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docx
《氢能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能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氢能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全球氢能已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新阶段,欧美日韩等20多个主要经济体已将发展氢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相继制定发展规划、路线图以及相关扶持政策,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氢能产业热度持续上升。本文将从政策、市场、技术3大层面出发,全面梳理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并对产业发展趋势作出展望。一、政策:路线已经清晰1、国家层面:顶层设计使氢能发展路径预期更为清晰回顾2022年的氢能政策,从中央到地方政策不断叠加,政策框架不断完善,体系渐趋丰富。目前的政策框架大致可分为三个维度:中央的产业顶层设计;正在推行的燃料电池示范应用补贴政策;各地方的氢能产业政策规划。国家发改委2022年3月23日发
2、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简称行业中长期规划),体现出政策对未来氢能产业的发展定位,也明确了政策鼓励的应用场景和领域,勾勒出氢能中长期蓝图,有助于强化投资者对氢能产业发展信心,提振产业参与者的长期预期。行业中长期规划对投资而言主要有三大核心要点,包括氢能定位、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应用方向。在产业定位中,氢能被正式确定能源,且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氢能产业链相关环节也被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范畴。相关的量化发展目标主要对应2025年的目标,一大目标是氢能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另一目标是可再生能源制氢量在10-20万吨。对于未来的应用方向,政策规划了包括交通、储能、分布式能
3、源以及工业领域的减碳四大领域。在交通领域中,政策提到燃料电池车在商用车型上的优势,也提出氢能车是对锂电车的互补;储能领域中,氢能储能的优势主要在长周期、大规模场景中;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可以看作是储能领域的拓展,主要是利用氢能在不同能源间灵活转换的特性;氢能在工业领域中的减碳主要是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作为燃料或者化工原料,预计在“碳中和的阶段会得到普遍的推广。2、地方层面:各地政策陆续推出,至2025年各地FCEV规划累计推广量超10万示范城市群方面,上海城市群2021年率先落实了2025年推广规划与补贴细则,2022年8月,广东省的推广规划与补贴细则出台,至此第一批入选的上海、京津冀、广东城市群对
4、应规划和补贴细则已经全部出台。第二批入选示范城市群的河北、河南分别于2021年8月和2022年9月明确了省级推广规划。2022年也是非示范城市群政策井喷的一年。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川渝、湖北等主要的非示范城市群都在2022年出台了中长期推广规划,非示范城市群中,政策的完善程度有所不同,山东、内蒙、湖北等地的部分地级市还出台了补贴政策,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推出补贴的省份就会更差,例如山西、四川等地可以依靠自身较为廉价的氢气实现FCEV的低成本运营,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小觑,2022年四川、山西的良好的上险量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当前氢能各领域产业化的领头羊在于FCEV,FCEV增长空间在于各
