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数字化施工任务管理建设基础能力、系统验收技术要求、班组长和工人评价指标字典、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docx
《建设工程数字化施工任务管理建设基础能力、系统验收技术要求、班组长和工人评价指标字典、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数字化施工任务管理建设基础能力、系统验收技术要求、班组长和工人评价指标字典、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录A基础能力要求A.0.1电子签名和印章是确保电子文件签署合法性与安全性的核心技术,应满足以下技术标准和性能标准:表A.0.1电子签名和印章的技术标准和性能标准一级分类二级分类要求技术标准安全性应采用加密算法(如RSA、ECCSM4等)保证电子签名的安全性。签名过程中应生成不可篡改的数字指纹,确保签名内容的完整性。认证机制电子签名应结合实名认证技术,确保签名人员的身份真实可靠并且配合身份验证系统双重认证,如银行卡认证、身份证认证、面部识别等多重验证措施。法律效力电子签名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能够在法律上与传统手写签名具有同等效力。存证机制应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如P
2、DF、Word、EXCel等)的签署,并能够有效保存签署过程的时间戳、签署人信息等日志记录,以便后续审计。性能标准响应时间用户发起电子签名请求到签名完成的响应时间不应超过2秒;在高并发场景下(例如每秒100o次请求),响应时间不应超过3秒。吞吐量与并发处理能力系统应支持至少1,000个并发用户请求,且在高负载下仍能保证稳定签名处理;系统每天应能够处理50,000次签名请求。【条文说明】电子签名和印章具备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能够提高文件签署过程的效率与透明度,减少纸质文件带来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故需要规定电子签名和印章的生成、存储、验证等环节都应符合行业标准和法律要求,确保其在法律诉讼中具备法
3、律效力,并且签名过程要有详细审计日志记录。A.0.2电子证照是提升行政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必要工具,应满足以下技术标准和性能标准:表A.0.2电子证照的技术标准和性能标准一级分类二级分类要求技术标准数字化存储电子证照应按照标准格式进行数字化存储,确保证照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支持PDF、JPG、PNG等常见文件格式。验证机制应采用电子签名、二维码等验证手段,确保证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且支持扫码、在线验证等方式对证照进行即时验证。安全性电子证照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应使用加密技术,确保其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篡改或泄露。存储机制证照数据应加密存储,所有存储的数据应符合政府或行业标准的存储与管理要求(例如数
4、据加密存储,定期备份)。性能标准响应时间照查询请求的响应时间应小于2秒;证照存储、更新、获取过程的响应时间应控制在1秒以内。数据一致性系统应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所有证照数据的更新与修改必须实时同步到所有查询端,支持至少99.9%的数据一致性保障。吞吐量与并发处理能力系统应支持大规模证照数据的高效存储和检索,确保在高并发情况下,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快速响应用户查询。应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下载和验证,保证证照的实时性与可用性。【条文说明】电子证照能将传统的纸质证照数字化,便于存储、查询和验证,同时能避免纸质证照丢失或损毁的风险。故需栗规定电子证照的存储、传输和验证过程必须经过加密保护,并且具备
5、自动化的验证和查询能力,以确保证照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A.0.3区块链存证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的有效方式,应满足以下技术标准和性能标准:表A.0.3区块链存证的技术标准和性能标准一级分类二级分类要求技术标准双层区块链结构底层为公链,主要负责存储数据的哈希值等不可变记录;上层为私链,负责存储具体的数据内容。通过这种双层结构,能够有效减轻公链的负担,提升系统处理高并发事务的能力。共识机制选择适合高并发、高吞吐量的共识机制,如PoS(权益证明)或DPoS(委托权益证明),以提升系统的交易处理速度。数据存证区块链应能够存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如工程合同、审批文件、施工日志、质检记
6、录等,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且可追溯。性能标准响应时间区块链存证请求的响应时间应不超过5秒,包括数据提交、区块生成及确认等过程。双层区块链结构的交易确认时间应不超过30秒。吞吐量系统应能处理至少1000笔交易/秒,满足高并发场景下的交易存证需求。高峰时段(如大型项目验收期),系统应支持至少1,000,000次存证请求。高并发处理双层区块链架构应支持高并发环境下的交易提交和确认,支持在1,000,000交易的高峰期依然稳定运行。【条文说明】区块链存证能够保障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故需要规定系统应采用双层区块链结构来应对高并发和大数据量场景,确保每一笔存证数据的完整性、透明性和合法性,且能够
