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
《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与建立单位项目名称*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立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与项目负责人项目承办单位:*县民政局法人代表:*项目拟建立地点*县80个中心村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县工程咨询中心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县工程咨询中心承受*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委托后,即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展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与省市有关文件、规、协议,对该项目进展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1.3研究的依据与围研究依据1、承办单位对此项目进展可行性研究的委托书2、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
2、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4、省殡葬管理方法5、市殡葬管理方法商发2008号6、*县殡葬管理方法民发2008号7、*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二五开展规划8、*县“十二五民政事业开展规划9、*县北关镇等80个村镇开展总体规划10、有关设计标准与规11、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与根底数据研究的围根据国家对建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在对项目的建立条件进展了实地查勘,对项目背景与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立条件、建立容与规模、建立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平安与节能、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机构和定员、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展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
3、目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立的容、方案、投资、资金筹措和效益评价,为项目的决策和建立提供可靠依据。1.4项目建立的必要性随着*县殡葬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全县火化率居市前列。尤其是解决好占总火化总量80%以上的农村死亡人口的骨灰安葬和处置问题,那么是殡葬改革目标最终能否实现的关键。解决好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理问题,不仅对深化殡葬改革有着深远意义,也是建立“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靠行政手段,也不能单靠说服教育,应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那么,切实解决群众安葬和处置骨灰的实际问题。建立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是国家政策所鼓励的,有着占地小,对土
4、地的需求有限,维护费用较低不需要大量的水、电和采暖,可循环使用,且距离群众较近,方便群众祭祀等优点。建立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不仅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置的问题,也可使群众逐步形成一种科学、文明、安康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彻底解决农村骨灰存放难问题,有效遏制农村骨灰二次土葬,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从全县实际情况看,县城居民死亡人口的骨灰根本都存放在县殡仪馆和公墓,而农村死亡人口骨灰95%以上是被丧属带回农村进展安葬。将骨灰带回农村安葬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群众“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认为人死后即便是火化了也应该将骨灰埋葬起来;二是农村没
5、有骨灰存放设施,而大多数群众居住地距离县殡仪馆公墓较远,把骨灰存放到县殡仪馆公墓,祭祀不方便,往返时间长,花费也较高。因此,全县农村每年有近3000具骨灰用或大或小的棺材进展 “二次土葬,使耕地里出现大量坟头。这不但没能节约土地和木材,反而使群众经济负担加重,也使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习俗死灰复燃,与殡葬改革的本义背道而驰。“二次土葬成为伴随殡葬改革的老大难问题。建立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不但减轻了县殡仪馆或公墓骨灰存放的压力,解决了农村群众骨灰存放难的问题,方便了群众祭祀,从根本上也解决了散埋乱葬和骨灰装棺二次土葬问题。对破除封建迷信陋习,节约土地,引导群众树立安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发挥
6、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项目的建立是切实必要的。1.5建立容与规模根据*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立规划,全县共建立80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一般2-3个连片的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集中的地址建有一所公益性骨灰堂公墓,骨灰堂公墓占地面积控制在10000平方米折合15亩,其中骨灰堂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2000个格位。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为9200平方米,安葬骨灰的单人墓穴占地不超过1平方米,双人合葬墓穴占地不超过1.2平方米,墓碑要小型化,尺寸不大于40CM60CM。具体到每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其主要建立容为:1、骨灰堂占地800平方米,骨灰堂主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2、大
7、门:主入口设计为一座仿古牌楼,牌楼高3.5m,宽4m。2、祭祀炉2个3、门卫6DArd0F&uHnXdb4#IksxIwl67TB*9(U$o4J4Eie&wAnEO#d#UvE室,面积8平方米3、绿化工程:绿化率大于40%。4、效劳设施:设置消防和电子防盗等配套设施,以保障存放骨灰平安。5、供电与给排水配套建立工程村级公墓骨灰堂要按“五个一 的建立标准建立,即一个大门、一条道路、一个醒目的标志或标志性建筑、一个规的名称、一个明晰的界限四边。四边可以建砖石围墙,也可以栽种花椒树、冬青树、槐树等组成篱笆墙。公墓应当保持整洁肃穆,墓区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墓穴排列整齐,标准统一,做到墓区规划合理,环
