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考研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311完美版).docx
《20242025年考研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311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2025年考研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311完美版).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全国硕士探讨生入学统一考试教化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化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A.老师中心B.学校中心C.学生中心D.活动中心2 .强调学问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见分科教学的是A.阅历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3 .只要供应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A.程序教学模式B.发觉教学模式C.驾驭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4 .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
2、把发展基础教化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化”的是A.中共中心关于教化体制改革的确定B.中国教化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化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化的确定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化改革与发展的确定5 .依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准习俗水平6 .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依次性B阶段性差异性D不均衡性7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
3、修订课程支配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人、过程、结果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8 .依据美国教化哲学家谢弗勒对教化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A.描述性定义B.纲领性定义C.说明性定义D.规定性定义9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样的一一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样.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A.依次性和阶段性B.社会性和历史性C.相像性和差异性D.现实性和潜在性
4、10 .教学的内容、方法、重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叉要有一定的难度,须要经过努力才能驾驭,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11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12 .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A.分斋教学B.自由讲学C.留意考试D.藏书读书13 .朱熹把教化分为“小学”和“高校”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D.穷理为主14 .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A.京师同文馆B.湖南时务学堂C.福建船政学堂I).海广方言馆15
5、 .在教化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见通过教化培育A.政治家B.学术人才C.新国民D.实业人才16 .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7 .“高校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见A.教化独立B.教授治校C.思想自由D.文理沟通18 .抗日民主依据地实行的教化工作政策是A.国民教化第一B.群众教化第一C.干部教化第一D.儿童教化第一19 .抗日斗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化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闻名高校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高校的是北京高校、清华高校和A,浙江高校B.复旦高校C.天津高校D南开高校20 .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
6、主追求的教化思潮是A.平民教化思潮B国家主义教化思潮C.科学教化思潮D.职业教化思潮21 .在西方教化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22 .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A.学校教化B.家庭教化C.社会教化D.教会教化23 .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化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教化性教学原则C.按部就班原则D.教化适应自然原则24 .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化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A.道尔顿制B.葛雷制C.昆西制度D.文纳特卡制25 .裴斯泰洛齐认为,
7、道德教化最基本的要素是A.儿童对母亲的爱B.儿童对父亲的爱C.儿童对全人类的爱D.儿童对上帝的爱26 .20世纪20年头,苏联一般学校“综合教学大纲”取消了学科界限,将全部学问按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其中心是A.活动B.自然C.社会D.劳动27 .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校是.哈勒高校B.柏林高校C.哥延根高校D.慕尼黑高校28 .在法国教化史上,有“技术教化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A.阿斯蒂埃法案B.费里法案C.富尔法案D.教化改革法29 .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史上做出杰出贡献,并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化家是A.约翰.杜威B.本杰明富兰克林C.贺拉斯曼D.亨利巴纳德
8、30 .现代欧美教化史上,主见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A.永恒主义教化B.改造主义教化C.存在主义教化D.结构主义教化31 .教化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记是A.1877年卡普杰列大的教化心理学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化心理学C.1899年詹姆斯的对老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化心理学32 .依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实力的实现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33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起先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
9、维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详细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4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A.教学跟随发展B.教学与发展并行C.教学促进发展D.教学等同于发展35 .依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A.连锁学习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D.规则学习36 .某小学生为了避开父母的斥责而仔细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处D,负惩处37 .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A.社会学习理论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8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10、A.认知发觉理论B.认知接受理论C.认知目的理论D.认知建构理论3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40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详细过程和操作步骤的学问属于A.描述性学问B.陈述性学问C.程序性学问D.条件性学问41 .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阅历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学问对新信息做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学问建构的心理机制是A.同化B.顺应C.平衡D.重组42 .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A,运动技能B.动作技能C.策略技
11、能D.心智技能43 .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限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A.操作定向B.操作仿照C.操作整合D.操作娴熟44 .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诞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属于A.留意策略B.复述策略C.编码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45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探讨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探讨重点是A.道德相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首先推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培育目标是依据教
12、化目的制定的.47 .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48 .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三、简答题: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49 .简述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因素.50 .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51 .简述孔子的老师观.52 .简述美国1958年国防教化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53 .教化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54 .列举影响教化试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55 .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化”和杜威“教化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56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蕴涵的教化思想,并围绕这种思想论述教化应如何
13、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的挑战.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化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业负担)既不行能也不合适.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学问,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事实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需有实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溢最初获得的学问,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试述维纳(B.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依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1.如要确认某地区是否存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三种探讨思路:(1)称书包;(2)课堂视察;(3)问卷调查.试分析这三种探讨思路的优劣,并提出你自己的探讨设想.
