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左为恒周林机械工业出版社习题解课件.ppt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左为恒周林机械工业出版社习题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左为恒周林机械工业出版社习题解课件.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第2章章 习题解习题解2.1(a)求图示求图示RC电路的电路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G(s)G(s)。(a)UrUo-I1I2I2.2(a)是一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其是一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其2.3 试用复数阻抗法画出图试用复数阻抗法画出图E2.3所示电路的动态所示电路的动态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UiU0R1R2R3(a)图E2.3 题2-3 RLC电路 uoucuoucIR1ICILR2UrUo-IR1ICUCIL-uoucL1R2RruC-uc+IUrUc-I图图E2.5 题题2-6图图 2-6 试画出图试画出图E2.5所示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并求传所示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2、并求传递函数递函数 。UrUc-2.7系统动态结构图如图系统动态结构图如图E2.6所示。试求传递函数所示。试求传递函数、。图图E2.6 题题2.7图图 图图E2.6 题题2.7图图 图图E2.7 题题2.8图图 2.8 系统结构图如图系统结构图如图E2.7所示。所示。求传递函数求传递函数C(s)/R(s)和和C(s)/N(s)。若要消除干扰对输出的影响(即若要消除干扰对输出的影响(即C(s)/N(s)=0),),问问Gn(s)=?图图E2.7 题题2.8图图 解:解:1)令)令N(s)=0,则则2)令)令R(s)=0,则则 K4 GnN(s)C(s)-+-R(s)=0框框图图简简化化如如下下
3、K4 GnN(s)C(s)-+-GnN(s)C(s)-+-K4 GnN(s)C(s)-+-K4 GnN(s)C(s)+-1 GnN(s)C(s)+-1 GnN(s)C(s)+-1 GnN(s)C(s)+-1 N(s)C(s)+-1 Gn N(s)C(s)+-1 Gn要消除干扰对输出的影响,令要消除干扰对输出的影响,令C(s)/N(s)=02.9 简化图简化图E2.8中各系统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中各系统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数数C(s)/R(s)。(a)(b)图图E2.8 习题习题2-9图图(c)(a)G1+G2G3-G4-RCG1G2-RCG2 G3-+G1RCG2G2 G3-+(b)(c)G1
4、RC2.10 系统结构如图系统结构如图E2.9所示,试求出系统的传所示,试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递函数。图图E2.9题题2.10系统结构图系统结构图 G1 G2 G3 G4 H HRC-G1 G2 G3 G4 H HRC-G1 G3RC G2 G2H-G4 G4H-G1 G3RC G2 G2H-G4 G4H-G1 G3RC G2 G2H-G4 G4H-2.11 系统结构如图系统结构如图E2.10所示,试求出系统的所示,试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a)图图E2.10 题题2-11图图(a)G2 H1 H1 G4 G1 G3 H2-+RC G2 H1 H1 G4 G1 G3 H2-+RC G
5、2 H1/G1 G3 H1/G3 G4 G1 G3 H2/G1-+RC G2 H1/G1 G3 H1/G3 G4 G1 G3 H2/G1-+RC G1G2G3 G4+RC G1G2G3 G4+RC G4+RC2.12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E2.11所示,试写出系所示,试写出系统在输入统在输入R(s)及扰动及扰动N(s)同时作用下输出同时作用下输出C(s)的的表达式。表达式。图图E2.11 题题2-12 系统结构图系统结构图解:解:1)令)令N(s)=0,求出求出CR(s)G1 G2 H1 G3-+-RC G1 G2 H1 G3-+-RC G1-RC G3+2)令)令R(s)=0
6、求出求出CN(s)G4N(s)C(s)-+G1+G3+G4N(s)C(s)-+G1+G3+G4N(s)C(s)-+G1+G4N(s)C(s)-+G1+G4N(s)C(s)+G1+-1 G4N(s)C(s)+G1+-1 G4N(s)C(s)+-1 N(s)C(s)+-G4N(s)C(s)+-1 N(s)C(s)+-R、N同时作用时同时作用时第第3章章 习题解习题解3-1 系统在系统在 作用下。测得响应作用下。测得响应为为 ,又知,又知C(0)=0,试求,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的传递函数。解解:3-2 已知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已知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希望采用负反馈的方法将调节时间希望采用负反馈
7、的方法将调节时间t ts s减小为原减小为原来的来的0.10.1倍,并保证总放大系数不变,试选择倍,并保证总放大系数不变,试选择图图E3-1E3-1中的中的K K1 1和和K K2 2的值。的值。图图E3-1 题题3-2的结构图的结构图据题意据题意:求得求得:K1=10,K2=0.93-3 假定温度计可以用传递函数假定温度计可以用传递函数 来来描述。如果用它来测容器中恒定的水温,需要描述。如果用它来测容器中恒定的水温,需要1分钟才能指示出实际水温的分钟才能指示出实际水温的98%的数值。如果的数值。如果给容器加热,使水温按给容器加热,使水温按10/分的速度线性变化。分的速度线性变化。温度计的稳态
