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数学八年级上下全册讲义精讲.doc
《华师版数学八年级上下全册讲义精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版数学八年级上下全册讲义精讲.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第12章 数的开方1平方根(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2)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即。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a称为被开方数。0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就是0,记作。负数没有平方根。(a)(3)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例题:(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121 (3)2 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的平方根是1 1是1的平方根 的平方根是-1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的算术平方根,则这个数只能是零 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 (
2、3)解下列方程 (4)若,则2x+y= 。练习:(1)的平方根是 ,16的算术平方根是 。(2)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的本身,这个数是 。(3)如果x,y(xy)是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的平方根,那么x+y= 。(4)若2m+4与3m-1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试求m+3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作业:(1)与是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的平方根,那么x+y= (2)若,求的平方根。2立方根(1)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2)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3)数a的立方根,记作,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3称为根指数。(4)任何数(正数、负数、0)都有立方根,并且只有一个
3、 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0的立方根是0。例题:(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0.064 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一个数的立方根的符号与被开方数的符号相同 负数没有平方根,也没有立方根 若一个数有立方根,则这个数一定有算术平方根 (3)解方程 (4)若则= 。练习:(1)当8时,则的值是( )A 8B 4 C 4D 4(2)若,则x与y的关系是 。(3)的相反数是 。(4)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有 。作业:(1)已知:+5,求+的立方根。(2)已知:(1)2+0,求+的立方根。3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例题:(1)下列
4、说法中正确的是( )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不带根号的数不是无理数 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是分数 (2)下列各数:1.414 ,其中无理数有 个,分别是 。4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5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例题:(1)比较大小 3 -1.731 (2)数轴上表示1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3)的整数部分是 。练习:(1)已知0xn,a)例题:(1)计算= = (2)已知则练习:(1)计算 (2)已知求的值。作业:(1)(2)已知2a-3b-4c=4,求的值。2.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将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
5、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例题:(1)计算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计算变压器铁芯片的面积。1.5a2.5a a 2a 2a 2a a练习:(1)(2)先化简,在求值,其中a=-1,b=1,c=-1作业:如果单项式与是同类项,那么这两个单项式的积为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将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将所得的积相加。例题:(1)计算 (2)已知,则a= 。练习:(1)已知中不含有x的三次项,试确定a的值。(2)当,求代数式的值。作业:(1)解方程:(2)解不等式:(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a+b)(m+n)=
6、am+bm+an+bn例题:(1)计算 (2x-3y)(4x+5y)= 2(2a-5)()=(2)化简,并计算当时的值。(3)如果,那么(a-5)(a-6)= 。练习:(1)如果x+q与x+0.2的积中不含有x项,则q的值为 。(2)若使恒成立,则a= ,b= 。作业:已知x=(a+3)(a-4),y=(2a-5)(a+2),比较x,y的大小。3.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例题:(1)计算(4x+5y)(4x-5y) (-4x-5y)(-4x+5y) (m+n+p)(m+n-p) m+n-p)(m-n+p) (2)用简便方法计算10397 练习: (
7、1)计算 112108(2)已知,x+y=6,求的值。 (2)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例题:(1)计算 (2)用简便方法计算 (3)填空 练习:(1)(2)如果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3)已知,则。(4)已知,则(5)已知则作业: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试确定的符号。4整式的除法(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例题:(1)计算 (2)化简(3)已知有四个单项式:,请你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的一种或几种,使它们的结果为,请你写出算
8、式。(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例题:(1)计算 (2)化简求值,其中x=3,y=1.5。练习:(1)若多项式M与的乘积为,则M为 。(2)长方形的面积为,若它的一条边为2x,则它的周长是 。(3)已知多项式能被整除,且商式为3x+1,求的值。5因式分解例题:下列各式从左到右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m+bm-1=m(a+b)-1 (2)公因式:多项式ma+mb+mc中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我们称之为公因式。例题:找出的公因式。(3)提取公因式法:把公因式提出来,多项式ma+mb+mc就可以分解成两个因式m和(a+b+c)的乘积,这
9、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例题:(1)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3.7913.7111.3720练习:(1)如果,那么m的值为 。(2)分解因式:(3)当,求的值。(4)公式法:将乘法公式反过来用,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成为公式法。例题1:(1)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用简便方法计算 9.910.1练习1:(1)分解因式 (2)计算:例题2:(1)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2)用简便方法计算: 练习2:(1)分解因式 (2)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判断的值的正负。若a,b,c满足,判断ABC的形状。(5)十字相乘法:=(a、b是常
10、数)例题:因式分解 第14章勾股定理1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一定有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例题:(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25B、14C、7D、7或25(2)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的长为11,另两边为自然数,则Rt的周长为() A、121B、120C、132D、不能确定(3)在RtABC中,C=90若a=5,b=12,则c=_;若a=15,c=25,则b=_;若c=61,b=60,则a=_;若ab=34,c=10则RtABC的面积是=_。练习:(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
11、别为,2n(n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A、2nB、n+1C、n21D、(2)已知RtABC中,C=90,若a+b=14cm,c=10cm,则RtABC的面积是() A、24B、36 C、48D、60(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8,周长为32,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A、56B、48C、40D、32(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作业:(1)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 A、6B、8C、10D、12(2)在一棵树的10米高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
12、的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到A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则这棵树高_米。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例题:(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5cm和12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cm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2)若线段a,b,c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为() A、234 B、346 C、51213 D、467(3)三角形的三边长为,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练习:(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5cm和12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cm时,这三
13、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2)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cm2。ABCD7cm3勾股定理的应用(1)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CDAB(2)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且A=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ABCD(3)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CAD=BAD,CD=1.5,BD=2.5,求AC的长。(4)已知,ABC
14、中,AB=17cm,BC=16cm,BC边上的中线AD=15cm,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5)如图,在ABC中,AB=AC,P为BC上任意一点,请用学过的知识说明:。第15章 平移与旋转1平移:图形的平行移动,简称为平移。它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所决定。如下图:把点A与点叫做对应点,把线段AB与线段叫做对应线段,A与叫做对应角。ABC平移的方向就是由点B到点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2平移的特征(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注】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2)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并且相等。【注】在平移过程中
15、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例题:(1)ABC是FDE平移得到(如图)点B的对应点是点 ;点C的对应点是点 ;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线段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B的对应角是 ;C的对应角是 平移的方向是 ,平移的距离是 。(2)如图所示,线段AB是线段CD通过平移得到的,线段CD长为3.5cm,则线段AB的长为_cm (3)如图所示,ABC平移后得到DEF,已知B=35,A=85,则DFK=( ) A.60 B.35 C.120 D.85(4)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如图),使点A平移到点A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练习:如图所示,在ABC中,C=,AC=BC=4,现将ABC沿CB方向平移到
16、的位置。若平移的距离为3,ABC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若平移的距离为x(0x4),ABC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试写出y与x的关系式。A D B C 3.旋转 平面内某一个或几个基本的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这个角度叫做旋转角。显然,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图形的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旋转的方向所决定。4旋转的特征(1)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按同一旋转方向旋转同样大小的角度。(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3)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例题:(1)ADE是由ABC旋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师版 数学 年级 上下 讲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