14、2024年全国硕士探讨生入学统一考试教化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1. A 2, B3. C 4, A 5. B 6. D7. A 8. D 9. B 10. D11. B 12. B 13. C 14. A 15. C 16. A17. C18. C 19. D 20. A21. D22. B23. D 24. A 25. A 26. D 27. B 28. A29. C 30. A31. D 32. C 33. C 34. C 35. B 36. B37. A 38. B 39. A 40. C41. A42. D 43. B 44. D 4
15、5. D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6.答案要点:正确。(2分)教化目的是指确定社会对人的培育的总要求,规定培育人的质量规格。(3分)培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育人的详细要求。(3分)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2分)47.答案要点:错误。(2分)教学模式是指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老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范型。(3分,若有其他合理的界定,亦可给分)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实行的方式。(3分)教学模式具有概括化、理论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则具有详细的、可操作的特点。教学模式包含了确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2
16、分)48.答案要点:错误。(2分)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驾驭的法快速解决问题,削减探究过程,有利于问题解决。(4分)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实行原先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而不进行别的尝试,会阻碍问题解决。(4分)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49.答案要点:(1)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与教学、校内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老师与学生、教化评价等。(7分)(2)学校外部因素,如家庭和社会因素等。(5分)【评分说明】考生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50.答案要点:(D教化
17、目的与培育目标。(2)学生因素。(3)学科发展。(4)社会要求。【评分说明】考生能从上述四个方面的任何三个方面略作阐述的,每个方面给5分,满分15分;若从其他方面阐述,合理的可酌情给15分。51.答案要点:(1)学而不厌,(3分)诲人不倦。(3分)(2)以身作则。(3分)(3)爱惜学生。(3分)【评分说明】上述诸要点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52.答案要点:历史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竞争的须要,教化改革呼声高涨(国际背景);(2分)20世纪50年头,美国教化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指责(国内背景)。(2分)主要内容:加强一般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
18、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3分)加强职业技术教化;(2分)强凋天才教化;(3分)增拨大量教化经费。(3)教化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第2页(共5页)【评分说明】若从其他方面闸述,其内容与各要点相关者可酌情给分,但所给分数不超过各要点的满分值。53.答案要点:(1)探讨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4分)(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3分)(3)文献探讨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o(5分)(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书目)。(3分)54.答案要点:(I)历史(或偶然事务)。(2)成熟。(3)测验(或测验效应,或练习效应).(4)统计回来。(5)工具(
19、或测量的手段与技术)。(6)施测者偏好。(7)被试选择(或被试特征)。(8)被试缺失。(9)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评分说明】考生若回答上述要点以外的答案,合理的也可给分。每答对1点给3分,答对5点及以上者给满分15分。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55 .答案要点:陶行知“生活即教化”的内涵是:(I)生活是教化的源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化;(3分)(2)生活是教化的中心,用生活来教化;(3分)(3)教化是为了改进生活。(3分)杜威“教化即生活”的内涵是:(1)教化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3分)(2)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3分)(3)学校生活应与学校
20、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3分)两者比较:(1)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化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3分)(2)不之处在于,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3分)对“生活”的理解不1司,陶行知强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足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3分)对教化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足社会意义上的教化,杜戚强调的是学校教化。(3分)【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样,言之有理也可酣情给分。56 .答案要点:(1)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化思想。(5分)终身教化思想主见教化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拓展到全社会。(5分)(2)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对教化的挑战,如:社会
21、变革的加速、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科学学问和技术的进步等对教化的挑战;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个人须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对教化的挑战。(5分)(3)应对挑战的教化变革教化观念的变更:树立大教化观,同等重视正规教化与非正规教化。教化体系的变更:构建终身教化体系,使教化贯穿人的一生。教化目标的变更:培育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实力,建设学习化社会,为全部人供应合适的教化。教化方式的变更:实施多样化的教化,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以上4个要点,每论及1点给5分,论及3点即可给满分15分)【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三个方面不尽相同,但思路清晰、视
22、角独到且能绽开论述的,可酌情给分。57 .I.答案要点:(1)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找寻缘由的倾向,个体说明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困难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3分)(2)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缘由归结为实力凹凸、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限制归因和不行控归因等三个维度之中。(7分)(3)成败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H向个体对成败的心情体验;成败归因的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将来成败的预期;成败归因的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只回答要点,给6分;能结合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境,分别从归因的
23、三个维度作进一步说明和说明,另酌情给14分)(4)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实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老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缘由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赐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10分。考生的回答与要点不尽相同,但只要符合归因理论,可酌情给16分)11.答案要点:(I)三种探讨思路优劣(18分)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假如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探讨显得简洁化而失之武断。课堂视察可以发觉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惫,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2025 考研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历年 311 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