8、境园林化;骨灰堂外观上要区别于居民住房,设置祭奠台,骨灰存放架要摆放整齐,院要美化绿化。选用废荒瘠地与村庄改造废弃地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那么上在瘠地和不宜耕种的土地选址,不得在河流堤坝、铁路、公路两侧和开发区、风景名胜区、根本农田保护区选址。,提倡以卧碑为主。1.6环境影响项目建立期间和运营期间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建立期间应加强管理,对物料堆放点进展必要的防护措施,多余土方与时清运,要采取设标牌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人群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1.7项目管理与实施本项目承办单位为*县民政局。为做好建立项目的各项工作,成立项目建立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项目建立
9、期3年。1.8项目招投标方案招标的围包括根底设施建立的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理招标、施工企业选择招标三项,拟全部面向社会进展公开招标。1.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申请彩票公益金34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1.10效益评价项目建成后,可免费为农村群众提供骨灰存放效劳,同时xsM为村民提供了一个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文明HkGvPG6PFQnlyj1BTHTss2nQd0!CnZeHzf场所。不仅可以减少群众办理丧事费用J#86OxxuCs,还可以节约大量土地,促进社会风气和殡葬改革工作安康开展,有较好的经济效益。1.12结论与建议项目的实施,对破除丧葬规陋习,建立完备
10、殡葬效劳设施和殡葬管理效劳网络,反对封建迷信,形成文明、安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从我国当前大环境方面都是可行的。建议建立单位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进程,积极落实建立资金,落实设计与施工单位,尽早开工,保持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建立,与时投入使用,尽快发挥项目应有的效益。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立必要性2.1项目背景以人为本,把握难点,确立建立乡镇骨灰堂的科学思路。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全县火化率根本到达了100%,实现了殡葬改革目标的第一步。但如何解决大量骨灰的安葬和处置问题,尤其是解决好占总火化总量80%以上的农村死亡人口的骨灰安
11、葬和处置问题,那么是殡葬改革最终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城市死亡人口的骨灰根本都存放在县殡仪馆公墓,而农村死亡人口骨灰95%以上是被丧属带回农村进展安葬。将骨灰带回农村安葬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群众“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认为人死后即便是火化了也应该将骨灰埋葬起来;二是农村没有骨灰存放设施,而大多数群众居住地距离县殡仪馆公墓较远,把骨灰存放到县殡仪馆公墓,祭祀不方便,往返时间长,花费也较高。因此,全县农村每年有近3000具骨灰用或大或小的棺材进展 “二次土葬,使耕地里出现大量坟头。这不但没能节约土地和木材,反而使群众经济负担加重,也使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习俗死灰复燃,与殡葬
12、改革的本义背道而驰。“二次土葬成为伴随殡葬改革的老大难问题。面对这一实际问题,县民政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一致认为:解决好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理问题,不仅对深化殡葬改革有着深远意义,也是建立“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靠行政手段,也不能单靠说服教育,应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那么,切实解决群众安葬和处置骨灰的实际问题。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建立农村骨灰堂公墓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虽然前期建立投入大一些,也存在后续管理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农村骨灰堂公墓占地面积小,对土地的需求有限,维护费用较低,可循环使用,且距离群众较近,方便群众祭祀。不仅可
13、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置的问题,也可使群众逐步形成一种科学、文明、安康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2项目建立必要性农村骨灰堂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与围广,影响面大,是涉与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县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有的村乱建墓地,墓穴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墓碑越建越高;存在着在耕地上乱埋滥葬骨灰的问题;上坟祭奠存在着引发火灾隐患;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规划建立和精神文明建立,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广阔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加强和规城乡公
14、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立和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事业的安康开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政府各级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要工作,努力创造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文明城市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节约丧葬用地等优良作风,革除丧事大操大办、棺椁二次下葬等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安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快全县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立是必要的,而且迫在眉睫。第三章 建立条件4.1地理位置*县80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利用脊地,或经土地流转后废弃荒地,同时,尊重当地群众的意见,在选定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时,邀请当地有影响的村民代表参与一道择地,便于大多数人承受,交通相对便利。4.2自然条件气象项目区所在地位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区,属暖
