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doc
《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1月目 录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3二、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概况4三、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情况51、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变迁52、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部门63、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内容74、我国证券行业主要的法律法规及政策7四、我国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91、竞争形势9(1)证券公司数量众多、竞争激烈10(2)证券公司业务种类相对单一、存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10(3)证券行业出现分化,部分优质证券公司开始确立行业领先地位11(4)证券行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竞争更为激烈13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133、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44、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145、
2、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5(1)有利因素15(2)不利因素17五、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191、发展的规模化192、经营的规范化203、收入结构逐步多元化204、行业竞争的国际化21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我国证券市场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后,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第一批股份公司正式成立。飞乐音响于1984年11 月发行了中国第一只股票。上世纪90 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从试点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经过18 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无论是在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整个市场的规模和各项监管制度上,都取得了举
3、世瞩目的成绩。自2005 年5 月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性制度障碍得以根治,上市公司各类股东的利益基础趋于一致,市场基础性制度和投资者结构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证券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截止2007 年8 月10日国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21.2 万亿元,首次超过我国2006 年国内生产总值21.1 万亿元。截止2008 年底,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625 家,沪、深两市股票市场总市值已达12.13 万亿元,已进入二级市场流通的市值4.52 万亿元,投资者开设的有效证券账户总数达到10,449 万户。2008 年全年境内证券市场筹资达3,336 亿元,沪、深股市股票基金交易
4、总额达485,862 亿元。与此同时,市场中介机构和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证券投资基金成为市场投资主力。然而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8 年,我国遭遇了雪灾、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难,世界经济也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巨大影响,经济增长放缓。2008 年1 月起,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股票指数大幅下滑、股票交易量大幅萎缩、证券市场融资额大幅下降、证券创新业务进展放缓等不利情况。自2008 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迅速而有力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制度性举措。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复苏迹象,投资者信心也得到一定的提振。同时,中央政府和相关金融监管部门也
5、非常重视金融证券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提高证券市场深度、广度的政策,并提出了在2020 年将上海建设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相符合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些政策将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进入2009 年以来,国内证券市场出现了股价指数启稳回升、股票交易量有所恢复的良好局面,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证券市场将继续健康、稳定发展。二、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概况1987 年,我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公司开始兴起。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证券经营机构大多是银行或信托投资公司下设的证券业务部门,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
6、发展和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迅速崛起,证券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资产规模急剧扩张,证券公司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自2001 年下半年到2005 年下半年,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长达四年的熊市,股价指数不断下滑,市场成交量大幅度萎缩,多数证券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恶化,部分证券公司因严重违规经营或资不抵债陷入经营困境。经过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一批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关闭或重组,证券公司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2006 年以来,随着证券市场行情的好转,绝大多数证券公司扭转了亏损局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截止2008 年底,我国共有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107 家,其中创新类证券公司28 家
7、规范类证券公司34 家。2008 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总体经营状况依然保持稳定。2008 年,107 家证券公司的总资产达到11,912.20 亿元、净资产3,584.81 亿元、净资本2,887.40 亿元、营业收入1,251.02 亿元、利润总额597.01亿元,全行业盈利面为88.8%。与2007 年相比,总资产、净资本、净利润等指标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净资本和利润水平依然处于历史较好水平。三、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情况1、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变迁自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以来,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经历了由分散、多头监管到集中监管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8、1992 年5 月以前)是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萌芽时期,主要由上海与深圳地方政府参与管理。第二阶段(1992 年5 月-1997 年底)是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第三阶段(1997 年底至今)是初步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系阶段。目前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体制分为两个层次:(1)证监会作为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并设有地方监管局。(2)中国证券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作为自律组织对会员实施自律管理。2、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部门根据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部门是证监会,由证监会依法对证券市场实行监
