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对当代人大制度建设的深刻启示.docx
《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对当代人大制度建设的深刻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对当代人大制度建设的深刻启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对当代人大制度建设的深刻启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高举抗日和民主两大旗帜,在边区政权建设上实行参议会制度,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实行“三三制”原则。1940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敌后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指示,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相继召开了参议会,建立了边区各级参议会制政权。根据地内民主选举产生参议会代表,共同组成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一一参议会,由参议会选举边区政府,决定边区重大事宜,制定边区行政法规,听取边区政府工作报告。这种政权形式,保障了人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初步具有了人大制度的一些特点,成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一方面,晋察冀和
2、晋冀鲁豫两大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1,为后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虽然两个根据地地缘接近、时代背景一致,但是两地执行中央总路线、总政策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却不尽相同,实现的社会效果、政治效果也略有差异。因此,研究和总结两边区参议会的异同点,吸取这些经验和教训I,对今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人大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两大边区参议会共同点(一)大背景基本一致,战争环境略有不同两大边区参议会同处于华北地区根据地,都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立初期同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历经了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向阶级
3、矛盾转化的过程。1941年7月7日至31日,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召开,1946年晋冀鲁豫边区第二次参议会在河北邯郸召开,并于1948年华北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召开前撤销。1943年1月15日至21日,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河北省阜平县召开;第二届参议会应于1945年举行,但战争原因未能举行,只召开了这一届,也再未召开过全体会议。1945年11月,召开察哈尔省、热河省人民代表大会,直到1948年华北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召开前晋察冀边区撤销。(二)大会组织原则、机构形式、法定职权基本一致一是两大边区大会都充分体现了“三三制”原则。两次大会选举产生的边区政府等机构的领导成员都充分
4、体现了“三三制”原则,即在领导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2。1941年7月7日,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召开,到会的133位参议员中,有共产党员46人、国民党员50人、其他各界人士37人。7月31日,选举边区政府委员15,其中共产党员占6人。至此,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起来了,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三制”的政权原则3。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是于晋察翼边区政府成立五周年之时召开的。到会参议员288人,还有中外来宾和政府各界列席人员80余人。最后选举结果,7个驻会代表中有共产党员2人,9个政府委员中有共产党员3人。这些充分体现出在边区参议会政权中,各抗日革命
5、阶级和阶层都占有一定地位,符合法律规定,健全了“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二是两大边区大会的选举内容、机构形式、法定职权基本一致。两大边区大会都选举产生了边区参议会、行政委员会、高等法院等机构的领导成员,并设置了大会常设机构,还通过法律文件赋予了大会的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等,这些都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晋翼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组织机构包括参议会大会和驻会委员会,驻会委员会为常设机构,通过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施政纲领,逐步实现了政权一元化;通过了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赋予了立法权、选举权、决策权和审查监督权等职权。晋察冀边区参议会组织机构包括参议会大会和驻会参议员办事处两种,驻
6、会参议员办事处为常设机构,将中共中央北方区提出的双十纲领作为边区施政纲领。通过晋察冀边区参议会组织条例,赋予了选举罢免权、创制复决权(立法权)、监督权,批准计划通过预算权、决定权等职权。(三.)前期、后期其性质一致两大边区参议会的发展过程都历经了由参议会向人民代表会议过渡阶段,前期政权组织性质为参议会制度,后期为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其名称与形式是参议会,根本上都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性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参议会在本质上有着重大区别。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国内形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工农兵代表大会基础上建立了参议会制度,这一政权既继
7、承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又依据新的形势有所创新和发展。因此,两大边区参议会都在初期严格遵循“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民主大选举运动,建立了县、区、村三级政权。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解放区的政权组织形式开始由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向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延伸过渡,并逐步实行人民代表会议的政权形式4。1945年,晋察冀边区热河行署在河北承德召开热河省人民代表会议,在河北宣化召开察哈尔省人民代表会议。1946年,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拥护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决议以及巩固和平、实现和平建国纲领等决议案。同年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
8、机关”,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这就说明了两大边区参议会后期具有了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性质。(四)为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后,值“八一”建军节之际。党中央一是向拥护“五一”劳动节口号者发出遨请,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建立联合政府事宜;二是将晋察粪和晋粪鲁豫根据地合并,在“八一”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进行热身。1948年6月26日,两边区驻会参议员举行联席会议,听取成立华北人民政府说明,并作出两区合并决议。有参议员提出,华北仍处在战争状态,建议大会增加“临时”二字,以便留有余地,此建议获得一致通过。8月7日
9、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中山路人民礼堂开幕,出席会议的有河北、中原、察哈尔、热河、山西省5个代表团,代表542人。人民代表大会分为例会和临时会议、公开会议和秘密会议。大会举行了预备会,选举产生了主席团,成立了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提案审查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大会议事规程。为保密和安全起见,大会对外宣称“石家庄生产工作会议”,并都在晚上召开。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主席董必武致开幕词,时任中原军区政委的邓小平作为来宾代表出席大会并致贺词。会议听取审议了4个工作报告:聂荣臻作的华北军区军事报告,薄一波作的施政方针建议报告,杨秀峰和宋劭文分别作的两个边区政府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4个法案,即华北人民政府组
10、织大纲、村县(市)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条例、农业税税则法案;审查了军事、政治、农业、工商等八方面1180件提案;选举产生了由27人组成的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9月20日,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平山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董必武为政府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为副主席。9月26日,宣布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并一直工作到1949年10月,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5。至此,仅仅6个月的时间,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从酝龈到筹备再到胜利闭幕,取得圆满成功6,完成了我国政权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探索阶段向相对成熟阶段的伟大转变。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探索和建立的历史
11、进程中,河北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成为直接贡献者、有力推动者和重要见证者7。二、两大边区参议会的不同点(一)同处于抗战困难时期,但召集时机与任务略有区别两大边区参议会所处的政治环境有所不同,一个为我党坚决抗战的艰苦时期,一个为准备迎接战略反攻的重要阶段,这就为两次参议会召开提供了不同导火索,也势必产生不同的社会影响。晋翼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召开,处在抗战初期。当时,正值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我党坚决抗战的艰苦时期。1938年底,由于战线的不断拉长和长时间战争等各方面的消耗,日军的物力、财力,特别是兵力供给不足,再发动大范围的战略进攻已基本不可能,加之日军侵华战略方式变化,主要兵力用于攻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晋察冀 晋冀鲁豫 边区 参议会 当代 人大 制度 建设 深刻 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