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的基本概念.ppt
《电极的基本概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极的基本概念.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2 生物电测量电极3.2.1 电极的基本概念生物电是生物体最基本生理现象,各种生物电位的测量都要用电极 给生物组织施加电剌激也要用电极电极实际上是把生物体电化学活动而产生的离子电位转换成测量电子仪器的电位电极起换能器作用,是一种传感器。电极起换能器作用,是一种传感器。电流在生物体内是靠离子传导的,在电极和导线中是靠电子传导的,在电极和溶液界面上则是将离子电流变成电子电流或将电子电流变成离子电流,从而使生物体和电子仪器构成一个电流回路。本节首先讨论电极在换能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机理,以及这些机理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然后研究电极阻抗特性和等效电路,最后介绍一些常用检测电极和剌激电极。医用电极按工作性
2、质可分为检测电极和刺激电极两大类。检测电极是敏感元件,用来测定生物电位的。需用电极把这个部位的电位引导到电位测量仪器上进行测量,这种电极称为检测电极。剌激电极是对生物体施加电流或电压所用的电极。剌激电极是个执行元件。剌激电极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研究可兴奋组织的传导和反应的规律;向生物体内通入外加电流以便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控制或替代生物体某些功能,如临床用的除颤器和心脏起搏器的电极。有时同一个电极兼有检测和剌激双重功能。心脏起搏器上的电极即属于此种电极。根据电极的大小和工作时所处的位置可将电极分为宏电极和微电极。宏电极:是外形较大的电极。它主要用于测定生物体较大部位电位或向生物体较大部位施加电
3、剌激。微电极:是一种尖端细小、机械性能好、能检测细胞电活动的电极。测量细胞内或外电位改变的微电极,其尖端直径约在0.05m到10m之间。宏电极:分为体表电极和体内电极体表电极置在生物体皮肤表面的电极。体内电极是穿透皮肤的电极。体内电极:分为皮下电极和植入电极。皮下电极:为穿透皮肤与细胞外液接触的电极。它能形成良好的电极/电解质溶液接界。常用于肌电测量和外科手术患者心电监测。植入电极:是长期埋植于体内的电极,用以控制或替代生物体的某些功能。植入电极需具备如下要求:极化阻抗低,以减小剌激所需的能量;对生物体无毒无害;生物组织相容性好。首先讨论电极基本原理3.2.2 电极的极化现象和极化电位电极的极
4、化现象和极化电位 3.2.2.1.电极的电化学电极电位 电极电极是经过一定处理的金属板或金属丝、金属网等。用电极引导生物电信号时,与电极接触的是电解质溶液,如导电膏、人体汗液或组织液(针电极插入皮下时)。因而形成一个金属金属 -电解质溶液界面电解质溶液界面。由电化学知识可知,当金属放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在金属和溶液的界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极电位电极电位。如图3.3.2-1所示。图 电极溶液界面的平衡电位(a)为锌电极放入含Zn2的溶液中,锌电极中Zn2进入溶液中,在金属上留下电子带负电,溶液带正电。进入水中的正离子和带负电的金属彼此吸引,使大多数离子分布在靠近金属片的液层中,形成的
5、电场E,阻碍Zn2进一步迁移最终达到平衡。此时金属与溶液之间形成电荷分布产生一定的电位差。在两界面形成的电位分布是双电层分布。图所示为界面电极电位E的表示。金属和含有该金属离子溶液所构成的体系称为电极电极 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界面电位差称为电极电极电位电位,又称半电池电势半电池电势 3.2.2.2 电极电位的确定单个电极电位无法确定,国际上规定氢电极标准电位为零,电极电位相对与氢电极便可确定。电极电位与温度,材料和反应物资的活度有关,可按Nernst方程计算。电极电位E R-气体常数,为8.314J/(molK);F-法拉第常数,为96487库仑;T-绝对温度;n-金属离子价数;C-金属离子的有效
