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docx
《某某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某某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某某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主线,统筹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要素集成,构建“无废”发展新局面,形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新发展格局,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某某贡献力量。(二)基本原则。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以
2、降碳为战略方向,发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减污降碳重要作用,加强各部门各领域协同联动,强化建设工作系统性、协同性、连续性,构建谋划、部署、推进、考核一体化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体系。创新引领、市场驱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无废城市”建设全过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思路方法,强化科技支撑,激发市场活力,将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加强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依法治理、分类施策。坚持遵法守法用法,运用法治方式,因地制宜设定固体废物治理任务、方法、措施、路径,不断优化完善阶段性建设指标体系,依法压实各方责任,依法治污、因势利导,破解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中难
3、点堵点问题,保障“无废城市”建设有力推进。党政主导、全民共建。坚持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落实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过程,加强“无废城市”建设组织推进,大力宣传“无废城市”理念,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治共建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格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三)工作目标。启动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按照全省梯次发展模式,有序纳入国家建设行列。“十四五”时期,全市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生活源和农业源固体废物充分资源化利用,绿色低碳“无废”理念普遍形成;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和管理信息“一张网”基本建立,固体废物治理体系
4、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二、主要任务(一)强化政策制度落实,完善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体系。1.落实污染防治内生机制。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某某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强化主体责任。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将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梳理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监管内容,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做到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依法公布环境信息,依法依规将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处置企业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范围。(市生态环境局、市
5、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及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及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2 .强化标准规范支撑作用。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单位参与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定,促进上下游产业间标准衔接。以煤阡石、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秸秆等大宗固体废物消纳为重点,支持企业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的内控标准。(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 .完善固体废物分类统计。健全固体废物统计,完
6、善各类固体废物数据统计范围、口径和方法。将工业固体废物统计与排污许可有机结合,督促企业依法提供工业固体废物数据信息。完善危险废物统计范围,依托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单位,将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纳入统计体系。探索开展建筑垃圾统计,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管控。完善生活领域和农业领域固体废物统计,建立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快工业绿色升级,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1.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装备、医药、纺织、造纸、皮革等重点行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加快发展
7、绿色新兴产业。促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等行业兼并重组。实施工业企业“四个一批”工程,推动企业入园进区。优化工业用能结构,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行业煤炭消费,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 .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双超双有高能耗”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实现全覆盖。围绕钢铁、建材、石化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和开发区,推动绿色设计、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重点企业建成绿色工厂,汽车生产企业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具备条件的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
8、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 .以钢铁产业为重点引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从源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作用。推进钢铁行业短流程改造。优化钢铁行业原燃料结构,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提高废钢、废铁、煤尘、烟尘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打造钢铁冶金行业“固废不出厂”的全量化利用模式。结合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重大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实现钢铁行业碳排放达峰,争创钢铁行业“无废工厂”示范企业。(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4 .促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开展存量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排查,推
9、进粉煤灰、煤歼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化工废渣等在有价组分提取、建材生产、生态修复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在厂区内、园区内、省域内协同循环利用,培育省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园区、企业。(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5 .推进再生资源高效利用。以铅蓄电池、动力电池、电器电子产品为重点,推行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积极推进风电机组叶片、光伏组件等新兴产业废物循环利用。支持金属冶炼、汽车制造、造纸等龙头骨干企业与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合作,鼓励废钢铁、废纸、废旧轮胎、废塑料等绿色分拣加工。提升再生铜、铝、钻、锂等战略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比例,推动多种有价组分综合回收
10、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固体废物源头减量。1.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从日常餐饮入手,坚决制止浪费行为,推广“光盘行动二减少餐厨垃圾。引导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推进绿色发电,减少煤电比重。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规范回收利用。开展绿色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快递包装材料源头减量,减少电商快件过度包装、二次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机关事务保障中心、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 .加强生活垃圾管理
11、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合理布局建设废旧物资回收体系,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融合。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推广堆肥、沼液、沼渣等产品应用。沿海区域建立健全“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实现岸滩、入海河流和海洋垃圾常态化防治。(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 .多点打造特色“无废”细胞工程。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探索创建多场景“无废”模式,
12、大力厚植“无废”理念。创建“无废小区”,鼓励建设“二手市场”,推动二手商品流通,发展共享经济,方便居民交换闲置废旧物品。创建“无废乡村”,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充分回收等“无废农村”模式。创建“无废景区”,旅游景区、度假区做好生态化开发,倡导绿色低碳旅游。创建“节约型机关”,规范垃圾分类投放,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废纸、废一次性办公用品产生,倡导低碳出行。探索工矿废弃地多元化发展,综合选用土地复垦、工程绿化、景观建设、文旅开发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机关事务保障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强重点
13、环节管控,推进建筑垃圾多维综合利用。1.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落实建设单位建筑垃圾减量化主体责任,将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费用纳入工程概算。鼓励新建住宅建设单位提供全装修成品房。城市建设改造中,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装配式装修,有序提高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2 .推进建筑垃圾多渠道消纳。统筹工程土方调配,新建工程开展土方平衡论证,实现区域内就近消纳处置。对堆放量较大、较集中的建筑垃圾堆放点,开展环境影响分析,通过堆山造景、建设公园等方式,实现建筑垃圾堆砌地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在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烧结制品及回填等领域,推广使用经处理的建筑垃圾。在城市更新和
14、存量住房改造建设中,特别是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项目,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品。推进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采取固定与移动相结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建设模式,实现就地就近综合回收利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严格环境风险防控,提升危险废物综合治理能力。1.严格危险废物源头管控。积极推动源头减量,年产生危险废物量100吨以上的企业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持续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全面落实涉危险废物企业法人主体责任承诺制,严禁委托无资质第三方转运处置,严防风险外溢。建立“一长三员”网格化管理机制,增强风险内控力。以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为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某 十四 时期 城市 建设 工作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