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凝防冻应急处置方案(精编9篇).docx
《防凝防冻应急处置方案(精编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凝防冻应急处置方案(精编9篇).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防凝防冻应急处置方案篇1雪天应急处理预案1 .目的使项目全体员工对突发事件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做到遇突发事件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各项紧急措施,以确保小区内的公共人员及财产的安全。2 .范围2.1 适用于各项目、各部门3 .事件级别的定义3.1 三级事件:小雪3.2 二级事件:中雪或夜间降雪3.3 一级事件:大雪4 .事件处理组织机构、职责分工4.1 项目经理为总指挥。4.2 工程主管负责组织实施。4.3 客服部负责组织引导客户。4.4 其他部门应服从工程主管的工作安排。5 .通用处理程序5.1 保洁人员在主要客户出入口处铺设防滑地垫,并摆设小心地滑等警示牌;(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位置5.2
2、 工程部根据需要安排按剂量泼洒融雪剂(工业盐5.3 各部门按照区域划分和清扫顺序要求进行清扫。5.4 积雪应推放在污水井旁,或堆放在不妨碍行人车辆的位置。5.5 秩序维护部积极疏导车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5.6 工程部应明确除雪、铲冰物资和工具的数量、存放位置和保管人,保证24小时随时可调用。5.7 清扫标准:主要通道、坡道无积雪、无冻层、台阶处不湿滑;保证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5.8 遇有下雪天气或夜间降雪,所有员工应主动提前出行,以免路上堵车造成应急工作延误,途中应注意安全。5.9 扫雪过程中所有员工必须服从指挥,不得有拖延、推辞、打闹现象,并注意自身的安全。5.10 除雪完毕应将所有工
3、具收集并按指定地点存放。5.11 保洁人员应及时清理大堂、门厅的雪水鞋印,有条件的可为客户提供雨、雪具套袋。6 .特殊岗位要求6.1 工程部为物业除雪、铲冰工作的责任部门,负责相关物资准备、回收、清点及保管工作,及时清扫降雪,做好公共区域的防护工作。6.2 工程部负责除雪、铲冰工具的维修工作。7 .不同级别的除雪铲冰事件的处理程序7.1 三级事件处理程序(小雪)7.1.1 现场指挥人:客服部/总值班/工程部/中控值班员7.1.2 在岗的秩序维护员、保洁员、工程员工对相关的责任区进行除雪。7.1.3 应确保主要行人、车辆出入口地面不积雪、不结冰;大堂、门厅内外地面、台阶不湿滑。7.2 二级事件处
4、理程序(中雪或夜间下雪)7.2.1 现场指挥人:客服部/总值班/工程部/中控值班员7.2.2 在岗的全体员工和秩序维护员、保洁人员、工程员工(安排值班的人员除外)对相关的责任区进行除雪铲冰。7.2.3 夜间降雪:(小区)应于8:00前完成各单元门前以及小区主要道路的清扫。7.2.4 白天降雪应随降随清,先清扫人行通道及车库坡道,再清扫车行道路。7.2.5 夜间降雪后次日(节假日除外),部门主管级以上人员应在7:00前到岗,组织参与除扫铲冰工作。7.2.6 除雪时应以人力除雪为主,融雪剂融雪为辅。7.3 一级事件处理程序(大雪)7.3.1 现场总指挥:项目经理7.3.2 包括公司员工全员参与(听
5、从项目统一安排)除雪铲冰工作。7.3.3 在物业区域内交通主要通道及出入口按情况铺洒融雪剂(工业盐18 .善后处理8.1 如条件允许,项目经理应到场主持除雪铲冰工作的有关事宜。8.2 客服部应做好对住户、客户防滑、防摔的宣传提示工作。8.3 清扫的堆雪应整齐堆放于不妨碍通行的地方(禁止放置在树坑内),干净的白雪可直接投入草地。8.4 雨雪天气过后,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一次彻底清洁。8.5 如因场地湿滑、结冰造成人员摔伤,客服部应立即救治伤者并现场拍照取证,后续配合客户办理相关保险索赔工作。防凝防冻应急处置方案篇2随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来临,职业性中暑发病特点呈现易发与高发态势。完善公司职业性中暑
6、事件应急预案,掌握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原则,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避免职业急性损害的重要任务。职业性中暑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高温、高湿与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机体内的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出现紊乱,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的一系列损害的结果。当作业环境温度超过34。C时,作业人员就有可能发生中暑;有时虽然作业环境温度未超过34(,但湿度达到60%时也极易发生中暑。中暑的发生又与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饮酒等因素有关,也与个体健康状况有关。结合我企业一线岗位劳动条件,根据气象局和卫生部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
7、网络等媒体联合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公司预警信息对照该预警信息调高一个级别,由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在窑炉维修、露天作业等临时性高温作业,结合作业场所高温作业分级也可启动本应急预案。企业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级别对照简表:卫生部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及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企业对应发布预警信息企业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级别四级预警(蓝色预警)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In级预警三级预警(黄色预警)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II级预警二级预警(橙色预警)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I级预警一级预警(红色预警)极易发生中暑在职防中心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后,各职能部门应当加强高温岗位及夏季露天作业、工地
8、等重点场所现场监控,企管部、计调长、安全员在例行巡查中增加针对行列机、出窑、司炉岗位,建炉及露天作业人员的主动性询问,包括询问高温作业情况及中暑的.相应症状,如头晕、胸闷、心悸、多汗、高热、少尿或无尿,观察意识状况等。及时发现中暑先兆,及早发现中暑病例;生产部做好通风降温设施的检修维护;人力部、职防中心做好解暑药品、急救物资的储备工作;行政部、职防中心提供含盐彳氐糖饮料,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职业性中暑划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其中,轻症中暑包括中暑先兆(观察对象);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包括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中暑先兆(观察对象)的症状为:作业人员在
9、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轻症中暑主要症状为:中暑先兆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oCo重症中暑中的热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C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热痉挛是由于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时,因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的水、盐大量损失致使肌痉挛。其特点是有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
10、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体弱或年岁大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其特点是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现场应急处置对于先兆中暑患者或轻症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理原则是,首先应迅速将其移离高温场所,松解衣扣,放置荫凉处休息;如果患者清醒,无恶心、呕吐,应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如有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者,可服用霍香正气水(或胶囊)。轻症中暑患者经上述现场处理,一般多在30分钟至数小时即症状减轻并逐渐好转,休息1到2天即可康复;如上述患者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或怀孕,或年岁大一些,在进
11、行上述现场处理措施的同时,应转入附近有条件的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对于轻症中暑包括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患者的现场处置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因患者经上述现场处理自觉症状稍有缓解,就又立即安排其回到作业场所进行高温作业,因为如此处理,有些患者会进一步向重症中暑方向发展。对于重症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理原则是,应迅速用救护车转入附近有条件的医院抢救。在现场事屎救护车救援期间,如果有条件,治疗原则是及时降低患者过高的体温由昔施分为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可采取的物理降温措施有:在有空调的房间内或在荫凉处,用冰水或酒精或井水擦拭患者全身,在头部及颈部、腹股沟部动脉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并扇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半卧位放
