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提价专题报告:成本催化格局优化精选版.docx
《食品饮料行业提价专题报告:成本催化格局优化精选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饮料行业提价专题报告:成本催化格局优化精选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泰君安,警猛、李梓语、徐洋)Ol啤酒:成本上涨是直接提价主因此轮行业性提价自3Q21启动行业性提价自3Q21启动,提价预期持续升温。根据渠道调研,21年8月青岛 啤酒纯生终端供货价在山东省内从78元提至82元;9月华润勇闯天涯换新包 装后出厂价 全国范围内大致提升4元/箱左右。根据草根调研和渠道 反馈,我 们预计21年4Q21至22年年初,青啤或将对大 单品全国性提价,润啤或将对 普低档产品全国性提价。提价常态化,策略散、零、快。根据公司交流,预计青岛啤酒未来“提价常态 化”,提价策略散、零、快。根据前期渠道反馈,2020年青啤对超过200个 SKU进行了不同区域的不同程度的顺价/提价,2
2、021年以来,2月 汉斯小木屋 陕西终端一箱提1块5, 3月纯生经典上海终 端。预计该趋势将延续。提价包括不同形式的包装升级。除直接提价外,提价形 式还包括包装升级、小 瓶装替代、罐装化率提升等形式。截至2020年,润啤、青啤罐化率水平在 30%27%左右,对标日本50%罐化率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青啤、重啤 积极推出330IlII装,终端动销情况良好,实现变相 提价。青啤于21年上半年 推出经典国潮装,润啤9月推出勇闯升级装。成本上升推动之前三轮行业性提价啤酒毛利率较低,原料、包材成本占比较高。啤酒价格相对较低,毛利率低于 其他酒精饮品,国内头部企业的毛利率普遍在40%左右。啤酒生产的直
3、接成本 以包材和原材料为主,包材包括纸箱(瓦楞纸)、铝质易拉罐、玻璃瓶等用于 包装和运 输啤酒,原材料包括大麦、大米、啤酒花、酵母等用于酿造啤酒。以 青岛啤酒曾披露的数据为例,包材在直接成本中占比达49%,原材料占比达 24%,合计占比超过70%。这导致啤酒终端价格受上游原料包材价格波动的影响 较大。过去三轮行业性提价:成本上升推动复盘主要啤酒品牌历史提价情况,成本上升起主要推动 作用。2000年以来, 啤酒行业主要经历了三轮行业性的直接提价,主要都是由原料包材等成本上涨 驱动的。第一轮行业性提价发生在2007-2008年,主因是原料 价格上涨。2007年澳大 利亚产区受灾,大麦产量锐减 导致
4、全球大麦价格飙涨,大麦进口价由每吨170 多美元涨到450-500美元。同期国内甘肃地区麦芽生产企业的大麦收购价从 2000元/吨上升至3500元/吨,其他原料 如啤酒花由3万/吨涨至9万元/吨, 辅料大米每吨也上涨数百元。第二轮行业性提价发生在2011-2012年,主因是原材 料、运输、人力成本上 涨。因美元贬值,世界主要产麦区价格上涨,同时国际航运价格及燃油上涨, 导致原材料及运输成本高企。同期人力成本也有所上升。O第三轮行业性提价发生在2017-2018年,主因是原 料、包材成本上涨。2017 年,由于澳大利亚和欧盟大 麦减产,进口大麦价格不断上涨。环保政策影响 下,瓦楞纸、玻璃价格亦有
5、较大幅度增长。成本上涨驱动局部提价,结构优化是长期趋势成本大幅上升是啤酒企业直接提价的主因,提价动作总体较谨慎。复盘行业以 及主要酒企的历史提价情况看,成 本推动的行业性提价在时间点上较为一致, 幅度多在5%-10%,主要原因通常是原料、包材成本的大幅上涨,直 接提价可 以缓解短期成本压力。直接提价主要体现为针对优势市场、优势产品的局部提价。啤酒薄利多销的快 消品特征较为明显,消费者对价格 较为敏感,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偏弱。从 历史情况看,主要酒企倾向于在具备份额优势的区域市场进行提价或 针对优势 产品进行局部提价,提价策略受竞争格局影响较为明显。我们认为,主要酒企 为应对本轮成本上涨,仍
6、存在直接提价的可能,形式将主要体现为小范围提 价、局部顺价等。直接提价是短期策略,产品结构提升是长期趋势。从青啤、华润、重啤等头部 企业战略方向看,直接提价更多是短期、局部性的策略,而产品结构升级才是 消化成本上涨、提升利润率的首选。相比于老品直接提价,高端化新品推出、 品类升级更易使消费者接受,更有利于维护价格体系和既有的优势格局。对国 内啤酒龙头而言,产品结构升级尚有较大空间,高端化是长期趋势。根据渠道 调研,我们预计9月行业销量单位数下滑,但润啤SUPerX 1H20实现50%以 上增长,3Q21仍保持双位数增长;青啤9月经典、1903保持双位数增长,结 构升级趋势明显。02乳制品:奶价
7、上涨+竞争缓和,促 多形式提价奶价三轮上涨,本轮周期预计至2022年2009、2013 2019年奶价上涨,本轮周期或延续至2022年。2008年以来,国 内原奶价格曾出现两轮上涨周期,分别发 生在2008-2009年和2013-2014年。 2019年至今,原奶需求高单-双位数增长,20年爆发疫情,白奶类产品需求激 增,加 剧了结构性供小于求,奶价由温和上涨转为急速上涨。结合供需平衡测 算、上游竞争格局分析、动因分析,我们判断,本 轮原奶价格上涨周期将延续 至2022年。2013年直接提价复盘,2020年12月启动提价周期原奶价格上涨,或将多方式提价。乳制品行业创新较快,主要以结构升级消化
