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docx
《怎样正确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正确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怎样正确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简洁可理解为:这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辞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如何理解和适应这种新常态?八个字广不拘常例、不违常情:所谓“常例”,被定义为“长期存在于中国政商界的或明或暗的规贝,:一年半多的时间过去,以前大家觉得是常例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公款旅游、迎来送往等,无不戴上紧箍咒.官员以前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再往下看.汹涌澎湃的反腐长卷当中.常例的打破更让人印象深刻。当周永康和徐才厚这种级别的大老虎被拿下之时.大家在惊异之余,应当能品尝出其中的深意20多年来,坊间流传的刑
2、不上常委的所谓常例.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眼中,这不过是个伪命题,在证据确幽的贪腐事实面前,无论是党内资格还是军功章,都无法成为得以幸免的丹书铁券,”至于“常情”,则归结于“千百年来老百姓心中最朴实的常识、常情、常理”:“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之后的第一次讲话就可以发觉.讲话没有高大上的辞藻.通篇都是朴实的常情、常识、常理,让年轻人有工作、买得起房.让孩子上得起学.让老人看得起病,说的都是千百年来中国幼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朴实民本思想。以这种常情的思维去理解习近平的改革、反腐、外交等领域的思路.会发觉这种新常态并不难理解,而且会抱有一种理所应当的期盼。”“苟日新.日日新”。十八界四中全会选定“依法治国.
3、作为主题.是常情:反四风反腐时重点打击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使经济秩序复原正常和理性.是常情:文化、外交上,不再一味地唯西方马首是的.找到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发展道路,也是常情。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一是中高速从发展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塔长其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餐基本特征。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速都是从8%以上的高速挡干脆切换到4%左右的中速挡.而中国经济有望在7%8%的,中高速挡运行一段时间。环戚世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验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1950年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一1990年期间回落至
4、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一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一1994年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速都是从8%以上的高速挡,干脆切换到4%左右的,中速挡而中国经济有望在7%8%的,中高速挡运行一段时间,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各个经济单元能接续发力、绵延不绝,导致发展能量巨大而长久。“比如.当服务业在东部地区崛起时.退出的制造业不会消逝,而是耨移到西部地区.推动西部经济快速增长。二是优结构结构层面.新
5、常态下,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更.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其次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0“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GDP的80%以上,新常态下,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长期趋势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X)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从今年上半年数据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出口则是负2.9%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数量首次超过农
6、村人口。随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镇化速度将不断加快.城乡二元结构渐渐打破。区域差距也将渐渐拉近。收入安排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更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8%,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6%,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仅为74%和7,5%o在新常态下,这种状况将发生变更”瑞士信贷2011年发布的报告预料,将来5年内,中国的工资收入年均增速将达19%,超过GDP增速.在这些结构变迁中.先进生产力不断产生、扩张.落后生产力不断婆缩、退出.既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也使一些行业付出产能过剩等沉重代价。三是新动力从动力层面看
7、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涧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3年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5.8%。制造业的持续艰难表明,珀普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需把发展动力技换到科技创新上来。四是多挑战从风险层面看.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2014年初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接着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潜在风险慢慢浮出水面。这些风险因素相互关联.有时一个点的爆发也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二、中国经济新常态产生的背景从2013
8、年起先,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其次产业而刚刚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比垂升至46.6%。而需求结构方面.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比首次超过投资.从今年半年数据看.消费对GDP培长贡献率达54.4%0这些数据预示看.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在加快.做物流、商贸、餐饮等小生意赚大钱的机会才刚刚到来。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资极为短缺,百姓温饱不足。在彼时的“窘态”下.要摆脱贫困.青出于蓝.就必需奋起直追.全力加速。因此.运用各种条件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体量已今非昔比
9、如今.一年的经济增量,就相当于20年前的全年经济总量,由于总量和基数变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在保就业、惠民生方面的效应也明显增大。所以.如今的中国经济.已不必再纠结干速度,而是站在更高层次发展平台上,在提质增效、换挡升级方面有更多追求。中国经济“做不到”、“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从劳动投入看.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肯定下降.专家预料从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削减2900多万人,这意味着全社会劳动投入增长将逐步放缓。从资本投入看,劳动年龄人口削减的另一面,是被抚养人口增加,抚养支出上升,过去我国人口负担轻.可以维持高储蓄率,从而带来高投资.今后随
10、着储蓄率的下降.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增长也将放缓。而代表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也难以大幅提高。从速度层面看.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做不到”、“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必定会换挡回落。从结构层面看.随若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供应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耗费资本、土地等要素蛟多、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一二产业比重将下降,较少依靠资本、土地等要素、消耗较低的服务业将驶入发展快车道.从而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从动力层面看.过去.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成为驱动中国这一“世界工厂”快速运转的更要动力.时至今日.这些要素价格都发生了质的变更.倒逼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从风险层面看.风险显性化并非
11、经济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随若经济增速放缓,许多原来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起先暴露出来。比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会减弱人们的投资信念.过去积累的楼市泡沫和风险就凸显了出来:在楼市下行预期下房地产企业会暂停购买新的土地,导致以土地财政为重要来源的地方财力惊慌,地方债风险就会显现;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银行的相关贷款就会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表现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一是就业将更充分。服务业吸纳就业实力高于制造业.2012年.其次产业每亿元GDP吸纳就业980人左右,而第三产业可达1200人。新常态下.服务业占比上升、GDP总量
12、增加,就业状况也将明显改善。二是收入将更均衡”就业充分,劳动考收入提升也就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常态下.要扩大消费就应增加居民收入.特殊是增加边际消费&页向更高的低收入者收入.收入安排将渐趋合理。三是社保将更完善,.新常态下.要消退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就应细心编织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四是增长将更平稳。“旧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投资和出口,出口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会常常变更.投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出现过热过冷的波动。而新常态下,更多依靠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五是物价将更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物价相对稳定。比如,物价在2012年和2013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怎样 正确理解 中国经济 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