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论证报告1.docx
《水资源论证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论证报告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萍乡市上栗县农村饮水平安赤山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二O一五年元月乡市上栗县农村饮水平安赤山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委托单位: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人民政府编写单位: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证书等级:证书编号:批准:(上岗证号)审定:(上岗证号)工程负责:(上岗证号)报告编写:(上岗证号)编写日期:二O一五年元月第一章总论411工程来源及任务41-2取水规模及范围61-3编制依据6第二章建设工程概况724取水点地理位置72-2气象水文72-3地形地貌724生活用水量标准划分82.5 综合供水类型82-6合理取用水量标准确定9第三章区域水资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1
2、02.6 区域水资源根本情况IO3.2 水源泉出露状况及成因特征1233水源补给、迳流、排泄条件1334取用水合理性分析13第四章建设工程地下取水水资源论证154.1 地下泉水资源量分析154.2 水资源论证等级及分析范围164.3 地下水可开采量分析1744取用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18第五章地下水质评价及水资源保护205.1 地下水水质类别划分205.2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215.3 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2154退水量与退水处理22第六章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246-1结论246-2建议25附件:宜春市袁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报告复印件第一章总论1、建设工程概况1.1根本情况赤山镇为上栗县辖镇
3、位于萍乡市东北部,上栗县南部,距市城9公里,距县城39公里,与东源、彭高、白源、泉江、银河和宜春的竹亭、天台相邻。镇政府驻宝塔岭,距县政府26千米。319国道过境。萍水河流往西部,建有黄土中型水库。乡镇企业有农机、鞭炮、木器、水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油茶。拟建工程区实施范围为赤水镇9个行政村及11所中小学,据上栗县赤山镇2011年度农村饮用水平安工程实施方案,赤山镇供水工程覆盖人口14786人,涉及到赤山镇观泉村、楼泉村、新店村、黄花村、高南村、泉陂村、楼下村、枫桥村、弯里村共9个行政村及11所中小学。赤山是一个历史悠久、集贸繁荣、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之重镇。素有“山上银行、山下粮仓、地下宝藏
4、之美称。*镇地处*县北部,东与*市*区牛头山镇为邻,东南濒升金湖,西南与胜利Wtt,西北临长江,北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姆*市隔江相望,东西跨幅24km,南哪约9km是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及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镇。2008在福1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460个村民组。全镇总户数21012户,总人口68750人,面积108.5km2,耕地6.23万亩,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2.5km2,城镇人口L3万人。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开展战略重心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开展,镇区的范围和人口迅速增加,也增加了对用水的需求。根据*县*镇总体规划,到2010年,*镇镇区建设用地将达101
5、5.9hm2,人口10.2万人诩致蟾*镇自来水厂供水人口大大的增加,城镇用水的需求量已大于供水能力,特别是近几年*开发区工业企业的快速开展,这种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为保证城镇居民生活需要,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开展,急需提高城镇供水能力。为此,*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拟兴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0设W通瞰水规模4.0万m3d,远瞰网嵬2.0万m3d,按远景规模控制用地,分期设计建造。本工程为新建供水工程,根据建设工程水资源论证管理方法(水利部、国家开展方案委员会第15号令),本!现须出JW论匹蛤*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委托,*江河水文水利工程设计院承当了*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供水工程水资
