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各种安全风险案例分析汇编.doc
《银行各种安全风险案例分析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各种安全风险案例分析汇编.doc(4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客户办理业务签名不符触发风险事件的案例一、案例情况近日,一客户持卡到某网点办理业务,要求先从卡内支取40万元,然后再以现金的方式把这40万元汇到外地。当时该客户已经分别填好了取款单和汇款单并签了名,当班柜员就按照客户的要求分别为客户办理了取款和现金汇款业务。而第二天,这两笔业务触发了分行的风险监控系统。经调阅影像后确认,客户在取款凭证和汇款凭证上签名笔迹不同,不像是一人所签。一个签名要正楷一点,而另一个签名要潦草一点。于是支行营业室马上联系客户,客户十分肯定地说都是他一人所签,只是当时一个写得正规一点、另一个写得潦草一点而已。二、案例分析柜员未认真审核客户签名。在办理业务时,柜员应认真审核客户
2、签名,确保是客户本人所签,如不是客户本人办理,则需签代理人的姓名加上代字。本案例中,客户预先填好了单,柜员就直接办理了业务而未审核客户签名。如当时柜员认真审核了两笔业务的签名就会发现笔迹不同,可以要求客户重新签名,从而避免触发风险事件。三、案例启示(一)临柜人员要认真审核客户填单以及签名,一旦发现不符就要求客户重填或补签。而大额取款、汇款属于高风险业务,必须牢记风险必控的原则,在办理业务时认真审核,将风险防患于未然。(二)切实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现场管理人员对柜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凭证要认真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力争将风险消灭在荫芽状态,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柜员虚存引出
3、规避反交易的案例一、案例介绍20XX年11月25日,某支行柜员为客户“胡某”办理个金业务,客户胡某要求从存折上取7万元加1万元现金,汇8万元到客户王某卡内。柜员交易码使用错误,误存入7万元,为规避反交易,随后双倍支取14.01万元,再办理汇款8万元。汇款凭证非客户本人签名,是其儿子代签,现网点已将客户本人签名的汇款凭证追加扫描。其双倍支取14.01万元的取款业务触发了“柜员虚存”风险模型,该业务最后被评定为类风险事件。二、案例分析(一)柜员办理业务交易代码用错后,未按流程及时进行反交易纠正,而是通过双倍支取,再办理汇款,汇款凭证也非客户本人签名,是形成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二)柜员交易使用错误
4、易造成短款,若银行难以追缴资金,银行将面临资金损失风险。(三)柜员办理业务时工作疏忽,不熟悉流程,因为取款业务是需要客户输入取款密码才可办理的,熟悉流程完全可以及时发现,后对打印的业务凭证客户签名未做到认真审核把关,发现差错后,未及时将该笔业务进行反交易等,增加了客户等候时间,影响了客户服务质量。三、案例启示(一)按照规定流程操作。严禁有章不循、随意简化操作流程,对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屡禁不止,柜员存在侥幸心理和违规操作的恶习,应严格落实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考核机制,惩处主观违规行为。(二)确保业务真实合规。柜员在办理业务时应谨慎细致地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现场管理人员要加
5、强薄弱柜员日常业务操作的监控和事后检查,对柜员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操作及时纠正,确保业务的真实性及业务处理的合规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三)加强业务学习培训。网点应注重柜员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培养,加强业务难点及差错风险提示的培训学习,始终把严格执行制度、防范风险放在首位,提高临柜人员的制度执行力和风险识别及控制能力,杜绝员工十大失范行为风险事件的发生。通力合作确保客户信用卡及时还款的案例一、案例经过12月3日,支行接到一起来自客服中心的服务工单:一位在我行开立个人账户的蒯女士,使用我行卡为XX银行信用卡自动还款。由于身份证号的自动升位,系统未能自动识别,导致其XX银行信用卡无法使用银行卡关联还款
6、因客户出差在外,暂无暇办理证件变更业务,但本周内若扣款不成功会造成违约。在了解客户紧急需求后,支行立即联系客服中心。沟通协作,第一时间向客户提供了解决方案。首先,网点核实客户证件号码自动升位属实;其次,客服中心协助进行人工验密,核实客户相关信息,确保风险可控;最后,支行通过内部系统调整为客户成功解决了该难题,确保客户信用卡的及时还款。二、案例分析支行与部门之间联动合作的成功例子不仅仅限于此。每一个例子无不体现着银行各个部门全心全意为客户,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工作理念,为客户展现出银行的大行风范。三、案例启示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银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对千差万别的客户需求