5、地规划的推广数量,补贴政策的落地速度与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则是决定增长速度的两个核心因素。从各地规划的推广目标来看,仅示范城市群2025年的目标就超过3.5万辆,这只是省级文件中明确的推广量,实际上示范城市群内部的地级市推广量加总大概在5万辆左右,其中广东的额外增量最大,其内部地级市推广量加总已经超过2万辆。非示范城市群规划的推广数量已经超过示范城市群,累加起来全国范围2025年的规划量可超过10万辆。影响推广速度的两个因素之一的补贴政策已经在2021年9月开始落地推行,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氢能供给及其基础设施,即氢气来源与加氢站建设。氢气来源方面,当下绿氢渗透率不高,所以氢气主要还是依靠工业副产氢
6、或化石能源制氢,并且受制于运输成本,加氢站氢气基本都来源于本地。山西、陕西、内蒙等传统化石能源丰富省份有大量的副产氢,具备天然优势。之前,由于氢气还是作为危险化工品被监管,各地政府对于制氢与加氢站建设都持谨慎态度,但是2022年中央顶层设计发布之后,部分地区政府开始出台相关政策逐步放松对制氢和加氢站建设的要求,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制氢、建制氢加氢一体站,比如广东。此外,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我们预计这一信号或使得地方政府对加氢站建设的谨慎态
7、度进一步放松。此外,河南等地还提出加氢站适当超前建设的政策。加氢站建设建设周期并不长,若政策进一步放松,其建设和投运也会加速。3、国际层面:合作逐渐展开,国内企业有望依靠成本优势出海全球氢能发展相对领先的地区有美国、欧洲、日韩,而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国家也瞄准了氢能,沙特阿拉伯虽未发表书面文件,但是已经提出了氢能战略目标。全球氢能发展的主要逻辑有:第一,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典型如欧洲,欧盟在碳市场(EUETS)的框架之下,各国都肩负着脱碳的任务;第二,能源安全角度,本国化石能源禀赋较差,希望通过氢能革命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典型如日韩,俄乌冲突使得欧盟也将发展氢能作为能源
8、安全的重要方向;第三,出于经济原因想要保持产业领先地位或者希望通过氢气出口赚取经济收益,典型如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沙特阿拉伯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燃料出口国,也拥有地球上最优异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优异的风光禀赋有望使得沙特未来成为制取绿氢最为便宜的国家,沙特计划2030年达到年出口400万吨氢气,其光伏、风电设备和电解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我国的碱性电解槽制造成本在300美元/千瓦以下,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同时我国强势的光伏产业有望带动电解槽的出货,光伏企业本就与氢能行业关系紧密,隆基、天合、协鑫等皆跨界氢能,海外市场的打开,或使得光伏企业与电解槽企业合作更加紧密,携手出海
9、基于以上两点优势,我国电解槽具备抢占国际市场的能力,光伏电解槽一体、电解槽企业有望率先受益。总结而言,2022年氢能政策东风强劲,国内政策框架逐步完善,官方推动的国际合作也开始展开。展望2023年,我们判断市场预期关注的焦点会从政策催化本身切换到各地方政策实际落地效果以及数量目标的实现进度,若各地方政策落实有效,各层面产业政策叠加共振,产业扩张速度有可能超预期。二、市场:增长快速,空间也大1、2022年氢能车数据回顾:高速增长,仍待突破根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前11月,氢车产/销/上险量分别为2969/2789/3755辆。月整车厂上险量前三的厂家分别是:北汽福田634辆、宇通客车584辆
10、佛山飞驰449辆。工信部推荐车型目录方面,2022年第111批总共入围车型272款,较2021年全年12批的车型增加29%,入围的燃料电池厂商68家,较2021年全年12批的厂商增加13家。入围车型延续了高功率化的趋势。车型结构方面,根据中信保上险量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客车占比从1月的83%逐渐缩减到11月的9%,重卡占比从1月的9%逐渐增加到11月的51%,并且2022年13Q重卡主要在氢能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推广,我们认为重卡有望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并率先实现经济性。2、前11月FCEV上险量近4000辆,工信部推荐车型同比增加近3成根据中汽协以及中信保数据,2022年前11月FCEV