7、支持系统内部和外部数据的无缝对接和验证。A.0.4地理信息GIS是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可视化展示的关键技术,应满足以下技术标准和性能标准:表A.0.4地理信息GIS的技术标准和性能标准一级分类二级分类要求技术标准空间数据处理能力系统应支持空间数据的高效存储与处理,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等不同类型的数据格式。能快速进行空间查询、分析及可视化。地图数据支持支持多种地图数据格式,如ShaPefile、GeoJSONKML等,能够进行地图的渲染、标注、测量等操作。性能标准响应时间地理信息查询应在2秒内返回查询结果,包括地图缩放、平移及数据查询等操作。高并发下,地图加载和位置标注操作应保持响应时间不超过
8、3秒。吞吐量与并发系统应支持至少1,000个并发用户进行地理信息查询、更新及操作。系统应能够处理每秒5,000个位置数据更新请求,尤其在高频数据采集场景中。数据一致性预处理地图数据应保持一致性,系统应能够同步更新和处理每5分钟内的数据变化。【条文说明】地理信息GIS能够帮助项目管理者和规划人员快速获取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和决策过程。故需要规定GlS系统必须支持多种地图和数据格式,且具有高效的数据查询和展示能力,保证在复杂地理数据处理和高并发使用时,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确保用户能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A.0.5人脸识别是确保人员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的有效手段,应满足以下技术标准和性能标
9、准的要求:表A.0.5人脸识别的技术标准和性能标准一级分类二级分类要求技术标准识别精度系统应具备较高的识别精度,能够在不同光照、角度、距离下准确识别人员身份。误识率应低于0.01%,拒识率应低于0.1%。多场景适应能力应支持不同场景下的人脸识别,包括施工现场的远程身份验证、进出门禁的考勤记录等。实时性系统应支持实时识别,并且在秒级时间内完成比对与识别,并快速反馈结果。数据隐私与安全性人脸数据应加密存储;系统应具备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和使用人脸数据。性能标准响应时间人脸识别过程中的验证时间应小于1秒,包括采集、识别及验证的整个过程。在高并发时,系统应支持1000个并发识别请求,并保
10、证每个识别请求的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识别准确率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应不低于99.9%,识别错误率控制在0.01%以下。系统应支持多种环境下的识别,包括弱光、遮挡和不同角度等,确保识别准确性。吞吐量系统应能支持至少100O个并发识别请求,并能够在全网高并发的情况下进行稳定处理。【条文说明】人脸识别能够通过生物特征进行精准验证,并防止照片或视频伪造,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提升身份认证的安全性。故需栗规定人脸识别系统应具备高准确率、高并发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确保在不同光照、角度和背景下都能实现稳定识别,且能够快速响应,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A.0.6BIM轻量化引擎是支持复杂建筑信息模型(BlM)数据高效展示
11、和处理的关键技术,应满足以下技术标准和性能标准:表A.0.6BIM轻量化引擎的技术标准和性能标准一级分类二级分类要求技术标准多平台支持BIM轻量化引擎应支持Web、移动端等多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模型数据。文件格式支持支持常见的BlM文件格式,如IFC、ReVit、FBX等,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加载、渲染和交互。高效渲染支持大规模建筑模型的高效渲染,保证模型在不同设备上的流畅展/Jso存储与压缩BIM数据应进行压缩存储,确保在云环境下能够高效存储和快速访问。性能标准响应时间BIM模型的加载时间应小于3秒,即使在较大的项目文件中也能迅速显示。大规模建筑项目(超过100O个构件)的模型切换、缩放
12、操作的响应时间应小于5秒。吞吐量与并发处理系统应能支持至少1,000个并发用户查看、编辑和更新BIM模型。在大规模协作环境中,BIM引擎应能够同时支持100o个并发编辑请求。【条文说明】BIM轻量化引擎能够将传统的重型BIM文件转化为适合快速浏览和分析的轻量化模型,方便多方协同工作。故需要规定BIM轻量化引擎必须具备较高的文件加载和渲染速度,能够支持大规模项目的数据处理,确保在不同终端和网络条件下都能流畅展示,提升设计人员的协同效率和决策能力。A.0.7图纸引擎是将施工图纸数据进行数字化存储与呈现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施工管理和审图过程中,应满足以下技术标准和性能标准:表A.0.7图纸引擎的技术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设 工程 数字化 施工 任务 管理 基础 能力 系统 验收 技术 要求 班组长 工人 评价 指标 字典 实施方案 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31doc.com/p-7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