12、在15。C到16。C水中浸浴,同时按摩其四肢及胸腹部,见其皮肤擦红为止,还应注意其呼吸及脉搏,如患者体温降至37。C到38(肛温),即可停止浸浴。有医疗条件的,可先纠正其体内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促进酸碱平衡,积极防止其休克、脑水肿等。救护车到场后应转入附近有条件的医院抢救。桂林晶盛玻璃有限责任公司20x-3-7防凝防冻应急处置方案篇3一、总则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进一步指导医院相关科室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一年版),结合北京市*区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二、组织管理(一)组织机构区医院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疫情防治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下设医疗救治、专家会诊、消毒隔离及防护、后勤保障、信息、宣传教育、纪检督察及安全保卫9个工作组,负责全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工作。(二)具体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L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14、组长:成员:主要工作职责: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医疗救治工作,负责应急处置的总体管理,协助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全院各相关科室及部门共同完成此项工作。2、医疗救治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院前及院内具体医疗救护任务及医学观察病例的筛查与报告,负责病人的诊断、转运、隔离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3、专家会诊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疑似患者的医疗救护工作,提供咨询、建议、疑难重症病例的会诊等,并负责医疗救治的技术指导。4、消毒隔离及防护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负责
15、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控制、消毒隔离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5、后勤保障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应急医疗及后勤物资、器械、药品、食品等供应和储备工作。6、信息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核实及上报工作,保证院前及院内信息的有效衔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畅通、数据准确、上报及时。7、后勤保障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负责应急医疗及后勤物资、器械、药品、食品等供应和储备工作。8、宣传教育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相关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相关人员思想
16、政治教育工作。9、纪检督察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督促、检查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10、安全保卫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秩序维护及现场保卫等工作。三、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发热门诊。L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发热门诊出入口应备有手消毒剂等,确保手卫生符合防控要求。2 .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3 .医务人员必须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的流行病学
17、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4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5 .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6、按要求设置留观病房,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同类型感染患者可以同室安置。7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对疑似或确诊患者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必须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2)原则
18、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3)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4)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二)急诊。L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2 .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3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4 .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三)普通病区(房L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
19、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2 .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3 .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不探视;必要时要及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四)医务人员的防护。1 .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2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3 .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4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
20、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7)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五)加强对患者
21、的管理。1 .应当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2 .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指导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3 .患者出院、转院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4 .患者死亡后,应当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当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四、病例的发现、报告(一)病例定义。1.监测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C);(2)具有肺炎的
22、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2.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定义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_年第1版)(卫发明电20_5号(二)发现与报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五、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采样与检测(一)流行病
23、学调查。具体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医院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予以密切配合,重点了解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发病前7天内可疑动物(如禽类、猪等)和农贸市场的接触和暴露情况,以及发病后至隔离治疗期间接触人员情况等,必要时根据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组织开展病例主动搜索。(二)标本采集、保存、运送与实验室检测。临床医生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及时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尽量采集病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冻 应急 处置 方案 精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