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集团消费专题研究:消费复苏缓慢的最大拖累精选版.docx
《社会集团消费专题研究:消费复苏缓慢的最大拖累精选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集团消费专题研究:消费复苏缓慢的最大拖累精选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信达,解运亮)一、消费的高频跟踪指标疫情冲击消费需求,疫后消费实际修复进度持续迟缓。历史数据表明,三大需 求对GDP的拉动中,消费的拉动 作用最为稳定。而疫情的外生冲击,对向来 稳定的消费需求产生了扰动。具体来看,2020年一季度,消费对GDP的拖累 最为严重,达-4. 30%。今年一、二季度同比拉动的跳跃式高增,部分原因在于 去年的低基数效应,实际消费的修复进程仍较为迟缓。后疫情时代下,经济的 回调与消费复苏密不可分,疫后消费需求的修复进度备受市场 关注。市场上常用于跟踪消费的指标,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月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季频)和GDP最终消费(年频)
2、等。 上述指标发布频率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为我们即时观察消费最新 变化带来了一定困难。%20 1:疫情对消费需求产生较大扰动对GDP当季同比对GDP当季同比对GDP当季同比151050-5-10。2 See 占 sz V sz z S 5 我们可以关注市场上哪些高频指标?实物消费领域中,可关注商品销量和价格型指标。我们选取高频指标的依据是,商品的消费需求与销量、价格存 在经济联系,量与价可从不同侧面反映需 求变化。从供需关系来看,当非价格因素引致需求上升时,相关商品的销量和 价格一般会走高。实物商品分项上,我们聚焦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主要原 因是这两类在社零中占比最大且波动较高。根
3、据消费零售额与销量间的内在联 系,汽车类消费可以关注全国乘联会每周公布的厂家零售和批 发数据。根据消 费零售额与价格指标间的联动关系,我们可以跟踪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指标, 进而间接跟踪消费。如:布伦特原油价格、中关村电子产品价格指数和义乌中 国小商品价格指数。服务消费领域中,可关注营收和消费基数相关指标。鉴于数据的公开性和可获 得性,我们主要关注娱乐与出行服 务。根据服务消费总量与营收间的对应关 系,线下娱乐消费可以关注电影票房收入。根据服务消费总量与消费基 数间的 映射关系,出行服务可以关注反映人口实际出行强度的拥堵延时指数。商品消费再次分化,疫情抬头继续扰动服务消费。商品消费领域,从数据表
4、现 上看,石油及制品类零售消费同比增速的变化趋势与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基本 一致。高频数据显示,原油价格9月初不断走高,预计石油及制品消费将有 所回温。乘用车数据整体表现偏弱,一是疫情反复影响生产,二是芯片供给制 约生产。止匕外,中关村电子 产品价格指数和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 的下调,表明电子产品等商品的景气度有所回落。服务消费领 域,受多地疫情 反弹,防控措施收紧,市内交通整体恢复不稳固,8月以来的电影票房收入持 续走低,均不及2020和2019年水平,暑期消费表现承压。图3:乘用车批发销量数据整体表现偏弱二、社会集团消费的分解2.1社零和居民消费的差异社零总额和居民消费增速出现分离
5、意味着社零内部市场主体间消费的结构性 分化。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 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 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餐饮服务收入金额。二者的区 别之一在于市场主体的不同,居民消费数据仅针对居民,社零数据实际上包括 个人(含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和社会集团。因此,当市场 主体间消费出现结 构性分化时,衡量消费的不同指标可能就会出现增速差异。具体来看,2021年 一季度居民消 费支出和社零的同比增速基本持平,而二季度却再度出现分化,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同比上升了 1.48个百分点,而社零总额
6、累计同比 仅上升0. 46个百分点。图8:社零表现与居民消费表现分化(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消费到底有何不同?1)统计视角:社零总额侧重于供给端统计,居民消费侧重于需求端统计。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从商品供给端出发,统计企业或单位通过交易取得的收入 金额。由于其统计时不再区分销售对象,因此社零数据包括出售给个 人和社会 集团(政府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等)两大部分。其中,个人零售包括城乡 居民和入境人员的消费,而社会集团零售是指企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 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居民消费支出主要是从 商品需求端出发, 统计居民或者住户对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总额,这一统计数据仅针对
