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关键与路径.doc
《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关键与路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关键与路径.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缺乏整体设计,手段较为单一,标准体系不完善、重量轻质,发展性功能没有充分体现、与利益挂钩过于紧密等问题。为了根治上述教师评价制度的顽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不仅整体分析和构建了教育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路,而且针对性地明确了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中的难点,诸如师德师风评价、教师回归教学工作、关注学生成长、班主任激励等问题。这些议题的破解将成为撬动教师评价改革的关键点,只有将这些顽瘴痼疾进行有效根除,教师评价的指挥棒功能才能更好发挥积极作用。、落实师德师风在教师评价中的首位度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学生成人,即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启迪学生的
2、人生智慧,使其成为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的人。在学生成人的过程中,教师无疑是重要他人和关键因素,其自身品德高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故“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素就是良好的师德师风。相应地,对教师的评价也必须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的第一标准。长期以来,教师评价的维度过于偏狭,主要聚焦在学生的分数上;形式过于单一,主要聚焦在易于量化的数据上。而师德师风是一个难以通过量化手段去完整呈现的教师重要素养,其对学生的影响更多是教师身体力行而发生的潜移默化的效应,难以在学科分数上得到体现。因此,以“唯帽子”为主要表征的人才评价方式正是上述偏狭的教师评价观的
3、具体反映,它扭曲了人们对教育本质、教育价值和教育生态的本真认识,放弃了全面衡量教师师德师风、教书育人能力和职业态度等多元标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该弊端主要表现为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停留在口头、文件和会议等形式层面,不能对广大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导向作用,无法激发起教师内心的职业崇高感和使命感,无法与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功利化和短视化负面效应相抗衡,结果少数教师丧失了道德自律意识,出现了一些逾越师德红线的事情。这些屡禁不绝的违背师德的事件,不仅阻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而且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与发酵产生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反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社会形象。那么,如何有效践行教书育人的核心使命和实现教育高质
4、量发展?关键需要在师德师风评价方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 界定清晰,落实师德评价的刚性标准近年来,教育部等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有关师德师风的政策文件,各省份也相应出台了上述政策的实施细则。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一些地方还颁布了诸如“教师行为十不准”等更加具体的师德师风方面的要求。所有这些政策规定构成了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行为禁令,也成为评价教师师德师风的底线要求。为此,学校要认真学习这些政策文件的精神和具体内容,组织教职工讨论并参与制定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师德师风评价标准,形成明确且完整的师德
5、师风行为准则,并落实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教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等全过程,成为规范教师具体行为的指南。同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审、评先推优、表彰奖励的首要要求,从而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落到实处,严把教师评价中的政治关和师德师风关。2. 建立规范,完善师德评价的合理流程总体方案指出,要“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等具体举措。该制度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师德评价之规范流程的建立,包括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程序的设定和评价结果的运用等三个方面。一定意义上,评价程序的合法化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程序正义,属于师德评价的题中之义,
6、不可或缺。具体而言,选择评价主体时要落实总体方案确立的系统观,加强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不同主体在教师评价工作中的协同联动性,形成各方共同支持评价制度改革的合力。设定评价程序时,要制定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置程序,将举报、受理、调查、上诉、认定、处理、解除和存档等不同环节的工作细化,订立合理合规的管理制度,使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及时而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时,要完善师德考核的负面清单,建立完整的师德师风档案,让师德师风评价结果直接关联教师的利益,在各种类型的评价活动中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3. 修炼内在,注重师德师风的实质性评价师德师风既是国家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统一要求,也是教师自
7、身的一种境界修为,是优秀教师基于对教育工作的深入理解而形成的使命感的体现。换言之,师德师风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律令,更可能是教师内心信念的追随。可以说,师德师风是在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有赖于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历史责任感的承担。为此,对师德师风的评价要避免管理手段的异化,要坚定不移回归教育的本质、初心和规律,从教师作为完整的具有主体性的人的角度评价师德师风,从教师自我价值与意义实现的角度把握师德师风的生成性和特殊性,从而引导教师加强自我品格的修炼,自觉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育人水平的提升。、要聚焦教师履行教育教学的基本职责合理的考核评价,不仅
8、为教师的入职、晋升、聘任、培训和奖惩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也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整体提升教师素质和水平。对于如何解决教育教学实绩的操作化难题,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在教师评价中主要以结果评价的方式存在,即教育教学服务于考试,并最终化约为考试分数。判断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尺就是分数。对分数的热衷导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存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关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课程大纲让位于考试大纲,后者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评价 改革 关键 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