6、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江河水文水利工程设计院立即成立工程组,对建设工程厂址区、取水口位置及其上下游河段进行了实地查勘,按照建设工程水资源论证导那么(试行)(SL/Z322-2005)的要求,编制了本报告书。我院应宜春市袁州区芦村镇政府的请求,对芦村镇农村饮用水水源集中供水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进行综合性评价,提供宜春市袁州区农村饮用水平安工程一一为芦村镇集中供水水源取水量、取水水质、供水水源、取水合理性、可靠性等进行建设工程科学研究论证为设计部门提供设计依据。我院于2013年4月16日派出高级工程师对芦村镇可取水水源点及周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实地调查,并参考引用1/20万宜春幅综合水
7、文地质调查资料,对取水水源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根底上,就芦村镇集中采用地下水供水的取水水量、取水水质、取水水源等提出可行性论证意见,特编写本报告,为芦村镇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效劳。1-2取水规模及范围芦村镇集中供水取水点位于芦村镇街区以南2千米左右,取水水源为天然自流上升泉泉群,泉水出露规模大,自流量大,属于大型集束式上升泉群,并且出露点有二处,相距IOm左右。总水量调查实测为4666m3d本次对取水点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区域分析范围北起寨下一石湖地表分水岭一线,南至渥江一洋江以北,面积为90Okm2。取水点论证范围以泉水点为中心范围约100km20本次水资源论证,供水水源应
8、满足全镇2.2万人城镇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本报告对地下水水质的评价依据“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2月13日对供水源的检测报告,取水水源的水量评价依据实地调查资料进行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3编制依据本次勘察工作的参考文献及执行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如下:1、1/20万宜春幅综合水文地质图(G-50-l)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标准(GB500272001)5、供水水文地质手册第二册6、建设工程水资源论证导那么(SL/Z322-2005)第二章建设工程概况2-1取水点地理位置勘察区位于宜
9、春城区NW25o直线距离17Km,供水水源地位于芦村镇政府以南约2Km处山坳中,属大型上升泉群。地理坐标为:北纬142658,东径2753,35,交通便利,公路直达。22气象水文勘察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湿热多雨,四季清楚。多年平均气温1718C,34月为春季,平均气温1112C;58月为夏季,气候炽热,平均气温28.5C,最高气温39.6C;911月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平均气温26.1C;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气候干湿寒冷,平均气温5.5。Co区内雨量充分,据宜春市气象局19902006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为1634.3mm,最小降水量为1218.8mm(2003年),最
10、大降水量为2079.1mm(1994年)。46月为丰水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8mm,23月、711月为平水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98.0mm,12月至翌年1月为枯水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28.2mm。区内地表水不发育,仅见有零星小型山塘水源分布及3级河溪支流。23地形地貌区内及周边为低山丘陵地形,水源以北34公里为笔架山,山顶标高354m,山势陡峻,周边约30平方公里均为丘陵地形,地形标高一般150.0265.0m。丘顶浑圆,丘陵岗地地表植被茂盛。24生活用水量标准划分芦村镇集中供水建设工程按国家规定住宅生活用水量标准(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结合芦村镇农村用水实际情况,划分三种用水量类型
11、其生活用水量列表2-1。住宅生活用水量标准表2-1分类第一类型第二类型第三类型室内无给水排水设备,从集中给水龙头取水者室内有给水龙头,但无卫生设备者室内有给水排水水卫生设备,但无洗浴设备者最高日平均日最高日平均日最高日平均日Kg/人日Kg/人日Kg/人日标准4060254060904070951306510050700355070105508511015080115备注1、本用水量标准引用给排水设计手册2、标准栏、横线上数字为用水量标准,横线下为设计参考数字表中,生活用水量标准适合本供水区气候条件,最高用水量标准数,第一类型取最高平均用水量为60Kg/人日,第二类型取95Kg/人日,第三类型
12、取130Kg/人日。2-5综合供水类型综合供水类型应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防火用水、管网漏损水等。(1)居民生活用水量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标准(S13102004)计算:用水人数X居民用水定额=用水量(2)公共建筑用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15%计算(3)防火用水量按火灾资料,完成一次消防用水为108m3d计。(4)管网漏损水量及未预见用水量按13项用水量之合的15%计。(5)尚未设计或暂未考虑的用水量如企业用水,建筑道路用水,家禽饲养用水,消防用水等。2-6合理取用水量标准确定结合上述用水标准,综合用水类型,以农村城乡社会开展角度,分别按三类标准综合计算全镇集中供水需水量列表2-2o芦