6、浓度(mol/L);K-为一与金属特性有关的常数。-为标准电极电位,常温下在单位浓度离子的电极电位。表3.2 几种常用电极材料在25时半电池电位 是金属在含该金属离子有效浓度为lmol/L的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的电极电位可看出 值远远大于所有生物电位信号的大小。与金属以离子形态转入溶液的能力K以及温度T有关系。3.2.2 3.电极的极化和极化电位 电极的极化是指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双电层界面在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电位从原有平衡电位变化为新电极电位,该极化电位与通过电流密度有关。将有电流通过的电极电位与无电流的平衡电极电位的偏离现象称为极化现象。两个电位的偏差采用极化电压或超电压描述。有
7、电流流经一对电极时,电极出现极化现象并产生极化电压。图3.2 给出极化现象的测试装置。用于模拟电极与生物体之间的导电液体情况 以银电极板模拟电极,以NaCl溶液模拟生物体电解液,电池E模拟电剌激电源或偏置电压,漏泄电流,电阻R模拟检测系统输入阻抗。图3.2 极化现象测试图 现象:现象:K K置置1 1:平衡状态,两电极半电池电位相等,无电流通过电极。K K置置2 2:电源E接入,使左银极为阳极,而右为阴极。R上有电压降,说明电解池回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极。且电流随时间增加减小,要维持电流必须升高电压。K K置置3 3:电源E脱开,电解池产生与外加电源E极性相反的电动势,既左正,右负。产生极化现象
8、解释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溶液中NaCl浓度分布是各处均匀的。电池E电压加到电极上,电极有电流通过,阳极:阳极:发生电极反应为:产物不能扩散离开,阳极吸附氧气成为氧氧电极电极。电极附近H+浓度增加。阴极:阴极:发生电极反应为 由于产物不能扩散离开,阴极吸附氢气,成为氢电极氢电极,电极附近OH-浓度增加。由于极化,氧电极对外电路为正,氢电极的银电极对外电路为负,其极性外电池E相反。阻止进一步极化电极极化对使用的影响电刺激:是电流通过电极反应将电子转换成离子传送到生物体内,然后经过组织器官在另一电极界面,将离子转换成电子而进入电极。电刺激目的是将电流通过电极送入生物组织器官。电极极化会阻碍电流进入生
9、物体组织器官。应尽量设法减小电极极化。生物电位测定:是通过电极把待测部位的生物电位引到检测系统进行测定。电极极化产生超电压使前级放大器的输入端产生生物电位失真,影响测量准确度。-生物电检测电极示意图生物电检测电极示意图机体外机体内电极电极电极在生物体内离子导电极在生物体内离子导电和金属的电子导电体电和金属的电子导电体系之间形成一个电化学系之间形成一个电化学界面,能实现离子流与界面,能实现离子流与电子流的互相转换,从电子流的互相转换,从而使生物体和测量仪器而使生物体和测量仪器间构成了电流回路。间构成了电流回路。3.2.33.2.3 极化电极和非极化电极极化电极和非极化电极3.2.33.2.3。1
10、 1 定义定义1 1。极化电极。极化电极:给电极施加电压或电流,在电极/电解溶液界面上无电荷通过,而有位移电流通过的电极,称为极化电极 惰性金属如 Ag,Pt、等难被氧化和分解,接近极化电极。与电容器相似,极性与外加电压极性相反。2 2。非极化电极。非极化电极:不需要能量使电流通过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的电极,称为非极化电极。实际上完全不需要能量的电极是不存在的。测量生理信号常用的Ag/AgC1电极接近非极化电极性能。电极中电流是连续的解释:3。位移电流的概念:位移电流的概念:在电路理论中,回路中传导电流是连续的,即流入电流等于流出电流。但回路中含电容器,电容的一个极板有传导电流流入但没有流出,
11、另一个有传导电流流出但没有流入,对回路而言电流是不连续的。解释这种现象可用麦克斯韦(Maxwell)提出的位移电流的概念。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 18311879)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首先提出:世界上存在一种尚未被人发现的电磁波 对于电容器两极板间不导电的介质,虽然没有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传导电流,但却有一个变化的电场E 电场中某一点位移电流密度等于该点电位移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与电场对时间的变化率成比例。通过积分可以求出位移电流。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共同组成全电流定律。根据全电流定律可知,含电容器的回路电流是连续的,电荷以传导电流流入极板,又以位移电流形式穿过极板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极 基本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