9、督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并履行如下职责:(1)依法制订有关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并依法行使审批或者核准权;(2)依法对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登记、存管、结算进行监督管理;(3)依法对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服务机构、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证券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4)依法制订从事证券业务人员的资格标准和行为准则,并监督实施;(5)依法监督检查证券发行、上市和交易的信息公开情况;(6)依法对违反证券市场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3、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内容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内容主要体现在行业准入、对证券从业人员管理
10、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日常监督等方面。(1)行业准入,包括证券公司设立的基本要求、重大事项变更、境内外分支机构的设立、业务资格许可和股权变更的监管等;(2)对证券从业人员的管理,包括证券从业资格管理、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等;(3)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包括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风险监管指标、一般风险准备金的提取等方面的监管;(4)日常监管,包括证券公司的许可证管理、财务会计管理、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谈话提醒制度及对证券公司进行检查与调查等方面的监管。4、我国证券行业主要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证券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分为基本法律与行业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两部分。(1)基
11、本法律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2)行业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主要涉及行业管理、公司治理、业务操作、风险防范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行业管理方面的主要有: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关于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公司治理方面的主要有: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治理准则(试行)、关于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等;业务操作方面的主要有:证券交易委托代理业务指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
12、办法、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指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等;风险防范方面的主要有: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关于对证券公司参与风险投资进行规范的通知、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等;信息披露方面的主要有:中国证券业协会创新试点类(规范类)证券公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关于统一同业拆借市场中证券公司信息披露规范的通知等。四、我国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证券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证券化的进程、投融资体制由间接融资为主逐步转向直接融资以及机构和居民投资金融意识逐步增强等因素为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我国证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困难和曲折,市场
13、的波动性较大,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尚有待完善,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证券公司的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目前,国内证券行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周期。随着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在2006 年付诸实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圆满结束,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以制度创新为推动力的重大转折。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庞大的储蓄资产和证券市场制度架构的重塑,正在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走向成熟。1、竞争形势从 2004 年开始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经过了3 年的时间已顺利完成,31家高风险公司得到平稳处置,清理账户1,153 万个,目前107 家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已达到规定标准。此次综合治理完善了一系列基础性制
14、度建设、进一步健全了证券行业的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完成后,证券公司开始在新的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面临新的竞争形势。(1)证券公司数量众多、竞争激烈截止2008 年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07 家,其中创新类证券公司28 家,规范类证券公司34 家。我国证券行业呈现出证券公司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不高、业务竞争激烈的格局。随着证券市场行情转暖,国内证券公司资产质量得以改善,资本实力得到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也得以提高,市场竞争日益加剧。(2)证券公司业务种类相对单一、存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趋同,业务种类相对单一,收入主要来自经纪、发行承
15、销和证券投资三项业务,少数创新类证券公司可以从事资产管理、权证创设和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但总体上来讲,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差异化尚不显著。2008 年度,净利润排名前10 名的证券公司手续费收入占营业收入平均比例为73.86%,证券投资业务收入与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平均比例分别为13.73%和4.32%,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平均比例仅为1.64%。我国证券公司业务收入还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证券经纪和证券投资业务等风险较高的业务,占比为87.59%;而风险相对较低的发行承销和资产管理业务尤其是创新类业务占行业总业务比重相对较低,只占到5.96%。上述业务结构导致了证券公司在相关业务领域的
16、同质化竞争。(3)证券行业出现分化,部分优质证券公司开始确立行业领先地位在行业低迷时期,部分优质证券公司抓住机会,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开始建立了市场领先地位。2006 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国内证券行业已进入快速成长时期,行业整合加速的发展趋势使得行业领先的公司具备更大发展潜力。优质证券公司增强了资本、网络、业务和人才等竞争要素,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扩大了与其它证券公司的差距。投资银行业务市场份额向少数证券公司集中股票承销业务:2004 年以来,证券市场上发生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实施、深圳中小企业板推出、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暂停、股票询价制度
17、推出、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恢复、大盘蓝筹股大量上市、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再次暂停、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再次恢复、创业板市场即将推出等一系列对投资银行业务影响深远的事件,极大地改变了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竞争格局。成功保荐股票发行上市的证券公司数量明显下降,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少数证券公司垄断几乎所有大盘蓝筹股的承销业务,并凭借大型承销项目在相关领域建立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国信证券、广发证券、平安证券等部分创新类证券公司将保荐承销业务重点转向了以成长性企业为主,并形成了差异化的经营特色,其他证券公司成功保荐承销的项目数量和市场份额明显减少。承销金额列前10 名的证券公司2008 年的市场份额高达72%,承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证券 行业 分析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