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央公园暨两江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62p.ppt
《重庆中央公园暨两江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62p.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中央公园暨两江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62p.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中央公园暨两江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5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项目概况*1编制背景1)两江新区成立催生新的发展机遇2010年5月,国务院国函(2010)36号文正式批复设立两江新区,长江、嘉陵交汇处北部1200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中国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新区。两江新区辖区范围地缘中心处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中心功能提升需要局部优化规划2011年3月,中央公园选址确定,而基地周边陆续布局了生态城、国际医疗中心、云计
2、算中心,连同在建的博览中心和园博园,使得江北国际机场至在建国际博览中心沿线区域 成为两江新区的中心型热点区域。3)重点项目实施需要建设技术统筹面对中央公园和博览中心迫切的建设需求和中心片区“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致力于“搭建技术统筹平台”的规划工作,强调规划能“面向实施、指导建设”。2编制范围10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1.5平方公里中央公园设计范围24平方公里总体城市设计范围60平方公里分区规划范围编制共分四项工作,对应宏观、中观、微观、景观四个不同层级的编制范围。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
3、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项目概况*3工作历程1)空港聚居区城市设计阶段(2010.10-2011.1)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针对空港聚居区的概念方案征集,形成三套征集成果。2)中央公园选址阶段(2010.12-2011.3)2010年 12月,市政府提出建设重庆市中央公园的重要部署,围绕中央公园选址项目组进行了选址论证、概念方案、周边协调等工作,至2011年3月,凌月明副市长主持中央公园选址现场会,确定了中央公园选址。3)中央公园方案推进阶段(2011.3-2011.5)2011年3月开始,项目组开始中央公园方案的设计,并同步协调中央公园周边规划,并于
4、2012年5月23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4)周边规划对接协调阶段(2011.5-2011.8)2011年5月开始,鉴于中央公园边界确定,周边规划发生重大变化,项目组不断与进行细致反复的各业主单位、政府分管部门、各规划编制单位对接工作。并形成每周一次例会的工作机制,至2011年8月初,各方协调工作告一段落。5)成果编制阶段(2011.8-2011.9)2011年8月初开始,项目组按照合同约定内容和进度,编制最终成果,分别于2011年9月29日和2001年10月13日通过前三部分的成果审查会。6)成果调整与接控规阶段(2011.9-2012.3)依据成果审查会议纪要,项目组不断修订和调整项目成果;
5、同时,以技术审查的方式,数次与控规对接工作。7)新的深化工作阶段(2012.3-至今)2012年3月21日,针对第三部分核心区城市设计工作,项目召开了专家咨询会议。依据会议纪要和规划总量调减的现实情况,项目组展开全新的深化工作。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项目概况*4编制内容编制范围面积合同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和新增内容片区规划60KM2(合同约定60KM2)1.研究功能定位2.落实中心功能体系3.梳理总体空间结构4.优化整体空间布局5.强化交通和市政系统6.指导控规编
6、制1.参照组团规划补充相关内容2.核算发展规模3.统筹性质用地布局规划4.充分对接控规编制(图纸互通、技术审查)总体城市设计24KM2(合同约定20-25KM2)1.明确城市设计结构2.构建公共空间系统3.建立系统控制体系4.划分特征风貌区并提出相关指引1.明晰总体形象特征与定位2.控制城市总体空间形态(通过多系统校核调整)3.整合协调周边区域城市设计核心区城市设计10KM2(合同约定3KM2)1.细化城市空间形态2.策划城市功能项目3.塑造特色景观格局4.建立建筑控制标准5.梳理公共空间体系1.细化各系统设计(用地、交通、景观格局、开敞空间、建筑形态、公共环境艺术)2.与控规充分整合(编制城
7、市设计导则)中央公园规划设计1.5KM2 1.案例研究2.公园定位研究3.方案设计4.交通系统设计5.植物景观系统设计6.服务设施系统设计1.细化景观设计2.指导实施建设第一部分:两江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一部分片区规划*工作重点和主要内容1.1用地评价与四区划定1.2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1.3空间结构1.4用地布局1.5综合交通系统规划1.6支撑系统规划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8、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一部分片区规划*1.1用地评价与四区划定1)46平方公里总量2)双桥溪、东北拢岗区、中央公园选址用地条件一般面积面积(平方公里平方公里)比例比例(%)适宜建设用地11.519.3可建设用地34 57.3不宜建设用地13 21.8不可建设用地11.6合计59.5 100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一览表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一部分片区规划*以高端创新服务业为支柱、文化交往和活力消费为拓展、生态
