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doc
《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doc(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二一三年六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地质灾害基础知识2第一节 名词术语2第二节 云南省地质灾害主要特征5一、崩塌5二、滑坡8三、泥石流14第二章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21第一节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21一、什么是群测群防21二、什么是群测群防网络体系21三、如何确定监测点22四、如何撤销监测点23第二节 分级负责制度23一、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责任23二、层层签订防灾责任书24第三节 应急预案制度24第四节 监测员管理制度25一、监测员的选定条件25二、简易监测及预警设备的配备25三、监测员的培训25四、监测员补助经费26五、监测员监督管理26第五节 “两
2、卡”发放制度26一、“两卡”填制与发放26二、档案信息管理29第六节 巡查监测制度29一、汛前排查29二、汛中检查30三、汛后核查30四、隐患点巡查30五、隐患点日常监测31六、监测数据管理31第七节 汛期值班制度31第八节 灾(险)情速报制度32一、速报时限32二、速报内容32第九节 宣传培训制度32第十节 应急演练制度33第十一节 经费补助制度33第十二节 总结及奖惩34第三章 地质灾害监测员监测及避险工作35第一节 监测员应有的岗位技能35第二节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方法35一、群测群防监测设备35二、地质灾害巡查及简易监测方法37第三节 地质灾害避险工作44一、避险准备44二、地质灾害避险
3、45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46结 语49附录50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50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63三、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73四、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79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86六、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要求89七、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编制要求91八、关于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月报制度的通知95九、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105前 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近年来我国广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是地质灾
4、害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危害严重。受自然条件、人口聚居状况和现有财力、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短期内难以对所有已知隐患点都实施工程治理、搬迁避让或专业监测,群测群防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为加大力度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2013年1月2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号),对继续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按照通知精神,组织编写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旨在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推动群测群防工作责任的进一步落实、群测群
5、防工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工作体系的进一步健全、群测群防知识的进一步普及,为全面提升基层防灾减灾工作能力和成效奠定基础条件。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主要类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地质环境的变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国家有关部委已将我省列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省份,并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省人民政府2010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十项重大措施),从资金、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
6、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将群测群防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结合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省的特殊支持政策,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了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32020),今后八年,中央和云南每年投入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资金,重点开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应急体系建设四大工程。由此可知,今年启动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云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迈入了新的历史征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十项重大措施)、关
7、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精神,结合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编写了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用于指导全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第一章 地质灾害基础知识第一节 名词术语1、什么是地质灾害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省受特殊地质和地貌条件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是最为常见的三种地质灾害类型。2、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明显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迹象,在强降雨等自然因素激发或人类工程活动扰动下,可能发生崩
8、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点或地段。地质灾害隐患又分为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和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两类。3、什么是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由于地球自身的运动变化和自然地质、气候作用形成的、与人类工程活动无明显关联的地质灾害隐患。属于因地质变化而自然形成的隐患。4、什么是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建设活动,造成地壳表面破坏而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属于因人类工程活动而造成的隐患。5、什么是地质灾害危险区已经出现地质灾害活动迹象,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地段。6、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如何分级已经发生地质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
9、适用灾情分级标准;出现地质灾害活动迹象、成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但尚未成灾的,适用险情分级标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做了如下规定:地质灾害灾情分级标准灾情程度分级死亡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特大型301000大 型10305001000中 型310100500小 型3100地质灾害险情分级标准险情程度分级受威胁人数(人)潜在经济损失(万元)特大型100010000大 型5001000500010000中 型1005005005000小 型1005007、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五到位”一是对辖区内居民建房的地质灾害简易评估到位;二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到位;三是地质灾害应急
10、预案到位。四是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到位;五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员落实到位。8、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1、有组织:成立以分管县(市、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2、有经费:每年都有稳定的经费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3、有规划: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县(市、区)政府批准实施。4、有预案:对本县级辖区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应急预案。5、有制度:有地质灾害汛期值班、灾(险)情速报、应急处置方面的规范性文
