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高等教育的概念定义: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准确理解高等教育的概念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层次教育。二是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是按照社会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但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而是经过了完全的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三是从高等教育的特征看,高等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素养、学术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还应包括学术教育,是兼有学术性和
2、职业性的教育。高等教育具有如下内涵:(一)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二)高等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既包括综合性大学、多科性院校和高职高专,又可以划分为研究性、教学研究性、研究教学型大学和教学型院校等。(三)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高等教育的功能突出地体现在社会需要上,实行以学科为参照, 按照社会分工或行业分类设置专业,学生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研修学业,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要。二、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一)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即参照社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门类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二)高等教育通过培
3、养人才为社会服务。(三)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起初,高等教育只行使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职能,在当代高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对社1会服务也越来越产生重要影响。三、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一)教育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二)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
4、念。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是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活动具有密切的联系,并承担着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高等学校是中等教育后开展高层次教育活动的场所,是普及型中等教育向专业教育的延伸。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直接面向社会,与社会对接。同时高等学校还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通过自身职能的发挥,实现高等教育的功能。因此,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是密不可分的。高等教育的功能和高等学校的职能也是相互对应的,甚至可以互相代替。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往往通过高等学校的职能来表现,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的物质载体。第二节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
5、中国古代高等教育1、萌芽和形成时期萌芽形态应起源于商朝时期的官办机构“右学”,从奴隶社会逐步转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官学日渐衰落私学盛极一时,有“天子失学、学在四夷”之说,形成了早期的教育言论集,如学记大学论语等。2、发展和兴盛时期西汉时期在京师长安开办了中央级的高等学府“太学”,汉代还设有鸿都门学,是世界第一所文学2艺术专科学校。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时期已经有了留学生教育,当时从日本、朝鲜、吐蕃和东南亚国家前来留学的人很多。建元六年,汉武帝在京师长安开办了中央级别的高等学府“太学”。汉代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隋朝的国子监,宋朝的书院。宋朝时期,书院作为一种教育
6、制度正式形成并开始盛行。书院萌芽于唐朝,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宋代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3、衰落时期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也在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后终结。(二)近现代高等教育1、1862 年,在北京设立专科层次、 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 “洋务学堂”。1902 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1895 年,经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在天津设立中西学堂。190
7、3 年正式命名为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的前身)。1898 年,清光绪皇帝下谕设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型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随着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南洋公学上院和京师大学堂的先后创办,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至晚清时期,公立高等教育共包括3 所公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24 所省立高等学堂和 127 所省里专门学堂。2、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本侵华战争,北大、清华、南开先迁至湖南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 年 4 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回迁。3(三)当代高等教育1、1949-1966 高
8、等教育1949 年至 1959 年间,我国照搬苏联模式, 1959 年至 1961 年间复归了“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当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等根据地举办高等教育的经验、办法来指导高等教育。1961年, 9 月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工作条例,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2、1966-1976 高等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影响。3、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1977 年恢复高考。 1978 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1985 年5 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颁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93 年,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9、1994 年 7 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实施“ 211 工程”,面向 21 世纪,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8 年 5 月,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为实现现代化, 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从 1999-2006 年底,教育部与部分省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分批将34 所国内知名高校列为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这些大学分别由国家、地方及相关部委共同建设,被称为“985 工程”。1998 年 8 月,全国人大制定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这是新中国成立50 年来第一部高等教育法。教育法规
10、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施民主管理。2008 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63 所,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6 个。二、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外国古代高等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肇始于古希腊时期,公元前393 年,柏拉图在雅典开办了“学园” ,被视为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教育史上公认的正规高等学校,同时也是西欧最早的一所学术研究4机关。希腊化时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时期,公元425 年政府创办了君士坦丁堡大学。(二)中世纪大学1