11、产量为2969辆,销量为2789辆,上险总数为3755辆。2022年上半年产量一直大于销量,主要系2021年下半年确定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政策,业内热情与预期较高。但是受制于疫情与补贴落地速度,销量推进速度较慢,形成了一定的库存压力。据数据统计,2021年年底库存量为280辆左右,今年7月库存增加到750辆,导致8月开始减产去库存。从上险量数据看,2022年前5月上险量数据欠佳,6月上险量陡增,一方面是因为6月疫情相对缓和,前期被延迟的订单出现了集中交付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与示范城市群首年推广考核临近(2022年8月)有关,但是除京津冀城市群以外,其他城市群第一年推广进度并不理想,2022年跟计划
12、相比拖欠的量,或在2023年释放。车企份额方面,根据中信保数据,2022年1-11月市场份额TOP5分别是北汽福田、宇通客车、佛山飞驰、苏州金龙、上汽大通,对比2021年TOP5名单,仅有一席发生变化,2021年第二名的南京金龙换成了2022年第五名的上汽大通,上汽大通主要是得益于2022年10月80台MPV在上海的投运。总体来看,两年比较下来,ToP5的车企较为稳定,而TOP5之外的变化较大,说明虽然整车市场当下市场格局并未稳定,但是头部车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地位,有望在接下来的示范城市群推广阶段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工信部推荐车型目录方面,2022年,前11批车型目录总共入围272款车型,相
13、比2021年全年的210款增加了29%。同时,2022年入围的燃料电池系统厂商有68家,相比去年的55家增加了13家。配套份额方面,第一名是重塑科技,配套34款,占比12%;其次是亿华通,配套31款,占比11%;第三是国鸿科技,配套24款,占比9%o而2021年仅有两家配套超过20款的企业,入围厂商数量、入围车型数量和头部企业配套数量的全方位增加说明了氢车产业热度的持续增加。在系统厂商与整车厂商配套方面,以上榜车型最多的四家燃料电池厂商来看,重塑科技共与9家整车厂配套,和郑州宇通配套率最高,达62%,为其配套21款车型;亿华通与14家整车厂商配套,和郑州宇通配套率最高,达26%,为其配套8款车
14、型;国鸿科技与8家整车厂商配套,和佛山飞驰配套率最高,达38%,为其配套9款车型;捷氢科技与8家整车厂商配套,和上汽集团配套率最高,达31%,为其配套5款车型。工信部推荐车型高功率化趋势明显,这与燃料电池快速的产品迭代与使用需求相关,当下主要的应用场景是长途客运、干线物流、矿山、港口等场景,主流的燃料电池厂商都在不断推高新产品的功率,打造燃料电池汽车大功率的优势以满足下游应用场景的需求,在钢铁厂、矿山等短途倒转场景下,12013OkW的系统即可满足类似需求,但是长途重载、干线物流由于路况和地形条件更为复杂,则需要系统功率提升至25030OkW。自2021年年底亿华通发布了240kW的系统,率先
15、开启200kW时代后,氢晨、国鸿、爱德曼、捷氢、重塑等紧跟步伐发布了200kW的系统,预计头部企业高功率产品增加的趋势会在2023年得到延续。但考虑到补贴的功率上限在IlOkW,同时也兼顾配套重卡需求,中小型氢能企业的产品功率可能集中于12013OkW附近。3、重卡占比逐渐增加,销售流向氢源丰富的城市从车型结构来看,主要车型是重卡与客车,客车份额上半年占据优势,但下半年逐渐萎缩,从1月的83%减少到了11月的9%,与之相反,重卡比例逐渐增加,从1月的9%增长到了11月的51%o2022年13Q,各种车型之中,重卡的销售流向较为集中,上海占据了29%,北京27%,太原14%,嘉兴10%,鄂尔多斯
16、7%,临汾4%,其他地区9%。在各类车型中,重卡的比例进一步提升,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与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倾向于中重型车辆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当下FCEV依旧面临整车购置成本过高的问题,但是如果将运营成本计入,在某些氢气价格较低的地方,氢能重卡可以依靠廉价氢燃料的优势在全生命周期成本(运营成本+车价)上打败燃油重卡,重卡是FCEV未来最可能率先实现经济性的车型。在重卡的流向地区上也能够体现出这一点。2022年13Q,重卡去向最多的6个城市就占据91%的份额,除了北京与上海,太原、嘉兴、鄂尔多斯、临汾的共同点是本地都有丰富的氢气来源,可以实现低成本用氢