9、智能的宜居建设为基础的,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聚集区。1.2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发展定位各级规划名称城市建设用地规模(KM2)与总规用地规模对比(KM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含绿地)(KM2)重庆城乡总规37.8-33.7两江新区总规44.2增加6.440.0分区规划拼合41.8增加4.038.9国际中心区47.1增加9.339.7重庆总规人口规模:50-65万人两江总规人口规模:60-65万人分区规划拼合人口规模:72万人本次规划人口规模:75万人人口规模:用地规模: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10、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一部分片区规划*空间结构规划1.3空间结构“两心四轴一带多节点”规划梳理出网络多维的城市空间结构,明确新城发展脉络,落实主导功能区布局,为实现中心区的快速全面发展夯实空间基础。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一部分片区规划*1.4用地布局1.4.1用地布局规划立足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聚集区的总体定位,以中央公园的选址为基础,整合已有相关规划成果,协调同步编制规划,对城市用地进行了重新布局。发挥中央公园、博览中心、医疗中心的优
11、势带动作用,保障各大城市功能项目的用地量,落实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的建设目标。序号序号用地代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用地面积(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占建设用地比例人均用地(人均用地(m人)人)1 1R R居住用地居住用地1680.5035.69%22.412 2C C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874.3718.57%11.663 3W W仓储用地仓储用地5.770.12%0.084 4S S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998.9421.21%13.325 5U 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30.354.89%3.076 6G G绿地绿地737.8515.67%9.837 7X
12、X混合用地混合用地181.124.10%2.42合计合计城镇建设用地4708.94708.9100.00%100.00%62.7962.79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一部分片区规划*居住体系公共设施中心体系绿地体系规划1.4用地布局1.4.2完善分类用地布局居住:通过八大居住片区,采用六类社区满足不同的城市居住需求,共容纳75万城市居民。公共设施:通过三级中心体系,形成“层级分明,相互补充,全域覆盖”的城市公共设施,为市民带来多元的文化消费生活。绿地:构建形成“
13、山水相生,城园共荣”的自然生态环境,满足市民的宜居需求。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一部分片区规划*区域交通联系1.5综合交通系统规划1.5.1城市道路交通1)“五纵六横”的主干路结构2)加强区域联系3)对接江北国际机场五纵六横的主干系统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一部分片区规划*区域交通联系1.5综合交通系统规划1.5.2轨道和交通
14、设施1)“三横三纵”的轨道交通结构2)控制两条未来走廊三纵三横的轨道系统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一部分片区规划*环卫与消防设施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供水工程规划电力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通信工程规划污水工程规划雨水工程规划1.6支撑体系规划八项子系统基于人口分布和用地布局,控制水、电、燃气、通讯、人防、消防等各项市政设施的布局与管线通廊,形成完备的市政系统,以支撑国际中心区的快速良性建设。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
15、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一部分片区规划*储备范围面积规模:1.7目前深化工作1.7.1与分区规划充分对接目前正在进行的分区规划,对规划范围建设量和用地量均有所调减标准分区标准分区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万人)(万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公顷)(公顷)翠云聚居区翠云聚居区两路组团两路组团C C标准分区标准分区18.6 897.24 悦来会展城悦来会展城大竹林礼嘉组团大竹林礼嘉组团C C、D D标准分区标准分区12.0 650.86 中央公园片区中央公园片区+空港新城片区空港新城片区两路组团两路组团F F标准分区标准分区25.5 1233.69
16、国际健康中心片区国际健康中心片区两路组团两路组团S S标准分区标准分区5.4 420.61 空港聚居区空港聚居区两路组团两路组团T T标准分区标准分区2.1 186.54 空港聚居区空港聚居区两路组团两路组团Q Q标准分区标准分区5.6 334.88 合力片区合力片区 大竹林大竹林-礼嘉组团礼嘉组团E E标准分区标准分区2.9 453.61 小结小结72.0 4177.43 不含绿地不含绿地3900国际中心区规划国际中心区规划75不含绿地不含绿地3970 其中建设用地含人均4平方米的绿地,共计约288公顷。因此,若不含绿地,分区规划大致建设用地规模约3900公顷。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
17、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一部分片区规划*1.7目前深化工作1.7.2制定强度分区导引依据功能结构、整体设计思维,结合重庆地方法规,形成强度控制分区,用以协调下层级各项规划。重庆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中强度控制表分区规划分区规划建筑规模建筑规模(万平方米)(万平方米)本规划本规划建筑规模建筑规模(万平方米)(万平方米)分区规划分区规划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公顷)(公顷)本规划本规划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公顷)(公顷)分区规划分区规划住宅规模住宅规模(万平方米)(万平方米)本规划本规划住宅规模住宅规模
