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转型与创新寻求高质量发展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2023年年报分析.docx
《持续转型与创新寻求高质量发展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2023年年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持续转型与创新寻求高质量发展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2023年年报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持续转型与创新寻求高质量发展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2023年年报分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共有12家,在内地和香港公开上市的银行(以下简称“上市股份行”)有10家(渤海银行仅在香港上市),随着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华夏银行都在4月30日正式发布2023年年报,所有上市股份行都发布了年报。2023年对于中国银行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艰难的一年。上市股份行也不例外,这群率先具有机制优势、最早适应银行业竞争的银行,在2023年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保持了发展韧性推进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紧跟国家发展步伐,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取得新进展。规模稳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规模稳中有增。2023年,10家上市股份行资产总规
2、模68.41万亿元,相比2022年增长4.70万亿元,增幅达7.37%,略高于12家股份制银行6.65%的平均增速。但各上市股份行的资产增速参差不齐,淅商银行的增速接近20$,浦发银行的增速不足4%,其余各行的资产增速保持在他到10%的区间内(见图1)。招商银行的资产自2022年超过10万亿元后再次突破11万亿元,兴业我行的资产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也正朝着10万亿元规模目标迸发。总体上,10家股份行的资产规模增长以“稳”为主基调。贷款增速有所放缓。由于实体经济恢复还面临多重压力,各上市股份行贷款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速放缓,有6家馄行增速在6%以下,甚至有银行出现了负增长。2
3、023年,IO家上市股份行贷款余额达到39.02万亿元,相比2022年增加了2.01万亿元,增长5.44个百分点(见图2)。上市股份行间贷款增速差异显著,规模较小的浙商银行保持了在贷款市场的活跃程度,贷款余额增速超过12%,但另一家规模较小的渤海银行的贷款余额略有下降,这与个人贷款的持续下降有关。2023年,渤海银行个人贷款只有2727亿元,比2022年减少了638亿元,而其公司贷款和票据贴现则保持增长。同时,在房地产业下行压力下,很多银行在贷款结构中持续进行调整,普遍降低了房地产贷款的规模与占比,虽然兴业银行大幅增加了房地产贷款,但其在贷款中的占比仍维持在9%以下的较低水平(见图3)。存款增
4、速明显回落。上市股份行存款增速均为正,但相比2022年的增速有较明显的回落。2023年上市股份行的存款规模达40.28万亿元,较2022年增长2.36万亿元,增幅为6.21%,但此增幅相比2022年下降了4.36个百分点(见图4)。在存款结构上,上市股份行进行了进一步调整,通过产品与营销创新来吸引更多个人存款,10家银行的个人存款都有所增加,全部个人存款总额增长了14%,如果按10家银行的增速进行简单平均,其增速为15.7%,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兴业银行,增幅达24.9%,个人存款基础最好的招商银行仍保持着12.6%的增速,实为不易。个人存款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存款结构的优化,即个人存款占比也都有不同
5、程度的提高(见图5)o虽然利率自2022年以来持续走低,特别是在2023年6月、9月和12月分别出现了3次大规模存款利率下调,但由于股市低迷、房地产市场发生趋势性改变等因素,存款反而出现了回流情况。与此同时,存款呈现出定期化趋势,即活期存款占比下降而定期存款占比上升的现象在多家上市股份行的年报中都有所体现。整体而言,出于对负债成本管控的考虑,上市股份行加强了对高息存款的管理,并同步加大了对非存款负债的吸收力度,导致银行负债有所增长。一、净息差下降,盈利能力承压盈利能力下降。上市股份行普遍出现了净利润下降的情况,甚至有三家银行的净利涧下降明显。在利差缩小和贷款增长放缓,以及各种减费使手续费及佣金
6、收入也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银行利润普遍承压,增速相比2022年明显下降。2023年,10家上市股份行的净利润总额为5008.80亿元,相比2022年下降了176.97亿元,同比下降3.41个百分点,2022年的净利润增速为10.7明。同时,各股份行的净利润也呈现较明显的分化趋势,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浙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高于5乐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淅商银行的净利润跌幅超过了10个百分点(见图6)。净利润增速回落主要受到利息收入增速放缓的影响,部分银行也受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减少的影响,如兴业银行。值得注意的是,在资产规模同比增速达7.37$的前提下,净利润的下降会导致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大幅下降。其
7、他收入占比扩大。在收入结构方面,总体上利息净收入占比有所收缩,其他收入占比有所扩大。从绝对值上看,仅有兴业银行和浙商银行的利息净收入有所上升,其余上市股份行的利息净收入均有所减少,8家上市股份行的利息净收入共减少373.47亿元,这是与银行净息差的下行密切相关的。此外,这8家上市股份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256.49亿元,较2022年减少了353.45亿元,体现出股份行服务实体经济、响应国家减费让利政策的担当(见图7)。整体上,非息收入贡献提升,保持了较强韧性。除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非息收入有小幅缩减外,其余上市股份行的非息收入均有所扩大。净息差持续下降。受贷款利率下行和存款成本上升的双重
8、影响,加上银行持续实行让利政策,上市股份行的净息差进一步收窄,2023年的平均值为1.82%,与2022年相比下降T0.24个百分点(见图8)o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及淅商银行的净息差仍然在玳以上,虽然与前些年相比已经下降不少(2019年这三家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2.62、2.59和2.34)o净息差的下降是银行业近几年的整体趋势,随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逐步降低,市场供求关系剧烈变化,金融市场利率及银行信贷利率均处于下行趋势,加上负债端受存款定期化倾向加重的影响,银行负债端利率的下降速度慢于资产端,导致银行息差持续收窄。总资产收益率下降。由于利润增速下降而资产则保持增长,上市股份行加权平均总资产收益
