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编制芜湖市水土保持规划,对摸清本市水土流失背景情况和水土保持治理现状,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4年11月修订),以及安徽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水
10、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等规定和要求,芜湖市水务局于2016年9月委托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芜湖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我院在对芜湖市域各市、区(县)水土流失现状、问题与成因、水土保持成效与需求等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芜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于2016年12月编制完成了芜湖市水土保持规划(征求意见稿),在广泛听取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市、区(县)水利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于2017年5月编制完成芜湖市水土保持规划(送审稿)。2017年10月29日,芜湖市水务局在芜湖市主持召开了芜湖市水土保持规划(送审稿)专家论证会。根据专家组论证意见,经修改、补充和完善,
11、形成芜湖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报批稿)。本次规划主要依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安徽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皖政200414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皖政201382号)、安徽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报告、芜湖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编制。本报告社会经济现状资料采用芜湖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水土流失现状采用以安徽省高分一号遥感影像、OLI遥感影像、1:5万数字化地形图和国土二调资料作为主要数据源,根据水土流失评价模型,由植被覆盖度、坡度以及
12、土地利用提取的、并经野外实地抽样验证的水土流失信息。规划系统分析了芜湖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以“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为主线,分区确定水土保持防治方略、目标与总体布局,提出预防、治理、监测、监管和近期重点项目规划,为全市开展水土流失防治,维护生态系统、促进江河治理、保障饮水安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农村发展,规范生产建设行为、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芜湖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本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规划期为2016年2030年,
13、近期水平年2020年,远期水平年2030年。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安徽省水利厅、芜湖市水务局和市属各县(区)水务(农业水利)局以及有关乡镇等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1 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1.1.1 地理位置芜湖市位于安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干流两岸,脉连黄山、九华山,素为“皖南的门户”。地处东经1172811843,北纬30383131。市域土地面积6026.05km2,占安徽省面积的4.3%。全市辖四县四区及两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即: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以及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芜湖出口加工区。芜湖市北部及东北与马鞍山市毗邻,东南
14、与宣城市接壤,西南与铜陵市、安庆市和池洲市搭界,西部及西北与合肥市相连。芜湖市行政区划图详见附图1。1.1.2 地形地貌芜湖市属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主要由河漫滩和阶地构成,还有台地和丘陵,地表河湖交织,水网密布,残蚀山丘散布,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长江以南地区东部为平缓岗地,北部和中部为平原圩区,西南部是丘陵和低山区;平原海拔一般为612m(吴淞标高,下同),低洼地最低点在23m;岗地一般为2060m;丘陵一般为100250m,最高点为南陵县大工,主峰海拔558m。长江以北地区西、北部为山丘、岗地区,中部、南部为平原圩区;山丘海拔一般为50300m,岗地一般为1250m,圩区一般410m,
15、最高点在无为县昆山乡境内的三公山,主峰海拔675m,也是芜湖市海拔最高的山峰。芜湖市地形地貌图详见附图2。1.1.3 区域地质芜湖市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夏陆台北部边缘的南京凹陷区,分布有冲积平原、侵蚀残丘和长江古老阶地三种地貌单元,其中冲积平原分布最广,是主要的地貌形态,长江古老阶地分布于四褐山、齐落山和芜湖钢铁厂一带,侵蚀残丘呈孤山状,主要由火山岩组成。长江南岸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构造运动以印支运动为主,古生界至中三迭统一起卷入褶皱,主要为过渡型褶皱。燕山运动和西玛拉雅运动均以块断运动为主,并形成较开阔平缓的褶皱。山丘区有白垩纪(K)、侏罗纪(J)砂岩及三叠线(T)灰岩出露、走向NE
