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docx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1.叙述角度: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叙述人称:我(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距离、便与抒情 你(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 他(第三人称):叙事自由、可深入人物内心、可展示不同人物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2. 常 2.常见修辞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3.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事物生动形象,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给读者以亲切感 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 排比: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夸张:揭示特征本质;增添文采,增强感染力;增强联
2、想,烘托气氛 对比:把不同的事物区别的更明显,突出叙述之物 设问:以设问开篇,点明主旨,领起下文,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3.常见写作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应,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扩展意境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半夜),突出极其安静的氛围 正侧结合:直接描写为正面,对周围其他事物描写为侧面,突出主要描写对象 点面结合:比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细节描写:对事物的细节进行描写,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个特点 渲染烘托: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是情感表达更强烈,使哀情更哀 照应:起合回环,使文章结构紧
3、凑 多角度描写:动静,远近,虚实,通感,视听结合 明暗结合:一般体现为小说的双线结构4.小说的情节:线索安排(单线和双线)、情节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结构技巧4. 主要作用: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5. 明暗结合:明显,暗隐,暗不直接,显隐结合,使文章摇曳多姿6. 欧亨利式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加小说情节生动性7. 叙述顺序:顺序:(按时间、空间顺序描写)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8. 倒序:(先写后发生的或结局)使文章产生悬念,引起读者兴趣;避免平铺直9. 叙与结构单调,增强文章生动性,曲折有致2. 插叙:(插入另一件与之相关的事)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3
4、 象更丰满,内容更充实,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4. 补叙:(追叙,由一小段话对前文人或事进行补充交代)避免长篇大论出现情5. 节拖拉现象;通过藏与亮造成情节的波澜;对上文内容进行补充解释6. 平叙:分叙(有条不紊,突出紧张氛围)7. 铺垫:主要情节积蓄,酝酿的过程,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8. 伏笔:在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9. 照应:开头结尾照应;正文与文章标题相照应;行文中互相照应10. 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人物线索;实物线索;情感线索;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细11. 节;所见所闻所思所感12. 内容上:(展现与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
5、受间的关系)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塑造形13. 象,表现性格,刻画心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揭示或表达,暗示或寄托,丰富14. 浑化,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15.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设悬念;承上启下;总结全文;16. 领起后文;照应前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呼应标题17. (与人物关系,突出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与主题关系:18. 突出主题)5.开头段的作用:结构上:照应标题;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悬念;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内容上: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奠定基调;渲染氛围;与下文形成对比;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交代人物活动的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阅读 答题 技巧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