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与脊柱骨折.ppt
《骨质疏松症与脊柱骨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质疏松症与脊柱骨折.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脊柱骨折与脊柱骨折双峰县人民医院骨二科双峰县人民医院骨二科 王坚王坚历史历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 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定义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定义定义n原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2、n每年的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日国际骨质疏松日”。我国的定义n1999年我国第一届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研讨会制定n定义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骨皮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n骨量减少骨量减少:包括骨矿物质和其基质等比例的减少。n骨微结构退变骨微结构退变:由于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n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发生腰椎压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发生挠骨远端、股骨近端和
3、肱骨上端骨折。骨质疏松的分类n原发性原发性: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分为两型,型型 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后不久的妇女;型型 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以后发生n继发性继发性: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诱发n特发性特发性:多见于8-14岁青少年或成人,多有家族遗传史,女多于男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型鉴别类别 年龄50-70岁70岁女:男6121骨丢失骨松质(腰椎)骨皮质(四肢)和骨松质骨丢失率快速丢失缓慢丢失骨折部位椎体、桡骨远端椎体、髋部甲状旁腺功能降低亢进钙吸收减少减少1,2-(OH)2D3继发性降低原发性降低主要病因雌激素降低增龄衰老流行病学现状(流行病学现状(1)根据
4、刘忠厚教授等的研究结果,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201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亿,其中60岁以上人口13.26%,65岁以上人口占比8.87%湖南人口6568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86万人,占总人口的9.27%。-人口数据来源:省市数据网和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流行病学现状(2)我国约有1亿1千万骨质疏松患者(按65岁以上估算),如果按照60岁以上估算还要多得多,达到1亿7千万按上述比例估算,双峰65岁以上人口大约有8万医学界已将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 与 治治疗高血脂预防心肌梗塞、治疗高血压预防疗高血脂
5、预防心肌梗塞、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中风这三种疾病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病因(一)n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n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n营养因素营养因素:钙、磷、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C、D等,不良嗜好如长期过量饮酒、咖啡、浓茶、吸烟等病因(二)n废用因素:废用因素:废用性和交感性等;n药物及疾病:药物及疾病:抗惊厥药、糖皮质激素、肝素、化疗药;肿瘤、胃肠道疾病等;n性别及年龄性别及年龄:骨松症以围绝经期妇女居多,女性50-60岁后,男性60-70岁后发病率升高,80岁以上达到高峰,女性患病率可达100%。临床表现临
6、床表现n疼痛:最常见最常见最主要包括肌肉痛和骨痛,以腰背痛多见n身长缩短、脊柱畸形、驼背n骨折(脊柱、腕骨、髋骨、股骨颈)n呼吸功能下降疼痛是最常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且急性疼痛缓解后常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引起疼痛的原因有三点:1.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梁吸收断裂,骨皮质变薄,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疼痛2.骨强度明显下降,椎体楔形变,鱼尾样变形,导致疼痛,3.骨骼变形导致附着肌肉张力变化容易出现疲劳、痉挛从而产生肌膜性疼痛骨质疏松的诊断骨质疏松的诊断n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群,家族史,生活方式等n有脆性骨折史即可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有脆性骨折史即可明确诊断为
7、骨质疏松症。脆性骨折史的定义:在站立的高度或高度之内或外伤因素不明确的情况下所致的骨折,或称为小损伤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n骨量测定: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利用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BMD)来定义骨质疏松症。正常骨密度为T值大于1;骨量减少为T值介于1到2.5;骨质疏松为,T值小于2.5。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n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n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与骨病变的程度成正比n血清骨钙素是判定成骨细胞活性的敏感指标。n高浓度的皮质醇会使骨形成受到抑制,而骨形成的降低会造成血清骨钙素的下降。n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尿羟脯氨酸的排泄明显升高X线片与CTnX
8、光片敏感性差,一般认为骨量减少达30%方可显示n主要表现为透光度增加,骨矿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横向骨小梁最先受累减少,继之纵向骨小梁减少,椎体不同程度变扁,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呈梭形,出现压缩性骨折时椎体变扁或呈楔形,常同时伴有椎体边缘不同程度的增生,骨赘形成n常用以下几个部位和指标来衡量u脊柱骨矿密度估计脊柱骨矿密度估计:1度:纵向骨小梁清晰;2度:纵向骨小梁稀疏;3度,纵向骨小梁影像模糊uSinghSingh指数法指数法:股骨颈骨小梁分度法的一种;把股骨上端骨小梁分为6个区,骨密度从高到低分为7度:度为正常骨质,度为骨质疏松u跟骨骨小梁分度法跟骨骨小梁分度法:根据骨小梁变化分为5度。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骨质 疏松 脊柱 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