8、指示误差有多大?温度计的稳态指示误差有多大?解解:1)t/s04T0.022)温度计传递函数温度计传递函数 可由如下框图构成可由如下框图构成R(s)C(s)-E(s)3-4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分别求出试分别求出K=10和和K=20时,系统的阻尼比时,系统的阻尼比 和和自然振荡角频变自然振荡角频变 n,及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及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和峰值时间和峰值时间tp。并讨论。并讨论K的大小对过渡过程的大小对过渡过程性能指标的影响。性能指标的影响。解:解:1)当)当K=10时,时,2)当)当K=20时,时,3)当)当K 初始响应速度加快初始响应速度加
9、快动态平稳性变差动态平稳性变差3-6 欲加负反馈来提高阻尼比,并保持总放大系数欲加负反馈来提高阻尼比,并保持总放大系数K和自然谐振角频率和自然谐振角频率 n不变,试确定不变,试确定H(s)(见图见图E3-2)。图图E3-2 题题3-6图图 解:解:加负反馈后总的传递函数为加负反馈后总的传递函数为据要求:据要求:N(s)=1,要使,要使,则应增大分母一次项系,则应增大分母一次项系数,所以数,所以M(s)应为一阶比例微分环节应为一阶比例微分环节设设 M(s)=Ts+,则,则要保持前后要保持前后 n不变,则不变,则=03-7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E3-3所示。
10、所示。如果该系统属于单位反馈控制形式。试确定其开环如果该系统属于单位反馈控制形式。试确定其开环传递函数。传递函数。图图E3-3 题题3-7题题 解:解:3-8 试在试在s平面上绘出典型二阶系统满足下列条件的闭平面上绘出典型二阶系统满足下列条件的闭环极点可能位于的区域。环极点可能位于的区域。1、0.707 1 n 2秒秒1 2、0 0.5 2 n4秒秒2 3、0.5 0.707 n 2秒秒1 解:解: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当当01时,其闭环特征根(闭环极点)为共轭复根,时,其闭环特征根(闭环极点)为共轭复根,满足已知条件的闭环极点可能位于的区域如下图示:满足已知
11、条件的闭环极点可能位于的区域如下图示:0+1+j21、0.707 1 n2秒12、0 0.5 2n4秒223、0.5 0.707 n 2秒1 0+1+j240+1+j3-9 系统结构图如图系统结构图如图E3-4所示,其性能指标为所示,其性能指标为%=20%,ts(2%)=1秒。试确定参数秒。试确定参数K和和T。图图E3-4 题题3-9题题 解:解:3-15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 试确定各系统开环增益试确定各系统开环增益K的稳定域,并说明积分环节的稳定域,并说明积分环节数目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数目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T T 均大于零)均大于零)。解:解:
12、则闭环传递函数为则闭环传递函数为其闭环传递函数为其闭环传递函数为其闭环传递函数为其闭环传递函数为因此,无论因此,无论K取何值,系统均不稳定。取何值,系统均不稳定。小结:小结:积分环节虽然能加强系统跟踪信号的能力,积分环节虽然能加强系统跟踪信号的能力,但却有使系统稳定性变差的趋势。通常,但却有使系统稳定性变差的趋势。通常,3型以上的型以上的系统极难稳定。系统极难稳定。3-18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如输入信号为如输入信号为r(t)=5+6t+t2,试求稳态误差,试求稳态误差ess。解:解:首先判稳,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首先判稳,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化为时间常数模型
13、化为时间常数模型,即尾即尾1型型系统为系统为2型系统,开环增益型系统,开环增益K=5。因此,在阶跃信号、。因此,在阶跃信号、斜坡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斜坡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ess1、ess2均为均为0;在加速度信;在加速度信号号 作用下稳态误差为作用下稳态误差为3-20 试求图试求图E3-7所示系统的稳态误差,已知所示系统的稳态误差,已知r(t)=n(t)=1(t)。解:解:系统为二阶系统,当系统为二阶系统,当K1、K2、T1、T2均大于零均大于零时,则系统稳定。时,则系统稳定。E(s)图图E3-7 题题3-20图图 N(s)则系统总的稳态误差为则系统总的稳态误差为3-21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
14、环传递函数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如输入信号为如输入信号为 ,试求系统稳态误差试求系统稳态误差 时时K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0为一常数。为一常数。解:解:系统要稳定,则系统要稳定,则因系统为因系统为2型系统,且型系统,且则则综合得:综合得:第第4章章 习题解习题解4-1 开环零、极点如图开环零、极点如图E4-1所示所示,试绘制出相应试绘制出相应的概略根轨迹图。的概略根轨迹图。0(a)0j(b)0(c)jjj(d)(e)0(f)图图E4-1E4-1jj004-2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画试画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解:解:建