7、居民部 分,不含社会集团。2)统计范畴:居民消费与社零总额的统计范围存在交集。社零包含实物商品消 费和餐饮服务,而居民消费包含 实物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包括以货币形式购 买的货物和服务支出、以实物收入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消费、自产自用的货 物价值、银行中介服务支出、保险服务支出和自有住房服务支出等。二者的主 要差别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统计包括城乡居民建房用的 建筑材料。居民建房支出被视为投资,因此不纳入居民消 费支出的统计范围。 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除餐饮外的非物质性服务消费。社零将餐饮服务 视为特殊的商品,因此将其纳入社零总额的统计范围中,而居民消费支出还包 括其他非
8、物质性服务的消费。三是社零总额不包括居民自产自用的产品,而居 民消费支出则包括对这些产品的消费。由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不考虑居民建房支出时,居民消费支出与社零总额 的重叠部分可近似视为居民社零,包括居民商品支出与餐饮支出。2. 2社会集团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分解方法为更加准确地把握消费结构性分化的趋势,我们将社零数据按销售对象拆解成 居民社零和社会集团社零(不考虑 入境人员消费)。我们的拆分思路如下:先 推算全国居民消费季度数据,从中分拆出商品消费的部分,再估测全部居民社 零和社会集团社零。第一阶段:推算全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季度数据。人均消费支出X总人口数=全国居民总消费支出(包括居民商品支出与服
9、务支 出)。相比GDP 口径下的“最终消费支出”(年频),人均消费支出(季频)更为高 频,便于即时观察居民消费支出情况。总人口数为年频数据,我们采用线性插 值法将其转化为季频,与人均消费支出相乘,可计算出全国居民总消费支出的 季频数据。结果显示,疫情前全国居民总消费支出的累计同比增速稳定在7%- 8%之间,2020年一季度下挫幅 度最大,增速低至-8. 2%,随后降幅逐渐收窄。 2021年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呈现持续改善态势,从两年平均增速 来看,一、 二季度分别回升至3. 9%, 5.4%,但仍与疫情前水平存在差距。10: 2020年Q2至今全国居民总消费支出第二阶段:利用居民商品消费占比测算
10、居民商品消费。全国居民总消费支出X遗漏消费系数义居民商品消费占比=全国居民商品消费 支出。我们将估测得到的全国居民总消费支出,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最终消费支 出相比较,发现二者间存在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数据比住 户调查中的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多核算了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等内容。更 重要的是,“人均消费支出” 口径下的数据,并不披露其中商品消费的占比有 多少,但GDP 口径下的“最 终消费支出”数据分别公布商品和服务消费占 比。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我们构建消费遗漏系数(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全国 居民总消费支出)来调整全国居民总消费支出,与居民商品消费占比相乘,计 算出全国居民商品
11、消费支出。第三阶段:估测全部居民社零和社会集团社零。全国居民商品消费支出X遗漏餐饮系数=居民社零。在我们前面估测出的全国居民商品支出中,已将餐饮服务剔除在外。为保证与 社零总额口径的一致性,我们需要 将餐饮消费再次还原。为此我们构建一个遗 漏餐饮系数(社零总额/商品零售额),利用该系数调整后得到全部居民社零。 在统计局公布的消费三大指标中,社零总额是推算社会集团消费最基础的总量 数据。当我们将入境人员的消费忽略不计时,可以通过社零总额和居民社零消 费两个数据,倒挤出社会集团社零的消费额。分拆结果显示,社会集团消费对社零总额的影响很大,占比接近一半。截至 2021年二季度,社会集团消费在社 零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集团 消费 专题研究 复苏 缓慢 最大 拖累 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