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doc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本办法规定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及运行管理的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及评价考核方法。本办法基于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综合地考核评价学校在建设节约型校园过程中的工作成果,进一步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更加深入的开展和长久机制的形成。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高等学校,用于综合考核评价我国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第三条 本办法是依据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实施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建科2007245号)、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建科200890号)
2、等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参照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建科200889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高等学校校园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高等学校校园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运行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校园能耗水耗统计、审计和公示办法等导则而制定。第二章 考核评价内容第四条 全面评价学校在贯彻执行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方面的工作,重点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规划设计、节能环保技术应用、节能节水管理、节约育人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一)组织及制度建设的考核指标校园建设应按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与技术导则(试行)制定实施细则并实
3、施。重点考核学校在建设节约型校园方面的组织、机制、制度的落实情况。(二)校园规划设计的考核指标针对新校园建设及既有校园改造,参照我国已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结合校园特点考核校园规划中的能源及环境规划专篇内容。其他项目不作为本办法考核内容。(三)节能环保技术应用考核评价在校园基本建设项目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成果,范围覆盖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项目,重点考核评价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节能照明技术、暖通空调设备系统的节能技术、热回收技术、水资源节约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舒适环境控制技术等。(四)校园建筑设施节能监管本办法规定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进程是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着力推进我国高等学校按照
4、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导则、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实施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五)节约校园文化建设对贯彻执行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要求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核。包含节能减排相关教育课程设置、学生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社区节能主体活动及社会贡献等。第三章 量化考核评价指标第五条 校园建筑设施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碳排放指标是本办法的重点量化考核项目,在初期阶段以同期对比为主要考核指标, 在同类地区统计数据完善后逐步建立标杆建筑进行标杆对比评价考核。第六条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以单栋建筑、同类建筑(复数)、校区建筑全体、全校建筑
5、物全体为考核对象,将其能耗折算为一次能源消耗分摊到所对应的建筑面积上得出的能源消耗量指标 MJ/m2.年。一次能源换算表见附录1。根据消费的能源种类可进一步细分为单位面积电耗指标kWh/m2.年、单位面积热(冷)耗指标MJ/m2.年。单位面积能耗指标一般按年度进行统计和计算。第七条 生均能耗指标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折算规模)人数为统计对象,将全校年度能耗按人均统计和计算。MJ/生.年。其中、学生人数的折算方法如下(不包括职业技术暨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人数)。本科生 1.0(基准)学位研究生折算系数:硕士生2.0博士生折算系数: 3.0留学生折算系数3.0(例如1名硕士研究生折算为2名本科生)第
6、八条 生均水耗指标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折算规模)人数为统计对象,将全校年度市政自来水耗量按人均统计和计算。t/生.年第九条 校园碳排放指标将能耗指标按国家统一的碳排放系数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指标。 但须留意不同能源种类的碳排放换算系数(碳强度系数),参见附录2第十条 校园能耗、资源消耗及碳排放是评价考核的目标指标。总体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校园生均能耗及水耗、校园能耗总量及水耗总量均累计节约15%。第四章 考核评价方法第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了节约型校园建设考核评价评分表,将评分表按以下分项规定了各分项分值。考核分值的设定原则为: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个环节的实施程度为评价基础,以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7、建设为重点评价内容,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设定总分值为105分。节约型校园建设组织及制度建设:15分 节约型校园建设组织及制度建设-A 组织机构建设(1)、建立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机构(校级=2分,部门级=1分):2分(2)、设置常设的能源专门管理部门和人员:1分(3)、设置节约型校园建设专家顾问机构或机制:1分(4)、学校能源管理机构中设置具备专业技术资质的人员:1分-B节能管理制度建设(1)、建立建设项目审查制度(已实施=2分,在建=1分):2分(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已实施=2分,在建=1分):2分(3)、统计审计制度(已实施=2分,在建=1分):2分(4)、数据公示制度:1分(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学校 节约 校园 指标体系 考核 评价 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