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泾县矿产资源.doc
《安徽省泾县矿产资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泾县矿产资源.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泾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42010)规划文本编制说明规划附表研究报告安徽省泾县人民政府安徽省泾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42010)提交单位:泾县人民政府、泾县国土资源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 左银海副组长:丁昌贵组员单位:城建委、统计局、计委、经贸委、水务局、环保局、民政局、交通局、供电局、旅游局、林业局、文化局、国土局规划办公室主任: 胡炎庆副主任:吴海洲成员: 李 庆、孙习庆、陈小蓉规划承编单位: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规划承编组成员: 邱瑞龙、戚关林、刘 俊、杨义忠规划提交日期: 2004年10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一节 编制规划目的和依据1第二节 规划的指导思想1第三节 规划适
2、用范围及期限1第二章 区域经济及矿产资源形势2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2一、自然地理条件2二、社会经济状况2第二节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3一、矿产资源状况3二、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现状6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6四、矿山生态环境现状8五、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及管理现状8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第三节 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9一、矿产资源需求分析9二、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10三、矿产资源供需综合预测11第三章 规划目标13第一节 总体目标13第二节 分类目标13第四章 地质调查评价和矿产资源勘查15第一节 地质调查评价15第二节 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15第三节 矿产勘查规划分
3、区16第四节 重点勘查矿种和地区17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8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总体要求18第二节 开采规划分区18第三节 矿产资源总量调控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19第四节 矿业结构调整20第五节 矿业布局21第六节 矿业权市场建设22一、采矿权市场22二、采矿权设置22三、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23第六章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及地质灾害防治24第一节 总体要求24第二节 生产和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24第三节 关闭、停产矿山整治25第四节 矿山环境整治重点工程26一、治理的重点地区26二、治理项目26三、治理措施26第五节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问题防治27一、地质灾害现状27二、地质
4、灾害防治27第七章 规划的实施29第一节 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体制29第二节 严格采矿权审批管理29第三节 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机制30第四节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管理水平31第八章 附则31附件:1、规划编制说明2、规划附表3、规划研究报告规划附图:附图1 泾县矿产资源分布图附图2 泾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附图3 泾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与规划图2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编制规划目的和依据为落实安徽省和宣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加强泾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宣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编制泾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4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执行的技术标准为安徽省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和安徽省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成果要求等。第二节 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县情、矿情实际出发,加强矿产调查评价,优先开发方解石、水泥用灰岩、化工用灰岩,提高矿产品加工
6、深度;调控南型煤、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等矿石总量;加强金属矿产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采矿权市场,加强矿产开发的市场化进程,促进矿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第三节 规划适用范围及期限规划以2003年为基期,20042010年为规划期,适用于泾县行政区域范围。第二章 区域经济及矿产资源形势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一、自然地理条件泾县南依黄山、西临九华山、襟抱太平湖,山川清淑,秀甲江南,是中国宣纸和宣笔的故乡。泾县是革命老区,新四军军部旧址坐落县内云岭。泾县位于宣城市的西部,东邻宣州、宁国,西连青阳,北靠