15、立复平面坐标,标注出开环零极点。建立复平面坐标,标注出开环零极点。0-2-3-5用试探法求出会合点约为用试探法求出会合点约为-0.9 n-m=2,两条渐近线,其参数为两条渐近线,其参数为 闭环特征方程如下,当闭环特征方程如下,当K1 0时稳定。时稳定。0 n-m=2,两条渐近线,其参数为两条渐近线,其参数为-10-2010-10-p1-p2-p3 出射角出射角 闭环特征方程如下,当闭环特征方程如下,当K1 0时稳定。时稳定。4-5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并确定使系统稳定的根轨迹增并确定使系统稳定的根轨迹增益益K1的取
16、值范围。的取值范围。0-2-7解:解:(1)渐近线参数渐近线参数(2)由分离点公式求得由分离点公式求得(3)闭环特征方程闭环特征方程若以若以s=j 代入,可求出代入,可求出与虚轴的交点与虚轴的交点4-6 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试证明其闭环根轨迹的一部分是一个园。)试证明其闭环根轨迹的一部分是一个园。(2)画出根轨迹。)画出根轨迹。(3)确定最小的阻尼比及相应的)确定最小的阻尼比及相应的K1值。值。解:解:(1)设复平面根轨迹上的某点)设复平面根轨迹上的某点 s=+j 代入代入 相角方程或闭环特征方程进行证明相角方程或闭环特征方程进行证明,(过程略)过程略);(
17、2)画出根轨迹如下)画出根轨迹如下0-3-5-1sd1sd2其中其中(3)过坐标原点作园的切线交于点)过坐标原点作园的切线交于点P,切线即为最,切线即为最小阻尼比线。小阻尼比线。0-3-5-1sd1sd2P0-3-5-1sd1sd2PABC用余弦定理求用余弦定理求AP、BP4-7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作根轨迹试作根轨迹,并分析并分析K1取值不同时取值不同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0-2-3-1解:解:作出根轨迹如下。作出根轨迹如下。sd1sd2用分离点公式和幅值方程求得用分离点公式和幅值方程求得(1)当)当K1 K11或或K1 K12时,系统有两
18、时,系统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个不相等的负实根,1,阶跃响应是单,阶跃响应是单调收敛的。调收敛的。0-2-3-1sd1sd2(2)当)当K11 K1 K12时,时,0 1,系统有一对负,系统有一对负实部的共轭复数根,阶跃响应是振荡收敛的。实部的共轭复数根,阶跃响应是振荡收敛的。(3)当)当K1=K11或或K1=K12 时,系统有两个相等的实时,系统有两个相等的实根,根,=1,阶跃响应是单调收敛的,即无超调也无,阶跃响应是单调收敛的,即无超调也无振荡。振荡。4-8 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2)求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离点
19、和相应的)求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离点和相应的K1值。值。解解:(1)作出根轨迹如下)作出根轨迹如下0-1sd1sd2其中其中 sd1=-0.33,sd2=-14-9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画出该系统的根轨迹图画出该系统的根轨迹图,说明不论系数说明不论系数K1为何值时为何值时,系系统均不稳定统均不稳定,利用根轨迹图说明在负实轴上增加一个利用根轨迹图说明在负实轴上增加一个零点零点,将开环传递函数改为将开环传递函数改为(0a1)则可以使系统稳定。则可以使系统稳定。解:解:原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原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缺项,所以系统不稳定,其根轨迹如下图缺项,所以系统不稳定,其根轨迹如下
20、图(A)所示所示00当附加开环零点当附加开环零点-a(oa1)后后,系统根迹如系统根迹如图(图(B)所示,由于有条根迹起于)所示,由于有条根迹起于-1开环开环极点,终于极点,终于-a开环零点,向右运动。因此,开环零点,向右运动。因此,在在n-m 2情况下,情况下,另两条必向复平面左另两条必向复平面左方向运动,在方向运动,在K 0时时三条根迹均在左半三条根迹均在左半s平面,所以系统稳定。平面,所以系统稳定。图(图(A)图(图(B)4-11 已知系统特征方程:已知系统特征方程:试确定使根轨迹上仅有一个非零值分离点的试确定使根轨迹上仅有一个非零值分离点的a值。值。解:解:系统闭环特征方程变形为系统闭
21、环特征方程变形为据条件有:据条件有:开环传函开环传函则开环传递函数则开环传递函数-3-44-12 已知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已知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绘制系统的根轨迹。(2).确定使闭环传递函数具有阶跃响应超调量为确定使闭环传递函数具有阶跃响应超调量为 16.3%的的K1值。值。解:解:(1)渐近线参数)渐近线参数(2)分离点)分离点(3)绘制概略的根迹图)绘制概略的根迹图0-1-3-5-9-15sdS将将s代入幅值方程代入幅值方程,得得4-14 设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设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根轨迹,求:试绘制根轨迹,求:(1).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理论基础 恒周林 机械工业 出版社 习题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