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新模式分析.doc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新模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新模式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新模式分析摘要:近年来,山丹县主动应对农村土地流转迅速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的新形势,在推进农技推广事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建设现代农技推广的发展道路,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研究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新方法和集成推广区域技术的新模式,探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总结形成了“立足主导产业、突出新型主体、紧扣关键节点、区域整体推进、全程全员服务”的山丹农技服务模式,使山丹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运行机制更加灵活、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协调推进更加融洽、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能力更加增强、服务水平更加提高、服务成效更加显
2、著,为全省农技推广全程社会化服务凝练了经验,打造了样板。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山丹县 一、因地制宜,立足主导产业 紧密结合山丹的生态类型、光热资源和生产条件,布局产业,打造基地。在南部高海拔冷凉区域培育了马铃薯种薯繁育和油菜制种产业基地;在中部温寒区域培育了马铃薯商品薯、原料,油菜,啤酒大麦产业基地;在北部温凉区域培育了中药材、高原夏菜产业基地;在高海拔、气候冷凉、土壤瘠薄的区域,培育形成了燕麦、藜麦产业生产基地。同时,一方面在整合相关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农民土地确权,按产业需要适度规模化推进,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以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依托,引导种
3、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高产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因人制宜,突出新型主体 根据支柱产业不同特点和所在不同的区域类型,针对种植、农机、销售等关键环节的特征,不断探索,建立了适宜山丹县的四种土地流转模式,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一是能人带动型。发挥县内能人优势,积极搭建能人创业平台,支持对外合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租赁农民土地发展规模化经营,带动土地流转。二是企业基地型。发挥加工流通龙头企业的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租赁承包农户土地建立核心原料基地,发展订单农业。三是主体经营型。按照“长期流转、股份经营、合作发展”的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
4、主导,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组织抱团发展,促进土地整村规模经营。四是亲友托管型。引导全家外出务工和进城经商的农户,将承包地托付给自己的亲朋和邻居代耕代种,以此形成托管式的土地流转。 三、因事制宜,紧扣关键节点 紧紧抓住产前、产中、产后关键时期,紧扣农事操作关键节点,在最佳时期,依托专业合作组织,把推荐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配套的生产资料,落实到农民的田间地块。一是产前紧扣种子供应、新技术落实、示范点建设等关键节点,充分利用实体店和电商,把优良品种、配方专用肥、农药和地膜等统一配送到田,保证农用物资供应到位。二是产中紧扣农机操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节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技术 推广 体系 运行 新模式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