18、万平方米)(万平方米)52365236535053501658165817601760304830483200320052505250不含花朝不含花朝17101710不含花朝不含花朝31003100不含花朝不含花朝开发强度分区控制要求开发强度分区控制要求高强度区域高强度区域中高强度区域中高强度区域中低强度区域中低强度区域一类一类居住居住无1.0-1.21.0-1.2二类二类居住居住1.8-3.01.5-3.01.5-2.5商务商务设施设施3.5-5.03.0-4.02.5-3.5商业商业设施设施3.0-4.02.5-3.52.0-2.51.区内现状已批及已建设区域不作为控制范围,但区内现状已
19、批及已建设区域不作为控制范围,但该地块调整用地范围或改变用地性质后须按照以上该地块调整用地范围或改变用地性质后须按照以上标准进行控制。标准进行控制。2.公租房等福利性、公益性项目确需突破以上标准公租房等福利性、公益性项目确需突破以上标准的,通过专题论证可以突破的,通过专题论证可以突破3.0的限制。的限制。3.中心地段、轨道站点周边等特殊区域的商业商务中心地段、轨道站点周边等特殊区域的商业商务项目确需突破以上标准的,通过专题论证可以突破项目确需突破以上标准的,通过专题论证可以突破各片区的最高限制。各片区的最高限制。圆点指可能需要突破指标上限的区域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
20、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一部分片区规划*1.8成果框架第第1章章 总则总则1.1 规划内容1.2 规划依据1.3 规划期限1.4 规划范围1.5 规划指导思想1.6 相关规划衔接第第2章章 现状概况现状概况2.1 区位条件2.2 行政区划2.3 气候特点2.4 地形地貌2.5 资源条件第第3章章 用地评价与四区划定用地评价与四区划定3.1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3.2 空间管制第第4章章 目标定位目标定位4.1 已有规划定位4.2 发展条件分析4.3 总体定位4.4 主导功能第第5章章 发展规模发展规模5.1 人
21、口规模5.2 建设用地规模5.3 主导功能开发规模第第6章章 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6.1 空间结构规划6.2总体用地布局6.2.1布局规划理念6.2.2功能片区划分6.2.3布局方案6.3居住用地布局6.3.1 规划理念6.3.2居住用地规模6.3.3居住用地布局6.3.4居住社区分类与布局6.4公共设施用地布局6.4.1规划目标与理念6.4.2公共中心体系规划6.4.3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6.5绿地布局6.5.1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6.5.2规划结构6.5.3生态绿地系统规划6.5.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第7章章 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综合交通系统规划7.1 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7.2
22、对外交通系统规划7.3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7.4 公共交通规划7.5 社会停车场7.6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第第8章章 总体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8.1 特色风貌塑造总体原则8.2 现状资源识别8.3 总体景观风貌结构8.4 整体景观风貌控制规划8.5 分区景观风貌控制第第9章章 支撑体系规划支撑体系规划9.1 给水工程规划9.2 雨水工程规划9.3 污水工程规划9.4 电力工程规划9.5 燃气工程规划9.6 通信工程规划9.7 环卫设施规划9.8 地下空间规划第第10章章 综合防灾规划综合防灾规划10.1 防洪规划10.2 抗震工程规划10.3 消防工程规划10.4 人防工程规划第第11章章 规划实
23、施建议规划实施建议11.1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11.2 用地规模控制实施建议11.3开发强度控制实施建议11.4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第二部分:总体城市设计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二部分总体城市设计*工作重点和主要内容2.1明晰总体形象定位2.2构建总体设计结构2.3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案2.4设计系统控制2.4.1用地布局2.4.2交通组织2.4.3开敞空间2.4.4景观格局2.4.5建筑形态2.5片区设计指引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
24、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二部分总体城市设计*2.1总体形象定位现代双心都会现代集约山城、双心都市魅力城市地块开发建设方式和路网组织方案应既满足集约高效的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又体现山地多维复合的空间意向,形成集约化的“新山城”特征。同时,应围绕中央公园和博览中心策划多元城市功能和大型城市事件,城市建设中充分体现时代风貌和科技特征,强化“双心”的空间标志性,突出双心的都市魅力。活力山水之城活力文化交往、山水宜居绿色强化公共开敞空间,利用廊道、门户、节点、路径等方式构建完整的公共空间网络,提升开敞空间环境品质,并与城市功
25、能结合,开展各项文化交往活动,促进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氛围。同时,突出山水环境特征,提高山水环境的可见性、可达性和公共性,加强山水自身环境建设,体现生态绿色的宜居城市环境。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二部分总体城市设计*2.2总体设计结构一江双心三轴四片重庆市中央公园 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Central PARK District Urban Design of Liangjiang New Area第二部分总体城市设计*2.3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案2.3.1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中央 公园 暨两江 国际 中心区 规划 设计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