8、成本上涨,但当奶价过快上涨时,龙头亦会 直接提价。2020年12月开始,龙 头乳企启动提价,复盘2012-2020年,上一次直接提价周期为2013年,相似之 处在于1)原奶价格急速上涨;2)终端需求良好;3)竞争态势趋缓。不同之 处在于1)奶价上涨驱动因素;2)需求结构;3)竞争 格局。综合以上因素分 析,我们判断,1) 21年仍存在提价可能,2)总体幅度将弱于上一轮,3)形 式将以直接提价+买赠 收缩+产品结构升级。03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提价驱动吨 价提升产品升级为主,辅之提价,吨价持续提升趋势不变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仍将持续。随着城镇化水平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逐渐提升,消费升级
9、趋势越演越烈,叠加中老龄人口占比的边际提升,消费 者对于调味品的品质及健康属性愈加重视。参考日本酱油的升级之路,我们分 析认为中国调味品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乃大势所趋。受成本上涨推动,直接提价驱动吨价上行。由于当前调味品市场各大参与者仍 处于相互制衡的竞争状态,大多情况下只有在原材 料价格显著上行压缩盈利空 间时,提价工具才会被动用。回首过去,为了对冲大豆、白砂糖及包材等主要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主 要调味品厂商已经形成4年左右的提价周期。本轮成本上涨明显,海天率先提价。21年年初以来,大豆、豆粕及包材等成本 价格明显上行带来的成本压力较大,龙头海天已公告提高酱油、蛀油、酱料等 部分产品出厂价3%7
10、不等,于21年10月25日起执行。根据草根调研结合 成本上涨情况,我们预计恒顺大概率将于21年月提价,涪陵榨菜或将通过 产品升级等方式变相提价。同时根据行业竞争格局和历史情况,中炬、千 禾一 般晚于海天一至二个季度提价。龙头引领下的行业提价潮有望到来。成本上涨加速竞争格局优化,龙头集中度边际提升成本压力下,中小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调味品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迫使下游落后产能出局。当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下游 龙头企业有两种应对方式:一种是通过产业链各环节分担,通过提价将成本上 行压力 转嫁出去;另一种是通过产品结构升级、规模效应及技术效应消化成本 上行压力。而小厂由于产
11、品市场竞争力弱同时规模 小、技术落后,所以在成本 上涨时既无法主动通过提价转移压力,又无法通过规模与技术效应内部消化压 力,因此成本上 涨将会不断考验小企业的现金流能力,压缩其盈利空间,使其 自动出局。04速冻:调结构、控成本、提价减促 对抗成本压力速冻为成本敏感型,调结构、控成本、提价减促对抗成本压力速冻火锅料制品和速冻面米食品以鱼糜鱼浆、禽畜肉类、粉类等为主要原材料 (不同的产品品类与产品结构决定成本结构不同,例如安井主要以鱼糜、肉类 等为主,三全主要以肉类、油类、糖类等为主,惠发主要以鸡肉等为主),原 材料在产品成本中占比70-80%,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行业的盈利水平有一定 影响。针对成
12、本上涨压力主要有从三方面出发进行调整:一是调整产品结构, 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二是控制成本,例如安井通过经济采购、储备原料、 规模效应等多方面带动成本下降;三是直接提价,或适当压缩营销费用实现成 本优化。】安井食品:通过增加原料储备、强化规模效应控制成本增加原材料储备,对抗其价格上涨风险。安并通过增加原材料储备减低原材料 价格上涨的风险,2020年原材料占库存商品比重达到55%,高于三全的原材料 占比23%,以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为主的海欣、惠发也保持着较高的原 料储备。规模效应凸显,保证产品成本稳定。随着安井的产量不断提升,对原材料的采 购规模也持续增加,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也逐渐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饮料 行业 提价 专题报告 成本 催化 格局 优化 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