7、南陵,南接旌德、黄山,介于东经11758-11840,北纬3023-3051,县域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人口35.82万,下辖11镇10乡181个行政村。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地形地貌有中低山、丘陵、河谷平原等,其中山区占57.1%,丘陵占30.8%,冲积平原占12.1%。全县平均海拔约250米,最高峰为黄芷山,海拔标高1174.8米。县域内河流属青弋江水系,徽水河、琴溪河、漕溪、孤峰河等属青弋江支流,向北注入长江。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6,年降水量1500mm左右,年无霜期约239天,年平均日照为2112小时。全年降水量集中在4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县内交通便
8、捷,205国道纵贯南北,322省道横穿东西,各乡镇均有柏油路连通,全县通车里程870公里。二、社会经济状况“九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增长,GDP年均增长8.4%,2000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1:41:3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0.6%。2003年我县GDP达22.2363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GDP为6159元,比上年增长10.3%;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1.43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1.6:38.4:40,其中第一产业5.02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三产业8.66亿元,比上年增长7.5%;财政收入1.16亿元(不含基金),比上年增长7
9、2%。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10425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2225元,比上年增长3.5%。我县2003年外贸出口总额17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4%,比上年增加5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2万美元。全年旅游总收入1342万元,接待游客19.5万人次。“十五”期间实施居民收入递增、城镇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教兴县四大战略,全面提高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GDP年均增长8%,三次产业比例15:45:4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3%。2003年我县有矿山企业163家,采矿
10、业总产值9451.15万元,采矿业总产值占全县社会工业总产值的4.41%;全县矿业从业人数2134人,人均产值44288元。 第二节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泾县截止2003年有矿区(矿产地)90处,其中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15处,小矿23处,零星资源25处,矿点24处。矿种25种,其中金属矿产7种,非金属矿产17种,能源矿产1种。有资源储量的矿种24种,矿区计66处。全县中小型矿床18处,占全县矿区总数的20%,其余矿产地72处,占全县矿区总数的80%。一、矿产资源状况1、基本状况(1)能源矿产煤矿区(矿产地)11处,其中小型矿床5处,小矿6处,资源储量1081.6万吨,潜在资源量30万
11、吨。(2)金属矿产岩金矿产地6处,其中小矿3处,零星资源1处,累计有金金属储量467.66千克,潜在金属储量4500千克。共生银小矿2处,金属储量5.011吨。铜矿产地7处,其中小矿1处,茂林铜山铜矿,铜金属储量7860吨。钼矿产地3处,其中小型矿床1处,钼金属储量3788吨。铅锌矿产地6处,其中零星资源2处,共生矿产地2处,共生金属有银、铜、钼等,累计有铅锌金属储量1356.58吨。铁矿产地7处,其中小矿1处,零星资源1处,累计资源储量46.59万吨。(3)非金属矿产方解石矿区5处,其中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1处,小矿1处,累计有资源储量2888.80万吨,潜在资源量3.5亿吨。水泥用灰岩矿
12、区3处,其中小型矿床2处,小矿1处,累计有资源储量972.88万吨,潜在资源量2800万吨。制灰用灰岩矿区3处,小矿1处,零星资源2处,共生小矿1处,累计有资源储量43.69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产地7处,其中小型矿床4处,零星资源3处,共生零星资源1处,累计有资源储量1201.77万立方米,潜在资源量104354万立方米。据322地质队预测,全县石灰岩资源量可达44.7亿吨。共生饰面用大理岩小矿1处,资源储量20.68万立方米,潜在资源量2467万立方米。冶金用白云岩小型矿床1处,资源储量672万吨,潜在资源量1960万吨。饰面用花岗岩小矿1处,资源储量30.8万立方米。建筑石料用花岗岩零星
13、资源3处,资源储量22.57万立方米,潜在资源量4.8亿立方米。硫铁矿产地4处,其中小矿1处;共生小矿1处,资源储量37.23万吨。玻璃用脉石英矿产地2处,其中小矿1处,零星资源1处,累计有资源储量38.44万吨,潜在资源量220万吨。含钾岩石小矿1处,资源储量392.3万吨,其中C级储量228.1万吨,D级储量164.2万吨。硅灰石小型矿床1处,资源储量16.1万吨,潜在资源量21万吨。建筑用砂矿产地5处,其中小矿1处,零星资源4处,资源储量140万立方米,潜在资源量1170万立方米。耐火粘土小矿1处,资源储量6.6万吨。砖瓦用粘土矿产地9处,其中小矿3处,零星资源6处,累计资源储量139.
14、56万吨。(4)水气矿产泾县地下水天然资源量25279.82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开采资源量10850.53万立方米/年,其中岩溶水6149.09万立方米,孔隙水4269.67万立方米,裂隙水431.77万立方米。2、基本特点(1)全县已知矿种较多,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丰富,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资源规模相对较小。(2)优势矿种为方解石、水泥用灰岩等,合计矿区8处,其中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3处,小矿2处。资源储量占全县总量的52.10%。(3)金属矿产资源找矿前景较好,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钼、铅、锌、铁等。二、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现状1、地质调查评价程度全县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程度与全省相比,总体上不
15、高。1:20万安庆幅、宣城幅和旌德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以及l:20万区域化探测量、水文地质调查、重力测量和航空磁测覆盖全县。80年代以来,1:50万安徽省地质灾害调查、安徽省农业地质环境评价、安徽省国土资源遥感应用研究等覆盖全县。近年来大调查项目中,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先后在本县开展了安徽省江南过渡带银多金属找矿研究、安徽东至青阳泾县地区金银多金属矿评价、部分地区的1:5万矿产地质调查和金属矿产普查。2、矿产资源勘查程度全县有矿区(矿产地)90处,勘探3处,详查5处,普查23处,简测和预查59处。分别占矿区总数的3.33%、5.55%、25.56%、65.56%。1、能源矿产煤矿区11处,勘探3处,