7、服务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流程去做就能做出来,而要靠每个银行人去创造。服务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点上,而是应该画出一个完整的圆,这才是我们服务的终极目标。如何画好这个圆,需要的是每位银行人,每个部门的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特大额跨行汇款金额记错引发的风险事件一、案例经过近日,分行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展现一笔监督模型为“反交易”的准风险事件,监督员发现某网点柜员在9:01分使用“发报录入”交易办理了一笔金额为1000多万元的跨行汇款业务,10:10分对此笔发报业务进行反交易,10:12分使用“发报录入”交易办理了一笔金额为900多万元的跨行汇款业务。监督员对间隔时间过长反交易且凭证
8、上未注明原因下发查询。经核实:由于该笔业务金额大且进账单的金额栏处超出常规金额,柜员漏录入首位金额,待复核柜员发现后,由于修改画面不支持对金额进行修改,故反交易处理,重新发报。该业务需要在录入柜员、复核柜员之间传递,又因俩柜员当时需要处理业务较多,所以反交易延迟。该业务最终被定性为一类风险事件。二、案例分析(一)这是一起柜员对凭证要素未认真审核录入形成的风险事件。该问题反映出柜员办理业务不认真,对大额录入错误引发的风险认识不足。(二)复核柜员认真审核,发现了金额录入错误,堵住了录入柜员的操作风险。同时,审核柜员应督促录入柜员及时进行更正,防止延误企业资金的往来和使用。三、案例启示(一)柜员受理
9、业务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时刻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操作对待每一笔业务,按照操作流程正确把控风险点。(二)复核人员更应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对大额汇款业务应优先处理、严格审核把关,有效控制风险。(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做到事前和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以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柜员办理取款业务金额少记后补记的案例一、案例经过20XX年11月25日,某柜员在为某客户办理取款1笔、金额10万元的业务。客户的本意是要取款10万元,该柜员未了解清楚,只为其支取1万元,交易完成后客户明确说明是要取款10万元,经客户同意,补取款9万元。该笔业务触发了“个人活期账户连续多笔取款”监
10、督模型,被下发关注类准风险事件查询查复书。二、案例分析该笔业务经网点核查回复后,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以业务操作便捷性为借口,有意未按流程办理业务”。该笔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一是柜员没有充分与客户沟通,不了解客户的实际业务要求,办理业务时想当然,随意性较大;二是现场管理人员和柜员对银行有关金额少记后补记金额可不纳入“规避反交易”认定的定义说明理解有偏差,以为该类行为可不算风险事件,在思想上有所松懈,风险意识有所下降,对差错未按规定进行反交易。三、案例启示从该风险事件得到启示:风险事件被定性为有意不按流程办理业务,差错主观因素较强,风险程度较高。如对差错进行反交易应被认定为操作因素中“与客户沟通
11、不足”,相对风险程度较小,更准确反映风险状况,有利于风险导向防范风险,所以,网点对差错业务应进行反交易,如实反映事件的真实过程。自动柜员机加钞不规范的案例一、案例简介2013年四季度,分行运行督导员对某支行检查时发现,某支行附行式自动柜员机由支行自行管理,加钞环节没有按制度规定进行岗位分离,主钱箱管理人员兼自动柜员机加钞人员、大堂值班经理兼自动柜员机加钞人员、大堂值班经理参与自动柜员机管理并对自动柜员机业务操作进行授权,造成较大风险隐患。二、案例分析关于进一步加强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加强现金业务管理中规定“管库员与ATM加炒人员实行岗位分离;ATM授权人员与ATM专管员岗位分离;ATM机
12、严禁非ATM加钞人员或单人加钞,营业经理不得兼任ATM专管员或ATM出纳员。上述相关人员要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制约。”。自动柜员机风险事件发案率较高,分行对自动柜员机的管理非常重视,相关制度和规定及流程相当严密。该支行自动柜员机管理加钞环节三处没有按制度执行,说明该支行在自动柜员机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风险,对相关自动柜员机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学习不深刻、理解不完整、执行不到位。三、案例启示(一)相关人员要加强自动柜员机管理办法、关于印发自动柜员机运行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的学习。(二)加强岗位管理,支行负责人要认真学习银行岗位设置的相关文件和规定,