9、率也呈现整体下降趋势。2023年,10家上市股份行的总资产收益率都比上年下降,均值为0.68$,同2022年相比下降了0.08个百分点(见图9)。资产收益率的下降主要受结构和价格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收益率较高的贷款占比下降;另一方面,存量按揭贷款降息导致新增贷款利率下降。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上市股份行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行的下降幅度差异较大。2023年,10家上市股份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06%,相比2022年缩减了1.19个百分点。除中信银行和浙商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与2022年持平或略有增长外,其余上市股份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均明显下滑,尤其是兴业银行与浦发银行,其净资产收
10、益率跌幅超过2.5个百分点(见图10)。-V经营环境复杂,风险仍然可控不良率与逾期率仍然较低。面对经济恢复承压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挑战巨大的严峻形势,2023年上市股份行持续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从资产质量来看,上市股份行不良贷款率均未超过2乐其中招商银行在1%以下,相比上年度,不良贷款率波动不大,且普遍下降,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更为明显(见图11)。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银行能够将不良率压降到当前水平已属不易,显示出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整体来看,上市股份行不良贷款的风险可控。从行业来看,房地产业成为主要的风险源,有8家银行房地产贷款的不良
11、率高于2$,其中有5家高于4缸有7家银行2023年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与2022年相比有明显的提升(见图12)。从逾期贷款率来看,上市股份行的逾期贷款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7家银行未超过2)从变化情况来看,上市股份行整体逾期贷款率呈下降趋势,除渤海银行、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招商、兴业、浙商3家银行逾期贷款率的下降幅度较大(见图13)。风险抵补能力仍然较强。从拨备覆盖率来看,招商银行超过400%,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也均在200%以上,仅民生银行在150$以下。与2022年相比普遍变化不大,保持相对平稳(见图14)e,拨备是商业银行吸收预期风险的跨周期储备,体现了
12、商业银行对未来信用成本的预期,2020年起,商业银行对疫情影响过于悲观预期造成了较高的拨备提取比例,随着经济逐步复苏,部分上市股份行正在收缩前期计提过高的拨备水平。拨备覆盖水平相对较低的民生、渤海、浦发3家银行则选择了更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提高拨备覆盖率。总体来说,上市股份行的拨备覆盖率较高,表明它们具备较强的风险应对能力。但从贷款拨备率来看,10家上市股份行中,有3家银行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早期监管要求,而根据监管部门2018年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的监管要求,所有馄行都符合相关标准(见图15)o三、多渠道补充资本,资本实力保持强劲从各行年报数据可以看出,各家我行的资本
13、充足率在2023年都保持在较高水平。招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高,超过了15%,即使是资本充足率最低的渤海银行也达到了11.58%(见图16)o上市股份行资本充足率较为稳定,表明它们具备较强的抵御风险吸收损失的能力。资本充足率保持较高水平,与多种资本补充工具的应用有关。招商银行在2023年新发了300亿元永续债,中信银行于2023年12月发行了2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中国光大银行于2023年4月先后发行了100亿元和5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浙商银行于2023年5月和11月分别发行了200亿元和1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用于补充二级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业务稳健发展。为了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浙商银行
14、分别于2023年6月和7月完成A和H配股发行,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分别约为97.22亿元人民币及30.12亿港元。有些银行似乎没有这么幸运,配股计划不得不推迟。2023年,兴业银行可转债的转股额为94万元,光大银行为169亿元,中信银行为2.06亿元。虽然上市股份行在2023年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但资本补充工具市场整体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市场总规模的年增加额在1.2万亿元左右。预计未来银行二级资本补充范围有望扩大,平均资本充足率将稳中有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将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让人欣慰的是,内地与香港股市已经回暖,这
15、必将给上市股份行更多的融资空间,不仅有助于银行的配股增发等再融资计划,而且有助于提升可转债的转股率。根据年报数据,上市股份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也有所增长。其中,招商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最高,超过了其他银行,达到了15%以上,其他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也多在10与以上,只有浙商银行的这一指标为9.52%(见图17)。招商银行的一级费本充足率增长得益于2023年11月发行的300亿元永续债。从增长情况来看,2023年上市股份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所增长。从近5年情况来看,上市股份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波动较小,整体较稳定。总体来看,核心一级充足率符合监管要求,最低的狼行也达到8.17%,招商银行达到13.73%
16、其他银行都在8.22%9.76配之间。与2022年相比,2023上市股份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稍微有所提高,表明它们的最高层级核心资本充裕程度在提高(见图18)。但从近5年来看,它们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缓步下降。四、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普惠金融受重视。近年来,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长较快。上市股份行也是一样,2023年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所有上市股份行的普惠型小微信贷余额的总额已突破4.73万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12.28%;从贷款结构来看,普惠型小微信贷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由2022年的11.34%提升至12.28%o从贷款余额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末,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持续 转型 创新 寻求 质量 发展 上市 股份制 商业银行 2023 年年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