16、详查4处,简测4处。2、金属矿产金属矿产地29处,普查13处,简测8处,预查8处;共生银普查4处,简测2处;共生锌普查2处。3、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地50处,详查1处,普查10处,简测30处,预查9处;其中方解石勘查程度相对较高,矿产地5处,普查4处。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止2003年底,全县已利用矿种20种,共有小型矿山163家,其中生产矿山125家,占矿山总数的76.69%;停产矿山11家;筹建矿山2家;关闭矿山25家。全县年产矿石量101.23万吨;采矿业总产值9451.15万元,从业人数2134人。1、能源矿产煤矿山21家,其中生产矿山14家,停产1家,关闭6家,年产原煤12.13
17、万吨,产值3639.9万元,利润750.54万元,从业人数988人。2、金属矿产铜生产矿山2家,筹建矿山1家,年产矿石量1.2万吨,产值222.5万元,利润51.75万元,从业人数111人。岩金生产矿山2家,停产矿山2家,年产矿石量2.8万吨,产值280万元,利润50万元,从业人数63人。铁停产矿山1家,关闭矿山1家。铅锌关闭矿山1家。3、非金属矿产(1)方解石矿山54家,其中生产矿山48家,筹建矿山2家,停产矿山1家,关闭矿山3家。年产矿石量21.5万吨,产值1182.5万元,利润377.1万元,从业人数520人。(2)水泥用灰岩生产矿山3家,年产矿石量4.46万吨,产值1582万元,利润6
18、0万元,从业人数56人。(3)制灰用灰岩矿山4家,其中生产矿山1家,关闭矿山3家,年产矿石量0.50万吨,产值5万元,利润1万元,从业人数4人。(4)冶金用白云岩生产矿山1家,年产矿石量0.8万吨,产值64万元,利润16万元,从业人数18人。(5)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42家,其中生产矿山33家,停产矿山1家,关闭矿山8家;年产矿石量10.75万立方米,产值268.75万元,利润114万元,从业人数200人。(6)耐火粘土生产矿山1处,年产矿石量0.5万吨,产值10万元,利润6.0万元,从业人数9人。(7)玻璃用脉石英矿山2家,生产矿山1家,停产矿山1家。年产矿石量5万吨,产值60万元,利润18万
19、元,从业人数16人。(7)饰面大理岩矿山4家。2003年年产矿石量0.15万立方米,产值67.5万元,利润6万元,从业人数20人。(8)县内建筑用砂矿山5家,年产矿石量5.5万立方米,产值520万元。(9)全县砖瓦用粘土矿山9家,其中生产矿山6家,筹建矿山3家;年产矿石量7万立方米,产值1904万元,利润73.5万元,从业人数121人。(12)其它矿产县内其它矿产主要包括硅灰石、硫铁矿、建筑石料用花岗岩、建筑石料用砂岩等,其中停产矿山4家,关闭矿山3家。四、矿山生态环境现状我县开采矿山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污染水资源,破坏自然景观。我县煤矿主要为含硫高(2%)的南型煤,开采过程中产生
20、的“三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酸雨,地表污染。全县矿山合计占地面积1093.40公顷,矿山开发过程中破坏土地面积总计20.063公顷,其中非金属矿山132家,破坏土地面积10.598 公顷,占全县破坏土地总面积的52.80%;能源矿山21家,破坏土地面积5.21公顷,占全县破坏土地总面积的25.97%;金属矿山10家,破坏土地面积4.26公顷,占全县破坏土地总面积的21.23%。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面积0.05公顷,造成山体滑坡,引发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矿山生产安全。全县矿山排放固体废物7.15万吨,排放废水4.51万吨。五、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及管理现状我县矿山不完全统计(118家矿山)开采回
21、采率平均为82.54%,其中煤开采回采率平均83.93%;方解石开采回采率达84.66%;水泥用灰岩开采回采率达80%以上;金属矿山开采回采率平均为84.29%。我县地矿行政管理职能基本到位,依法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实施管理,及时查处非法采矿和无证开采,纠正乱采滥挖现象,初步实现了矿业秩序的全面好转。采矿登记和采矿权管理、资源储量管理、矿山年检及年报管理逐步完善,采矿持证率为100%;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正在起步。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全县优势矿产资源方解石、水泥用灰岩的开发利用规模小、效益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属原料型、粗放型经营,矿产品的深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2
22、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存在大矿小开,一矿多家开采的局面,未能形成龙头企业和大型矿山企业集团大规模开发,优质劣用,浪费资源现象较为严重。砖瓦用粘土开采矿山布局不合理,存在与农田争地现象。全县80%以上矿山开采规模小,产值低,生产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3、矿山开采技术落后,开采方法简单。矿山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比较突出。“三废”治理力度不够。矿山开发和矿山修复治理、土地复垦没能统筹规划。4、矿产资源管理不够完善,报表、储量变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监督等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矿政管理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急待增强和提高。第三节 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一、矿产资
23、源需求分析泾县矿产资源供需形势表现为非金属矿产资源能满足需求,且部分销往省内外,能源矿产部分需外购。1、能源矿产:全县消费的能源有煤炭和石油,能源按5%增长率估算,2010年原煤需求量24.69万吨,石油及其制成品需求量1757吨。2、金属矿产:县内2003年成品金自产量12.5千克,省内销售量12.5千克;年产铜矿石1.2万吨,金属矿产品市场需求旺盛。3、非金属矿产:2003年全县方解石加工产品产量为5.3万吨,原矿石产量21.5万吨,其中加工产品销往省内外,少量销往国外;方解石原矿石省外销售量16.8万吨,省内销售量4.2万吨。2010年原矿石需求量100万吨。2003年水泥产量4.9万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泾县 矿产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