13、根据本行人员配备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合理安排自动柜员机相关岗位。(三)做到主管库员与自动柜员机加钞员岗位分离、大堂值班经理与自动柜员机加钞员岗位分离、大堂值班经理不得参与自动柜员机操作管理。(四)大堂值班经理要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制止违章操作,自己首先要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把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落实到实处。成功堵住利用假士兵证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案例一、案例介绍20XX年3月7日,一客户持证件号码为“*字第1102285号”、姓名为“彭XX”的士兵证到某行某营业网点申请办理银行卡及个人网上银行,受理柜员在审查证件时发现该客户曾于3月3日持号码为“*字第1102285号”、姓名为“庄XX
14、的士兵证开立的个人结算账户资料,发现“庄XX”士兵证照片与“彭XX”士兵证照片完全一样。柜员发现疑点后,对客户进行详细询问,该客户支支吾吾,迅速离开营业网点,柜员立即向网点负责人进行了汇报。网点负责人经过认真核查,发现该客户存在利用假士兵证申请开立个结算账户的嫌疑,随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在该行大力协作下,公安机关将四名不法分子抓获。二、案例分析这是一起利用假士兵证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风险事件。网点柜员及时发现,网点负责人认真核查,公安部门有效联动和快速响应,成功防堵了该起风险事件。近年来,不法分利用虚假非居民身份证件开立银行账户的案例日益增多,如不对此类证件进行有效识别,一旦虚假账户开立成功
15、将给银行带来较大风险。三、案例启示(一)要加强居民身份证信息核查。对客户持居民身份证申请开立个人结算账户的,要严格落实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实名制要求,通过联网核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进行联网核查客户身份证信息,防止开立假名或匿名账户。(二)要加强非居民身份证有效证件核实。对客户持士兵证、军官证、护照等有效证件申请开立个人结算账户的,要认真审查证件姓名、照片、和签发机关公章等要件。若无法核实证件真伪的,可以商请客户出示户口簿、机动车驾驶证、工作证、学生证、介绍信、社会保障卡、公用事业账单等其他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或证明文件,进一步加强客户身份核实。(三)要开展客户身份识别技能培训。针对非居民身份证
16、件缺乏相应系统对其真实性进行验证的情况,各行要加强开户业务受理,审核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临柜人员防假技能和风险意识,有效降低非居民身份证件办理开户业务的风险隐患。办理退票业务缺失操作环节形成风险的案例一、案例简介近日,运行督导员在进行业务检查时发现,某支行营业室在办理同城提出票据退回业务时,将退回支票交还持票人未办理任何交接手续,造成办理退票业务环节缺失,形成一定的风险敞口。二、案例分析根据业务核算登记簿操作规程规定,办理退票业务时应使用“退票登记簿”交易与持票人办理签收登记手续。其目的是为明确双方的相关责任。(一)此案例的风险点在于:一旦退回的实物支票在此后涉及经济纠纷或被恶意利用,势必会
17、造成责任不清,极易触发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可能造成银行利益受损,如与客户产生纠纷可能导致损害银行声誉。(二)现场管理人员在履行现场管理的审核、监督工作职责时,对柜员在业务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要进行有效风险控制,及时纠正柜员违规操作行为,有效避免、降低各类风险,从而杜绝风险隐患产生。本案例中,在一段时间内,现场管理人员未发现此业务环节遗漏,可以看出,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履职过程中有所缺失。三、案例启示(一)现场管理人员及员工在办理各项业务时,应做到认识流程、掌握流程和执行流程。既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必须以各项规章制度为准绳。(二)结合执行力建设年主题实践活动的契机,增强现场管理人员、员工在日常工
18、作中树立“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强化柜员的风险意识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三)网点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应加强“标准化”建设,现场管理人员要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升现场管控能力,查缺补漏,杜绝风险敞口。因经办人员未认真审查调额材料引发的风险一、案例经过近期,运行风险监控中心监测员在对当日系统产生的准风险事件进行核查时,发现某网点申请的一笔信用卡临时调整信用额度业务,因所附的调额材料:银行卡按揭式购车授信申请调查审查审批表上申请人签名栏客户没有签名,要求核实。经下发查询书确认,网点与银行卡中心经办人员当日均未发现就下柜进行调额交易。次日将网点柜员操作不规范行为整治统
