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doc
《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梁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负弯矩张拉技术交底根据现场桥面铺装第一次浇筑完成后情况,依据湖北省宜昌至巴东(鄂渝界)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进行T梁负弯矩张拉施工,为优质、高效的完成现场浇筑工程施工任务,特拟定负弯矩张拉施工方案如下: 一、施工方案(一)桥面铺装施工技术方案 一)总体方案 在进行负弯矩张拉施工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按要求合理配置进行该项工程的施工人员、设备及材料。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合理地安排施工,并报监理工程师抽检,经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 二)工艺流程 1、负弯矩钢束张拉、压浆 考虑本项工程连续施工性,负弯矩钢绞线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在第一次桥面现浇层浇筑后(预留张拉工作段),且混凝
2、土强度应达到适合桥面作业强度。 、张拉前准备工作: 孔道检查检查时,一般用大小不一的两种直径通孔器(相差10左右),先用大直径通孔器的试通,若通不过,再用小直径的,并用芯棒检查堵孔位置并作以标记。对仅能通过小直径的孔道可采用螺旋纹钢筋在空内通捣(或来回拉孔),若发现孔道堵塞,应清除孔道内杂物,为钢束穿孔创造条件。 锚具安装此处墩顶现浇段负弯矩钢束张拉,采用体系BM15-5型扁锚;扁锚埋于高位置时必须控制高度,不得侵入桥面铺装层。 穿束穿束前应全面检查锚垫和孔道,锚垫板应位置正确,若锚垫板移位,造成垫板平面和孔道中轴线不垂直时,应用楔形垫板加以纠正;制好的钢丝束应检查其绑扎是否牢固、端头有无弯折
3、现象;钢丝束长度和孔拉编号,穿束时核对长度,对号穿入孔道(参照后附图);穿束工作采用人工直接穿束,或者借助一根细钢丝作为引线,用卷扬机进行穿束。穿束工作在墩顶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将钢绞线端头位置合拢,并用胶带纸缠紧,以利于穿束通过,通过后检查钢绞线是否有交叉现象,并理顺,防止张拉时因钢绞线交叉造成应力集中。 钢筋束保护对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在管道中但在下列规定时限内没有压浆的预应力筋,应采取防止锈蚀或其他防腐蚀的措施,直至压浆。不同暴露条件下,未采取防腐措施的力筋在安装后至压浆时的容许间隔时间如下:空气湿度大于70%或盐分过大时7d空气湿度40%70%时15d空气湿度小于4%时20d在钢筋束安装在管
4、道中后,管道端部开口应密封以防止湿气进入;任何情况下,当在安装有预应力筋的构件附近进行电焊时,对全部预应力筋和金属件均应进行保护,防止溅上焊渣或造成其他损坏。 其它配件安装安装锚垫板及夹片,将工作锚垫板自钢绞线端部套在钢绞线上并推至喇叭管处,对中至口固定;安装完锚垫板后应保证钢绞线两端各外露30cm工作长度;夹片安装,先用胶圈把每付夹片箍在一起,然后沿钢绞线将其推入锚板的锥孔中,用手推不动为止,再用钢管捣实;安装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垫板、夹片此过程中应注意同轴对中。、张拉钢束 对钢筋束施加预应力之前,应对构件进行检验,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采用千斤顶及电动油泵按图纸要求分次张拉墩顶
5、负弯矩区连续预应力束,且在横桥向对称于桥轴线均匀张拉,并双控引伸量。 待墩顶现浇连续段与桥面现浇接缝所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两端张拉墩顶负弯矩钢束,单股对称张拉,张拉顺序为N2N1。两跨之间采用“先中间后两端”的张拉顺序。 负弯矩钢束采用S15.2mm型号,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张拉控制力con=0.75fpk0 张拉千斤顶选用YDC240Q型。负弯矩张拉顺序以先长后短的原则,先张拉N2钢束至100%,后张拉N1钢束至100%,两端对称、均匀张拉。1) 负弯矩区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程序:0初应力100%con(持荷2min)con(锚固)co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
6、预应力损失在内);10%con为张拉初应力;两端同时张拉时,两端千斤顶降压、划线、测伸长、插垫等工作应基本一致。2) 负弯矩区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值计算与要求:要求:预应力筋以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量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相差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后,再继续进行张拉。计算:A、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PP=P(1-e-(kL+)/(kL+)式中:P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L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
7、数;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 PPB、后张法理论伸长量L的计算计算公式: L=PL/ApEp 即:L=PL(1-e-(kL+))/ApEp(kL+)式中:Ep 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Mpa; Ap 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mm2其他符号意义同上平均张拉力计算中符号所代表的意义。1当预应力筋和孔道为直线时(=0):计算公式:L=P(1-e-kL)/kApEp2对由多曲线段或直线段与曲线段组成的曲线筋张拉伸长量应分段计算,然后叠加,在计算时应将每段两端扣除孔道的摩阻损失后的拉力求出,然后再按精确法或简化法计算每段的张拉伸长值。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p)取值是否正确,对理论
8、伸长值的影响较大,据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拉伸性能检测报告,取Ep=1.98105Mpa。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宜超过最大张拉能力要求。C、伸长量的测量及计算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0,取控制应力的10%,再开始张拉。预应力筋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L应在建立初应力后方可开始量测。量得的伸长值还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对后张法,混凝土在张拉过程中的弹性压缩一般可省略):L=L1+L2L1 从初应力到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量;L2 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量计算时应以实际伸长值与实测应力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方可进行预应力筋的锚固。3) 液压千斤顶a、
9、保养工作液压千斤顶用油和预应力用电动油泵处于同一油路中,对油品、杂质要求相同,油液应注意清洁,经常精细过滤,防止在安装油管时把污垢、泥砂、棉丝带入油缸,造成缸体拉毛,摩阻增加,甚至损坏油缸。工作保养措施:通常在半年或使用500h后更换一次油液;尽量减少拆装次数;新油管第一次使用时切勿直接和各有千斤顶油嘴连接,应预先清洗并经油泵输出的油液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卸下油管后,千斤顶及油泵的油嘴应加防尘螺帽,防止污泥混入;使用聚氨酯制造的防尘圈和密封圈时,应注意防水、防潮;闲置不用的油管也应用防尘堵头封住接头;千斤顶使用前和使用中应该进行标定。b、注意事项1油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裂纹,接头是否牢靠,接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弯矩 技术 交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