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汇报.docx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汇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汇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1月H日发布。意见指出,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一、矢志不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一抓到底。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现实来看,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等方面的系统性革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此次意见提
2、出,要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目标。同时,意见还提出了要坚持做到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的思路原则、具体举措,可谓规划了“时间表”“路径图”,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破除将富强与美丽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的思想认识,坚持富强与美丽的辩证统一观。某些人认为,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谋求富强就要大力发展经济,
3、就要从自然界大肆索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定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产生环境污染,经济发展越快,环境污染越严重,生态环境退化越严重,这是以谋求富强为目的的经济发展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中国也注定要走。他们还认为,美丽会影响富强,生态治理是花钱赔本的买卖,生态治理投入多、产出小,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看不到什么显性经济效益,越是注重生态治理,经济负担越重,会拖累经济发展和影响富强。基于这种认识,许多人就自然而然产生了生态治理“入不敷出”的想法,在生态治理的投入上缩手缩脚,生怕影响经济发展和富强。将富强与美丽割
4、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实质上就是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经济现代化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条件,“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治理的现实需要,更是我国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
5、前行的关键期。新征程上,各地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二、久久为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担当作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国疆域广阔,是一个资源能源大国,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的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人均资源能源拥有量却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6、40%,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森林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0%,人均矿产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60%o我国人均资源能源较少,却是世界上最浪费资源能源的国家之一。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很多。新征程上,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强化法治保障,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美丽
7、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要把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构建好、完善好,有机衔接各项体制机制,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绿色的发展,必须发挥好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要紧盯科技迭代升级,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和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聚焦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围绕能源革命、产业转型、技术升级,突出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创新,加强对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讯等核心技术的攻关,健全完善创新链条
8、加快贯通“产学研用”全周期,以领跑领先的科学技术为生态文明走在前列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科技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要加大对生态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学科人才能力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探索更加有利于人才引育、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以科技赋能和人才赋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充盈的活力。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正在持续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立足新时代,我们要在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构建严格的环境监测和执法机制,强化法律执行,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
9、生态环境,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享受绿色美好生活的权利。同时,还要完善奖惩措施,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全社会不同主体在绿色生产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源头上守护好美丽中国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一草一木,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自觉行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并逐步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彻底改变原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积极探索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的绿色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技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
10、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同时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动员和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加快经济的绿色转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增强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百折不挠,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勇毅前行。成之惟艰、实干为要。在强国建设的路上,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就必须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不断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紧紧扭住体系建设这个“牛鼻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全面 推进 美丽 中国 建设 思想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