13、村镇集中供水需水量设计用水量表表2-2型需水量第一类型第二类型第三类型设计需水量IIoKg/人日居民生活用水量/d1320209028602420公共建筑用水量m7d198314429363防火用水量m:7d216216216216管网漏损水量/d260393526434尚未考虑的用水量mid暂无暂无暂无暂无设计用水量n?/d1994301340313433备注考虑农村城镇化开展及居住现状,设计需水量采用第三类型最高日用水量下限每日人均约IIOKg计算。表中计算的设计用水量3433m3d为芦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综合用水量总量。第三章区域水资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3-1区域水资源根本情况311区域地层岩
14、性芦村镇供水水源地及周边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岩层分布及岩性特征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二迭系下统茅阶(Pm)按岩性可分为下、中、上三段,岩性分别为灰黑色薄层状炭质页岩、钙质页岩,灰白色厚层状灰岩及灰色薄层硅质页岩等。(2)二迭系上统龙潭阶(P2I),长兴阶(P2C)龙潭阶(P2I)岩性为碎屑岩,主要由浅灰一灰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碳质页岩夹煤层。长兴阶(P2c)岩性为硅质页岩,含结核白云质灰岩及灰白色含燧石灰岩等。(3)三迭系下统大冶组(Td)岩性:下部为灰绿色页岩、粉砂岩、偶夹泥质灰岩,中上部为薄层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页岩等。(4)
15、三迭系上统一侏罗系下统安源群(T33jan)岩性:上部为灰色一浅灰色厚层状石英质、泥质细一粗粒砂岩,中下部为含煤层及黑色相间石英砾岩及泥质石英质砂岩、砂质或炭质页岩等。(5)白垩系南雄群(K2nn)岩性:棕红色、紫红色厚层状砂砾岩及钙质含砾细砂岩,砾石以灰岩为主,次为石英砂岩。(6)第四系更新统残坡积层(Q2e,-p,)分布在低洼及溪谷两侧,零星分布,岩性上部为粘土或网状红土,下部砂砾石夹泥质,厚度不均。312区域地质构造勘察区内可见有一条走向北东70的断裂构造,倾向SW、倾角60,断裂带上盘岩性为白垩系(K2nn)砂岩及砂砾岩,下盘岩性为二迭系茅口IPlm2)阶灰岩。该断裂带是泉群出露的主要
16、控制因素之一。茅口阶中段岩性为灰一灰白色厚层状灰岩,含有丰富的裂隙溶洞水,受断裂带的切割,上盘白垩系砂岩形成挡水墙,使大量灰岩溶洞水随断裂带上升形成泉群式上升泉。31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内主要分布三种类型的地下水,其水文地质条件分述如下:(1)水量贪乏的松散岩孔隙水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层组成。含水层主要为砾石粘土组成,无砂砂石含水层,因此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贫乏。(2)水量中等的碎屑岩构造裂隙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岩、砂砾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夹煤层等。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分布不均匀。(3)水量丰富的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以二迭系茅组(Pim)灰岩为主,岩性为厚层状灰岩、碳质页岩、硅质
17、页岩等。区域内一般泉流量为0.314.5L/S,迳流模数3.455.73LSKm2,单位涌水量0.00928.49L/Sm,水位埋深+0.44-23.72mo水质类型HCO3Ca型淡水,PH值6.97.5。本供水源就属于该地下水类型,该水源点为一大型地下水上升泉群。3-2水源泉出露状况及成因特征321泉水出露条件经实地调查,芦村镇集中供水水源点为一大型上升泉群组成,该水源点可见一大一小泉群形成的两个大小不等的泉群塘。大泉群出露面积约270m2,小泉群出露面积约为6?(分别为大泉和小泉)。大泉与小泉呈SW95o方向展布,两泉相距约IOmo泉塘中可见有大量间歇性气泡上升,泉塘底部粉细砂随气泡和上升
18、水流翻动,水温20C,常年不受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给人以冬暖夏凉的感觉。两泉出露地形均为山坡脚下,大泉出露高于小泉出露点约2mo据调查(2013年5月31日)泉水涌水量采用三角堰板实测,大泉涌水量为43.67LS(3773m3d),小泉涌水量为10.34LS(893m3d)0二泉合计总涌水量为4666m3do322成因特征根据泉水的出露特征,泉群出露表现为受构造断裂控制的碳酸盐岩溶水,并具有以下几点成因特征。(1)构造控制:该断裂构造带走向NW70,倾向SW,延伸长,切割深,是泉群出露的主要导水构造,上盘岩性以砂岩为主,形成相对导水带,下盘为灰岩形成裂隙溶洞水赋水空间。(2)有利的地质环境:碳
19、酸盐岩类岩石可溶性好,岩溶发育是赋存丰富地下水的主要空间,为形成自流量大的天然泉奠定了有利地质环境。(3)地下水循环条件:灰岩裂隙的发育是产生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的主要先决条件,地下水漫长的对碳酸盐岩的侵蚀溶解形成溶洞,使地下水形成良好的循环条件。33水源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泉水的补迳排条件主要取决于地层岩性、岩石裂隙发育状况、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地表植被、地表水、大气降水等多种因素。据前述本泉水出露特征,从地质构造条件分析,对泉水起主导控制作用的主要是走向SW70,倾向SW的富水性断裂构造。上盘为白垩系南雄群(K2nn)的钙质砂岩、砾岩,而下盘为二迭系的龙潭阶(P2c)和长兴阶(P2e)碳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资源 论证 报告
