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ppt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l导读文献:导读文献:1 1、马克思:、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节选2 2、马克思:、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关于费尔巴哈提纲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5 5、恩格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6 6、恩格斯:、恩格斯:反杜林论反杜林论7 7、列宁:、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8 8、列宁:、列宁:哲学笔记哲学笔记 9 9、毛泽东:、毛泽东:实践论实践论、矛盾论矛盾论关于费尔
2、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马 克克 思思l路德维希路德维希安德列斯安德列斯费尔巴哈(费尔巴哈(Ludwig Ludwig Andreas FeuerbachAndreas Feuerbach,18041804年年7 7月月2828日日18721872年年9 9月月1313日)日)l德国哲学家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对立统一的思想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肯定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3、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能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恢复了唯物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主义的权威;抛弃了辩证法;不彻底的形而上学抛弃了辩证法;不彻底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者l 马克思的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是马克思马克思记录自己思想的一个笔记,写于记录自己思想的一个笔记,写于18451845年。年。l 它在马克思生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它在马克思生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恩格斯称之为里
4、程碑的地位,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文章背景介绍文章背景介绍l 1844-18451844-1845年春,是年春,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主义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马克思为了解决市民社的关键时期。此时,马克思为了解决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研究了经济学,在巴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研究了经济学,在巴黎写下了黎写下了184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系统,系统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但对于费尔巴哈哲学不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但对于费尔巴哈哲学不但没有批判,而且有过高的评价。但没有批判,而且有过高的评价。l 1845 184
5、5年初,马克思被驱逐巴黎之后来到年初,马克思被驱逐巴黎之后来到布鲁塞尔。在这里,马克思大部分时间是从布鲁塞尔。在这里,马克思大部分时间是从事理论研究,目的在于制定一个崭新的世界事理论研究,目的在于制定一个崭新的世界观,首先是要对费尔巴哈的影响作一次彻底观,首先是要对费尔巴哈的影响作一次彻底的清算。的清算。l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只不过是马克思对只不过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批判分析中引出的一些问题,是以费尔巴哈批判分析中引出的一些问题,是以具有格言性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没有对新具有格言性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没有对新世界观作完整的、连贯的阐述。世界观作完整的、连贯的阐述。l 但是,就其
6、精神实质而言,不仅同一切唯但是,就其精神实质而言,不仅同一切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心主义划清了界线,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预示着新世界观的诞生。它的划清了界限,预示着新世界观的诞生。它的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发挥,则是随后不久的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发挥,则是随后不久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内容概述主要内容概述提纲提纲共共十一条十一条,总体上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总体上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部分:l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是提纲提纲的的第一条第一条,这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提出了主要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提出了新哲学的基本原则;新哲学的基本原则
7、l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是提纲提纲的的第二条第二条,这一部分主,这一部分主要是在认识论问题上来谈实践的出发点和基要是在认识论问题上来谈实践的出发点和基础作用;础作用;l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是是提纲提纲的的第三条到第十条第三条到第十条,这这一部分是第一条观点的继续,主要阐明新、一部分是第一条观点的继续,主要阐明新、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差别,或者说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差别,或者说就社会历史观问题批判旧唯物主义,阐明新就社会历史观问题批判旧唯物主义,阐明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l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是是提纲提纲的的第十一条第十一条,概括地说明,概括地说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特点、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了新唯
8、物主义的特点、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启启 示示l提纲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l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l其二、根据对
9、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l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象的宗教观。l其四、马克思提出关于人的本其四、马克思提出关于人的本
10、质的看法,即质的看法,即“人的本质并不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l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原文一一l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感性,只是从客体客体的的或者直观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当作实实践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方面却被唯
11、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l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革命的命的”、“实践批判
12、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活动的意义。二二l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学的问题。三三l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经典著作 选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