19、计表下发给网点经办员整改时发现,产生风险原因:由于银行卡按揭式购车授信申请调查审查审批表更换新表,当时客户来办理业务时使用的是旧表,后来发现用错了,换成新表时,因工作疏忽忘记让客户在该表申请人签名栏处签名。该笔业务被确认为风险事件。二、案例分析由于申请信用卡调额所附的材料有的很多,特别是申请银行卡按揭式购车授信业务,有的客户需要调整的信用额度比较高,为了避免造成信用风险,这就需要经办人员在审核每张材料时务必认真、细致。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执行不及时或不到位等原因也会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三、案例启示(一)提高本部相关岗位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要求相关岗位业务人员利用业
20、务闲暇时间,不断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相关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特别是支行网点相关业务受理人员,要求尽职尽责地受理好每一笔业务,认真指导客户填写好申请书及相关调额材料,保证填写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降低差错率。(二)提高对信用卡调额材料的审核、监控力度。加强对临时调额和永久调额业务的检查和监督力度,要求业务经办人员全面加强对支行网点上交所附材料的审查监督力度,杜绝调额手续不完整或不正确的业务凭证下柜进行调额交易。另外,要求业务授权人员提高对每笔授权业务的重视程度,确保做到每笔业务审核的准确无误方可授权。(三)要加强银行业高风险意识的行业教育,提高柜员风险防范意识。网点应通过组织学习
21、案例,仔细分析易发生差错的类型,并找出应对的措施,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规范业务操作,严格按操作流程来办理每一笔业务,切实有效地防范操作风险。办理对公客户信息维护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一、案例经过20XX年12月8日,XX客户到XX支行大厅办理对公客户信息维护业务,该支行柜员用交易为其办理,但柜员由于工作疏忽将单位证明文件到期日未按照维护依据录入,被确认为风险事件。二、案例分析经调阅传票、录像、影像及现场询问核实为:此笔业务的单位证明文件之一营业执照实际到期日为2015年6月22日,该柜员由于工作疏忽误录入9999年12月31日,即将营业执照期限按长期录入了。如此,则到了2015年6月22
22、日该客户营业执照过期,过期的证照等手续资料为失效文件,没有长期的法律效力,以无效的资料文件为依据所办理的业务必然是违规的,也是让银行承担管理风险的。此笔业务已于12月9日将日期进行修改并扫描传至省行。三、案例启示此笔风险事件是由于柜员在办理对公客户信息维护业务时工作疏忽且对特殊业务操作不熟练而形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增强柜员的工作责任心。同时要加强业务培训,经办柜员应做到准确掌握特殊业务的处理规定和要求。经办行的业务主管人员必须提高对账户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对已经产生的风险事件尽快整改,对以后的工作提出正确合规要求,有针对性地防范此类风险事件的再度发生。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重复使用增值税发票的
23、案例一、案例经过某贴现企业2013年1-8月期间在某分行XX支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139笔,票面合计金额9000多万元,贴现资金转入协议指定账户。经调阅商品购销合同及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因贴现企业未能提供商品购销合同及增值税发票原件),检查组对723张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全部录入计算机进行筛选,发现有34张增值税发票重复使用,涉及金额300多万元。二、案例分析根据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贴现行对贴现申请人资格及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审查重点:贴现申请人与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间是否具有真实的商品、劳务等交易关系,票据、交易合同和税务发票的日期、金额等要素是否相互对应”。分析其主客观原因一是
24、贴现行未按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履行对贴现企业资格及资料的审查职责,审查履职不到位,未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增值税发票的重复使用进行控制;二是企业到我行贴现没有固定期限,每个批次间隔时间较长,我行经办人员完全靠记忆,无法确认该发票是否重复使用;三是企业因业务需要不允许在增值税发票原件上加盖印记或标记;四是我行票据管理系统中每一笔票据贴现业务只能录入一张增值税发票号码,没有核对功能。三、案例启示审查贴现企业“商品购销合同及增值税发票”是确认交易双方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重要环节,审查履职不到位,增值税发票重复使用,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票据贴现经办行应严格执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各种 安全 风险 案例 分析 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