16、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平原地带被第四纪河湖相松散沉积物覆盖,地形较平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附录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比例尺1:800万,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m/s2);工程区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对应的本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1.4 气象水文芜湖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水、旱灾害较为频繁。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风向变化较大,以偏东风较多,年最
17、大风速18m/s,年平均风速2.9m/s。年平均气温1516,冬季最低气温-13,夏季最高气温39.5,常年无霜期210240d,全年日照2075h,10积温为5336,全年积温累计平均值为5792.2;年平均相对湿度7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64.0mm,西南部低山丘陵区为1344.0mm左右,东部岗地为1250.0mm左右,中北部圩畈平原区为1193.0mm左右。降雨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汛期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924.3mm,历年最小降水量为565.7mm,降雨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枯水年相差3倍以上。1.1.5 河流水系除长江以外,芜湖市境内有青弋江、裕溪河、花
18、渡河、扁担河、荆山河、黄浒河、漳河、青山河等河流,有南塘湖、石板湖、西冲湖、池湖、竹丝湖、龙窝湖等湖泊。其中最大的外河水系是青弋江、漳河与水阳江,内河主要有三山区的龙窝湖和峨溪河。漳河发源于南陵县南部山区,自南向北穿越南陵县境中部,三里店以下纳峨岭河、后港河、西港河和中港河诸水,向北至芜湖的鲁港镇入长江,全长115km,流域面积1365km2。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山脉北麓,较大支流有徽水、琴溪河等,总流域面积7100km2,干流长233km,陈村以上为上游区,出陈村峡谷后称青弋江,沿途经泾县、西河镇至湾址后为下游。其下河流分为二支,一支经清水河至芜湖中江塔汇入长江,一支经赵义河、青山河由当涂入长江
19、青弋江与漳河由于资福河和上潮河而相连。水阳江发源于皖浙交界的天目山,总流域面积10385km2,干流长273km。河沥溪以上为上游。干流流以宣城后即进入圩区,经新河庄后进入下游水网区,流经水阳镇、西陡门后称运粮河,至花津后称姑溪河,在魏家渡汇青山河后于当涂金柱入长江。龙窝湖是芜湖市三山区长江干流芜裕河段沿江圩区一条独立的通江水系,流域总面积167.2km2,其中山丘区面积44.0km2,圩区面积105.6km2,水面面积17.6km2。流域由龙窝湖及圩区汊河组成,其中焦湾闸以西称横山河,焦湾闸至上江坝称夹江,焦湾闸至小水影称三山河。在这几条汊河中,只有横山河承纳山丘区来水。横山河发源于繁阳镇
20、境内(原马坝乡),其40.0km2的山丘区来水通过三条支流全部泄入横山河。另外还有早元撇洪沟和次元撇洪沟将横山镇南部4.0km2山丘区来水撇入横山河。峨溪河主流源于繁昌县城关镇和赤沙乡交界处范冲同山、六房冲,流向东北,在县城城区段称南门河,流域面积29.2km2,河道全长9.8km,平均坡降2.81。另一较大支流发源于小阳岭、库山,在县城城区段称西门河,流域面积13.9km2,河道全长6.2km,平均坡降10.56。两支流在城关金峨桥处汇合,经城关镇、峨山乡、浮山乡、峨桥镇,从峨桥闸注入漳河。峨溪河流域总面积162.1km2,河道全长23km,平槽河宽50350m。芜湖市水系图见附图3。1.1
21、6 土壤植被芜湖市土壤有11个类,22个亚类。水平地带性土壤有水稻土、黄棕壤、棕红壤;垂直地带性土壤有棕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非地带性土壤有潮土、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沼泽土、灰色草甸土、石质土、粗骨土。耕地土壤以水稻土面积最大,占耕地面积的88%,其次为潮土、棕红壤、黄棕壤。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平原圩区,有潴育型、潜育型、漂洗型3个亚类。以潴育型水稻土为主,占耕地面积的57%左右,其它几种类型水稻土合占耕地面积的30%左右。棕红壤和黄棕壤分布于岗丘地区,潮土分布于长江与内河沿岸的漫滩。芜湖市属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针叶林混交林地带,由于人为影响,原生天然植物已不存在,多
22、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如马尾松、银杏、水杉、香樟等。主要农作物植被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紫云英等。主要树种有柳、杨、侧柏、刺槐、水杉、泡桐、冬青等,主要草种有黑麦草、狗牙根等。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2.19%,县(区)中以繁昌县、南陵县森林覆盖率为最高,分别为40.09%、32.80%。芜湖市区城市绿化覆盖面积73k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2m2。1.2 自然资源1.2.1 土地资源芜湖市土地总面积6026.05km2,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0.155hm2。其中,平原水网圩区面积占65%,山丘区面积占35%。总面积中耕地占44.5%,林地占15.7%,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芜湖市 规划 报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