11、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6、有宣传: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灾减灾日”,有针对群众和中小学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7、有预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并通过电视等传媒和通讯手段向有关人员传播。8、有监测:已发现和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已落实监测员和行政责任人。汛期都实施监测并完整记录。发放“两卡”。9、有手段: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简易监测仪器,监测人员配备了预警工具。10、有警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大隐患点设有警示标志、帖有宣传画,前兆发生时群众能得到预警信息。第二节 云南省地质灾害主要特征一、崩塌(一)一般定义
12、陡坡上的岩土体突然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图1-1)。孤立岩块突然下落叫坠石或落石;可能发生崩塌的陡壁叫危岩或危石;崩积物在坡脚形成崩积锥,多个崩积锥相连形成崩积裙。图1-1 崩塌示意图按崩塌体物质组成分为两大类: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按运动型式再分为倾倒式、坠落式、垮塌式等类型。(二)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有:1、岩土类型。坚硬的岩石和软硬相间的岩体结构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2、地质构造。坡体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形成。3、地形地貌。坡度大于45的山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是发生崩塌的有利地形
13、江、河、沟、湖岸坡,铁路、公路等各类工程的填、挖方边坡,是崩塌多发部位。 照片1-1 彝良县彝河街崩塌 照片1-2 洛泽河两岸陡崖易发生崩塌 (三)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主要有: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是诱发坡体发生崩塌的主要因素,彝良县2012年“9.7”地震引发崩塌灾害137处。2、融雪、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的软弱结构面,从而诱发崩塌。 照片1-3 地震诱发的崩塌 1-4 地震诱发的崩塌毁坏房屋3、地表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冲刷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从而诱发崩塌。4、工程活动。开挖坡
14、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或泄水、堆(弃)渣土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工程活动,都可能诱发崩塌。 照片1-5 崩塌隐患点 照片1-6 坐落在崩积物上的房屋 其他如季节性冻胀、昼夜温度变化等也可能诱发崩塌。(四)崩塌发生的时间规律发生崩塌的时间大致有以下规律:1、降雨和融雪过程之中或稍滞后;2、强烈地震或余震期间;3、开挖坡脚过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4、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5、强烈机械振动及大爆破之后。(五)如何识别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1、坡体大于45且高差较大,坡体成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2、坡体内裂隙发育,危岩体分布较多。3、曾发生过崩塌地段今后还可能再
15、次发生崩塌。4、坡体岩石有破裂响声。具备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六)崩塌发生前兆崩塌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以下征兆(图1-2):1、崩塌处的裂缝由少变多、由断续变连续并逐渐扩大,危岩体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从坡顶出现的新裂缝中,有时会嗅到异常气味。3、不时会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图1-2 崩塌发生前裂缝逐渐扩大二、滑坡(一)一般定义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作用下,或者在切坡、山坡加载等各类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又叫地滑,在民间还有走山、垮山、山剥皮、土溜等俗称。图1-3 典型滑坡示意图照片1-
16、7 滑坡要素(二)滑坡的主要类型1、根据滑坡体物质组成,分为堆积层滑坡、粘性土滑坡、岩层(岩体)滑坡和填土滑坡等。 图1-4 岩质滑坡示意图 图1-5 土质滑坡示意图2、根据滑体体积大小,分为巨型滑坡(1000万方),大型滑坡(100-1000万方),中型滑坡(10-100万方),小型滑坡(10万方)。(三)形成滑坡的内在条件形成滑坡的内在条件主要有:1、岩土类型。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土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体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易发生滑坡;平行和垂直
17、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照片1-8 构造节理面将完整的岩体分割,裂隙发育的岩体沿着岩层层面发生滑动3、地形地貌条件。坡度大于10,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弧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江、河、湖(水库)、沟岸,前缘开阔的山坡和各类工程边坡,常常是滑坡易发部位。照片1-9 容易发生滑坡的地貌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在滑坡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地下水对滑面(带)的软化最易诱发滑坡。照片1-10 电站前池渗水诱发滑坡(四)诱发滑坡的外界因素诱发滑坡的外界因素主
18、要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和浸泡及冻融作用等;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库塘或水渠渗漏、矿山开采等。不利的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相叠加,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图1-6)。图1-6 人类活动与滑坡照片1-11 强降雨诱发滑坡(楚雄)照片1-12 冻融作用诱发滑坡(镇雄)照片1-13 开挖坡脚引发滑坡照片1-14 引水渠渗漏引发滑坡(五)滑坡发生前兆滑坡发生之前,可能出现以下前兆:1、山坡上出现裂缝,裂缝由窄变宽、由少变多、由断续变连贯。图1-7 斜坡地表出现裂缝,斜坡上的建筑物墙壁也发生开裂2、坡脚出现隆起(上凸)现象。3、山坡上的建筑物发生拉裂、
19、错断、歪斜。4、岩(土)体不断出现小规模坍滑。5、有岩石开裂或剪切挤压的声响。6、山坡下部或坡脚处泉水(井水)突然干枯或水位忽高忽低,水质由清变浊等。照片1-15 滑坡出现裂缝导致池塘水位明显下降7、观测资料显示水平位移或垂直位移量明显增大。8、山坡上的树干朝坡下弯曲(俗称“马刀树”,图1-8),说明山坡长期处于缓慢滑动状态。9、山坡上的树木东倒西歪,像一群醉汉(俗称“醉汉林”,图1-9),说明山坡曾经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剧烈滑动,且滑动时间不很久远。 图1-8 马刀树 图1-9 醉汉林滑坡是否发生,不能靠个别现象判定。发现某种前兆时,应尽快对山坡进行仔细查看,综合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六)滑
20、坡发生过程不同类型的滑坡,从孕育到形成都大概经历山坡上出现裂缝、蠕动变形、快速滑动、逐渐稳定4个阶段(图1-10)。图1-10 滑坡发生的过程三、泥石流(一)一般定义在降水、库塘溃坝或冰雪突然大量融化等因素作用下,在沟谷中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树木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或蛟龙等。图1-11 典型泥石流示意图(二)泥石流的主要类型按流域地貌形态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1、沟谷型:沿狭长状沟谷形成,泥石流规模通常较大。2、山坡型:沿山坡坡面形成,沟短坡陡,泥石流规模小。图1-12 沟谷型泥石流图1-13 坡面型泥石流(三)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泥石流突然爆发、来势凶猛,沿
21、陡峻山沟奔腾而下,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危害特点上兼具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双重特征,但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严重。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所到之处,冲毁、淹没、掩埋房屋、农田和各类基础设施,经常造成群死群伤、村毁人亡的灾难。照片1-16 贡山县东月谷泥石流冲毁沟口选厂照片1-17 2009年8月台湾小林村泥石流造成约400人被掩埋2、对交通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毁坏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卷走路上过往车辆和行人。照片1-18 泥石流冲毁桥梁、掩埋汽车(巧家)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电站厂房
22、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积水库、淤塞河道和灌渠等。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冲毁工矿建筑、造成停工停产,甚至导致矿山报废。(四)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形成泥石流灾害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大量松散堆积岩块、泥土等固体物质(物源条件)。二是有一定落差的沟道或山谷,易于物质流动的地形地貌(地形条件)。三是遇有强降雨导致大量来水(水动力条件)。1、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沟床和岸坡上厚度较大的松散土石、沿岸崩塌滑坡可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工程活动在沟谷内的弃土弃渣,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物质来源。2、地形地貌条件:沟谷上游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地质灾害 群测群防 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