15、温带季风气候,四季清楚。形成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温暖适中的气候特征,各主要气候数据如下:年平均气温13.9最热月平均气温27.1最冷月平均气温-9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是低气温-18.9多年平均降水总量711.9mm平均相对温度69%无霜期206d年平均日照时数4430.7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7%主导风向E.N年平均风速3.2m/s水文项目区所在地地处黄河巨大冲积扇的中部,豫东平原的中部偏北。该景区地形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坡降1/5000左右,海拔高度在40.166.7m,相对高差26.6m。附近有贺河、扬河等骨干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水量不丰,其水量补给主要依靠黄河引水。
16、地质地貌据工程地质分析,旅游区所在地地层属第四系全新河流相沉积层,主要为粉质、粉土、粘土层,地基承载力在100150Kpa之间,地质条件较好。地震烈度据中国地震列度区划图1990,该区地震根本烈度为7度。4.3根底设施条件本项目位置交通比拟便利,水电设施比拟完善,均可满足项目需求。1、供水项目所在地根本实现了自来水供给,敷设有给水管,可满足用水需要。2、排水在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新建排水管沟,确保排水顺畅。3、供电拟建场地电力供给充足,可满足项目所需供电。4、交通项目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交通比拟便利。5、通讯*县通讯条件良好,万门程控已开通。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交流便利,可以满足项目通讯需
17、求。4.4材料来源与运输条件本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有:生石灰、沥青、碎石、石料、水泥、木材、钢材、电缆、中粗砂等,其主要材料通过汽运均可由当地购得。第五章 建立容与规模5.1项目建立指导思想1、贯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等方针,2、按照“城乡一体,整体推进,一步到位,全面规的原那么;3、坚持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5.2建立容与规模根据*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立规划,全县共建立80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一般2-3个连片的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集中的地址建有一所公益性骨灰堂公墓,骨灰堂公墓占地面积控制在10000平方米折合15亩,其中骨灰堂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2000个格位。
18、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为9200平方米,安葬骨灰的单人墓穴占地不超过1平方米,双人合葬墓穴占地不超过1.2平方米,墓碑要小型化,尺寸不大于40CM60CM。具体到每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其主要建立容为:1、骨灰堂占地800平方米,骨灰堂主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2、大门:主入口设计为一座仿古牌楼,牌楼高3.5m,宽4m。3、祭祀炉2个4、门卫6DArd0F&uHnXdb4#IksxIwl67TB*9(U$o4J4Eie&wAnEO#d#UvE室,面积8平方米5、绿化工程:绿化率大于40%。6、效劳设施:设置消防和电子防盗等配套设施,以保障存放骨灰平安。7、供电与给排水配套建立工程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6
19、1设计依据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该工程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作为设计依据。法律法规1、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3、省殡葬管理方法4、民用建筑设计规5、中国古代设计规6、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文件、资料等1、建立单位提供的有关根底资料2、有关历史文献资料6.2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原那么1、遵循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的原那么;2、尽量保持原地形地貌,减少占地围和节约土方工程量的原那么;3、空地以绿化种植为主4、综合考虑道路和停车场建立、可持续开展投资、效益等因素合理选择各项指标。总平面布置1、入口广场入口广场位于大门牌楼外,
20、起着入口引导和集散功能的作用。广场的设计是为了突出建筑,突出标志性,采用青砖铺地,同时也与牌楼、骨灰堂等周边的建筑构成文脉上的延续。其东西长16m,南北宽8m,占地面积108。2、入口大门入口大门是重要的标志之一,大门采用传统的牌坊建筑形式,并加以抽象变形,组合了一些现代的元素。牌楼高3.5m,宽4m,以砖石为原料。3、建立一座廊式一层骨灰堂,外观上要区别于居民住房,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设置2000个格位。骨灰存放架位要采用防火材料,高度一般不超过2.5米,以方便丧属存取。4、在骨灰堂的一侧设置祭奠台一个,祭祀炉2个5、在牌楼一侧建门卫6DArd0F&uHnXdb4#I
21、ksxIwl67TB*9(U$o4J4Eie&wAnEO#d#UvE室一间,面积8平方米6、公墓四边建议栽种冬青树、槐树等组成篱笆墙。应当保持整洁肃穆,墓区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墓穴排列整齐,标准统一,做到墓区规划合理,环境园林化;公益性公墓要按照节约土地的要求,选用废荒瘠地与村庄改造废弃地墓穴必须严格按照单穴不超过1平方米、双穴不超过1.2平方米的规定标准建造,墓碑最高不得超出地面1米。在铁路、公路、旅游干线两侧可视围设立的公益性公墓,必须以卧碑形式墓穴为主。要注重墓区环境建立,做到绿化、美化、园林化。另进展供电与给排水配套建立工程,设置消防和电子防盗等配套设施,以保障存放骨灰平安。竖向布置与
22、场地排雨水项目区地势较为平坦,本设计场地设计标高根本保护原地貌。排水横坡不小于5。排水纵坡不小于3,排水横坡为12%。;.4主要建筑用料做法1、外装修绘画艺术中心以庄重、简洁为主。外墙窗底墙群采用灰色花岗石饰面,装饰线条采用浅灰色外墙涂料,窗户采用银灰色镀膜玻璃,入口处为灰色花岗岩,踏步为深灰色花岗岩。2、墙混合砂浆,外罩乳胶漆,卫生间外罩釉面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按工艺要求确定墙装饰材料品种。3、屋面采用保温、隔热高分子防水材料面层,外天沟有组织排水。4、楼地面展厅与其它用房地面均为耐磨地砖,卫生间为防滑地砖,入口门厅为花岗岩地面。5、门窗木门、不锈钢全玻门,塑钢双层窗。6、顶棚同墙。有特殊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公益性 骨灰 公墓 建设项目 实施 建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