11、2 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教师讲学或学生求学的聚集性行会,行会的名称叫做“大学”。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 12 世纪的西欧。中世纪大学形成类型有三种,分别是:自然形成型、国家或教会创办型、衍生型。意大利和法国是最早出现大学的国家。牛津大学衍生自巴黎大学,随后,脱离牛津大学的部分师生创建了剑桥大学。数百年后,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一批传教士又成了哈佛大学的创始人。中世纪大学的管理方式也分三种:一是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教师型大学,二是以波隆那大学为代表的学生型大学,另外还有部分混合型大学。教师型大学后来成为主流。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1、大学拥有自治权和学术自由。2、大学具有宗教性和国际性。3、大学兼具专业性和
12、学术性。(三)近代外国高等教育柏林大学被誉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国家干预管理的局面,近代高等教育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1806 年在巴黎设立帝国大学。 16 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柏林大学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等教育的特点:第一学校类别比较齐全。第二继承和发扬了柏林大学的科研和教学相统一、学术自由的传统。1636-1769年间,美国就建立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大学等9 所大学。 1877 年日本成立东京大学。(四)二战后的高等教育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等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高等教育开始
13、从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时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办了不同形式的非正规高等教育授学形式,一些非全日制和灵活学5制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出现,以广播、电视、函授形式进行教学,课程多种多样,求学人数不限,入学年龄不限,设有各种学位课程,如英国的开放大学、美国的大学虚拟课程等。第三节高等教育学概说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特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学科。高等教育现象相对于一般教育现象而言具有特殊性、专业性。特殊性体现在: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首先高等教育的性质属于培养高级人才的专业教育,在教育层次上高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而且在高等教育内部,也有专科、本科、
14、研究生等层次,具有比较鲜明的层次性。其次,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不能仅仅停留在“高”和“专”的圈子内,还要考虑大众文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有其特殊性。2.高等学校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除了具有一般教师的特点外,高等学校教师还具有更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特点。相对而言,大学教学还更具有创新性。大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靠经验积累和技能的熟练,更需要科学研究,学术探索作支撑。科学研究作为高校教师的职责之一,更体现了大学教师的创
15、新性。一方面,大学教师通过开展科学研究,能够开拓新的科学领域、创造新知识、解决产业领域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技术问题,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大学教师的科研活动,能够成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支撑。教师可以通过探索性、创造性的研究,形成丰厚的教学底蕴,并影响教学过程。3.高等学校学生具有特殊性。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决定了大学的教育活动应更加注重引导,教学活动的目标也必须更多地联系学生的成才愿望,联系社会需要,要更多地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4.高等学校职能具有特殊性。和初等、中等学校相比,高等学校具有教育教学职能、科学研究职能、社会服务职能。有的学者认为,还有社会
16、文化的引领作用。6高等学校不仅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次,还承担着科学研究的使命,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机构。自柏林大学创办以来,科学研究就成为大学的使命之一。大学拥有雄厚的人力和智慧资源,利用大学科技和人才资源开展社会服务,能使大学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学开展社会服务的渠道很多,可以与企业、行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区开展不同程度的联系和合作。高等学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科学技术文化水平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高校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大学生求知、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是高校的
17、职责所系。因此,高校在社会文化的引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二、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并派生出自己的分支学科,如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学校管理学、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发展史、比较高等教育学、大学教育论、大学生心理学等等。高等教育的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高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教师与学生,高等学校的德育、校园文化等等。三、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发展高等教育研究是揭示高等教育本质、探索高等教育内在规律和意义的一种认识活动。1843
18、 年英国的休伯著英国的大学 , 1852 年纽曼的演讲集大学的理想是有关高等教育研究的两部早期著作。1920 年,在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率先开设了“高等教育专业”。1930 年美国学者佛莱克斯勒出版了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大学,针对美国大学的现实问题,系统比较了美英德三国的大学,并以德国大学为样本提出了“现代大学”概念。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 次大会决议成立了“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1957 年厦门大学教育学教研室编印了高等教育学讲义。1978 年 5 月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1984 年,潘懋元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出版。
19、7四、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意义(一)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二)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三)有助于高校教师从事教学改革和研究(四)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高校教师应达到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其中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既有学历标准要求,也有必要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了解学生的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具备评价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的能力;具有学者的敬业精神,具有本学科的专业水准和知识;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本学科;对本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能做出及时反映;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20、等。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第一节高等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方针(一)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指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所制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从概括。(二)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一词,在我国始于蔡元培的关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61 年,教育部直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 教育学 考试 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