17、例如鳏华科技与其在山西的合作伙伴自建加氢站,可以实现25元kg的氢气价格,在此价格水平之下,49t氢气重卡在补贴的情况下全生命周期成本就已经接近燃油重卡。4、多地FCEV首批投运与单次大批量投运频现,或开启FCEV与加氢站的良性循环2022年的另一趋势是各地FCEV的投运增加,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是多地首批氢车投运逐步加快,另一方面是单批次投运的氢车数量较多。首批氢车投运大概率意味着首座加氢站的投入运营,单次投运氢车数量增加意味着加氢站的负荷率会上升,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当下加氢站营运不加、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2022年FCEV投运集中于下半年,对应到数据上就是上险量下半年数量增加。从地域来看,
18、涉及的地域较广,但是主要还是集中于示范城市群与山西等地,其中还有一大亮点在上海的80辆网约车投运,这是氢能源车首次在乘用车上的规模化投运。2022年氢能车整体数据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有:D补贴落地慢,库存高,企业资金压力大,行业运转缓慢。2)上半年疫情对燃料电池的生产与推广都带来较大阻力,同时疫情也造成了氢能车供应链和地方财政对产业链的支持补贴力度。展望2023年,国家已经提出了扩大内需稳经济的战略,而且大概率会将氢能产业作为一个着力点,预计后期补贴财政资金将会较快到位。另外,随着近期国内疫情防控的逐渐放开,对经济环境预期的改善同样也会拉动氢能产业的增长,预计2023年氢能车可实现8000-10
19、000辆的产销量。2023年氢能车辆降本有望再接再厉。5、燃料电池重卡目前增长趋势向好,但经济性未占优势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立足本地氢能供应能力、产业环境和市场空间等基础条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我们认为无论是从政策规划,还是经济性角度,未来氢能在交通车辆领域的重点还是重型商用车,从目前的市场推广看,氢能重卡的发展前景也值得期待。为什么我们中短期优先看好氢能重卡市场前景?从车辆运行原理
20、而言,氢燃料电池车和锂电池车都是电力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类似,区别就在于电力来源上。氢燃料电池可以看作小型发电机,而锂电池则更类似于储电的装置。氢电和锂电相比,在一些应用场景有明显的优势:充能时间较短,对重卡司机使用体验较为友好:纯电动重卡的充能时间普遍在1.5小时左右,而氢燃料重卡的充能时间普遍在10分钟以内,具有明显优势。虽然电动汽车目前也在推广换电,可以节省充能时间,但续航里程短和频繁的换电次数会明显影响重卡运营效率和使用经济性,因此从清洁电动车型看,氢燃料重卡更适合长距离运输。适合于低温环境:锂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一般在20团以上,一般放电工作温度在-2060机重卡常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在0
21、团时放电效率只有85%,在-20团时放电效率只有将近一半。虽然针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性能也有改进措施,但会对其它一些技术指标如循环性和能量密度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增加电芯成本。氢燃料电池虽然有冷启动的问题,但国内已普遍实现-30团低温启动,在低温环境下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电量衰减,可满足北方冬季绝大多数的应用场景。单次充能续航里程长:目前国内重卡普遍配置10个储氢罐,单罐储氢重量在3.54kg氢气,至少可以驱动31吨载重的重卡运行约400公里,而锂电重卡充电一次,续航里程仅在100200公里。既然氢能重卡有诸多优势,为什么氢能重卡的推广数量还比较有限?最主要的还是成本上的劣势。我们按照燃油、
22、氢电、锂电三种不同能源类型的车辆,分别测算客车、重卡、乘用车三类用途车辆的成本,考虑的成本主要包括:D车辆购置成本按照汽车使用年限计算的折旧成本2)年度燃料使用成本3)年度维修保养成本4)年度保险及停车等税费单位能源假设分别是燃油成本8元/L、氢气成本35元/kg、电费为0.5元/kwh。从我们推算的结论而言,在目前的技术路线下,无论是客车、重卡还是乘用车,锂电都有绝对的成本优势,我们测算锂电类型的客车/重卡/乘用车年度成本分别为23/35/3万元,而氢电类型的客车/重卡/乘用车成本分别为43/72/7万元,氢电的成本基本比锂电成本高1倍以上。因此从经济性而言,锂电是目前最有竞争优势的车型。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现状 分析 发展趋势 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